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那位老師有關於作文素材的文檔啊謝謝(比較適合高中生用的,要高考了謝謝)

那位老師有關於作文素材的文檔啊謝謝(比較適合高中生用的,要高考了謝謝)

杜甫

1、從妳的壹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中,我讀出了妳的心胸之開闊,襟懷之豁達,誌向之高遠,我讀懂了站在山頂上的身姿才是瀟灑,把眾山飽覽於眼底的感覺才是快樂。於是從此我便有了淩雲的誌向,於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壹種充滿了自信的豪爽。

2、當壹句“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壹次又壹次地浮現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壹個身著用怨恨織成的衣衫,用愁苦覆蓋臉面的妳、妳的腳步裏透著沈重,妳的舉止中飽含壓抑,妳的每壹個表情都充滿了對世道的無奈與不滿、令妳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艱難;令妳擔憂的不是自家的壹日三餐,而是整個國家的危難、於是,在我心目中,“無私”與“偉大”兩詞已悄悄的跟定了妳。我為妳的才高八鬥卻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妳的淩雲壯誌得不到施展而感嘆;既然上帝塑造了壹個才華橫溢的妳,又為什麽讓妳在悲哀無奈中死去?既然妳帶著不凡的氣質來到世間,卻又為什麽只因貧困就匆匆離開人世?皆大悲哀!

3、他的壹生都被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難追趕。他甚至還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後壹縷余光,就被離亂的秋風,吹往落木蕭蕭的江畔。

皇帝和宮城已在側身時漸次遠去。十年客居,連同遲開的牡丹,壹起被經年的雨水沖淡。當百姓的血淚最終融匯於戰火,天地間只剩下踉蹌的步履,輾轉於破碎的山河。輾轉於饑餓和病痛,展轉於旅途的滿目瘡痍的憂愁。異鄉的屋頂灑滿月光和露水,露從今夜白,白發連著秋草。而秋草,秋草瑟縮於壹個人的消瘦。

只有草堂在蜀中等他,這世間唯壹的棲息地,將在宿命中迎來壹個漂泊者的孤獨靈魂。他不再是壹個詩人,他只是壹個丈夫,壹個父親,在妻子無助的淚眼裏,承受著稚子新亡的巨大哀傷。

並承受著命運,或被命運擺弄的結局。壹個用身軀支撐著王朝的人,卻被堂上墜落的瓦片擊傷,壹個壹生熱愛祖國的人,始終被祖國遺棄。

沒有什麽再能夠拯救,包括筆端的千萬間廣廈,也將註定坍倒。所有的淚水朝向壹個襤褸者滂沱

但他已無法看見壹個時代的輝煌。最終依賴於歌吟,也最終於湮沒於歌吟。

4、當讀罷妳的《春夜喜雨》,我發現,原來在妳的人生中還有愉悅歡樂,是啊,妳是熱愛生命的,熱愛自然中的壹點壹滴,但黑暗的社會世道偏偏摧毀了妳平靜的心,世道不允許妳有快樂,戰爭不同意妳活得灑脫,壹切的壹切切斷了妳與快樂之間的繩索,更是悲哀至極。

妳是如此遙遠又是如此逼近,妳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平凡,妳用悲苦結束了自己的壹生,卻在用詩章延續著自己的生命、在妳的人生之路上,憂愁、痛苦把妳的人生道路弄得坎坷荊棘,但妳留在文學史上的印跡卻是處處充滿了鮮花與贊語。無奈,憤恨磨滅了妳生活的信念,但妳的不朽的靈魂因妳的詩而永遠有青春活力。

屈原

1、泱泱詩海平平仄仄的源頭是離騷,他的每壹首詩都是壹粒飽滿的種子,播進土壤就會長出壹棵橘樹,壹莖綠荷壹兜靈芝壹朵蘭花,帶著他襟袖間兩千年前遙遠的芬芳。

他的詩是淋漓的血液/和著淚水的苦澀,壹滴沾唇便讓人永遠保持清醒/而不是美酒/讓濁世在慘笑中,醉倒……

他的詩是烈火/卻燒不透黎明前的夜,是荊棘林裏壹行漫長的跋涉,彎彎曲曲尋找壹個光明的出口,他將自己的肝膽燃成燈油,又磨成墨汁,寫下舊時代濃黑的咒語。

他的詩歌在那個時代遭到嘲笑,甚至圍攻而今卻成了壹面旗幟,在人類精神的上空飛揚、生動,龍的傳人說:藍墨水的上遊是汨羅江!

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就是這樣壹個詩人,憂國憂民。“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就是這樣壹個史官,信念堅強。“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這樣壹個勇士,鬥誌昂揚。“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屈原就是這樣壹個英雄,不畏強暴。

不管歷史如何嬗變,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自從屈原投入汩羅江的那壹刻起,他在楚國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沈澱了,就註定他的靈魂將得到洗練和超度,割之不斷、揮之不去,進而升華成為壹個偉大的民族精神。時至今日,“屈原”已經不是尚且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那個屈大夫,他所代表的是壹種時代精神、百姓情結和民族文化,穿越著時空,年年相繼,代代相傳。也就是這樣,“屈原”鮮活而永久地活在了百姓心中。

3、楚國的天空太小,盛不下妳馳騁的思想,汨羅的江水多情,擁抱了妳浪漫的失魂。詩人的憂憤太多,憂國憂民,憂楚國的江山社稷,憂黎民百姓的苛苛命運。於是憤怒的憂愁,如火山般爆發,化作《離騷》,化作<天問>,化作《九歌》,化作壹首首滴血的詩篇。天地有情,有情的天地傾聽妳泣血的呼喚;黎民有愛;仁厚的黎民發出壹聲聲嘆息,汨羅有幸,有幸的汨羅收留了妳無所棲息的靈魂。端午的米粽呦,千年萬年呼喚著妳的精魂,遙祭著妳的英靈。

4、微風輕輕地吹拂起書頁,其中似乎夾雜著壹絲香草的氣息。目光流動在司馬遷用至情寫下的文字間,我細細品讀著妳——屈原。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妳的品行如美玉壹般高潔,不受世間壹切汙濁之物的沾染,相信擁有如此高風亮節的妳,必然會向往恬適淡定的生活。妳也許願意與白雲清風為伴,臨潭而立,去聆聽山澗清泉;妳也許向往與小橋流水同行,居衡門之下,去靜品絲竹清音;妳也許更希望自己可以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當壹個人陷入絕望的境地,最通常的選擇便是歸隱山林,做世外閑人。然而,心系國家百姓的妳,卻沒有做出這樣的決定。

妳擁有陶淵明超脫於世的情懷,卻不會像他壹樣壹味隱藏在自己精神的桃花源裏,獨享清閑;妳具有林和靖“梅妻鶴子”的高潔品格,卻不會像他壹樣沈迷於“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山園小景中,虛度此生。戰國年代,到處都是號角嘶鳴,黃沙漫天,妳在風雨飄搖中舉步維艱,步履蹣跚,卻始終沒有倒下。妳用瘦削卻又堅強的肩膀承擔起了保衛國家的大任。怎奈黃鐘廢棄,瓦釜雷鳴,混亂不堪的楚國已是岌岌可危,而昏庸的楚王卻聽信讒言,對妳的竭忠盡智視而不見。妳消瘦羸弱的身軀已漸漸不堪重負,在這個時刻,又有誰能攙扶妳壹把?

最終,妳只得披發行吟於江畔,揮灑著滿腔的熱淚,發出“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哀絕嘆息。有人勸妳與世推移,,隨波逐流,妳卻用“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溫蠖”維護了妳高潔的誌向。

“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我知道妳最愛的便是香草,因為妳欣賞它的高潔品行,那種不與群芳爭艷的超脫,那種不隨風而屈的堅韌。而妳也如生長在湖畔的壹株香草,緩緩地在風中搖曳,壹顆露珠在青青的草葉上默默地閃耀,宛如妳回望故國時,眼眸中閃爍地晶瑩淚光。

天地也為妳傷感,江邊裊裊不盡的秋風想拂去妳的清淚,卻將妳的悲傷吹過時間的激流。物換星移幾度秋,妳的身影在歷史的風塵中早已煙消雲散,但當年輕的司馬遷駐立汨羅江邊悵望千秋之時,依舊會為妳灑下深情的淚水。妳怨憤的聲音在滾滾江流上漸行漸遠,卻悲而彌壯。也許司馬遷正是聽到了妳撞擊他心靈的聲音,於是他揮起了如椽之筆,著成信史光照塵寰,讓世世代代的人們傾聽妳用忠貞與高潔演繹的永恒旋律。

品讀妳,讓我讀懂了高潔的精神,妳讓我明白,高潔不是冷淡,不是逃避,真正高潔的精神要敢於承擔自己內心中的責任。情系國家,心懷百姓,讓妳的高潔理應屬於不平凡。

正是這不平凡的高潔,讓妳如皭然出水的清荷,出淤泥而不染:讓妳亦如墻角的數枝梅,淩寒獨自開,留得清氣滿乾坤。

微風漸漸淡去,而香草般的氣息卻越來越濃,我依舊品讀著妳,在這沾滿淚痕的字裏行間,找尋著妳遙遠的身影……

4、“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縱被罷逐流放,也不隨其流而揚其波。湯湯的汨羅江最終收留了他,可汨羅江水太混,蕩滌不掉它的憂愁;汨羅江水太淺,掩埋不掉它的遺憾。

妳是“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但還仍“聞佳人兮召余,將騰駕兮偕逝”。在帝王大殿慷慨直言,激揚陳詞;在封建初興之際試圖進行貴族權力改革;在民族危亡之際“明於治亂,嫻於辭令”,無不顯示出妳的大忠誠,大智慧。但很無奈,當壹個民族衰墮時,壹個人的強大總會被“大眾”視為異類,於是“楚王所愛之細腰”下旨:流放。

當楚王背棄“成言”,“悔遁而有他”時,妳感悟“君可思而不可侍”,感嘆“人之心不與吾心同”。但純潔無瑕的貴族血統與心性使然,站在失敗面前,妳呼喊,頓足,指責,抗爭,於是得到的是更大的打擊與不堪。無奈,妳輕彈灰塵,保持自己的皓皓之白,不含蓄,不躲閃,不講策略,怒形於色。當別人傷害妳時,妳便毫不保留的將傷口暴露給他,大聲呼喊:我要報仇。

5、“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子從長長的歷史甬道中走出,帶著壹身正氣凜然,帶著滿腹詩書才華,然而個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會中又何以保全?於是,為了皓皓之白,為了獨醒於世,屈子選擇了“悲壯”之路。在滔滔的汨羅江水中,他將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徹清澄。但當他忘記了混濁的天下之時,他又何曾記得還有千萬的百姓與自己遠大的理想?

6、情感、這壹人類與生俱來的元素在壹代仁人賢士的壹生中抒寫得淋漓盡致。他們將真情吐露,活得滿滿灑灑,坦坦蕩蕩,屈原便是這樣壹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長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艱”。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雖九死其猶末悔”,他將壹個臣子的心掏出來呈現在眾人面前,不矯飾,不造作,終於,他的性情鑄就了他的英名,他從此不朽。

7、“眾人皆醉我獨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愛國誌士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面對支離破碎的祖國,面對饑寒受苦的老百姓,作為士大夫卻束手無策,縱身躍入滔滔江水中,為後世可歌可泣之人。他找準了自己的位置,他是壹名為黎民百姓謀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對朝廷的腐敗束手無策,只好投身於海,為祖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8、披發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國的落日染紅眼前的汨羅江,子蘭讒言,鄭袖內惑,人民如涸轍之鮒,喘息掙紮。屈子的堅持有用嗎?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搖頭嘆息。楚國滅亡之時,也是他命盡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遠置於詩人之上。“人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為詩人,死的方式卻是詩人的。執著如屈子,妳怎聽不進“聖人不凝滯於物”呢?

陶淵明

1、“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國的文人裏,又有誰能將心澄凈到如此境界,以至於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淵明選擇了歸隱之路。這壹路走得瀟灑,走得清明。然而,陶潛除了飲酒采菊之外,還做了些什麽?這或許連他自己都無法回答。歸隱之路為中國無數文人選擇,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導致了整體上的不道德。”或許是歷史的機緣,促成了壹座文學的豐碑。但歷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憑千萬個陶淵明能夠走出嗎?

2、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也曾熱衷於官場,想在仕途上壹展自己的抱負。但當他做了彭澤縣令,了解到官場的黑暗以後,便毅然辭官歸隱,“羈鳥倦舊林,池魚思故淵”,他還是喜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從此躬耕農田,不問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陶潛伴著“莊生曉夢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東蘺之下悠然采菊。面對南山,淵明選擇忘記,忘記那些官場的醜惡,忘記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這是心靈的選擇,這是過河人在“河”的兩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選擇,這更是明智的“擺渡”。

3、是那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是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是那個“戴月荷鋤歸”的農夫,對!是他,是這享譽文壇百千年的陶淵明。他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掛印歸田園。他忘卻了官場的失意,忘卻了仕途的不達,卻記住了世人的願望,寫出了心中的聖地——桃花源。

4、遠離塵世,隱歸田園,看花開花落。陶淵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藍天中的白雲,像大海中的魚鱗,因為有菊,那顆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場的牢籠束縛太久了,難道沒有什麽寄托?選菊吧!清新淡雅,與世無爭,不正像他不羈的性格嗎?是陶詩將心寄托於菊,尋回了壹方心靈的凈土,也是陶詩讓菊帶上了品質高潔,與世無爭的高姿態帽子流傳至今。

項羽

1、項羽,昔日的楚霸王,縱然有蓋世神功也無法改變楚國破滅的事實。烏江旁,他已被敵軍層層包圍,空氣中飄蕩著象征繁盛的楚歌,悠遠婉轉。此刻,他剛毅無比的心開始脆弱起來,看到四處躺著的無數兄弟,他懊惱曾經的剛愎自用,悔恨楚國的大好局勢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裏。懷著深深的自責,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剎那間,血染紅了烏江河畔,倒映著半邊天空。殘陽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纏綿。壹個巨人倒下,卻留給後人無限的感慨。

2、“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幾分哀愁,幾分無奈。在我看來,他是充滿棱角的多邊形,縱使有豪邁的氣概,稱霸的壯誌,卻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時放縱形骸,蒼涼的歌頌只能讓滾滾的烏江為之伴奏,又有何顏面見江東父老?他的銳氣,他的突兀,他的彰顯,讓歷史也懼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諸侯”的始皇已將天下擾得惶惶不得終日,哪又容得項羽的“力拔山兮氣蓋世”?

3、秦末農民起義領袖之壹的項羽,生於楚國將官世家。小時候家裏請老師教他識字,沒認幾個他就不肯再學下去。再讓他學劍術,又沒學成。項羽的叔叔項梁十分生氣,罵他不長進。項羽袒露心跡說:“認字,能夠寫自己的名字,就足夠了;劍術,只能對付壹個敵人,不值得去學。我要學就學對付千軍萬馬的本領!”於是項梁就教項羽學習兵法,終於成就了項羽“西楚霸王”的大業。

4、看著站在烏江邊上的妳,雄姿英發,豪情萬丈。相信人們忘記了的是妳四面楚歌的窘迫,銘記下來的是妳的豪情、妳的大度與妳的癡情。江邊自盡,是妳的寬懷所致,所以人們只會記得妳的寬厚,“鬼雄”之稱無愧。人們銘記著妳,難怪李清照要說“至今思項羽”了。

5、李清照有詩雲:"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很多人眼裏,項羽是壹個忠肝義膽的豪傑。他叱咤風雲的偉業,所向披靡的戰績,在秦漢交替之際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幾何時,舉世***仰,千秋景慕。項羽因之而成為歷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著實為後人所景仰。

6、"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駒不逝。駒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的悲愴無疑已成為千古絕唱。假如項羽不固守那狹隘的"義",假如項羽……那麽,意氣風發,衣錦還鄉,擊築高歌《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四海兮歸故鄉,安得猛將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會是劉邦了。

7、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奈何?

江水悠悠,泊船無數,縱使晴空萬裏,也無船載得動昨日“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沖天霸氣。莫說壹生只有壹次失敗,縱然有壹千次,也永遠無法抹去這偉岸男子的千古雄姿。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鋼鐵鑄成的生命,竟然偉大到毫無韌性的地步,沒有壹絲壹毫的權宜與茍且。要麽壹戰滅暴秦,要麽壹戰而棄天下,酣暢淋漓而壁立千仞,真是壹種至奇至美的大活法啊!

荊軻

1、荊柯卻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他在衛、在榆次、在邯鄲之時,人們對他的期待很低,衛元君不用他,蓋聶“怒而目之”,魯勾踐“怒而比之”,這些人都看不起他,而他自己卻認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與高漸離飲於市,歌於市,旁若無人,最後還真被太子丹看中,擔負起刺秦的重任。結果,秦王沒死,自己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期,最後自己死了不算,還加速了燕的滅亡。太子丹開始說他能刺秦時,荊柯還說“恐不足任便”,沒想到,經不住太子的“固請”,荊柯竟不顧此“國之大事”而接了這個活,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他荊柯就被別人的期待弄昏了頭。結果,在他死後,魯勾踐笑話他說:“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囊者吾叱之,彼以為我非人也。”

2、感情,似乎是壹種十分縹緲的東西,但它卻時時刻刻都存在著,時時刻刻都圍繞著我們。親情、友情、愛情……而我們正是有了感情,生活才更加精彩,我們正是有感情,才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人。3、我常常懷念遠古,那是壹個充滿人格魅力的時代。那些君子翩翩風度的背後,是壹個用誠實、信用、執著的信念支撐的人的結構。那別蕭蕭易水而去的壯士,難道他不留戀自己的家園故國?難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險惡與危難?他義無反顧地去了,去得那樣堅定,帶著壹腔對國君的忠誠和滿懷對誓言的忠貞。那手執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陳詞的藺相如,難道不知秦王的陰險與貪婪?他在出發前已經許下完璧歸趙的諾言!他正是循著壹條實踐諾言的艱難道路在英勇地捍衛國家的利益和個人心靈深處那份不朽的契約。

人在做事時總會受到感情影響。感情是促進人正確認知事物的催化劑,正是有了感情,人對事物的認知欲更強,更能加深對事物的認知。易水河邊那位高唱著“風蕭蕭今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的荊柯,正是因為對燕國的感情,使他認知了為國犧牲的意義和人的價值。在抗擊“非典”那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我們多少可愛的白衣天使付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其中壹個就是鄧練賢。他說過“選擇當醫生就選擇了奉獻”,從中我們看到了他對人民、對病人的那壹份真摯的感情。正是這壹份真摯的感情,促使他勇敢地戰鬥在“抗非”第壹線;在病房裏,正是這壹份真摯的感情,使他不畏被感染的危險,堅守壹線搶救照顧病人,最終不幸因感染病毒而去世。

4、古時,荊軻因勇刺秦正為人稱頌。的確,荊軻的勇氣是非同壹般的,然而,我總覺得荊軻死得糊塗。記得《三國演義》開篇第壹句話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縱觀歷史,此話可算得至理名言了。戰國後期,七個諸侯國再加上七零八碎的許多小國,中國被分得支離破碎,多年戰事,弄得民不聊生。這時候,建立壹個強大統壹的帝國是民心所向,可惜,荊軻不知這個理,他壹心壹意要殺秦王,促成那壹批勢單力薄的小國。不過,荊柯畢竟只是壹介書生,戰國以前的歷史也不很長,他不明白分久必合的道理是不足為怪的。荊軻死了不算,秦王惱羞成怒,下令立刻攻打燕,救燕不成反加速了燕的滅亡,荊軻實在太失算。所以,荊軻不但沒救燕,還加速了燕的滅亡,真是太糊塗了。

5、荊軻刺秦王是壹個在中國民間流傳極廣的故事。“壹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用今人的眼光去看,荊軻乃是壹個不折不扣的職業殺手,說不定還可能被扣上“恐怖分子”的罪名呢。依筆者看來,燕太子丹雇傭荊軻去刺殺秦王,以為刺殺了秦王就可以阻攔住秦軍的東進步伐,真是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是壹種太幼稚的想法,根本解決不了當年的政治問題。事實上燕國很快就滅亡了,這與荊軻刺秦失敗不無關系。但是荊軻絕不是壹個我們所想象的普通簡單的“恐怖分子”,更不是壹個寄人籬下的亡命之徒,看《史記?刺客列傳》,似乎又很難界定其身份:表面上看確為壹個殺手,但是卻與聶政這樣目不識丁只有匹夫之勇的粗人不同,他“好讀書擊劍”,稱其為知識分子也不無道理。在那個分裂割據戰爭叠起的年代,荊軻的出現,實為罕見和奇缺,遺憾的是能文能武的荊軻未能實現白己的目標,人們就更對其懷有無限的同情和哀憐。

6、據《史記》所載,燕太子丹囑咐荊柯:“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這就是說,至少燕太子丹起初是想生擒秦王贏政,脅迫他退還己侵占的諸侯國領土,如果這壹步能取得成功,他們未必想害贏政的性命,倘若贏政不肯,他們才準備殺掉他。荊軻刺秦體現了壹種阻擋秦國繼續攻打其他小國的企圖。無論是退兵之計也好,或僅僅是緩兵之計也罷,這應尚是荊軻為解燕國之困,更是為所有諸侯國所做的最後壹次努力、

7、有人說,荊軻僅僅為了壹個承諾,為了壹種方式,為了燕太子丹設置的情感和信義的羅網而無法自拔,在身不由己地異化為壹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個人的悲劇。也有人說,荊軻為了去兌現那個時代所崇尚的“士為知己者死”的信條而用生命擁抱信仰,這就註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個時代悲劇。其實,在那個大悲大歌風起雲湧的時代,荊軻也猶如壹顆沒有決定輸贏勇氣與權利的棋子,在那個時代,荊軻的選擇是二元對立的,同時,他的選擇也是步履維艱的。無論哪個時代,生命與生活都充滿了悖論,面對撲面而來的機遇與挑戰,我們也常常走出了壹個陷阱,卻又陷人了另壹個困境。人總是處於壹定的時代,我們從壹個時代去反觀另壹個時代的局限時,往往忽略了自己所處時代的局限。我們不能用白己所處時代的價值作為標準去衡量荊軻那個時代的信仰價值。因而,荊軻的選擇是那個時代的必然,也是那個時代的無奈。其信仰的成功度己體現在其悲劇行為過程的執著中。

8、有壹種觀點認為,秦王固然該刺,但荊軻的人品行為並不足取,他也不是壹個稱職的刺客或俠士。唐代文豪柳宗元就寫詩責備荊軻“愚蠢”,與東晉詩人陶淵明對荊柯的盛贊形成鮮明對照。就在今天,很多人對荊柯也有不同看法,甚至同壹個人對他的印象也是壹波三折……

有人認為:面對因劍長拔不出的秦王和皆沒有武器的群臣,荊柯竟然沒有能刺傷秦王,他被秦王的淫威懾服了,固有的不學無術,整日與高漸離擊築唱歌的消極壹面都在這壹刻顯露得淋漓盡致……

兩千年彈指而逝,荊柯到底是俠士還是刺客其實已不重要。客觀地說,他既是崇尚節義的俠士,也是冷血無情的刺客。歷史上多少英雄人物仔細分析起來都具有兩面性……

  • 上一篇:請問:《重慶森林》的故事大概內容是什麽?
  • 下一篇:初二數學全等三角形思維導圖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