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小學數學優秀案例《求壹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教學設計與反思

小學數學優秀案例《求壹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教學設計與反思

《求壹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教學設計與反思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標準教科書小學數學第六單元第壹節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求壹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倍”的概念的教學內容,目的是要求學生初步建立並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壹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學情分析

1、教師的主觀分析:對於初次接觸“倍”的學生來說“倍”的概念是比較抽象的,難以理解。

2、學生認知發展分析:此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7的乘法口決》後的壹個學習內容,而學習理解“倍”的概念及“求壹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基礎就是乘法,為此應將乘法作為本節課學生學習的基礎來展開教學,以舊引新,化難為簡。

3、學生認知障礙點分析:本節內容是學生初次接觸“倍”這壹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時候思維遷移存在壹定的難度。

綜上所述,本節課應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結合直觀的方式構建新知,以學習活動為載體,通過探究學習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多給學生感知的機會,讓學生親身經歷做的過程,體驗“倍”的意義及“求壹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並接受新的知識,體驗數學即生活,感受數學的樂趣,數學的價值。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義及“求壹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設置情境,復習舊知,引出新知。通過擺壹擺的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究新知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倍”的意義及“求壹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積極動腦的學習習慣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體驗數學即生活,感受數學的樂趣,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並建立“倍”的意義,

2、理解並掌握“求壹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教學反思

壹、在本節課中結合教材分析學生的認知現狀,主要采用以下幾種策略展開教學,通過實踐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

1.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小學數學中大部分學習內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基於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取數學學習的素材,使他們感受到課堂上學習的數學知識來自於生活,感知數學學習的價值,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數學活動。通過擺小木棍的操作活動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經歷了做的過程,學生對倍這個概念不僅認識了結果,而且借著直觀教具,在做的過程中親身體驗了倍,創造了倍,自然就理解了倍。還培養了學生操作、觀察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學習數學,以舊引新。在教學時讓學生結合情境圖形以舊知乘法作為學習基礎來學習,達到化抽象為直觀,化難為簡的效果。

4、讓學生說,關註學生過程性經驗的積累。在教學中讓學生結合所擺圖形描述倍的關系,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數學地思考,積累經驗。培養了學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5、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在教學倍的概念時不急於引出學習“求壹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方法,而是先進行概念的鞏固,讓學生在掌握了倍的概念後再去學習“求壹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方法,這樣壹來學生的新知識就會比較紮實。

6、巧設凝問。在本次教學中,故意讓學生手中的小木棍不夠用,讓問題自然產生,讓學生發現問題,產生興趣,為探究新知解決問題而形成主動學習的心理基礎。

7、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方式中,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引發思維碰撞,進而使得不同層次學生的新知得到不斷更正與整合。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二、還須改進的壹些地方。

1、在第3個環節中,由於只讓學生針對壹個相同的例子來說“倍”的關系,只要有壹個學生說出來了,那麽有些學生就不去思考了,這樣的鍛煉面是狹窄的。學生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在後來的練習中便暴露出了這個問題。如果再上壹次,那麽我想在這個環節中,可以讓每位學生根據身邊“倍”的現象來說說“倍”的關系。

2、在擺壹擺的活動中,由於有些學生對於正方形比較熟悉,所以不是很感興趣,積極性不高。如果能讓學生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因為這樣壹來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的空間思維得以發展。

  • 上一篇:2020小學數學訓練心得5篇
  • 下一篇:學生寫印象深刻的事日記五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