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為什麽再好的畫家也不愛在陶瓷上畫畫?

為什麽再好的畫家也不愛在陶瓷上畫畫?

瓷器、繪畫這兩種藝術大家很熟悉。

但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好奇:為什麽同樣的題材,畫在瓷器上好像不如畫在紙、絹上那麽……好看了?

難道是因為沒碰見好的瓷器嗎?不是!等妳見到好瓷器,拿出來與同題材的畫作比,妳還是會覺得瓷畫不夠檔次。

琺瑯彩雉雞牡丹紋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五代 黃荃《寫生珍禽圖》局部

對比黃荃的鳥來看,《琺瑯彩雉雞牡丹紋碗》明明代表的是雍正官窯的最高水平,為什麽瓷上的鳥看起來卻沒有質感?

真相是,瓷畫水平本來就不高。

之前我們在講國畫介紹小品時提過,小品有些原先可能是屏風或者紈扇上的裝飾畫,就因為太好看,才會被人“摳”下來另外裝裱。

宋 劉松年 紈扇《秋窗讀書圖》

但從來沒聽說過有人會因為瓷器上的畫太好看,而選擇把瓷器毀掉單獨收藏,這不光是因為毀掉瓷器有點多余,還因為在瓷器上畫畫先天就有很多缺陷。

畫什麽都變形

拿舉世聞名的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來舉例,這是迄今為止成交價最高的青花陶瓷的藝術品(暗戳戳地打個軟廣:它的主人埃斯卡納齊是我們寶庫匯的創始會員哦~)

鬼谷子青花大罐

但妳知道這個天價大罐的完整紋飾是什麽樣嗎?

鬼谷子大罐紋飾平面圖

這就是瓷畫的先天不足,瓷器是圓的(或方的),壹眼看過去只能看到局部,它無法像手卷壹樣慢慢展開,想看完全部內容只能圍著它走壹圈,且最大的困擾在於,通常妳並不知道在哪開始在哪結束。

為了解決這種看畫太累的問題,瓷畫藝人發明了壹種開光,開光又稱“開窗”,就是在瓷器上“開”壹扇窗,效仿中國窗戶裏看過去的場景。

黃地開光粉彩三陽開泰紋碗

在瓷器這裏,開光不是封建迷信,而是打開了壹扇藝術的窗。

粉彩開光四季山水蓋罐

開光出現之後,在壹個瓷器上表現四季就顯得容易的多,四個框欄對應四時風景,紋飾與整個瓷器相協調,展現出精妙絕倫的器物藝術形象。

粉彩開光四季山水蓋罐

伴隨著開光的出現,又衍生出另壹個問題——瓶瓶罐罐本來就不大,再勾出壹塊,能看到的畫面就更小了,也就是說,開光也沒有解決在曲面上畫畫會變形的問題。

畫成什麽樣靠天意

在瓷器上畫畫除了有器型這種客觀問題外,還存在工藝本身的限制。

所有的瓷器裏,青花是最接近水墨畫的,青花顏料很粘,坯很澀,很難表現宣紙水墨的韻味,專業國畫家畫青花,也很難上手,至於粉彩、琺瑯彩,就更麻煩了。

在入窯燒之前,青花是黑的,粉彩是暗的,最終成品是什麽樣全憑經驗,而且釉有流動性,多多少少會影響畫面的效果。

清光緒金品卿款淺絳彩人物盤

我們列舉了瓷器先天的種種不足,並不是要徹底地否定瓷畫,畢竟作為瓷器的裝飾,這壹點始終是國畫、油畫無法企及的,談論它的裝飾性,還是要回歸“紋飾”本身。

瓷畫是“紋”不是“畫”

和國畫壹樣,瓷器上也畫山水花鳥、亭臺樓榭,但受瓷器工藝限制,瓷畫很難達到國畫的藝術水平。

這壹點做瓷器的人也心知肚明,所以陶瓷專業不把瓷畫叫瓷畫,叫“紋飾”,茶壺上畫個山水,不叫山水畫,叫山水紋。

早在唐代的長沙窯開始,瓷器紋飾就已經很發達了,比如磁州窯的白釉黑花、耀州窯的青釉刻花,但只在民間流行。

磁州窯白地黑花竹紋枕 故宮博物院藏

明清時期,文化開始世俗化,皇室也逐漸接受了帶紋飾的瓷器,並發展出了五彩、鬥彩、琺瑯彩等等。

至雍正時期,粉彩發展成主流,以清新的花鳥題材為主體,各類花卉、蟲蝶、動物紋表現較多,這與當時清宮沒骨花鳥畫盛行有關。

清雍正 粉彩牡丹紋盤口瓶

乾隆時期,隨著宮廷山水畫的再度興起,粉彩山水題材亦迅速增多,進入繁榮時期。

乾隆粉彩山水瓷畫類型豐富,裝飾繁復,色彩艷麗,風格多樣,與乾隆宮廷山水畫風頗為接近。這是因為,受宮廷指派,不少畫師參與到瓷器彩繪工作,他們把宮廷山水畫風格運用到了粉彩山水瓷畫的繪上。

從這個角度來看,清廷禦窯廠的生產活動實際是宮廷工藝美術的延伸。

清乾隆 黃地開光粉彩山水人物紋四方茶壺

不過,從唐到清瓷畫發展了這麽些年,為什麽從來沒有出現象“清初四王”、“揚州八怪”那樣引領時代風潮的畫家呢?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作畫的人身份不壹樣:中國古代畫家,大都希望通過作品表現獨立的思考,表達哲學或者政治見解,他們的作品多寓意深刻、情趣高雅。

而古代畫瓷器的工匠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他們沒有藝術家的理想,畫瓷器時也不是想表達什麽,往往是什麽好賣畫什麽,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畢竟瓷畫只是裝飾作用。

所以結論是,瓷畫是不具備欣賞價值唄?

不,那是從前!

翻身“瓷畫”把歌唱

清王朝滅亡後,以官窯為代表的裝飾標準化、程式化、工藝化、多工序合作、匠器型的景德鎮瓷器生產體系也隨之解體。

大量的文人畫家聚集於景德鎮,沖破傳統瓷器造型和紋飾的束縛,適應新時代新興市民階層的審美需求,借鑒中國畫詩書畫印的優長,創造出清新又極具文化內涵的瓷畫新風。

民國珠山八友粉彩瓷板

民國時期,王琦、徐仲南、鄧碧珊、何許人、汪野亭、畢伯濤、王大凡、田鶴仙、程意亭、劉雨岑結社瓷壇,形成中國陶瓷史上第壹個藝術流派——“珠山八友”。

他們主張畫必有意,畫風與書法款識多追求清中期“揚州八怪”的風格,戮力把詩、書、畫、印與制瓷工藝完美地融為壹體。

繪畫韻致取代了裝飾嚴謹工整、精巧富麗的審美意趣,瓷畫呈現了新面貌!

從收藏角度來看,與紙質書畫作品相比,壹件成功的畫瓷作品顯然更為稀有,其畫家風格、藝術性不僅沒有失去,反而融入了更多的觀賞性因素。

如今,越來越多書畫名家開始了陶瓷繪畫的藝術探索,其中不少當代名家的瓷繪板畫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上走強,從而推動瓷畫的收藏熱度不斷升溫。據拍賣市場統計,當代的“畫家瓷”雖然進入市場的時間不長,但是價格已經漲了10倍左右。

如果有對瓷板畫感興趣的朋友,寶哥哥推薦大家去寶庫匠心館打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瓷板畫作品!

  • 上一篇:PPT時間軸怎麽做才會顯得更有創意?
  • 下一篇:想買公路車,怎麽分辨公路車好差,怎麽看出那些公路車值多少錢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