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人工智能來了,設計師是否面臨失業風險?

人工智能來了,設計師是否面臨失業風險?

先說結論:

中、短期看企業和員工之間博弈不會有本質的變化。設計師不會失業。

設計行業的規模不會有變化,設計師的上升通道不會有變化。

中、長期看設計師的工作內容和重心會發生很大的轉變。

更遠的未來,設計師這個職業的歸宿和人類其他職業壹樣,都將面臨終結。

壹、企業和設計師

低端重復性勞動被 AI 取代,意味著企業花費同樣的成本,獲得收益明顯增加。但這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因為其它企業也將很快獲得這項技術或服務。以至於把優勢拉回平均水平。

所以企業不會因此而解雇設計師,它還指望設計師能做出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作品,以獲得更大的優勢。這也是 AI 出現之前,企業雇傭設計師的初衷。

企業自身的設計需求和預算是相對固定的。其影響因素是企業核心成員對於設計的態度,或是企業的發展戰略要求。壹家重視設計的企業,會設立更多設計預算,甚至是由設計師來主導公司的發展戰略和產品形態。相反的企業,不願在設計上花錢,不願打磨產品的審美水平。

只使用 AI 做設計的企業,在 AI 出現以前,它們很可能根本就不雇傭全職的設計師。至少在那樣的企業文化裏,設計本來就是邊緣化的。

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博弈沒有本質的變化。

二、設計師自身的問題

中期看,設計師的生產力被解放,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梳理。行業的專業水準會被帶動和推高。年輕壹代設計師在這樣的環境裏,專業水平的上升只會比老壹代更快,思考的深度會更深。

上升通道被老人占據,這個問題在任何壹個時代都是存在的,不新鮮。國內設計行業發展較晚,45歲以上的設計師數量不多。年輕的設計總監很多,我們的感受其實還不算明顯。發達國家很多都是熬到老人退出,自己才有話語權。他們35歲還在壹線做設計的人壹大把。這個鍋 AI 不能背。行業整體的規模不會有大的變化,這個在上面壹節已經說清楚了。上升的機會也不會有大的變化。

長期看,設計師所需要掌握的知識結構會發生變化。因為設計對象在變,設計載體在變,思維方式在變,「設計」這個詞的內涵也在變。50年前的設計和今天的設計已經有些區別了。現在發展那麽快,難說10年後「設計」會變成什麽樣。

獨立模式:設計師 -> 作品

合作模式:設計師+工程師 -> 產品

最近幾年出現的新的模式:設計師+工程師+大眾數據 -> 服務

我們在這些環節裏怎麽去看待設計所發揮的作用?

把這個問題擴大,幾年前就有人寫出能模仿作曲家的風格生成音樂的程序。怎麽去評價作品和作者之間的關系?

曾經是:作者 -> 作品

後來是:作者 -> 程序 -> 程序產出的衍生物

顯然「衍生物」不算完整的作品,「程序」也不是作者。而「程序本體」加上「衍生物」才是作者的作品。

從這個角度我們已經可以想象到,在新的時代和工作模式下,設計師的角色會變成什麽樣。

設計師要從直接創造成品,轉變成總結和輸出審美或美學規律。必要情況下還要參與程序的調參。

阿裏AI魯班的產出物有多模板化就不用我說了。在 AI 還不夠智能的時候,對於戰鬥在壹線設計師來說,妳都不用擼圖了,至少怎麽調參數讓產出的效果更好妳要知道吧?(因為工程師不會比妳調的更好,不然要妳幹嗎,坐在椅子上指點江山嗎?)

或者妳有壹個創意,怎麽抽象出規則讓程序幫妳復制妳要知道吧?(什麽?妳不想復制?妳只想畫壹張圖?)

或者舊的品類被 AI 快速做濫,妳要參與到早期規劃,設計別人都沒做過的新品類,思維要改變吧?邊界要擴散吧?觀點要輸出吧?

總之長期來看「打開設計工具,親自動手做壹個成品」會成為壹種情懷,或藝術行為,而不是工作的常態。設計師的職業定位和工作內容會發生轉變。

  • 上一篇:經典美文摘抄帶賞析
  • 下一篇:奉獻作文素材高中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