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璽印的歷史沿革

璽印的歷史沿革

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為格言璽。秦統壹六國後,規定皇帝的印獨稱璽,臣民只稱印。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後稱為璽的。唐武則天時因覺得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唐至清沿舊制而璽寶並用。漢將軍印稱章。之後,印章根據歷代人民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鐘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裏。璽印的起源或說商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文字形制隨時代變遷,風格各異。印章的出現和使用,壹般認為始於春秋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對象、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而官印又像征權力。後筒簡牘易為紙帛,封泥之用漸廢。印章用朱色鈐蓋,除日常應用外,又多用於書畫題識,遂成為中國特有的藝術品之壹。古代多用銅、銀、金、玉、琉璃等為印材,後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後盛行石章。

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出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而當時 發動機慣例,凡在戰場上虜獲的印章必須上交,而官吏遷職、死後也須脫解印綬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職連姓名的,以及吉語印、肖形印等壹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實品。其它在戰國時代的陶器和標準量器上,以及有些諸侯國的金幣上,都用印章蓋上名稱和記錄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圖記性質的符號,也被流傳下來。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人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璽。這些古璽的許多文字,現在人們還不認識。朱文古璽大都配上寬邊。印文筆劃細如毫發,都出於鑄造。白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壹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璽的印文內容有司馬、司徒等名稱外,還有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內容還刻有吉語和生動的物圖案。

指的是戰國未期到西漢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書體和秦漢量,秦石刻等文字極相近,所有較戰國古文容易認識。秦印多為白文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為多,低級職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約為壹般正方官印的壹半,呈長方形,作日字格,稱半通印。私印壹般也喜作長方形,此外還有圓和橢圓的形式,內容除官名、姓名、吉語外還有敬事、和眾等格言成語入印, 風格蒼秀。與漢印並為後世篆刻家所學習。

  • 上一篇:壹個人思路不同,所看到的事物也會不同
  • 下一篇:香祭材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