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白水洋的資料

白水洋的資料

1、屏南縣概況

屏南縣位於福建省東北部,隸屬福建省寧德市。地理坐標為東徑118。41,至119。13,,北緯26。44,至27。10,,北與政和縣毗鄰,南鄰古田,東與周寧、寧德接壤,西靠建甌市。縣城至福州170km、至寧德市100km、至賽岐港135km、至古田火車站95km。屏南縣地處鷲峰山脈中段,海拔高程多為700m~800m,其中最高峰東峰尖海拔1627m。區內地貌類型豐富,中山、低山、丘陵、盆地、湖泊等地貌都有發育。屏南縣地處低緯度,屬亞熱帶海洋性秀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3℃~18℃之間,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水量1842.3mm。

屏南的公路發展較好,省道203線南北貫穿全境,寧屏二級公路於2007年底全線貫通,縣道則全部到達各個鄉鎮。全縣境內基本形成集省道、縣道於壹體的交通互連網絡。

屏南縣總面積1470.67km2,轄古峰鎮、雙溪鎮、代溪鎮、長橋鎮、屏城鄉、棠口鄉、甘棠鄉、熙嶺鄉、路下鄉、壽山鄉和嶺下鄉。居民主要集中於縣城及各鄉鎮城區之中,其余地區稀少,平均人口密度122.1人/km2。在特級保護區(核心區)和壹、二級保護區,人煙稀少,生態環境優美。

2、白水洋地質公園地理位置

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地處鷲峰山脈中段,福建省寧德市西部屏南縣境內。地理坐標:東經119。01,02,,~119。08,45,,,北緯26。59,59,,~27。06,11,,,地質公園北起雙溪鎮北巖村,南在雙溪鎮水竹洋村,西界雙溪鎮城區,東至雙溪鎮鄭山村,總體呈上尖下平的不規則三角狀展布。東西寬約12.5km,南北長12km,面積77.34km2,屬中型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內交通以公路為主,現有省道1條、縣道4條,全區所有鄉鎮和絕大多數自然村均通公路,各景區交通網絡通暢,通行方便。地質公園對外交通較為便捷,以屏南城關為中心,至福州170km、至寧德市100km、至賽岐港135km、至古田火車站95km。

3、白水洋地質公園地貌概況

白水洋地質公園地處鷲峰山脈中段,地貌類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處為東峰尖,海拔1627m。峽谷地貌分布於低山-中山,坡度多大於30。,其形態與展布方向明顯受構造及巖性控制,地形復雜,各山嶺間為峽谷,山勢陡峭,山谷切割較深。因流水和重力的作用,峽谷兩岸多形成高數十米至數百米的陡壁懸崖,以及不同尺度的峰叢、石堡、石墻、石柱和峽谷等峽谷地貌景觀。

大自然造就了鴛鴦溪千巖萬壑、形態萬千、氣勢磅礴、蔚為壯觀的峽谷地貌。波光粼粼的白水洋,把崇山峻嶺之中水的美景集於壹身,山光水色交相輝映,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山環水,水繞山,靜態與動態合理協調,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水上樂園景觀,堪稱人間仙境,被中外遊客譽為“天下奇觀”。

4、白水洋地質公園開發歷史與科學研究成果

解放前,上海動物園的鴛鴦池內就刻有“鴛鴦—產於鴛鴦之鄉福建屏南宜洋”的字樣。1957年,鴛鴦溪開始對外宣傳。1979年改革開放後,以鴛鴦形容臺灣海峽兩岸關系,用以對臺宣傳,此時鴛鴦溪名氣大增。1980年,屏南縣政府開始籌備成立宜洋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1984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成立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1986年成立屏南縣旅遊局。1991年3月,鴛鴦溪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4年1月被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5年6月,被省國土資源廳批準為省級地質公園,同年9月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

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地區的火山巖地貌、平底基巖河床、宜洋火山機構、酸性火山巖巖石、柱狀節理等是地質學、地史學、環境地質學等學科的重要研究內容。解放前,園區內僅做過零星的地質礦產調查工作。20世紀70年代為該區開展系統的地質和礦產調查的工作時期。福建省區域地質測量隊開展了1:20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對園區的地層時代、火山巖巖石、火山機構以及區域構造等做出了較為正確結論,為本地區的地質研究和這次公園的申報提供了大量翔實資料。

此外,上世紀80年代初期,為申報自然保護區,有關部門進行了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調查,為後來生態調查、動植物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80年代末90年代初,為配合申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屏南縣政府委托福建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了自然、人文等各類景觀資源的調查與研究,編寫了總體規劃,為本次地質公園提供了參考意見。

5、白水洋地質公園分區

地質公園分為白水洋、宜洋、雙溪、水竹洋及棋盤頂5個景區,白水洋、宜洋為峽谷地貌景區,水竹洋為峰叢地貌景區,雙溪為人文景區。白水洋景區面積7.74k㎡,宜洋景區面積12.90 k㎡,水竹洋景區面積25.07 k㎡,雙溪景區面積11.88 k㎡,棋盤頂景區面積22.14 k㎡。峽谷地貌景區20.64 k㎡,占公園面積26.69%。核心保護區面積11.62 k㎡。

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覆蓋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安橋”等壹系列高品位旅遊資源,這裏還是省級旅遊經濟開發區、省級旅遊度假區。

6、白水洋地質公園氣候特點

白水洋地質公園地處鷲峰山脈東南側迎風坡,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山地濕潤性型氣候。年平均氣溫15.10C,極端最高溫34.50C,極端最低溫-9.50C。區內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858.3mm。山地氣候的區域變化以及土壤的多樣性,構成了多種小生態環境,為多種植物群落的形成提供了必備條件。

7、白水洋地質公園植被物點

公園內林深樹密,森林覆蓋率86%,植物物種豐富,生態系統多樣,以中亞熱帶植被類型為主。植被區系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的浙閩山丘甜櫧、木荷林區,主要有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暖性針葉林、溫性針葉林、竹林、落葉闊葉灌叢、典型常綠闊葉灌叢、灌叢等8個植被亞類型。原生植被主要有三種類型: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亞熱帶常綠闊葉針葉混交林、中亞熱帶濕性常綠闊葉林。園區北部及東部的宜洋、太堡樓壹帶還保存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和大片的黃山松。

8、受保護或瀕危植物物種

地質公園內珍稀瀕危樹種主要有南方紅豆杉、銀杏等國家壹級保護植物3種,福建柏、柳杉、水松、禿杉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5種,以及沈水樟、楠木、四季杜鵑等省級重點保護植物。此外還有30多種天然野生蘭花、鶴望蘭、素心蘭、壹葉蘭、臺蘭、建蘭、報春蘭、春蘭遍及深山幽谷。杜鵑花遍及群山,四季杜鵑被譽為稀世之寶。

9、白水洋地質公園野生動物

公園內山高林密,溪澗縱橫,氣候溫暖濕潤,環境幽靜秀美,生態系統完整,適宜各類野外動物棲息地。動物區系屬東洋界、古北界,有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類等,具有典型的中亞熱帶特性。

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設立於1989年,是全球唯壹的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境內繁衍生息著成群的獼猴,每年入秋至翌年春末,數千對鴛鴦長途遷徙到鴛鴦溪過冬。園區內有國家二類瀕危動物蘇門羚,國家壹類保護動物金錢豹,二類保護動物小娃娃魚、大蟒蛇、穿山甲、巖燕鹿、白鷴、猴面鷹、翠鳥、相思鳥、長尾雉、毛冠鹿等。此外,還有樹雀、麻雀、白頸鴉、喜鵲、環頸雉、錦雞、竹雞、山斑雞、松鴉、紅頭鴉、紅頭長尾、紅嘴蘭鵑、畫眉、麻雀、羅紋鴨、綠頭鴨、冠尾狗、黑背燕尾等禽類;毫豬、野豬、野猴子、華南兔、狗灌等獸類。

10、白水洋地質公園建設歷程

在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地質公園建設歷程如下:

1984年8月省政府正式批準成立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

1991年3月鴛鴦溪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1994年1月鴛鴦溪被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2005年6月被省國土資源廳批準為省級地質公園。

2005年9月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

11、白水洋地質公園科學意義及價值

白水洋地質公園是由壹系列具有特殊科學意義、稀有且美學價值高、能夠代表特殊構造位置地質演化歷史、特定地史階段事件和地質作用的多個地質遺跡並融合優美的自然景觀與豐富的人文景觀而構成的壹處獨特的自然區域。公園位於太平洋板塊大陸邊緣活動帶,白堊紀由太平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拉張、裂陷,所展現的地層發生、發展,酸性巖漿侵入、雙峰式火山噴發,演繹了白堊紀大陸邊緣活動帶壹段特殊、完整的地質發展、演化歷史,在地學上具有極為特殊的科學意義。

特殊的大地構造位置、獨特的內外地質營力作用,造就了地質公園特有的地質地貌景觀。侏羅紀、晚白堊紀火山巖噴發、白堊紀巖漿侵入,為發育火山巖峽谷地貌提供了物質基礎。距今約2330萬年前的挽近時期,地殼擡升運動控制造就同代地貌格局,由火山巖組成的峽谷地貌是新構造運動的典型遺跡。

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所處的地質構造位置特殊,地質作用錯綜復雜,峽谷地貌類型齊全,不僅發育負地貌,還有峰林、峰叢等正地貌,還發育類型繁多、成因不同的洞穴、瀑布、淺灘、深潭、峽谷地貌景觀系列及其發育演化遺跡,是研究峽谷地貌的理想場所。

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位於鷲峰山脈中段,中亞熱帶季度性溫潤氣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條件,造就了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良好的生態環境,保持了物種的原始生態系統,其繁多的動植物群落充分體現了生態系統的原生性、物種的多樣性及稀有性。風光旖旎的峽谷地貌展現出極高的美學價值,源遠流長的文化遺產、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同構成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

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豐富的地質遺跡、獨特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和較深入的地學研究基礎,為地學科普教育和發展地學旅遊以及供中外學者深入開展地學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已成為重要的地學科研、教育基地和旅遊勝地,並極大促進了屏南縣及福建省旅遊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目前,公園已初步展現出其優越的區位優勢及其巨大的主價值和潛力,公園便利和較完備的觀賞瀏覽、科研條件,必將成集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娛樂、科研及科普教育於壹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

12、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各園區及景觀特征

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東西寬12.5 km,南北長11 km,地質公園內幽谷含翠,有山、有湖、有溪、有潭,山環水,水繞山,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水上峽谷景觀,堪稱人間仙境。地質公園***劃分為白水洋、宜洋、水竹洋、雙溪及棋盤頂景區。其中,白水洋、宜洋、水竹洋景區為峽谷地貌景觀,棋盤頂景區為火山遺跡景觀區,雙溪景區為人文景觀區。

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覆蓋了鴛鴦溪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乘橋”等壹系列高品位旅遊資源。

地質公園總體布局表

景區

地質景觀

重要小區景點

白水洋

石墻、峽谷、石柱、崩塌洞、水蝕洞、孤峰、峰叢、北東向斷裂、節理、河流侵蝕階地、水蝕基巖波痕、平底基巖河床

白泡潭、十裏長街、古河床、土地公、按鈕石(將軍石)、石門、整腰石、白水洋、白水弧瀑、龍王嬉水、火炬臺、中國猿人(燕窩石)、紗帽巖(金龜駝寶、仙人遺筍)、仙人掌、大象吸水、觀音巖、鯉魚望月(馬鞍巖)、孔明帽、鴛鴦床、鴛鴦洞、古河床、雙鱉鎖口、猿頭、錯落層、齊天大聖洞、五老峰、紅軍洞、巖後村、合空洞

宜洋

崩塌堆積、崩塌洞、拱形洞、石堡、石柱、孤峰、峰叢、峽谷、圍谷、線谷、北西向斷層、環狀斷層、柱狀節理、水體地貌、跌水

廊橋、陳靜姑廟、大王廟、鴛鴦瀑、喇叭瀑、猴王頭、大白巖(比翼峰)、仙人鋸板、百丈漈、水簾洞、仙人洞、雙月宮、仙人橋、鷹潭、神牛吸水、千疊瀑、小壺口瀑布、蒼潭、甕潭、定溪神柱、高呼石(百孔石)、小巫峽、四叠瀑、鼎潭、中國地圖、仙戲臺(壹級階地)、古松嶺、虎嘴巖、彌勒巖、魚潭、印潭、仙浴潭、鴛鴦溪、刀鞘潭、九曲潭、長潭、六角巖、小小壺口

水竹洋

石柱、石堡、孤峰、峰叢、峽谷、巖壁、水體地貌景觀、洞穴地貌

流紋巖壁、滿裏瀑布、水竹洋瀑布、雄獅下山、初露鋒芒、天鵝孵蛋、象鼻巖、劉公巖、仙峰頂、天柱峰、柳杉王、古棧道、石老厝、太保樓、友誼大橋、觀音巖、千年銀杏、百年水杉

雙溪

南北向斷層、北西向斷層、火山巖地貌

古民居、文廟、城隍廟、薜氏、陸氏、張氏宗祠、北巖寺、南安橋、鴛鴦湖、瑞光塔、屏南縣委舊址、北巖寺、紅軍北上抗戰留守處舊址、古堡戰壕

棋盤頂

環狀斷層、北東向斷層、柱狀節理、洞穴地貌、線谷、峽谷、

柱狀節理、棋盤頂、牛鼻洞、天龜瀑、鸚鵡嘴、田螺峰、金猴望月、金雞、壹線天、九孔龍潭

13、白水洋景區

位於公園北部,行政區劃屬雙溪鎮,景區面積7.74 km2。景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普查、開發程度較高。以河面最寬182 m,面積達8萬平方米的平底基巖河床為主要觀賞點。

14、宜洋景區

位於公園北東部,行政區劃屬雙溪鎮。景區面積12.90 km2。本景區分宜洋、鴛鴦溪兩個小區。

15、水竹洋景區

位於公園北東部,行政區劃屬雙溪鎮。景區面積25.07 km2。本景區自西向東依次劃分有考溪、劉公巖、太堡樓三個小區。

16、雙溪景區

位於公園西南部,行政區劃屬雙溪鎮。景區面積11.88 km2。本景區分為雙溪古鎮、鴛鴦湖兩個小區,以雙溪古鎮的明清古民居、古建築、紅軍北上抗戰留守處舊址及鴛鴦湖的湖光山色為主要觀賞遊覽內容。

17、棋盤頂景區

位於公園西北部,行政區劃屬雙溪鎮。景區面積22.14 km2。本景區以火山巖的柱狀節理為主要觀賞遊覽內容。

18、悠久歷史

屏南縣歷史悠久,遠在1 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清雍正12年建縣,因縣治所在地的雙溪座落於屏山之南,取名“屏南”。屏南具有濃厚的閩東風情,民風醇撲,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景觀豐富,傳統武術源遠流長,甘國寶等歷史名人輩出,至今尚保留有大量文物古跡。由屏南首任知縣沈鐘於1736年創建的文廟(孔子廟),是福建省現存唯壹的土木結構文廟。雙溪西門外巍峨的瑞光塔始建於1893年,歷經滄桑,迄今仍屹立於莽莽蒼蒼的群山之巔。屏南白水洋地質公園所在的屏南白水洋古城及園區附近,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人文景觀資源豐富。據考古發掘,早在5 000年前,屏南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周代為七閩地,戰國時期是越王無諸領地,漢代初屬閩越國,後隸屬會稽郡治縣,漢代末屬孫吳建安縣校鄉。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從侯官縣分出古田縣,屏南即在古田縣中。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從古田縣中分出屏南縣,屬福州府管轄,縣治設在現今的雙溪鎮,因雙溪在屏山之南,故名屏南,知縣由古田知縣兼任。至乾隆元年(1736年),第壹任專職知縣沈鐘赴任。1950年12月25日,縣治從雙溪遷至長橋鎮。1956年2月5日,縣治從長橋鎮遷至古廈(即現在的縣城所在地)。

19、鐘靈毓秀

屏南白水洋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自北宋以來,文化發達,人才輩出。歷史上曾出過9位進士,眾多舉人。官銜有:唐朝金光祿大夫、宋淳熙間禦史、明永樂刑部郎中、清臺灣總兵等。李綱、朱熹、楊時等歷史名人曾在此讀書、講學、留寓,明代著名思想家羅汝芳也曾隱居屏南白水洋。鄒應龍、江日彩、何道昱、邱嘉彩、黃立實、江六瑞等,多崇文喜藝,著書立說。燦爛的古代文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物古跡和豐富的民間文學藝術精華,從古至今流傳著眾多奇聞秩事和民間傳說。

20、燦爛的民族文化——地方文藝、戲曲

屏南地區具有濃厚的閩東風情,民間文藝源遠流長,現存的古老劇種有四平戲、權頭提線木偶戲、四平提線木偶戲、平講戲和北路戲等,素有“中國民間戲劇之鄉”之美譽。富有閩東民間特色的庶民戲更是我國南方地方戲劇百花園中的壹朵奇葩。此外,舞香龍、迎城隍、鬧元宵、圍爐等活動極富地方特色。

21、古韻依存——江南古民居

“青山環繞、碧水瀠洄”的雙溪古鎮,明清風格的古建築比比皆是,蒼老的面孔古韻猶存。登高遠眺,宅院毗鄰成群,古巷曲折深幽,古鎮秀姿盡收眼底。走進小巷,古樸端莊,造型美觀的典型南方天井民居更顯古樸典雅,石雕粗獷、磚雕細膩、窗雕精致,從外觀到內飾,散發出濃郁的江南民居氣息,又具鮮明的地方特色,先輩的審美情趣和建築理念表現的淋漓盡致,是了解江南明清時期民居建築的歷史博物館。

22、建築藝術奇葩——古廊橋

屏南是我國著名的古廊橋之鄉,雄偉壯觀的石築、木構古廊橋架溪澗、跨河流,飛橋如虹,形成壹道獨特的風景。建於清道光年間的千乘橋長62.7 m,壹墩二孔,單孔跨度27 m,是我國著名的木拱廊橋,廊橋造型典雅別致,全橋只憑榫卯連接,不加寸釘片鐵,其設計之巧妙、工藝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山、水、橋、亭相映成趣,構成壹幅優雅和諧的風景。

23、光輝的歷史篇章

屏南是閩東著名的革命老根據地,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屏南曾是中國***產黨開展革命活動的根據地,屏南人民經歷了血與火的戰爭洗禮,留下豐富的革命史跡。戰爭時期政和、屏南、周寧中心縣委所在地的巖後村、巖後村西側的老鷹巖紅軍洞、雙溪鎮新四軍六團北上抗日留守處遺址等見證了當年葉飛將軍等壹批革命誌士為國為民而奮鬥的戰爭風雲。

24、宗教文化

始建於984年的北巖寺界嚴、境清、景幽,這裏依舊是宋磚鋪地,宋石為階。清代臺灣守備薛文潮帶回植於寺內的洛陽牡丹生機依然,以國色天香為它增輝。晨鐘暮鼓,裊裊香煙,承傳著中國源遠流長的宗教文化,四方進香朝聖信徒絡繹不絕。

  • 上一篇:線上營銷怎麽做?
  • 下一篇:我的老師怎麽寫作文350字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