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巴赫鋼琴復調的作品要如何理解?

巴赫鋼琴復調的作品要如何理解?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類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壹。提到他,人們自然會把他同人類文明相聯系起來。因為他的音樂藝術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壹。蘇聯的音樂學家阿薩菲耶夫說:“巴赫是這樣的偉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壹個人,而是壹個強大的創作實驗室,其中鍛煉著當時所有音樂上的創作技能、風格、傾向和嘗試。”由於他卓有成效地繼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紀以前歐洲各國的,包括音樂體裁形式,具體寫作技巧和各國音樂風格等音樂現象,因而創造了永恒的音樂藝術。正因為如此他才被後人稱為“古典大師”、“歐洲音樂之父”,這是當之無愧的。

巴赫有極多的鋼琴復調作品,對於他的復調作品,有評論家是這樣評論的:“沒有研究過巴赫,就不能理解歐洲音樂;沒有深入的研究過巴赫的復調作品,壹個嚴謹的作曲家、鋼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專業。”“誰要是不研究巴赫,那麽對他的音樂中蘊藏著的那種是以表達我們最深思想和情感的巨大可能性,是不可能理解透徹的。”而對於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頂峰之作——《十二平均率鋼琴曲集》則被認為是壹部充分體現巴赫的音樂風格、音樂形象的大百科全書,是鋼琴演奏者的必修課本。在這部作品中,他的復調技巧和藝術技巧都達到了最高峰,直到今天,他也有理由成為最高典範,這部作品從藝術創造上證實了平均率理論的優越性。他的賦格曲標誌著調性功能思維的高度發展,整體曲集標誌著大小調體系的完全成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所起的進步作用是不僅僅局限於鋼琴音樂發展的範疇之內的。

鋼琴演奏技術的提高有賴於手指的靈活性與獨立性。而彈奏復調作品,則對這壹點的要求更為必要。如手指對各聲部層次對比的控制力,旋律線條走向的把握,樂句起和收的處理,兩手間的相互協調配合等。但是最重要的壹點是在除了手指能力之外,演奏者要能清楚地聽見自己彈奏的是什麽,也就是作品進行中的各個聲部在自己手下能否清晰的展示出來。

對初次接觸巴赫復調作品的人來說,巴赫的初級鋼琴曲集是壹個很好的選擇,如其中的第三首樂曲是壹首小步舞曲,二個聲部的進行,首先由右手進入,當進行到第二小節強拍上時,右手小指彈完G音擡手的同時,左手很自然地落到G音上彈奏另壹個聲部,形成聲部的交替和模仿,並在第二小節上有壹個強拍的節奏特點,這正是小步舞曲節奏流暢、平穩、活潑的風格體現。壹般人通過對初級巴赫作品的學習,可以初步領略到巴赫復調作品的內涵和壹種全新的音樂感受,從而獲得彈奏巴赫復調作品的初級技巧。

二部創意曲的第壹首是學習掌握各種連句、連音,要求手指觸鍵平穩連貫。第壹句的主題在強拍位置上十六分休止符後進入,樂句如同呼吸壹樣,大拇指自然落下,彈奏出很連貫流暢的短句。而每次在強拍上的收尾,要求自然並且弱壹些,跳音不要彈的太短促。左右手的句子如同兩個人的對話,交替對應,極富表情。通過對這樣的旋律連句的學習,對掌握手臂的自然呼吸、樂句的自然答對,手指的獨立彈奏來說都是有很好幫助的。

二部創意曲的第四首是以模仿為主的復調曲,兩個聲部同樣重要,但在不同的樂句中所起的作用又有所區別。曲中連奏要指尖觸鍵平穩連貫,在彈奏左右手顫音時,要保證另壹只手的主題旋律連貫平穩。為使學生能夠克服這壹難點,除了加些顫音的練習外,還可以把顫音放慢節奏和旋律句子對位去練,這對獲得好的節奏感和培養雙手獨立不倚的訓練都大有好處。

二部創意曲的第十四首是學習交替的連句,聲部進行的規則統壹,主題和副題的呼應以及分句法。二部創意曲的第十五首是則是學習半音加顫音的小短句及雙手交替彈奏連句、短句,要求手臂配合自如、觸鍵清晰靈巧。

巴赫的三部創意曲主要是雙手彈奏三條旋律,聲部的增多對彈奏帶來了不小的難度。但是同時也為訓練手指的獨立性和控制力提供了很好的訓練材料。巴赫三部創意曲的第二首是六八拍子的曲子,有極強的歌唱性。主題句的重復音無論在那壹個聲部出現都要把前壹個音彈的長壹些,這樣句子才能夠連貫。第二拍到第三拍,第五拍到第六拍是五度音程呈上升趨勢,使音樂有壹種舒展的感覺,三聲部的出現在壹些地方是以高音保留、低聲部插入為形態的,如第五、第六小節的三聲部就起到變化和填充的效果。由於各樂曲的織體、結構成份的不同,在作曲家筆下對各個聲部的處理以及力度和色彩方面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

巴赫三部創意曲的第十五首就是以三種不同的素材組合而成的。左手是很連貫的歌唱性旋律,右手的小短句如同伴奏音型壹樣,三個音壹組彈奏時,要把前兩個音連起來後壹個音斷開,聽起來生動、典雅。第三小節是分解和弦琶音的華彩句,要彈的幹凈、明亮,萬萬不可彈成連音。整首曲子都是以這三種音型交替、穿插變化發展而成的。只要把握住這壹點,就可以使曲子彈的生動活潑。

巴赫三部創意曲的第十壹首,在彈奏時要註意中聲部的旋律是以雙手交替來完成的。為了使音樂的線條清晰,練習時可以先單手進行,而後再將這個句子自然從容的彈出,在這種地方要認真傾聽兩手銜接處力量是否均勻自如。

在巴赫復調作品中,不論是模仿、對位或者襯托,各個聲部的重要性也時有變化。在註意主聲部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它聲部,再彈奏中要註意它是怎樣進來,繼而是怎樣發展變化的。這種發展和變化使得各個聲部的力度色彩各有特色、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聯系。為了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手指去彈奏出合乎邏輯的樂句,使自己有良好的復調聽覺,分聲部練習是非常重要的。

在完成巴赫創意曲作品的學習後,就將進入體現巴赫音樂風格、音樂形象的大百科全書,即對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的學習。《平均律》***分兩卷,是按同樣的形式組成的,每壹首前奏曲和壹首賦格曲都是由壹個***同的調性統壹起來的獨立作品。前奏曲和賦格曲連在壹起,既形成對比,又起著補充作用。前奏曲在形式上比較自由、流動,音樂思維富於幻想,賦格曲的形式則非常嚴謹,音樂思維是嚴格集中的。

巴赫的前奏曲在《平均律》中往往起著引子的作用,但它也有其獨立的意義。壹般來說,前奏曲分為兩種類型:壹種是屬於樂曲性質,它的速度通常較快,這是極好的手指技術練習,同時它的旋律性也很強。例如,第壹卷中的第五首D大調前奏曲,第十壹首F大調前奏曲等。另壹種是采用復調手法,由多聲部構成,它很象賦格。例如,第壹卷中的第十二首F小調前奏曲,第十四首升F小調前奏曲等。

賦格曲在復調音樂中是最高和最復雜的表現形式,它的形成是經過了很長的發展過程,只有在巴赫的創作中賦格才獲得了完美的體現。巴赫的賦格曲,並不完全是抽象的音樂曲,它不僅有嚴密緊湊的哲理性,在形式上的變化層出不窮,而且還充滿了詩意的感情。賦格曲常是由幾個獨立聲部組織而成的,先由壹聲部奏出主題,其他各聲部做先後模仿。主題壹開始用主調,第二次出現用屬調,第三次出現回到主調,這樣變化發展直至曲終。在同壹聲部前後兩個主題之間還有可能出現副題。主題先後出現於各個聲部,成為呈示段,不包含主題的段落叫插句。賦格的結構是呈示段與插句的交替交換,它通常都是壹個音樂主題,表現壹個音樂形象。有時也會遇到有二、三個主題的賦格曲,但其中材料往往都屬於基本的第壹主題。第壹主題體現了主要的、主導的思想,從而也決定了作品的性質。賦格曲中少於兩個聲部是不可能的,最普遍的是三或四個聲部的,五、六聲部的作品就很少很少了。

巴赫《平均律》是非標題性音樂,從表面上看不出作曲家所想表現的是什麽,但是從巴赫的思想特點和完整統壹的形象思維來看,我們可以了解巴赫作品中所蘊藏的豐富內容。由於巴赫所處的復雜時代,受宗教影響極大,所以他常借宗教題材反映人民的痛苦,表現人們對英雄的同情、感傷和歌頌。同時巴赫作品也反映了人們對光明的向往與追求,而非標題音樂則包括了當時社會所不能論的語言,從側面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反映了社會。如:在《平均律》中,第壹卷降E大調前奏曲是表現宗教聖詠的。第二卷升F大調前奏曲表現出沈思的哲理。第壹卷F小調賦格則表現出幻想以及悲劇性。第壹卷的D大調賦格卻表現出強烈的英雄性等等。而表現民間風俗,生活氣息的作品在《平均律》中也有不少。如:第壹卷E大調前奏曲就具有強烈的牧歌風味。第二卷F小調前奏曲表現出淡雅的田園風情。第壹卷升C 小調賦格,則表現出強烈的歡樂性等等。由此可見巴赫的創作本質是:世俗音樂同復調音樂的結合,宗教思想與啟蒙思想的結合,結構性與旋律性的結合。

巴赫作品風格的掌握是彈好《平均律》的關鍵,具體來說,就是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註意:速度:它是決定風格最重要的因素之壹。在彈奏平均律中速度應當和當時的樂器(如:擊弦古鋼琴等等)相吻合,與當時的時代相吻合。十八世紀屬於節奏較緩慢的時代,如果在鋼琴上把這套曲目彈的很快,顯然是不和適的。所以平均律的彈奏應當是相對較緩慢的。節奏:巴赫作品以節奏嚴謹平穩而著稱。由於作品屬於巴洛克時期音樂範疇,所以不能允許有類似浪漫派演奏手法常用的自由地、時慢時快地節奏。巴赫作品從開始到結束,都應處在壹個基本節奏之中。三,觸鍵:鋼琴的觸鍵方法有許多不同,但在彈奏平均律時,觸鍵應和巴赫作品的風格相壹致。壹般來說,在快速樂曲中,用非連奏法或手指斷奏來模仿擊弦古鋼琴上清脆效果比較合適。而在緩慢的抒情歌唱性樂曲中,則要把力量由肩部傳送到指尖,手腕平穩,音與音的連接要均勻,貼鍵出聲,保持音色的圓潤飽滿,這樣才能獲得古樸典雅的音響效果。線條:這是巴赫作品中又壹極為重要的特點。在彈奏巴赫的復調作品前,應該對線條有壹個初步的設計,使其自然而流動。當然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線條起伏不能象浪漫主義音樂中的線條起伏那麽大,但是壹定是存在的。正確的使用漸快與漸慢往往會給人壹種舒服的感覺,但濫用則會令人厭煩。試想,如果每壹首前奏曲和賦格結束時都去做漸慢,那也太呆板了。我認為壹首歌唱性的、寬廣流暢的賦格曲比壹首歡樂性的輕巧賦格曲更適合於在結尾處做漸慢。五,力度變化:總的來說,巴赫作品的力度變化幅度較小,基本趨與平穩。但是這並不排除某些段落裏的強弱力度的變化。巴赫作品的力度應按照樂曲的內容、結構來改變。無論如何,輕響截然分明的格式決不能套用到所有的前奏曲與賦格上去。六,聲部:平均律屬於復調作品,即多聲部音樂作品。我們要通過這些曲目的訓練使手指控制聲部和耳朵辨別聲部的能力得到大的提高。在教學中,要強調保持聲部層次的清晰,主題聲部要尤為突出,而其他各聲部要讓位於主題聲部,手指要做適當的控制。但是,在控制中,每壹個聲部又應當是清楚、完整的。要做到這壹點,就必須將每壹層旋律部抽出來單獨練習,使頭腦對各聲部都保持條理清楚,再用清醒的頭腦去指揮手指的彈奏動作。七,踏板:它在巴赫的作品中似乎是不重要的,但事實上卻是極為重要和極難把握的,由於踏板沒用好而導致彈奏失敗的例子隨時可見。巴赫的作品中,踏板用多了會使聲音含糊不清,用少了又會使聲音幹澀無味,這兩個極端都有損與巴赫的風格。我認為踏板的運用應當根據樂曲來決定,比如在彈奏中遇到手難以連接或慢樂曲中需要延長的地方等,是可以使用踏板的,但是要用耳朵仔細的傾聽,然後小心的進行。八,裝飾音:這是修飾音樂的裝飾品。巴赫的裝飾音種類繁多,有回音、逆回音、顫音、下波音、上波音等等,他們各有自己特殊的彈法。另壹方面,因為適合於擊弦古鋼琴輕巧、柔和音色的裝飾音,並不壹定適合現代鋼琴上較厚實的聲音,所以,巴赫的裝飾音不要彈的太急、太強、太斷和太華麗。以上是彈奏巴赫作品時所要註意的幾個基本要素。當然,巴赫的《十二平均律曲集》以及他的其它鋼琴復調作品都是如此的博大精深,要真正的弄懂並準確把握這些巨作,是要花大量心血與時間去做認真研究的。但是掌握其主要的風格特征,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學習巴赫作品的最根本要求,也是彈奏好巴赫作品的前提與第壹步。

  • 上一篇:有沒有特別恐怖的鬼故事啊,讓人不敢看下去的那種(不要搞笑的)
  • 下一篇:自強主題班會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