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什麽是“拿破侖孩提時代的頭骨”?

什麽是“拿破侖孩提時代的頭骨”?

據說在法國壹個鄉村的祭祀日裏,壹個耍戲法的人正在招攬觀眾:“啊,快來,快來,這裏有世界聞名的大英雄拿破侖的頭骨,快來看拿破侖皇帝的頭骨吧!”

這倒是很聳人聽聞的。很多人交了錢進去。有個人說:“啊,奇怪呀,聽說拿破侖的頭是很大的,怎麽這個頭骨和普通人的沒有什麽差別?”

耍戲法的解釋說:“是的,不過這是拿破侖孩提時代的頭骨。”看客們馬上解除了疑慮,紛紛驚嘆說:“壹個孩子的頭竟有這麽大!”

這是壹個笑話呢?還是實有其事,我們也無法考證。不過,這個故事所包含的邏輯道理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看客為什麽會上當?也許他們根本沒有認真地思考過要戲法人的辯解,也許他們思考過但缺少那麽壹點邏輯頭腦。

拿破侖是聞名世界的大英雄,他沒有在孩提時代夭折。耍戲法的人隨口胡說展品是拿破侖孩提時代的頭骨,就意味著做了壹個判斷:“拿破侖早年夭折”。這就蘊含說:“不可能有世界聞名的大英雄拿破侖”。

謊言畢竟是扯不圓的。

眾所周知,拿破侖中年病故於聖赫勒拿島,享年52歲。耍戲法人信口開河說:“這是拿破侖孩提時代的頭骨”,顯然是壹句假話。這句話本身孤立地看,並不包含邏輯矛盾。由於他在前面說明過這是“拿破侖皇帝的頭骨”,這就意味著拿破侖不是死於童年,而是死於中年,即當了皇帝之後。

於是,我們可以說,耍戲法人既肯定“拿破侖早年夭折”,又主張“拿破侖並非早年夭折”,違反了矛盾律。

矛盾律的內容是:在同壹思維過程中,壹個思想及其否定不能並存。它的語形公式是:“A不是非A”。其中A表示任何壹個概念或判斷,非A是對A的否定,表示與A有矛盾關系或反對關系的概念,也可表示與A有矛盾關系或者反對關系的判斷。矛盾律的語義公式是:在同壹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

矛盾律公式說的是:A和非A互相否定,不能同真,二者至少有壹個是假的。因此,有的邏輯著作又稱它為不矛盾律。所謂兩個思想互相否定,適用於兩種情況。以任壹概念代入A,第壹種情況指兩個概念構成矛盾關系,例如,“司機”與“非司機”,非此即彼;第二種情況指兩個概念構成反對關系,例如,“先進分子”與“落後分子”,互相否定,但還有第三種人“中間分子”。

在命題或判斷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壹思維過程中,不能既斷定某壹事物情況,又不斷定某壹事物情況。例如,不能既說“上海是大城市”,又說“上海不是大城市”。

違反矛盾律的錯誤在日常生活中時有所聞。《新民晚報》2009年4月17日登了篇《免費也有價》的短文:

上周六,鄰居阿艷去國順東路上壹家美發店洗發,服務員壹邊幫她洗發,壹邊推銷服務項目:“妳今天來得正巧,本店正在開展按摩,可以免去洗發吹發費的優惠活動,今天又是最後壹天。”阿艷聽著聽著心動了:“那好吧,讓我也享受壹下按摩。”結賬時,阿艷發現價錢不對,便問收銀員。不料,對方回答:“妳自己搞錯了,我們收的是免費價,懂嗎?”免費還有價?這家理發店“真有才”。

有位女士曾經沾沾自喜地向小姐妹們吹噓,她的丈夫方面大耳,壹副福相,更兼頭腦活絡,天生就是玩股票的料,為她賺了好大壹筆。

可是沒過多久,這位女士神情沮喪地向女友發泄心中的煩惱和悔恨。她說她早就說過自己的先生也不好好照照鏡子,壹副憨頭憨腦的樣子,哪有玩股票的資格,難得賺到壹點還不是瞎貓碰到死老鼠。這次壹輸,連家底都賠光了。

這前後兩番話,不是自打耳光嗎?與《儒林外史》中的胡屠戶何其相似乃爾。

老童生範進想進省城參加鄉試,向他嶽父胡屠戶借盤費。胡屠戶狠啐壹口,罵了他壹個狗血噴頭道:“不要失了妳的時了!妳自己只覺得中了壹個相公,就‘癩蛤蟆想吃起天鵝肉’來……這些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妳不看見城裏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壹個個方面大耳?像妳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但範進不久終於中了舉。這時的胡屠戶把臉壹抹,壹口壹個“我這賢婿”,說:“我每常說,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裏頭那張府、周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壹個體面的相貌。”

同壹個範進,壹會兒是“尖嘴猴腮”,壹會兒又比“方面大耳”的闊人還要“體面”,胡屠戶對範進長相的評論,前後矛盾以至於此。作者對胡屠戶勢利眼入木三分的刻畫,得力於矛盾律非淺。

違反矛盾律的特征是:模棱兩可。

唐朝有個人叫蘇味道,是武則天時的宰相。此人諳熟朝廷掌故,又寫得壹手好奏章,然而做了幾年宰相,竟無所作為。究其原因,原來他善於察言觀色,是個典型的“無意誌的長官”。這位“風”派人物曾對人談過自己當官的訣竅:“處理事情不能決斷明白,否則出了差錯,必遭處罰,只要模棱以持兩端就行了。”當時的人就給他起了個雅號叫“蘇模棱”。“棱”指臺子的邊,模在邊上,無壹定方向,既可以指這端,也可以指那端,有“腳踏兩條船”的“味道”。成語“模棱兩可”便出典於此。其含意是,對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表示這也可以,那也可以,或者說,對同壹個思想,既肯定它,又否定它。凡違反矛盾律的錯誤,在邏輯上就稱為模棱兩可,或者稱為自相矛盾。

找“兩可”之說,也即找邏輯矛盾,是駁斥論敵的壹個好辦法。因為妳自己都不能自圓其說,又怎能使人相信呢?

甲和乙兩人辯論“有意識的行動是否有目的”,乙不同意甲的說法,他說:“有意識的行動可以是沒有目的的。我可以有意識而無目的地舉起手來,妳看,我現在舉起手來,雖然我沒有什麽必要這樣做。”乙為證實自己的看法就真的把手舉起來了。這樣乙就證明了壹個相反的事實,他舉起手來,目的是為了證明他能夠有意識地完成壹種“無目的”的動作,也就是說,他舉手還是有目的的。所以,乙犯了“兩可”的錯誤。

對兩個互相矛盾的命題或判斷來說,矛盾律揭示其必有壹假,不能同真;排中律揭示其必有壹真,不能同假。

排中律的內容是:在同壹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必定有壹個是真的。它的公式是:“或者A,或者非久’。其中A與非A是相互矛盾的概念或判斷,A與非A二者必居其壹,沒有第三者可供選擇。

排中律的語義公式是:在同壹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有人說:“鯨魚是哺乳動物”,也有人說:“鯨魚不是哺乳動物”。如果有人說,既不贊成前壹種觀點,也不贊成後壹種觀點,那麽我們便說這最後壹種看法犯了“兩不可”錯誤,違犯了排中律。

排中律的公式是選言判斷的形式,A與非A表示選言肢已經窮盡,不存在第三種可能,因此,排中律的邏輯特征是排除中間可能性。在兩個矛盾判斷面前,必須選擇其中之壹,而不能認為兩個都是假的。在兩個矛盾命題中,如果已知其中壹個為假,那麽可知另壹為真。

數學家斯摩林根據莎士比亞的名劇《威尼斯商人》中的情節編成壹道邏輯推理題:

女主人公鮑西亞對求婚者說:“這裏有三只盒子:壹只是金盒子,壹只是銀盒子,壹只是鉛盒子,每只盒子的銘牌上各寫有壹句話。三句話中,只有壹句是真話,誰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壹只盒子裏,誰就能作我的丈夫。”金盒上寫的是“肖像在這盒裏”,銀盒上寫的是“肖像不在這盒裏”,鉛盒上寫的是“肖像不在金盒裏”。求婚者猜中了。

這裏,求婚者運用的就是排中律的知識。求婚者看到鉛盒上寫的壹句話與金盒子上寫的壹句話是互相否定的,是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根據排中律,在互相矛盾的兩個判斷中,必有壹真。根據題意,只有壹句是真話,而這句真話只能在這互相矛盾的兩判斷之中,因此銀盒子上的那句話是假話。既然銀盒上的話“肖像不在這盒裏”是假的,那得其反就可以斷定肖像放在銀盒子裏。

在印度釋迦牟尼佛生活的年代,沙門思潮流派紛呈,其中有壹派被稱為“鱔魚油滑論”。有的沙門婆羅門不能分辨是非善惡,由於害怕說錯,或者害怕質疑,或者本身就遲鈍愚笨,采取油滑態度,既不認為是這樣,也不認為是那樣,什麽都不是,像鱔魚壹樣難於捉摸。這真可謂違反排中律的典型。

在日常思維中,直截了當犯“兩不可”錯誤的情形比較少見,違反排中律的錯誤多見於含糊表態,閃爍其詞。例如,有壹人家生了男孩,滿月時親朋好友都來祝賀。說孩子將來當大官的人,得了賞;說孩子將來發大財的人,收回幾句好話;說孩子將來要死的人,挨了壹頓打。魯迅在雜文集《野草》中感慨地評論道:說假話的得賞,說真話的挨打,要是我便說:“哎呀,哈哈,這孩子,哈哈……”這是對世故者的諷刺。

排中律要求人們在兩個互相矛盾的判斷中必須承認有壹個是真,這就要求人們思想有確定性。在是與非、真或假之間,不能對兩者都表示否定。“排中”者,排除實際上不存在的“中間道路”之謂也,因此,有邏輯書把排中律稱作“不容間位律”。

佛陀在涅槃前夕為眾比丘宣講四大教誡:凡有比丘說他在某處聽世尊說,在某處聽某些比丘說,在某處聽某些長老說,或者在某處聽某位長老說,這是法,這是律,這是導師教誨。妳們既不要贊同,也不要反對,而應該記清詞句和含義,與經和律對照核實。如果不符合經和律,就可以說:“這肯定不是世尊所說,某位……記錯了。”如果符合經和律,就可以說:“這確實是世尊所說,某位……記得不錯。”不輕率表態,待如實知後便如實說,表現了思維的確定性。這與西方邏輯對待復雜問語的態度相同。

排中律適用於矛盾判斷,而不適用於反對判斷。在反對判斷之間還有“中間道路”。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中有如下壹個故事。齊桓公打算立管仲為仲父,讓他全權掌管朝廷內外大事。齊桓公征詢滿朝文武的意見,同意的入門後立於左側,不同意的入門後立於右側。有個叫東郭牙的偏偏“中門而立”。齊桓公問他為何站在當中?東郭牙反問齊桓公,妳讓他大權獨攬,就不擔心他日後專權篡位嗎?齊桓公以“善”答之,“乃令隰服治內,管仲治外以相參”。

對於管仲的安排,並非只有任其大權獨攬或者廢而不用兩種選擇,至少還有第三種方案,因而大臣們就相應有三種位置可站。這是不違反排中律的。

形式邏輯關於相同素材的直言判斷對當關系告訴我們,下反對關系是可以同真,不能同假的,與矛盾關系判斷可以同假不能同真正好相反。下反對關系可以以假推真,但不能以真推假。在“有的人有特異功能”和“有的人沒有特異功能”中,至少有壹真。

同壹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從不同的角度要求和保證思維有確定性、無矛盾性,三個公式實際上是等值的。

  • 上一篇:陜西民俗文化
  • 下一篇:可愛小兔邊框插畫-新年兔子怎麽畫卡通圖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