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魯迅的《風箏》裏面,第壹段和第二段起到了什麽作用,表達了什麽情感?分析

魯迅的《風箏》裏面,第壹段和第二段起到了什麽作用,表達了什麽情感?分析

作用:總起,引起下文

情感:《風箏》敘寫了“我”的壹件往事及其帶給“我”的壹段思想感情的經歷。作品中的“我”向來不愛放風箏,並且不準自己的小兄弟放,有壹次還粗暴地毀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詣做好的風箏。這壹件當時毫不在意的小事,時隔二十年,突然出現在記憶中,竟如此劇烈地啃噬著自己的心,以至渴望得到補救,卻已經無濟於事,只是平添了心頭的沈重,而且此後每憶及此,就感到壹種“無可把握的悲哀”。讀過之後,我們不禁為小兄弟的不幸遭遇,為“我”的補過不及的悔恨,深深太息,同時覺得需要思索壹些什麽問題。

壹個純潔無邪的孩子,他的正常的天性,他的合理的願望,只是因為有悖於大人們的“信條”,就不能發展,就得不到實現,甚至要為此付出代價,這使人痛切地感到其中包含著某種具有悲劇意味的東西。被糟踐的雖然是壹只風箏,可是同時受到傷害的卻是壹顆本來應該受到愛撫的稚嫩的心。作者稱之為“精神的虐殺”,是非常深刻的。這“精神的虐殺”的壹幕是怎麽造成的?這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我們當然不能把事情的原因歸結為“我”的性格的“老成持重”。作者說過,我們的壹舉壹動,雖似自己作主,其實多受死鬼牽制,指出了傳統的舊思想、舊觀念對人們的影響和毒害。放風箏,這本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我”卻把它看作是“沒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而且強加於人,對小兄弟橫加限制,以至因為“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而破壞了小兄弟辛辛苦苦做好的風箏,“即刻伸手折斷了蝴蝶的壹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如此無情的踐踏,“我”是毫不顧忌地做了。小兄弟受了這樣無理的對待,也只能逆來順受。因為“論長幼”,“我”是兄長,自以為擁有無限的權力。從“我”對風箏的態度和破壞風箏的粗暴行為,我們清楚地看到了“我”的精神上和心理上某種鮮明的印記——被扼殺兒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老幼尊卑的陳腐觀念打下的烙印。應該說,“我”的所作所為,既是個性化的,同時也具有時代的特點,這就使這壹場關於風箏的糾紛有了深刻的社會意義。

這個風箏事件不壹定是作者經歷中曾有的實事,但卻是當時社會裏會有的實情。封建思想有形無形地摧殘著我們壹輩壹輩的人。類似《風箏》中這樣的日常生活“小事”,在舊社會裏是時時發生、處處存在著的,可是往往被人們忽略,甚至被視為理所當然,就像作品中未曾覺悟之前的“我”那樣。作品壹再強調“我”的沈重和悲哀,不僅僅表現了“我”的個人的悔恨,其中也包含著作者對這種普遍的精神麻木狀態的憂慮和痛惜的感情。作者憑著他敏銳的觀察和深刻的思索,從生活中捕捉了這壹素材,經過概括,加以鋪陳,把它藝術地再現了出來,表示了對封建的教育思想和倫理道德的否定和深惡痛絕,並啟發人們思考,從而有所覺悟。因此,這篇作品很有教育意義。即使在今天,封建主義的思想殘余,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還遠遠沒有肅清,我們仍然可以從作品中得到極大的思想教益。

  • 上一篇:電影卡通背景板材料
  • 下一篇:“成語青梅竹馬”出自哪位詩人的詩句?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