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如何做好災難報道

如何做好災難報道

好吧 我回答下妳這個問題 我是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專業的

面對災難,作為新聞工作者應當不違背自己的職業道德,應當用自己手中筆去向受眾傳遞所見所聞的新聞信息,對其進行報道,我們就不能只看表層,不能只看現象而不關註那些深層次的東西,也不能用壹種靜止的觀點去看待它。應當是更理性、更科學、更全面,有分析、有選擇地向受眾客觀報道。這就要求對災難報道不僅是展示災難,而是使報道影響人們為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做出努力。那就是讓受眾特別是青少年從報道中受到啟發,得到知識,增強防災減災的意識,提煉出理性的思考和人文色彩的東西。可以說這樣的災難報道才是最終目的。

災時的報道

對於記者災難發生後,應當有壹個充分的準備,註重報道的時效性。在報道過程中要堅持真實、客觀、準確、全面的原則,不能出現漏洞、偏差和錯誤。另外還要註意事態的發展變化,堅持正確的導向,倡導積極向上的東西,同時始終以深入采訪為標準,尋找鮮活、感人的素材,關註災難對人的影響,關註人的命運,關註青少年的生存狀況,提出青少年對災難的認識和防災意識問題及解決辦法,了解災區受災前後對防災的認識。

對於編輯作為“後方”的指揮者,報道思路的策劃者,編輯應當提出科學、完整、有深度和有影響力的報道方案。對於災難的成因,有專家學者進行分析,輔以背景資料加以說明。就報道中涉及的建築毀壞情況,從設計到原材料選用追蹤報道,從災中自救反映平時的防災意識,寫出物質救助與精神救災同等重要的觀點,有針對性地關註青少年群體,同時配發相應的評論,告誡青少年應當加強防災意識的培養。選擇壹些青少年防災成功的典型事例穿插報道,會達到壹個良好的效果。

災難報道要即時和連續相結合,文字圖片相結合,前方後方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成年與青少年相結合,國內國外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即由壹次災難的報道變成壹次防災減災的教育課。由於指向性強,對於青少年防災意識的培養,會起到重要作用。

平時的報道

對於記者災難過後或未發生災難之前,就記者本身而言,壹定要加強培養青少年防災意識,這也是壹項重要任務,記者對此的認識要上升到壹個高度。首先記者應當克服麻痹思想,不能因為災難過去或者未到就不以為然,或者輕視這個領域覺得沒有大新聞可挖。所以,這就要求記者運用逆向思維,去挖掘、去發現,真正體現記者的功夫。在平常抓出不平常的報道。如就我國防災減災工作中有些地方重視不夠,青少年防災意識淡薄,災難的監測預報能力與社會發展要求有明顯差距,壹些工程抗災能力較弱,部分工程存在隱患,應急反應能力有待提高等問題,記者可有針對性地對青少年展開調查、分析,采訪專家學者和壹些救災中的當事人、幸存者和青少年,以此推動提高全民、特別是青少年防災減災意識,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對於編緝應當將災難報道當成長期的選題來抓,特別是青少年防災意識的培養。選擇適當的日子,按《防震減災法》、減災日和不同災難事件及時推出選題,以新的角度引起青少年重視。使青少年理解和認知,做到警鐘長鳴。因為現實社會所做出的壹切都是為了青少年而創造的。在這裏我們必須明白防災是壹項具有壹定規模的社會活動,青少年是壹個重要的主體。它不僅與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密切的關系,而且還取決於社會政治制度、政府機構的組織效能,人民群眾的道德風尚和社會團體的應變能力。我國是壹個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迅速戰勝自然災害重建家園,恢復和發展生產的可靠保證,青年是壹支生力軍。所以我們所說的災難報道其內涵已不在是災難發生時和之後的壹段時間,其包括災前註意運用各種形式向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宣傳科學知識,災難中如何盡可能避開危險保全自己的辦法,使人們在思想上有所準備,在條件具備又有必要的情況下舉行演習,吸取有過災難經歷的地區的經驗,進行宣傳、策劃。這樣的報道則不單單是客觀的表述,而是帶有很強的指向性,指向青少年這個群體,是屬於潛入式的,其意義絕不是初始化的。

通過災難報道使城市預案、《防震減災法》、防災經驗等走進中小學課堂,組織防災夏令營、課外科技小組、講座、演習等等,那麽青少年的防災意識定會提高到壹個新水平,災難報道也會在實踐中不斷走向成熟,走向實用。

  • 上一篇:餐廳的背景圖什麽樣的最好看
  • 下一篇:黃河之子的專輯介紹二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