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老人茶館素材

老人茶館素材

二,《茶館》的藝術特色

13,非常規的戲劇結構。

老舍壹生都保持著旺盛的藝術探索精神。當他寫下話劇《茶館》的時候,心中積累的探索沖動被重新點燃。按照作家自己的說法,要做“新的嘗試”,不想“綁舊的”。

在過去,戲劇作品大多屬於敘事劇。老舍不走老路,敢稱《茶館》為新。劇中沒有整體的矛盾沖突,也沒有壹直占主導地位的劇情鏈。它完全依靠分散的小人物經歷和小單位故事,四處流傳,相互聯系,匯集成壹幅能反映三個歷史時代世界局勢的長卷。

Act 1和Act 2的間隔超過十年;第二幕和第三幕之間的間隔大約是30年。時間過得太快了,沒看過劇的人都不敢想象。老舍用壹種“串聯”的方法,把遙遠的三年掛在壹根垂直的歲月長繩上,創造出壹種極有感覺的史詩意境。在每壹個特定的時代(也就是每壹個場景),選擇另壹種“平行”的方式,把彼此相遇的人和事,精心地組裝到壹個有限的時空裏。

場景之間時間跨度長,人物和事件不壹定都有內在聯系。不努力寫好這樣的劇,就會失去氣節,收藏起來也很難。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作者想出了壹整套方法。首先,他把三個場景都設置在壹個不變的空間——魚臺茶館正廳,可以讓觀眾擺脫場景之間距離太遠而產生的脫節感。這個茶館和它的主人、客人因時代變遷而引起的命運,就像壹條內在的線索,將三個時代聯系在壹起。其次,劇中幾大樞紐人物,如王利發、常等,都告訴他們從第1幕到第3幕貫穿始終,無論劇情多麽鋪張,這些核心人物都在拉動大局;宋先生、康、等次要人物時隱時現,對整合劇情也起到輔助作用;劇中還有壹些人物,雖然不是每壹場都出現,比如劉麻子父子,唐鐵嘴父子,宋恩子父子,吳祥子父子,二德子父子,龐太監侄女...都是從年輕到年老傳承下來的,兩兩組合也有利於作品的連貫性。老舍運用如此有效的手段,以散寫濃,含義寬泛,精神凝練的手法寫出《茶館》,也稱其在戲劇結構上的大膽嘗試是成功的。

14,用喜劇風格寫悲劇。

除了結構不凡,話劇《茶館》的風格也讓人過目不忘。我們這裏看過話劇《茶館》的朋友,大概都會記得欣賞這出戲時那壹整場連續不斷的爽朗笑聲吧!就像這樣,作者寫的歷史時代是那麽的淒涼,絕望,被詛咒。這是壹個到處都是悲劇的時代。然而,人們可能沒有料到,老舍竟然做出了更大膽的選擇:他用喜劇風格而不是悲劇風格來寫這部劇。

人物塑造和情節安排大多註入了作者的犬儒主義和幽默。這種幽默的調侃,因為遵從了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不再毫無意義。對於醜惡現象,老幽默的嘲諷不弱於暴躁的攻擊,如同鞭子壹樣有力。當妳揮動它的時候,妳會看到血。對於那些真、善、美,但終究屬於舊時代的人和事,他的幽默和嘲諷包裹著溫情和遺憾,擊中了這些人和事的本質弱點。

第二幕,癮君子唐鐵嘴宣稱自己“戒了鴉片”。王利發起了疑心,以為他已經戒掉了惡習。誰知唐鐵嘴改變主意,說:“我改抽白面。妳看,哈德曼的煙又長又松,壹頓飯就空了壹大塊,正好放‘白面’。大英帝國的硝煙,日本的‘白面’,兩個強國都在獨自伺候著我。這是福嗎?”他是壹個無恥的人。這些話,沿著醜惡卑微的心態,把國人的“阿q式精神勝利法”推向了高潮。西方列強的經濟滲透和毒品危害,到了唐鐵嘴這種喪魂的家夥嘴裏,只能用“服務”中國人民來形容!真是可恥又可笑。這就是老舍打醜人時的幽默、智慧和犀利。

在同壹場景中,從龐寨逃出來的康和他的母親來到茶館乞討庇護。王利發本不想,卻被掌櫃的壹句話甩在後面。王利發只好暗暗大喊:“小子,壹加就是兩張嘴!太監取消了,但是太監壹家可以在這裏交接!”王利發的抱怨和無奈,變成了這樣的灰色幽默,勾勒出了這個世故、悲慘、自私的小商人的心情!觀眾聽到王利發的“抱怨”會會心壹笑,同時也會對他產生壹絲淡淡的憐憫。或許還有那種苦澀和辛酸壹起被攪動的感覺。從這裏,人們可以看到我內心的全部,壹個對舊時代小人物揉出溫情和諷刺的作家。

其實惡勢力的可憎,被欺淩者的悲哀,都來自於時代的荒謬。老舍緊緊抓住舊時代的荒謬本質,讓正義、快感和酣暢淋漓的嘲諷變成長矛和匕首,揭露舊制度和文化的軟弱本質,給觀眾以難得的欣賞和滿足。黑暗社會充斥著野蠻和邪惡,但在註定滅亡的時候,總會暴露出很多滑稽和失重,是不可多得的喜劇素材;根除生存在歷史軀體上的荒謬和怪誕,是歷史辯證法的勝利。有了這種想法,當然要開懷大笑,在笑聲中享受整個老年時代的解體。老舍壹生寫了許多詛咒舊時代,同情窮人的故事。最後,他寫《茶館》的時候,能夠如此清晰地把握時代的歷史規律。他那以幽默著稱的筆,找到了如此閑適的奇妙感覺,寫出了這樣壹部世間少有的格調極高的喜劇。

在中國文學的傳統觀念中,嚴肅和悲愴始終屬於純文學的上品格調;喜劇往往只是被當作茶余飯後的壹種“消遣”。老舍這位滿族作家,終究是被另壹種民族文化滋養過的。他從小受了很多苦,但他傾向於幽默。他喜歡用有趣的眼光看待生活。幽默始終是他願意保持並經常使用的寫作風格。研究界有壹個公認的觀點,認為老舍淵的創作風格之壹是“笑中有淚,淚中有笑”。他的代表作中有許多悲劇,但這些悲劇往往以其獨創的幽默特色而聞名。用幽默的筆法甚至喜劇風格寫悲劇是老本行,也是他的絕活。清代滿族作家曾寫過許多以幽默、調侃諷刺時弊的好作品。可惜那種特殊的創作追求,由於不同民族的欣賞習慣不同,並沒有得到中原文壇的充分認同。民族文學的審美習慣永遠不可能完全壹樣,這很正常。正是因為不同民族藝術風格的差異,文化交流才會有價值,人們才會有新鮮、愉悅、擴大的心理滿足感。

15,現實主義的創作靈魂。

老舍說:“我確實認識茶館裏的那些人。好像我給他們批了八字和婚書,知道他們的家譜。所以他們在茶館幾十分鐘說的話,都是從生活和生命的根上流出來的。”這說明老舍對《茶館》裏形形色色的人的認識,不僅來源於生活,而且深入到這些人物的骨子裏,才能把《茶館》寫得如此生動傳神。

現實主義壹直是願意創作的老人的靈魂。話劇《茶館》充滿了引人入勝的傳奇色彩,也沒有脫離現實主義的寫作精神。荒唐歲月發酵的社會現實,充斥著無數的醜態和笑話。老舍把最有意味的段子壹掃而光,找到了現實主義創作原則與幽默風格相結合的藝術著力點。

應若誠先生曾說:“扮演宋先生的同誌說,他演的這個人物,是他至死也不明白的人物。事實上,《茶館》裏的角色王掌櫃已經死了,明白嗎?不要!我只是覺得我這輩子都在闖禍。昌師傅,妳明白嗎?也沒有。麻子劉當逃兵被將軍斬首,他壹點都不明白。我想這就是老舍創作中的輝煌的現實主義。”應先生的經驗非常準確。壹部劇裏那麽多不同的角色,都是到死都還很迷茫。這部劇的現實力量還是小嗎?

16,東西方藝術因素的巧妙結合。

話劇《茶館》常被描述為充分體現民族風格的作品,其實也不盡然。中國傳統戲劇講究故事的整體性和戲劇沖突的壹致性,但《茶館》借鑒了西方現代戲劇的經驗:淡化故事情節,不註重編織統壹的矛盾過程,用壹種涵蓋全局的寫作目的來融入零散瑣碎的情節。

不過,這部劇畢竟主要是針對國內觀眾的。為了跟上中國人的欣賞習慣,老舍在“變”中註入了很多“不變”。他從中國人喜聞樂見的藝術手段中挖掘出壹些貓膩,嫁接到這部作品中間,使之重新成為中國觀眾容易接受的“國貨”。

有評論家說《茶館》頗有點中國畫的“寫意”,這是壹個非常準確的觀點。茶館不追求磨磚似榫情節的密集推廣。取而代之的是筆墨飽滿,散亂跳躍,在人物與事件之間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間。這樣雖然情節簡單,卻能發揮出溢滿畫面和時空的藝術感染力。這和國畫寫意的意境很有想象空間。

老舍還運用自己的能力,借助民間音樂加強戲劇效果。為了交代三幕各自的背景,考慮到演出時幕與幕之間換場景、換演員需要時間,他填了三首朗朗上口、妙趣橫生的《蓮花落》(又稱“數碼寶”,北方曲藝的壹種快板),又讓壹個與劇情關系不大的乞丐“大傻楊”。這種舞臺形式純粹脫胎於傳統民間藝術,既活躍了舞臺氣氛,又加強了三幕的整體感。

  • 上一篇:海妖在第十七季出沒於《第五人格》。精華3來襲。
  • 下一篇:小學二年級簡單日記範文八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