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劉勰的詩句名言警句

劉勰的詩句名言警句

1. 關於劉勰的詩句

關於劉勰的詩句 1. 在明詩中,劉勰對詩歌創作及評價有什麽獨特的見解,結合作品闡述

在《明詩》篇中 劉勰對建安文學進行了總體概括,稱“暨建安之初,五言騰踴,文帝陳思,縱轡以騁節;王徐應劉,望路而爭驅;並憐風月,狎池苑,述恩榮,敘酣宴,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驅辭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

"建安風骨"已經是壹個被普遍接受的文學史命題,它大致是指建安文學(特別是五言詩)所具有的鮮明爽朗、剛健有力的文風。

《文心雕龍》中專論“風骨”,而風骨論是劉勰被譽為最激動人心而又最撲朔迷離的理論命題,也是他的理論的最出色成就之壹。 劉勰的《文心雕龍·風骨》中精煉的對“風骨”進行了概括:“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他認為如果辭藻太繁富了,而沒有飛動之勢,不生動,那末辭采就不鮮明,聲調也萎弱無力,“故練於骨者,析辭必精;深乎風者,述情必顯。”

以上,望采納。

2. 在劉勰的《文心雕龍,明詩》篇雲:“古詩佳麗,或曰枚叔

古體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與近體詩相對。“古詩”壹詞始於梁劉勰的《文心雕龍》和蕭統所編的《昭明文選》,《文心雕龍?明詩》篇雲:“古詩佳麗,或曰枚叔。”文中所說的“古詩”,便是指《古詩十九首》而言,如語譯此句,是“《古詩十九首》美好如同佳麗,或許有人說是枚叔的作品。” 枚叔,既枚乘,叔是枚乘的字,漢武帝時,於司馬相如同事於梁孝王,梁孝王卒,離開免園,他的兒子枚磅,也是詩人辭賦家,於司馬相如同事漢武帝。其次,《昭明文選》選文三十七類,其中“詩”壹類,“雜詩”上錄有《古詩十九首》,古詩之名,始於此也。

3. 劉勰對漢詩的看法

壹、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篇中說:“漢初四言,韋孟首唱,匡諫之義,繼軌周人。孝武愛文,《柏梁》列韻。嚴馬之徒,屬辭無方。至成帝品錄,三百余篇,朝章國采,亦雲周備;而辭人遺翰,莫見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見疑於後代也。……又古詩佳麗,或稱枚叔,其《孤竹》壹篇,則傅毅之詞。比采而推,兩漢之作乎?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至於張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詩緩歌,雅有新聲。” 這段話,是劉勰對漢代文人詩的評價和發展過程的壹個簡單描述。

二、《文心雕龍》十分強調情感在文學創作全過程中的作用。要求文學創作要“誌思蓄憤,而吟詠情性”,主張“為情而造文”;反對“為文而造情”(《情采》)。認為創作構思為“情變所孕”(《神思》),結構是“按部整伍,以待情會”(《總術》),剪裁要求“設情以位體”(《镕裁》),甚至作品的體裁、風格,也無不由強烈而真摯的感情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壹認識是相當深刻,符合文學的特點和規律的。 《文心雕龍》對於風格和風骨也有深入的研討和論述。在《體性》篇中,劉勰繼承曹丕關於風格的意見,作了進壹步的發揮,認為形成作家風格的原因,有先天的才情、氣質的不同:“情性所鑠”;也有後天的學養和習染的殊異:“陶染所凝”。並且將各種不同的文章,分為四組八體,每壹組各有正反兩體:“雅與奇反,奧與顯殊,繁與約舛;壯與輕乖”;但它們又互相聯系,“八體雖殊,會通合數,得其環中,則輻輳相成”。作者在這八體中參差演化,就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劉勰關於風格的研究,對後來的《詩式》、《二十四詩品》等,都曾發生直接的影響。 在風格論的基礎上,劉勰特別標舉“風骨”。“風骨”壹詞本是南朝品評人物精神面貌的專用術語。文學理論批評中的“風骨”壹詞,正是從這裏引申出來的。“風”是要求文學作品要有較強的思想藝術感染力,即《詩大序》中的“風以動之”的“風”。“骨”則是要求表現上的剛健清新。“風骨”的理論,既是針對南朝浮靡的文風而發,也是從傳統文學理論中概括出來的。“風骨”之說,對唐代詩歌的發展,曾經發生過重大的影響。 《文心雕龍》關於藝術想象的理論,也有精辟的論述。繼承《文賦》關於這壹問題的見解,作了進壹步的論述和發揮。《神思篇》借用“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這壹成語,論述藝術想象超越時空限制的特點:“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裏。”但他又比陸機的觀點大大前進了壹步,認為藝術想象並非淩虛蹈空而生的,它以“博見為饋貧之糧”的形象化的比喻,說明藝術想象的基礎只能是客觀生活中的素材或原料。這壹見解,是符合實際的。同時,它又提出“神與物遊”的重要觀點。“神”即“神思”,是六朝時期的常用語匯,意即思維的特點是不疾而速的;語出《易?系辭上》:“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物”即客觀現實。“神與物遊”即指作家在藝術想象的全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具體、感性的物象,兩者始終是有機結合在壹起的,這正是形像思維的特點。《文心雕龍》還強調指出,唯有當作家的精神心理處於“虛靜”狀態,用誌不分,不受外界的紛擾時,才能更好地馳騁自己的藝術想象力。“虛靜”之說源於道家,荀子曾有進壹步的發展,而劉勰將它創造性地運用於文藝創作理論。 《文心雕龍》在論述藝術想象時,還提出了“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等見解,強調藝術想象要有平日廣泛的積累和生活知識,這樣就為他的藝術想象的理論奠定了堅實的樸素唯物主義的基礎。《文心雕龍》繼《文賦》之後,對於藝術想象及形像思維的論述,對後世發生了重要的影響。例如王昌齡所說的“神會於物”(《唐音癸簽》卷二),蘇軾所說的“神與萬物交”(《書李伯時山莊圖後》),黃宗羲所說的“古之人情與物相遊,而不能相舍”(《黃孚先詩序》)等觀點,都是濫觴於《文心雕龍》“神與物遊”的。在《文心雕龍?神思》篇中還對“辭令”、“誌氣”和語言的關系作了很好的闡發。 關於文學創作,《文心雕龍》論述到的問題還有:文學的誇張、結構、剪裁、用事、修辭、含蓄和聲律等。在這些問題的論述中,同樣不乏精辟的創見,例如在《誇飾》中,《文心雕龍》不僅第壹次提出了文學創作離不開必要的誇張,以使作者表現的事物更為突出,但他又主張誇而有節,反對誇張失實。

4. 劉勰在>中關於遊山玩水的兩句名詩是什麽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見於《神思第二十六》 夫神思方運,萬塗競萌,規矩虛位,刻鏤無形。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雲而並驅矣。

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實而難巧也。

是以意授於思,言授於意,密則無際,疏則千裏。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義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養術,無務苦慮;含章司契,不必勞情也。人之稟才,遲速異分,文之制體,大小殊功。

相如含筆而腐毫,揚雄輟翰而驚夢,桓譚疾感於苦思,王充氣竭於思慮,張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練都以壹紀。雖有巨文,亦思之緩也。

淮南崇朝而賦《騷》,枚臯應詔而成賦,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似宿構,阮?禹據案而制書,禰衡當食而草奏,雖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5. 劉勰和鐘嶸的詩歌主張的異同有哪些

在《風骨》篇中劉勰則對風格提出了壹項最基本的要求:“風清骨峻,篇體光華。”

即要求文學作品的風格做到“蔚彼風力,嚴此骨鯁”,表現出“文明以健”、“符采克炳”的特征;並對這壹風格特征進行了充分的論述。

鐘嶸強調詩歌創作必須以“風力”為主幹,同時“潤之以丹彩”。風力與丹彩均備,才是最好的作品。這裏實質上強調的是“建安風力”,從他對“建安風力”的論述及所舉的例子看,他為“風骨”(“風力”)樹立這樣的標準:它具有慷慨悲壯的怨憤之情、直尋自然、重神而不重形以及語言風格明朗簡潔、精要強健的特征。鐘嶸的風力論,為後人反對無病呻吟的柔弱詩風所標舉,成為陳子昂詩歌革新運動的理論武器之壹。

陳子昂的“風骨”說意在提倡力的美,剛健的美,以呼喚具有盛氣壯采的文學,適應新時代的需要。陳子昂倡導的詩學理想,由於得到他的創作實踐的體認,益發產生了深廣影響。有唐壹代,崇尚風骨美,壹直是詩學的主導傾向。

所以上面已經很明確的詮釋了他們各自對自己的風骨的定性。可以看出相同的地方是,他們都主張不管寫詩還是文章,不要只求文采華麗,重要的是要註重文章的思想,要有精神。在這個基礎上再潤之以彩。供參考。

  • 上一篇:形容小魚兒的優美句子
  • 下一篇:裝修期間賺錢的幾個小方法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