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葉糊繪畫材料

葉糊繪畫材料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盡量利用自然環境資源(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和校園、生活社會中的資源(如活動、事件、環境)進行美術教學。”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巧妙利用廢舊材料是我研究的重點,將教學與生活中的廢舊材料相結合,使美術創作來源於生活,這樣學生才會帶著興趣走進課堂;讓藝術作品應用於生活,學生會用所學美化生活,從而產生強烈的成就感。

生活是創造的源泉。所謂廢舊物資,是指每個家庭日常生活中必需或常用的可再生、安全、衛生的廢舊物品。很多家庭把這些廢舊物資當做無用的垃圾,只有少數有環保意識的家庭把這些廢舊物資作為可再生資源進行回收。事實上,每壹種廢舊材料對學生都有意想不到的教育價值,為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養分,也為藝術創作提供了生動的課程資源。

“無根之樹可以長存,無源之水必竭。”巧妙利用廢舊材料,不僅可以培養他們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協調性和實際操作能力,還可以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對他們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筆者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廢舊材料作為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和探索,為美術作品的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美術課堂學習中如何巧妙利用廢舊材料引導學生快樂創作?具體研究內容是這樣的。

首先,廢料的來源

1.源源不斷的“天然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壹切都是物質”,能引起孩子的樂趣、活躍性和好奇心的,是那些不起眼的天然物質:落葉、草、根、野花、花籽、棉花、鵝卵石、麥稭、玉米皮...每種材料都有自己不同的屬性和不同的質感,不同的材料能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感受和啟發。學生可以用落葉和幹草制作栩栩如生的樹葉貼紙,用稻草制作生動有趣的稻草畫,用各種幹果殼、豆子、瓜子制作擺件和動物,既能表現孩子們對美的創造,又能給他們帶來最大的成就感和無限的樂趣。

2.變廢為寶“生活材料”

有些廢棄物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廢紙(舊報紙、舊日歷、包裝紙、廣告紙、紙箱等。)、塑料(各種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裝、塑料杯、吸管、飲料瓶等。)、玻璃(玻璃瓶、玻璃片、鏡子等。)、金屬(易拉罐、牙膏皮、易拉罐等。),等等。

第二,廢料的巧妙利用

1.激發學習興趣,收集創作素材。

巧妙利用廢舊材料創作藝術作品的關鍵是學生要有學習興趣,所以我經常組織學生欣賞廢舊材料制作的玩具和教具,讓學生深刻感受“廢舊材料的魅力”,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變廢為寶”對於藝術創作的重要性。此外,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在電腦上收集廢舊材料制作的藝術作品,在課堂上交流,並嘗試分析其制作方法,加深廢舊材料的巧妙搭配。

隨著所需材料的明確,學生將有目的地參與收集各種廢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收集學習材料。收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關註身邊的材料,在家裏找,比如易拉罐、飲料瓶、牛奶罐、吸管、包裝盒甚至蟹殼、龜殼。也可以去大自然中尋找樹葉、樹皮、花草等。這樣,學生就會非常自覺和自覺地關註廢舊物資,並開始潛移默化地關註身邊的“美”,積極探索身邊的“美”。收集廢舊物資不僅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還帶來了創作靈感,培養了創作意識,對學生的創作有極大的熱情。

2.欣賞實物,培養創造性思維。

在美術課上,我利用廢舊物資的特點,引導學生有效利用,采取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參與、探索、創新、評價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比如,我教的課是“奇妙的紙箱”。上課前,學生被要求收集不同大小、形狀和顏色的廢紙箱和各種廢料以供使用。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仔細欣賞材料的形狀、質地和顏色,他們也可以展示自己的“變廢為寶”例如,壹只長著爪子和爪子的獅子,壹只笨拙的熊,壹輛寬敞明亮的公共汽車比單壹的圖片欣賞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抓住機會,引導學生談論紙盒的形狀、顏色和圖案是如何巧妙搭配的。師生通過視覺和觸覺體驗,探索如何熟練使用紙箱,如何將普通的廢舊材料打造成為奇妙的玩具和富有美感的裝飾物品。這樣,學生對廢舊材料的認知活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自主參與到使用紙箱的學習活動中,使教學活動更加有趣和充滿活力。

3.變廢為寶,享受創作樂趣。

同時也給大家展示其他平行班同學的優秀手工作品,從制作手法分析(裁剪、組合、粘貼...)到藝術創作,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巧妙地將手中的廢舊材料裝飾成藝術作品。在課堂上,學生談論如何巧妙地將制作方法與交流相匹配。“大家能創作出比這更好的作品嗎?”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是”,於是我抓住機會及時提出了作業要求:熟練使用紙箱,動手動腦,把事物與事物聯系起來,加工、粘貼、拼裝出各種有趣的形狀。

學生們立刻投入到創作氛圍中:選料、設計造型、精心搭配。有的組用瓶瓶罐罐等廢舊物品補充,有的組用彩紙、邊角料等廢舊物品補充,有的組用蛋殼、豆子等廢舊物品補充。學生們的作品令人眼花繚亂,形狀各異:月餅盒和牙膏盒被變成壹排排高樓大廈,罐頭和盒子被變成現代賽車,蛋殼、羊毛和盒子被變成卡通玩偶...這壹系列利用廢舊材料巧妙組合而成的新的視覺藝術形象,讓所有人都在思考,學生們並不高興,因為他們創造了自己的作品。學生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在玩中做,充分體驗物盡其用的價值,享受老而不棄的樂趣,充分展現了學生的“匠心”天性,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4.多元評價激發創造潛能

廢物利用的手工工作完成後,需要展示給大家看。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大多數教師對學生的作品發表自己的主觀意見,很少給學生留下自由發言的空間。在小組合作中,部分學生動手能力較強,教師要正確評價學生的參與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對作品的評價要多樣化。比如在“紙箱的妙用”這壹課的評價中,我先讓學生們談談自己作品的靈感和創意,然後再談談如何用箱子的形狀和顏色進行創作。在師生互動中,教師要及時總結每壹篇作品的亮點,讓每壹個學生都有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自信心。

此外,除了自評、互評、老師評價,我還註重學生的相互學習、相互展示,鼓勵他們大膽參與集體討論,發表對其他同學作品的看法。通過這樣的交流,他們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審美興趣,也強化了他們的創作理念。這樣,在民主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孩子們玩得開心,學得開心,他們的作品也“有情”、“有意”、“有新意”。

第三,巧妙利用廢舊材料的外延

藝術大師羅丹曾說:“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對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雖然生活中的廢舊物品是藝術手工作品的來源,但能讓學生感受到藝術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但要做到這壹點,關鍵是教師要多研讀課本,多關註社會與生活,進壹步引導學生收集信息、合作討論、操作等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藝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從而獲得藝術創作的體驗,鍛煉美化生活的能力,真正理解生活與藝術的密切關系,變廢為寶的作品可以美化教室,裝飾書房,裝扮臥室,讓生活更有藝術氣息。

綜上所述,豐富多彩的廢棄物資源是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引導他們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創作素材,體現藝術來源於生活,寓於生活,就能為學生後續的自主學習和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互動、發展的氛圍中想學習、樂學習、會學習、會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達到活的藝術創作的目的。

  • 上一篇:為什麽有的孩子始終沒辦法和自己的爸爸親近?
  • 下一篇:人物語言描寫作文課件ppt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