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快高三了,作文老覺得沒素材

快高三了,作文老覺得沒素材

作文課文素材集

1、《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人們習慣稱他為“北大詩人海子”,1964年出生在安徽懷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他曾長期不被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上壹位全力沖擊文學與生命的詩人。他在極端貧困、單調的環境下創作了將近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論文。

◆海子壹生短暫卻成就卓著,是當代學院派新詩人的代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是他的抒情短詩中的佳作。 這首詩***三章。第壹章虛構壹幅自由獨立、遠離塵世喧囂的生活圖景,壹股清新潮潤的氣息撲面而來。 第二、三章表達對親情友情的珍惜,壹股溫暖甜美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首詩兩次說“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都表達美好的情感。在人生觀、價值觀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於墮入塵世成為俗人。詩人心懷始而熱情開放,終而收合封閉。表明海子這首詩在情感的清純、明凈、世俗化的背後蘊蓄著某些復雜性、矛盾性的東西。 ;“面朝大海”本來是面對空曠、虛無,但海子獨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開” ,“春暖花開”是詩人的“心畫”,是夢想的溫柔之鄉,寄托著詩人無限渺遠的情思遐想。

◆孤獨寂寞是人類壹個永恒的話題,是壹個必須正視的問題。既是詩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的西川說:“對於我們,海子是壹個天才,而對於他自己,則他永遠是壹個孤獨的‘王’,壹個‘物質的短暫情人’,壹個‘鄉村知識分子’。” 他的孤獨並不是社會疏遠了他,而是在他受挫後他有意識的自我封閉自己,把這種寂寞和孤獨轉移到詩歌創作中去,開辟自己的精神烏托邦,這壹點常人是不理解的。在他的房間裏,妳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他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遊泳,也不會騎自行車,這是壹個真實的海子。他認為,詩就是把自由和寂寞還給人類的東西。在其絕命前寫下的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這是海子在絕望之際對戀人的祝願:“給每壹條小河每壹座山取壹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妳祝福/願妳有壹個燦爛的前程/願妳有情人終成眷屬/願妳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他把幸福留給了他人,而自己忍受的是莫名的不可排除的孤獨和寂寞,這就是海子。封閉的自己,平時與人交往不多,現實的壓抑,加上幾次都與愛情擦肩而過, 使得他更像壹個孤獨的孩子。海子實則是壹個孤獨的吟唱者,壹個內心空靈的詩人,表面上他孤獨,但他通過寫詩,構建著詩歌大廈,獨自品享著寂寞的美麗,他又是壹個精神的富足者,永遠沈湎於自己想象中的精神家園。思想者總是孤獨的,壹個人的思想越是深刻,他就越難在生活中找到知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清醒,往往意味著痛苦!

◆海子的抒情短詩具有壹種超越時空和侵入人血液和靈魂的巨大力量,加上其身世經歷的悲劇性,更促使了其短詩的不朽。可以這樣說,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離去,標誌著中國當代詩歌純粹歌詠時代的終結。直至今天,我們也沒有看到比海子的抒情詩更純粹的抒情詩出現。

2、《我與地壇(節選)》(史鐵生)

◆史鐵生,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響應號召由北京赴陜西務農,因積勞致殘下肢癱瘓,後返回北京潛心於文學創作,現為專業作家。作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等等。《我與地壇》(1991)是作者對自我在過去十年寫作在內容、思想、形式和寫作行為本身進行解剖,為寫下去(活下去)尋找理由。“我從雙腿殘疾的那天,開始想到寫作。孰料這殘疾死心塌地壹輩子都不想離開我,這樣,它便每時每刻都向我提出壹個問題:妳為什麽要活著?——這可能就是我的寫作動機。就是說,要為活著找到充分的理由。”

◆史鐵生曾這樣解釋自己的名字:“心血傾註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姓名的昭示,讓歷史鐵壹樣的生著,以便不斷的去看它。不是不斷的去看這些文字,而是借助這些蹣跚的腳印不斷看那壹向都在寫作著的心魂,看這心魂的可能與去向。”這段話也是對他作品的最好的詮釋。

◆在這個荒蕪的園子裏,作者化了幾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對生命的思考和解讀。這壹過程是艱苦的,但也是必要的。現在,我們來看看作者經歷了哪些肉體上的掙紮和心靈上的洗禮。且看史鐵生對生與死的思考,他認為:“死是壹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就是說,死是目的,生便是過程,所以,史鐵生把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改成了“不知死,安知生”,所以,他這樣告訴別人,“人有時候太看重了我們要回到虛無裏去,結果忘了我們本來從虛無裏來”。在他的另壹首詩歌裏,史鐵生這樣寫到: “午後,如果陽光靜寂/ 妳是否能聽/ 往日已歸去哪裏?/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極處 時間被忽略在存在中 / 生死同壹” “生死同壹”,即過程就是目的,死是壹種回歸。史鐵生眼裏的死,有著回家的溫馨。

◆史鐵生能夠領悟生命的內涵,首先,在於他戰勝了自己的殘疾。前面說過,史鐵生最崇拜的明星是卡爾劉易斯,但他們見面的時候,史鐵生卻沒有絲毫卑怯的陰影。因為他意識到每個人都是有局限的,9秒99的卡爾劉易斯也不例外。而此後卡爾劉易斯輸給了約翰遜。在《我的夢想》中,史鐵生說,“後來知道,跑進9秒79的約翰遜戰勝卡爾劉易斯是服用了興奮劑,對此,我們該說什麽呢?約翰遜的故鄉牙買加的人們這樣說,‘約翰遜什麽時候願意回來,我們都會歡迎他,不管他做錯了什麽事,他都是牙買加的兒子。’這幾句話讓我感動至深。難道我們不該對靈魂有了殘疾的人給予更多的同情和愛嗎?”在這裏,史鐵生深刻的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局限,而且還有比肉體殘疾更嚴重的靈魂殘疾的人,他們更需要同情和撫慰。因此,史鐵生終於從殘疾的陰影裏走出來。記得原野在《人生》壹詩中這樣寫道: 人生,從自己的哭聲中開始, 在別人的淚水中結束。 這中間的時光,就叫做幸福;人活著, 當哭則哭, 聲音不悲不苦, 為國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讓別人灑下誠實的淚, 數壹數,那是人生價值的珍珠。 詩人用了樸實的言辭道出了生命的真諦。人這壹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或長或短,自有論道。而貫穿其中的生命的意義卻是每個人畢生的追求。史鐵生在這裏也給提出壹個重要的論題,人應該怎樣戰勝自己的苦難,開始對生命意義的探求。

◆2002年,史鐵生獲得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那段授獎詞也許是對他最精當的概括:“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壹。他的寫作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壹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由史鐵生的小說《命若琴弦》的電影《邊走邊唱》,電影中有壹句經典的臺詞貫穿始終:“千弦斷,天眼開。”這句話的背景是盲人琴師的師傅說過,彈斷的第1000根琴弦能帶來光明。盲人對於光明的渴望,殘疾了雙腿的人對於行走的渴望,從來不會停止,在史鐵生的作品裏,我們始終能夠讀到這樣的渴望,他從來沒有掩飾過。

3、《我有壹個夢想》(馬丁路德金)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特區組織了壹次二十五萬人的集會,要求種族平等。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表了這篇演說詞,立即舉世聞名。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雲集的聽眾,這就是“我有壹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國壹位重要的政治領袖。曾獲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他為美國黑人的政治權利而鬥爭,從而為世界其他地區樹立了榜樣。他帶給人們的啟示是黑人不應該被隔離,而應受到像其他人壹樣的待遇,而且應該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張的核心是非暴力主義。1929年,馬丁路德金誕生於美國東南部的佐治亞洲的亞特蘭大市。他是壹位基教牧師的兒子。1948年他大學畢業,擔任教會的牧師。當時在南部各州.黑人還沒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雖然美國在1865年學結束了奴隸制,然而南部各州.通過了它們自已的法律,繼續把白人和黑人分開。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飯店。醫院。公***汽車和火車裏都有為黑人設置的隔離區,且南部各州的黑人沒有選舉權。畢業後相信,可以通過和平革命達到社會變革的目的,而不通過戰爭和殺戮,在他的壹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國黑人,給他們平等到的權利。1964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他將全部獎金(54,600美元)獻給了自由運動。1964年通過了新的民權法案,規定凡是接受美國政府資助的組織都必須平等地對待黑人。1965年壹項新的選舉權法案成這法律.從那以後,所有黑人都享有選舉權。其思想對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美國政府確定從1986年起每年壹月的第三個星期壹(金的誕辰為1月15日)為全國紀念日。從1987年起金的誕辰亦為聯合國的紀念日之壹。

◆夢想是生命的織錦;人到了沒有夢想的時候,也就是生命力完全衰竭的時候。沒有夢想的生活是黯淡的、貧乏的、空虛的生活。對生活的熱情期望、勇敢追求和執著信念,作為青春的遺產留在心中。所以,人壹定要有夢想,並且要為之不斷努力。從美國追求平等權利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說“我有壹個夢想”到我國古代的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再到近代革命的先軀孫中山先生的“以天下為己任”都告訴我們,成功背後都有夢想的支撐。

4、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秦晉圍鄭,鄭危在旦夕,“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佚之狐的力薦可謂慧眼識英雄,燭之武臨危受命,夜縋而出,智說秦君,秦穆公心悅誠服,秦軍乃還。晉文公面對風雨突變,亦毅然去之。鄭國忠於轉危為安。

◆在國家危難面前,燭之武深明大義、義無返顧;在強秦面前,燭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辯,聰慧機智。他的不計個人得失,處處為鄭國安危著想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義無返顧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都值得我們學習。燭之武的智勇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溢於字裏行間。

◆燭之武“夜縋而出”,只身赴秦,以他的能言善辯說服了秦君。他的義無返顧,他的胸有成竹,他的不卑不亢、侃侃而談都需要在誦讀中表現出來。

◆壹九五五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沖破重重阻撓回國,當時美國的海軍處長金波爾說:“我寧可把這家夥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無論他在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壹個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個師嗎?今天我們要學的《燭之武退秦師》會告訴我們答案。

◆燭之武:迂回曲折,從對方的切身利益出發,說服秦伯退兵,從中可以看出,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仇敵,只有永恒的利益。古代如此,現代亦然。

◆曹操有句詩: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古往今來,有多少誌存高遠之士,哪怕社會、命運對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緊要關頭,依然挺身而出,為國家為蒼生獻出自己的壹分光和熱。燭之武就是這樣的壹個讓我們敬佩不已的人。

◆劉備三顧茅廬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對他暢談天下大勢。可以說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著出山的準備, 燭之武也是如此,盡管懷才不遇,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希望。燭之武不是不想做壹番事業,他的心始終沒有放棄過“壹飛沖天”的渴望,他壹刻不停地關註著天下形勢,思考著安定天下濟蒼生壹逞抱負的路徑。妳想,壹個小小的“弼馬溫”,怎麽對晉國的歷史、對晉國國君的為人那麽清楚,對秦伯的心理、對秦晉之間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豪情無疑是後人敬仰他們的主要緣由。

  • 上一篇:逛超市警惕八大健康陷阱
  • 下一篇:我要哀對柯南有感情的片段或話語(包括那種曖昧、疑似玩笑的),寫明出處。有視頻片段就更好了。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