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壹篇1000字的論文《莎士比亞三個時期思想與創作變化分析》

壹篇1000字的論文《莎士比亞三個時期思想與創作變化分析》

莎士比亞生活在封建制度開始崩潰,新興資產階級開始崛起的大轉折時期。當時,中世紀以宗教神學為代表的蒙昧主義正在衰落,以個人主義為中心的資產階級世界觀深入人心,人文主義開始在社會文化思潮中占據主導地位。而莎士比亞則用他的戲劇大膽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殘酷和黑暗以及人性的禁錮,強烈地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建立新的社會關系和倫理思想的要求,對人文主義在英國和歐洲的傳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莎士比亞的許多戲劇已經失傳,流傳下來的只有37部。研究者根據思想和藝術的發展將他的創作分為三個時期:

1.歷史劇和喜劇時期:(1590—1600)

在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前十年,他寫了九部歷史劇。在這些劇裏,除了描寫13世紀封建王朝內部鬥爭的《約翰王》(1589)之外,其他劇構成了亨利六世上中下三部兩個四部曲系列(1590-1591)。理查二世(1595)、亨利四世(1597-1598)和亨利五世(1599)。

這幾部劇的藝術成就各不相同,最被人津津樂道的是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和亨利五世,理查三世是英國歷史上著名的暴君。莎士比亞懷著極大的憤怒,在劇中描寫了陰險的貴族理查如何用血腥手段擠走六個合法繼承人登上王位的故事,揭露和譴責了他的兇狠和愚昧,塑造了壹個虛偽、狡猾、殘忍的暴君形象。《亨利五世》描述的是亨利五世在當王子的時候,不願意過刻板的宮廷生活。他和下層社會的流氓混在壹起,即位後成為了壹個睿智而理想的君主。這兩部戲劇從正反兩個方面反映了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思想:他譴責封建貴族爭權奪利引起的內亂,認為通過道德改良可以產生開明的君主,可以實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和諧的社會關系和理想的社會制度。

莎士比亞歷史劇大受歡迎的同時,他還創作了十部喜劇:《錯誤的喜劇》(1592)、《馴悍記》(1593)、《維羅納的兩位紳士》(1594)、《徒勞的愛》(1594)和《仲夏夜之夢》。溫莎的太太們(1598)、無事生非(1599)、皆大歡喜(1600)、第十二夜(1600)。其中,後三部最能表達莎士比亞喜劇創作的風格,被稱為“迷人而明亮的喜劇三部曲”。這些劇大多是關於愛情、友情、婚姻的,但情節極其生動豐富。作者以幽默、歡快的筆觸和如畫的抒情,揭示了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情感沖突和矛盾,尤其塑造了壹批勇敢、執著、幽默、機智、溫柔的女主人公。他們追求自己自由戀愛的權利,與各種惡勢力頑強抗爭,在戲劇舞臺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威尼斯商人》以其對社會強烈的諷刺和批判態度而聞名。莎士比亞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這個生動、復雜、極端利己的高利貸者形象。同時,莎士比亞通過夏洛克為所有受民族和宗教歧視的猶太人發聲,體現了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劇中以生動的法庭對質場景提出海外貿易、高利貸等經濟問題,讓人感受到作者高超的駕馭素材的能力。

《羅密歐與朱麗葉》( 1594)寫於這壹時期,是壹部反映人文主義愛情、理想與封建壓迫沖突的詩性悲劇。雖然在劇情上是悲劇,但在喜劇作品中也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向往,對未來的信心。金錢劇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氛圍,實際上是壹部青春和愛情的贊歌。雖然主角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是隔閡消除了,愛情和理想最終勝利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成為了世界文學中不朽的典範。該劇充滿了豐富的抒情性,如朱麗葉等待羅密歐前來赴約的美麗獨白:

來吧,夜晚!來吧羅密歐。來吧,妳黑暗的壹天!因為妳將睡在夜的翅膀上,比烏鴉背上的新雪更白。來吧,溫柔的夜!來吧,可愛的夜晚,把我的羅密歐給我;他死後,妳可以把他帶走,把他撒成無數的星星,把天空裝飾得如此美麗,讓整個世界都愛上黑夜,不再崇拜耀眼的太陽。

研究者根據思想和藝術的發展將他的創作分為三個時期:

2.悲劇時期(1601—1608)

這壹時期是莎士比亞思想和藝術的成熟和深化階段,伊麗莎白女王統治末期,君主制和資產階級的關系開始緊張,宮廷貴族的生活日益頹廢。莎士比亞已經清楚地看到了理想與現實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但他將其歸因於善與惡的道德沖突。他反對暴力,強調理性的作用,創作了壹批輝煌而沈郁的悲劇劇作,揭露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已經開始出現的社會罪惡和資產階級利己主義,表現了人道主義的美好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的矛盾。劇中的浪漫主義越來越淡,現實主義描寫越來越突出。他的悲劇主要內容是人與社會、人與人心的沖突,堪稱“性格悲劇”和“社會悲劇”的典範。

《哈姆雷特》( 1601)是莎士比亞最重要的作品,這部悲劇就其社會內容和哲學內涵而言是最豐富的。它以精湛的藝術形式和廣闊的思想內容表現了主人公人文理想的幻滅,體現了作者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探索。早在12世紀,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就已流傳,英法兩國的劇作家都根據其情節,寫出了以中世紀血親復仇為中心的劇本。1601年,莎士比亞將其改編成壹部矛盾沖突激烈的傑出悲劇,使這個復仇故事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

《李爾王》(1605)取材於古代英格蘭的歷史傳說:年邁昏昏沈沈的李爾王把王國交給了虛偽的大女兒裏根和二女兒槍手,卻驅逐了小女兒考狄利婭,她誠實直爽,無法取悅父親。李爾王本人只保留了國王頭銜和100名侍從,準備輪流住在兩個女兒的家裏安享晚年。沒想到,兩個大女兒達到目的後,原形畢露,把老父親趕出家門。李爾王飽受流離失所之苦。在壹個電閃雷鳴的暴風雨之夜,被逼瘋的李爾王沖到荒野上,向蒼天呼喊自己的悲痛和無助。李爾王在暴風雨下對天空的長篇獨白,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壹個痛苦的靈魂,也揭示了被權力異化了的國王人性的覺醒過程。當最小的女兒得知李爾王的經歷後,她著手討伐她的兩個姐姐。不幸的是,她被殺了,李爾王在悲痛和瘋狂中死去。莎士比亞站在人文主義者的立場上,通過王室的內亂和李爾王傳的跌宕起伏,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虛偽的人倫關系,肯定了同情友愛的道德原則。

莎士比亞生活在封建制度開始崩潰,新興資產階級開始崛起的大轉折時期。當時,中世紀以宗教神學為代表的蒙昧主義正在衰落,以個人主義為中心的資產階級世界觀深入人心,人文主義開始在社會文化思潮中占據主導地位。而莎士比亞則用他的戲劇大膽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殘酷和黑暗以及人性的禁錮,強烈地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建立新的社會關系和倫理思想的要求,對人文主義在英國和歐洲的傳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莎士比亞的許多戲劇已經失傳,流傳下來的只有37部。研究者根據思想和藝術的發展將他的創作分為三個時期:

《麥克白》(1605)是莎士比亞戲劇中心理描寫的傑作。蘇格蘭將軍麥克白從戰場凱旋而歸,途中聽到女巫預言他可能成為國王。在野心的驅使下,在妻子的慫恿下,國王鄧肯趁機登門拜訪,篡奪王位,最終以謀反戰敗被殺告終。他的妻子也死於精神分裂癥。全劇彌漫著壹種可怕的尹稚氣氛。莎士比亞通過描寫取得巨大成就的主人公麥克白成為殘酷暴君的過程,批判了野心對良知的侵蝕。由於女巫的蠱惑和妻子的影響,麥克白原本並不缺少善良的想幹壹番大事業的野心變成了野心,而野心的實現又導致了壹系列新的罪行,導致行為乖張,死亡不可避免。在迷信、罪惡、恐怖的氛圍中,作者常常讓作品中的罪人去深思、反省、剖析自己的內心。麥克白夫婦在弒君前後的心理變化顯得鮮明,進壹步增加了悲劇的深度。

以上四部劇被稱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在這些戲劇中,莎士比亞看到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社會關系的內在矛盾,批判了資本主義利益原則的罪惡本質,表現了階級壓迫給勞動人民帶來的痛苦。但他把社會鬥爭歸結為善惡的抽象道德問題,只看到了思想的力量和個人的作用,忽視了人民群眾。因此,面對壹個冷酷而罪惡的社會,單槍匹馬的個人主義英雄往往備受打擊,悲觀、失落、幻滅,陷入無法回避的內心矛盾和悲劇結局。在悲劇的結尾,沒有壹個英雄能逃脫死亡的命運,以至於後人把莎士比亞戲劇的第五幕叫做“死床”。但《撞車與燃燒》的可怕結局,卻表現了劇作家對人類世界的希望:傑出的人死了,為個人利益竭盡全力的野心家也難逃死亡的命運,但正義贏得了道德的勝利,正義和美德永垂不朽,而邪惡則被人們唾棄並長期被拋在腦後,後來的英雄們仍有望被重組。其尖銳的批判、深刻的人性揭示、對時代精神和社會生活的高度概括,使莎士比亞的悲劇至今仍具有震撼力,成為戲劇史上的壹座豐碑。

除了“四大悲劇”,莎士比亞還根據普魯塔克的《名人錄》寫出了《凱撒大帝》(1601)、《雅典的泰門》(1605)、《安東尼與克婁巴特拉》(168)?《雅典的泰門》寫道,雅典貴族泰門慷慨好客,樂善好施,揮金如土,家裏每天都是賓客盈門。雖然他幫助很多人擺脫了困境,但他分不清奉承者和朋友,他的大部分錢還是花在了惡棍和寄生蟲身上。壹旦他的黃金沒了,債主們都是錢,他派人去找長輩、貴族和曾經受益於他的人求助的時候,那些百般低頭的小人就像躲避瘟疫壹樣害怕,弄得他天天哭,地不靈。丁滿義憤填膺地離開人群,獨自住在城外的壹個山洞裏。有壹天,他在挖樹根充饑的時候,意外地發現了大量的黃金,這讓他看透了這個世界的虛偽。丁滿忍不住憤怒地咒罵:

黃金!黃色、閃亮而珍貴的黃金...這點小事足以顛倒黑白,醜的變成美,錯的變成對的,卑微的變成高貴的,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這個黃奴可以搞異教聯盟,分裂國家,保佑罪人;麻風病人被視為情人;有了他在元老院會議上,強盜可以被封爵,被人鞠躬,被人稱贊;有了他,那個黃皮雞臉的寡婦就可以做新娘子了。

資本主義貨幣原則的暴露真是精辟!馬克思在《資本主義》中引用這段話來說明貨幣的本質。劇中的雅典後來被圍困,貴族和長老來找曾經勇敢善戰的泰門,給了他金錢、權力和地位,但是泰門心冷,最後變成了厭世者,帶著對虛偽人類的仇恨離開了這個世界。

3.傳奇劇後期(1609-1613),莎士比亞的創作呈現出脫離現實、轉向夢幻世界的傾向,現實與幻想的矛盾得到解決,風格轉變,充滿童話般的想象,節奏明快。作品有《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暴風雨》(1611)。這幾部劇的情節大同小異,都是主角先是遭遇災難和不幸,然後機緣巧合前來救場,甚至是每壹片烏雲都有壹線希望。雖然揭露了黑暗的現實,但寬恕和理解的精神貫穿全劇,主張用愛治愈舊傷,強調懺悔和改造可以產生新的希望。劇本的人物和背景都很傳奇,人物的動機近乎荒誕,突出了大量的巧合和意外。

這壹時期的重要作品是《暴風雨》。神秘的幻想,瑰麗的描寫,生動的形象,詩意的背景,使這部劇成為莎士比亞晚期戲劇藝術的代表。

莎士比亞的戲劇是西方戲劇藝術史上不可企及的高峰,在他的戲劇中,展開了這樣壹幅廣闊的人生畫卷:從王公貴族到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窮人,各行各業的人在劇中翩翩起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恨悲喜,每個人都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兩者都陰險狡詐,極端自私。麥克白和伊阿古不同,兩人都勇於為理想和正義而死。奧賽羅不同於哈姆雷特。不同的角色生活在各自典型的環境中。

莎士比亞是無與倫比的戲劇結構大師。他的劇作雖然分為悲喜劇,但在創作實踐中打破了悲喜劇的界限,不受嚴格的傳統體裁劃分的限制,從而展現了更豐富的人性和人物的精神世界。他善於描寫幾條平行交錯的線索來推動生動復雜的情節發展。寫作技巧表現出奇妙的戲劇緊迫感,逐漸加快的劇情發展節奏往往有別出心裁的妙筆,令觀眾嘆為觀止。

莎士比亞戲劇的語言完全是詩意的,柔美溫柔如流水,激蕩如驚濤駭浪,令人回味無窮。據後世統計,莎士比亞用詞壹萬五千余字,善於運用比喻、比喻、雙關。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許多語言都成了英語中的成語和典故,極大地豐富了英語詞匯。語言形式以空白詩為主,也夾雜著古詩詞、民歌、俚語和輕松搞笑的散文對話,可謂多樣、豐富、生動,成為莎士比亞戲劇藝術大廈的基本素材。

莎士比亞還寫了壹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壹般認為是在1592到1598這六年間完成的。壹至壹百二十六首詩揭示了詩人對壹個“黑女人”的愛,生動而有節奏,表現了人文主義者的真善美。

莎士比亞生前並沒有享有太多的榮譽,死後200年也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到19世紀中葉,人們重新發現了莎士比亞,形成了壹門新的學科——莎士比亞。然而,由於莎士比亞出身平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傳記資料缺乏,壹些人對他的戲劇創作生涯產生了懷疑,甚至想盡辦法尋找莎士比亞戲劇的“真正”作者。事實上,並沒有足夠的證據和材料推翻莎士比亞的著作權。莎士比亞作為偉大作家和劇作家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 上一篇:2020時代楷模人物事跡有哪些?
  • 下一篇:中職教師心得感悟範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