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簡述《離騷》的藝術成就

簡述《離騷》的藝術成就

1、開創文人鮮明個性的創作

楚辭出現以前,中國詩歌還基本上屬於群性的創作,壹般說來,它們內容比較單純,句式和篇幅也比較短,特別由於是群眾創作,因而還缺少全面反映詩人性格的作品。

屈原出現以後,中國文學史上才出現了偉大詩人的名字,出現了集中反映詩人全部思想感情和個性的詩篇。

2、浪漫主義的創作風格

《離騷》是壹篇積極浪漫主義作品。它吸收和發展了古代人民口頭創作——古代神話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離騷的前半部分,著重寫詩人對於自己經歷和遭遇的描寫。

但詩人在表現手法並不是完全實寫的,而是把自己生活上的經歷和感情升華為壹種善與惡,美與醜,光明與黑暗的不可調和的鬥爭,以新奇的比喻,誇張的描寫。

表現善與美的崇高,惡與醜的卑鄙齷齪,表現了光明與黑暗的勢不兩立,從而把壹個時代的面貌整個呈現出來,啟發人的認識,給人以正確的愛憎,激勵人的心靈。

在後半部分,詩人更完全采用幻想的形式,虛構的意境,寫出了他的深刻的內心世界。詩中用上天下地描寫,希望和失望的回旋反復,盡情地吐露了詩人的郁悶。

3、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比興手法運用獨具特色

《離騷》繼承並發展了《詩經》的比興傳統。其具體表現為:在廣度上,它較多地應用比喻,構成龐大的比興系統。

在深度上,較之《詩經》更為註意比興中“此物”與“彼物”的內在聯系,用作比喻的事物與全篇所表達的內容統壹,富有象征性。

如詩中用“美人”喻指楚懷王,用“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把比興與表現的內容合而為壹,使詩中的意名勝具有了象征意義。

4、打破了《詩經》的四言格式,形成了壹種新詩體(形式和語言)

《離騷》的形式吸收和借鑒了南方楚地的民歌而成,但它有吸收了當時蓬勃發展著的新體散文的筆法,打破了《詩經》的四言格式。

把詩句加長,結構擴大,既增加了內容含量,又增強了表現力。它采用了大量的楚地方言入詩,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用得最普遍的“兮”,便是在當時民間詩歌,特別是楚地民歌中經常出現的口語,這壹詞語既增強了詩中詠嘆的抒情氣氛,又極大地增強了詩句的節奏性和音樂美。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關於《離騷》的創作背景,爭論的焦點之壹是它創作於屈原被楚懷王疏遠時,還是作於屈原被流放時。《史記·屈原列傳》裏說,年輕得誌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讒害,被楚懷王疏遠。

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而《史記·太史公自序》裏說:“屈原放逐,著《離騷》。”《報任安書》裏也說:“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對同壹事件的表述明顯存在著矛盾。

由於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決這個問題,從《離騷》本身找證據是個好辦法。詩中有這樣的詩句:“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自疏”意味著主動的態度,不是“被放”。

此外,也有人因為詩中有“濟沅湘以南征兮”壹句,懷疑它是屈原被放逐之後所作,但這並不足信。因為《離騷》後半部分,全是寫詩人想像中的雲遊,“濟沅湘以南征兮”並非實有其事。

後世影響:

《離騷》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漢代以後,後世文人無不對屈原推崇備至。究其原因,似可歸功於屈原那砥勵不懈、特立獨行的節操。

以及在逆境之中敢於堅持真理、反抗黑暗統治的精神。屈原的遭遇是中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士子普遍經歷過的,因此,屈原的精神能夠得到廣泛的認同。

在現代文學史上,受屈原精神影響的作家更多,魯迅《漢文學史綱要》:“戰國之世……在韻言則有屈原起於楚,被讒放逐,乃作《離騷》。

逸響偉辭,卓絕壹世。後人驚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產,故稱‘楚辭’。較之於《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

故後儒之服膺詩教者,或訾而絀之,然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屈原的藝術創造,開辟了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源頭,對後世的文人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詩經》為代表的“風”和以楚辭為代表的“騷”,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奠基石和古典詩歌的兩個最高標準。

屈原的作品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輝煌成就,為全人類提供了壹份寶貴的文化遺產,他也贏得了世界文化巨人的光榮稱號。

他的作品在公元前7世紀傳人日本,19世紀開始傳人歐洲,現已有英、法、德、俄等多種國家文字的譯本。

百度百科-離騷

  • 上一篇:求文,短篇BL小說,虐心的,壹定要是短篇
  • 下一篇:怎麽評價電視劇《古董局中局》?是否符合大眾期待?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