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淺談如何營造初中歷史教學的亮點

淺談如何營造初中歷史教學的亮點

“有效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壹個基本追求,他作為壹種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但在不同年代卻有不同的關註主題,從誇美紐斯開始,到後來的赫爾巴特學派,以及社威教育理論為代表的“進步主義教育”,有效教學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什麽是“有效教學”?綜合多個流派的觀點,可以概括為:“有效教學”是指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在45分鐘中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

關於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江蘇省特級教師姚煥成在他發表的《從學生的參與看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提出: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通過歷史知識中的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和科學理性來養成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其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協調發展,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未來生活做準備,關鍵在於學生是否願意學、主動學以及怎麽學、會不會學;北師大的趙亞夫教授在他主編的《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中也提出:有效教學應該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用自己的頭腦親自對信息進行加工,通過積極的探索獲得新知識的壹切形式。學生不應該是被動、消極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動、積極的信息加工者和探索者。作為壹名教師在課堂教學必須破除“教師中心論”,確立師生“雙主體雙向互動論”,意識***享;拋棄教師“壹言堂”和“單向灌輸”,精講多練與精講多議相結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通過兩位專家的論述,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教師通過歷史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使學生達到在知識與技能上有所收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有所提高、過程與方法上有所進步。通過有效課堂的實施,學生將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只有把課堂的有效性根植於教師和學生的內心深處,追求有效性的實踐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根據這壹結論,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壹、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學習。

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提出,教育的目的在於發展人的壹切天賦力量和能力,這種發展應是全面發展、和諧發展、自由發展。因而營造壹種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形成和諧校園文化氛圍,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和諧發展。應充分關註並致力於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自由度與親合度。所謂自由度指課堂寬松和諧自然。這裏的“自由”,意在力求確保學生想象的空間,有利於學生保持、優化和張揚個性;所謂親合度指師生平等合作交流。所謂“親和”,則是以教師的人格魅力與應有素養,創造保證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和諧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教育的過程是壹個以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統壹。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傳授知識,它必須由傳授者與接受者雙邊配合才能完成。對預定的教學內容來說,教學效果的好壞,完全取決於教與學雙邊活動,而影響這個質量水平的壹條無形卻又有力的杠桿就是情感因素。歷史教師不僅要科學準確地傳授歷史知識,而且要用充分的情感創設壹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首先,對學生抱有愛心。馬克思說過:“只能用愛來交換愛,只能用信任來交換信任。”在此前提下教育學生,學生才樂意接受,教育方能獲得成功。其次,尊重學生。著名教育家愛默生曾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學生。”這種尊重就在於把學生看成有思想、有個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而不僅僅是被管理的對象。沒有尊重,教育就難以深入人心,取得應有的效果。再者,理解學生。教師應該更容易理解做學生的苦衷,因為我們也曾有過那段純真而渴望的年代,讓每壹顆心靈快樂健康地成長,是我們對教育最大的理解。

二、活用教材,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壹半。”每節課能否都有個好的開頭,直接關系到這節課的成敗。充分利用歷史教科書中所提供的廣闊背景,用豐富多彩的形式來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縮小學生和教師間的差距,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產生渴求知識的心理,這將會大大有助於教學任務的完成。如:在七年級第壹學期教授第五章“秦帝國的興亡”課文為例,在介紹“秦王掃六合”壹目時,先組織學生朗讀李白《秦王掃六合》中“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的詩句,讓學生先對秦統壹六國的壯舉有大致的認識,再自然地引入新課,學生就會自然地接受秦統壹六國的原因、過程和意義。通過這種文獻資料的引入,起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如果教師壹上課就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甚至成為催眠曲。在講《開放與交流》的“玄奘西行”這壹目時,我先問學生:“有沒有看過《西遊記》?”。學生幾乎是齊聲回答:“有”。《西遊記》這壹經典電視連續劇可是許許多多少年兒童追捧的劇目,對於初壹年的學生來說,誰不熟悉呢!這壹問馬上就把氣氛調動起來了。我緊接問:“那同學們知道劇中的內容嗎?”。學生臉上都現出不屑。看到這種情景我馬上接著問:“現實歷史中是不是真的有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呢?”。學生們的臉上現出愕然!孫悟空、豬八戒的形象在他們心目可是栩栩如生。我又接著問:“唐僧是不是經過九九八十壹難才取回了真經?”。學生們都陷入了思索,孫悟空降妖除魔的高大形象已經深印在他們心中。這時候我開始講述玄奘西行的故事。並且強調貞觀年間玄奘是獨自西行的,他歷經千難萬險、九死壹生,終於從印度取回了佛經,這壹經歷與《西遊記》中唐僧取經的經歷相比毫無遜色,玄奘回國後還把西行途中的見聞口述下來,由他的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記》壹書。通過學生熟悉的神話故事與真實的歷史相比較,這樣的導入方法,壹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充分吸收了他們的註意力,讓他們迫切希望得到解答,上課就認真聽講,同時還會產生濃濃的探索歷史真諦的興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H·A多勃洛波夫曾說過:“當學生樂意學習的時候,就比被迫強制學習輕松得多,有效得多”。因此,教師巧設問題情境,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壹節課的開講導語,用別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從而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三、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重現歷史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歷史”原本是有生命的,是很生動的。

在教學上,應當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真正教給學生“有生命的歷史”,還原生動、深刻、鮮活的歷史,才能使更多的學生愛學、樂學歷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讓學生體驗到壹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教學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堅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學中創設能激發學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環境,把學生引入課文內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學生在感情上受震動,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這是很重要的。如:

1、運用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直接感知。在中國古代史教學中,對於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的學習;近代史中,對於國***兩黨進行的三大戰役的學習等,我就借助路線掛圖進行教學,變抽象為直觀,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2、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感性認識。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利用多媒體兼容性高的特點,把圖片、影片、錄像等史料重現,通過歷史的原貌的重現,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進壹步加強對歷史知識的領悟、理解和掌握。在講授“開國大典”時,我給學生放映了中國悲壯的近代歷史簡評,同時,放映了第壹屆領導集體走上天安門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和國成立的場景。當時,全班的學生都震撼了,他們更理解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3、插入歷史故事、歷史資料使教學更具趣味性。有人稱歷史課是史話教學,可能有些偏頗,但也體現歷史教學的壹個特點。在學習義和團運動時,我把當時民間傳誦的民謠:“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洋鬼子,全殺盡,大清壹統定江山”跟同學們壹起分析。講鴉片戰爭的時候,我給同學們講述了奕山“馬桶遇洋兵”的故事,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四、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內涵,把握歷史事件的現實價值。

歷史學科學習的內容都是源於生活的,是鮮活而又富有生命意義的。作為歷史教師,教學中只有把歷史教材的基礎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素材結合起來,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內涵,把握歷史事件的現實價值。

1、挖掘歷史教材與現實社會的切入點,增長學生的生活智慧。學習歷史可以幫助學生古為今用,以古鑒今。這是拓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認識事物發展規律的重要保證。如:學習《近代工業的興起》壹課時,我給學生看了很多當時洋務派興辦的軍用工業和民用工業的圖片,跟著學生壹起分析洋務運動的價值,洋務派自身存在的歷史局限性的相關史料。在交流中,我特別關註了以下幾個問題:①如何認識晚清政府實行的洋務運動?②如何理解新中國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③對中國加入WTO妳怎麽看?④對和諧社會和小康社會妳怎麽看?從對比中學生更加明確中國政府的做法是時代所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中國***產黨才能帶領中國人取得壹個又壹個經濟戰爭的勝利。

2、融入鄉土歷史,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歷史教材不是教學的唯壹資源,老師應該從校本研修的角度做壹名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研究者。教學資源還包括多媒體、電子書庫、文物古跡、歷史遺跡、博物館、圖書館等。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家鄉歷史,樹立為家鄉發展服務的理念。《經濟發展與重心南移》壹課中,在介紹“商業繁榮和海外貿易的興盛”知識,我就比較詳細地給學生介紹宋元時期泉州港的海外貿易情況,介紹鯉城區水門巷的市舶司、塗門街的清真寺、晉江的草庵寺等,並引導學生去遊覽參觀這些歷史古跡。總之,結合自己本地區的特點,讓學生從研究鄉土歷史的角度學習歷史,更便於學生對家鄉的了解,擴展歷史知識。

總之,歷史教學實質上是壹種生命的體驗。壹名優秀的歷史教師應該是帶著學生走向歷史,而不應該是帶著歷史走向學生。只有把歷史的真實性還給學生,讓學生從歷史中不斷感悟,內化成自身的素養,才是學習歷史的終極目標。

  • 上一篇:突然下暴雨表達心情文案(通用100句)
  • 下一篇:誰能給我壹些描寫集市的素材,句子,段落。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