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寫壹篇關於莫言的作文

寫壹篇關於莫言的作文

壹***5篇。。。在網頁復制來的。。。話說我的寒假作業也是這個。。。。。

1、談談莫言熱

自從莫言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整個文壇,整個中國,都沈浸在壹種莫大的喜悅中,“莫言熱”隨之而來;莫言的書被賣斷貨,莫言的書又將被拍成電影,高密市將要實行“紅高粱”工程……對於“莫言熱”,我覺得我們應當理性看待,不應盲目跟風。

文學是壹種神聖的事物,因為它不可模仿,不可界定。壹本好書,不在於它是否出名,而在於它能否給予妳個人精神上的啟迪,給予妳個人精神上的愉悅,給予妳在不知不覺中的壹種了悟升華,那麽這本書就是有價值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審人也說了,諾獎不是評價壹本書優秀與否的唯壹標準,世界上優秀的作家很多,他們只是擇出他們認為最能打動他們的作品。因此,極力地追捧莫言。甚至用莫言老師的書去炒作,去發展所謂的地方經濟是滑稽可笑的,同樣,亦不要因為莫言老師的得獎而僅僅關註他壹人,盲目跟風。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書,要廣泛地去接納不同作家的不同思想,通過他們思想的碰撞,促進自己對人生的思考。

在“莫言熱”的大潮裏,莫言老師的從容淡靜尤其讓我佩服。無論是發布會也好,采訪也好,莫言老師都反復強調希望公眾能更多關註文學而不是關註莫名這個人,從老師身上,我看到了壹個作家最最純樸最最可貴的壹面——真。鮮少有作家能夠在盛名面前做到如此的從容淡靜,鮮少有作家能夠在社會都處在壹種狂熱浮躁境界中而做到如此地璞質,如此地守好初心。有的文人拿字畫賺錢,有的文人為歌手寫詞,還有的文人登上娛樂節目炒作自己。而在“莫言熱”正興的時候,莫言老師卻為大家註射了壹劑鎮靜劑,讓大家看到壹個專心寫作投身文學的莫言,讓大家看以壹個文字的作者的堅守,讓大家在“莫言熱”中可以瞥見中國文學的希望。這樣的文字工作者是可敬的。

對於“莫言熱”,我覺得我們應該像莫言老師壹樣地從容淡靜,不要帶著任何功利心地去跟風,僅僅懷著對文字的熱愛去了解去學習,在文學中找到情感的***鳴和自我的提升,還文字壹個安寧,還文學創作者壹個純粹的創作環境,也還自己壹個交代。

2、巔峰時刻,方顯本色

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個已不是新聞的消息還是人們談論的熱點話題。各種爭論像潮水般壹浪又壹浪打來。將莫言與歷屆得主比較者有之,探討得獎值與不值者有之,論公平者有之,分析諾獎政治性者有之,高呼祖國萬歲者有之,痛批惡罵者亦有之。作為這個慣於喧鬧的民族的壹分子,我們大約已對這種洪水猛獸式的評論習以為常了,但有人關註莫言自己的感受嗎?

各派評論的出現體現了文化的多元,這當然好,但對於處聚光燈下的個體,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評價,太多了都是壹種壓力。這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過程其實也是對成功者本性的檢驗。

曹禺進入壯年時反而無法創作優秀作品,李娜拿下大滿貫後頻頻失誤,無數作家的代表作只能是其成名作甚至處女作……無數事實告訴我們,爬上峰頂困難重重,而想要平穩從容地走完“巔峰期”,也決非易事。

我們從最卑微的工作中積極進取,挖掘人生意義時,不會有人關註。歷盡艱苦熬過黑夜迎來曙光時,卻能發現,天上那個名叫“輿論”的太陽可能讓人汗流浹背、體力不支。是像誇父那樣累死渴死在前進路上,還是像後羿那樣用實力秒殺壹切流言,又或者是像皎月那樣,躲在輿論之後,獨自散發清輝,我想,這是每壹個成功的人都需要面對的抉擇。選擇沒有正確錯的分別,卻有適合不適合的差異。能讓自己在巔峰期做出更多、更大成就的,就是好的。

莫言在面對鏡頭時時常展現出木訥,體制化的壹面,但他也有可愛的壹面。被問及要怎樣花獎金時,他先說“沒想好”,後開玩笑道“在北京買壹套120平米的房子都不夠”;記者問他最大願望是什麽時,他直言“結束采訪”;他談及自己新書時的淡淡欣喜,他談論別人為他貼各種流派的標簽時理智冷靜……。這些細節都打動了我。我不指望也不願意莫言有反體制、標新立異的言辭出現,但我樂於看到他真實、質樸的壹面。這至少表明,莫言還沒有被各“圈”各“層”的口水打倒。

人處於巔峰的時候,暴露於輿論之下,這正是展現本色的時候,我不敢說莫言顯示出了“英雄本色”,但他的真誠質樸與踏實讓我看到,這是壹個寫作而非“賣作”的人。

3、走不盡的文化苦旅

我思,故我在。古人尚可知曉人若仍存壹口氣便在無止境的思考與探索中。正如壹朵花的價值難道就只在它傾情綻放萬人羨艷之刻嗎?不,整朵花從出生至死亡都要浴血奮鬥,而綻放的那壹刻只是上天賜予的回報而已,雕零之泥,它仍會滋養下個春天的花開。而諾貝爾文學獎難道是壹代文學奮鬥的終結點嗎?不,它只是外界的壹種承認與認可,淡去榮耀,淡去追捧,淡去包裝,莫言仍是莫言,而中國的文學之路仍要無止境地走下去,中國文學就像壹塊鉆石,只有在不斷強烈,刺激的碰撞與擊打中才能有更多的棱面,散發出更多的光彩。

可敬的莫言的確是文學星空中閃亮著的壹顆星,而不幸的是在獲諾獎之前它卻壹直躲在厚重的雲彩背後:許多大學圖書館在莫言獲獎之前根本借閱不出去多少莫言寫的書;很多人了解莫言的作品只是通過壹個又壹個改編的電影,這極大說明了這個時代的青年人文學的匱乏,當壹本本武俠,科幻小說充斥著我們的大腦,刺激著我們的神經時還有多少人願意披荊斬棘掠過野草克服誘惑最終抵達文學的聖地呢?有些如莫言壹般的人揮舞著文學的旗幟,而多少人又能傳遞呢?不得不說,大多數人只像是魯迅筆下的看客,熱衷於莫言獲獎的那壹刻,而又有多少人能在繁華過後聆聽文學的呼喚,走上“衣帶漸寬終不悔”文化之旅呢?不得不說在這條路上我們還有灑不盡的血與淚,道不完的苦與愁。

說文化之旅走不盡還有另壹層原因,那就是諾貝爾獎並不是文學之路的真正價值所在。魯迅沒有獲得過諾獎,但又有誰能否認他不是筆鋒上的戰士呢?沈從文沒有獲過諾獎,但又有誰沒有領略過他筆下的小橋流水人家呢?巴金也沒有獲諾獎,但又有誰沒有聆聽過他激烈的三部曲呢?真正屬於文學價值的只是在於精神的***鳴,對生命的感悟,是壹種思想的探索,無關乎於壹切外物。

少壹些對文學的淡漠,多壹些在文化探索之路上的堅持與拼搏;少壹些故作高深的見解,多壹些體味人間冷暖的溫情,少壹些帶虛偽面具的看客,多壹些真實真誠的文學之星。

走不盡的文學之路,滌蕩出最激蕩人心的文化精神的浪花,那才是真正的永恒。

4、壹切盡在不言中

正如倉央嘉措詩中寫道:“妳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裏,不離不棄。”莫言的成就並非空穴來風,得到諾獎前的莫言或許默默無聞,不為人們所知,而得獎後的他壹下子被擺在了公眾的視野,或仰慕、或非議、或不解,都鋪天蓋地向這位作家襲來,面對贊許,他微笑,面對非議,他接受,這就是莫言,中國的第壹位世界性文學獎得主。

有人說,莫言是中國文學的代表,這話不假。作為作家,莫言已經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度,我們理應尊崇他,而有人說,中國文學終於可以挺胸擡頭了。這我們不能茍同,中國的文學何時彎過腰?得獎前的莫言,創造了《豐乳肥臀》《紅高粱》等優秀作品,還有無數其他中國作家,如今都如昨日的莫言壹樣默默耕耘,莫言只是他們中的代表罷了,而以他為旗幟的中國文學,還會繼續煥發光彩。

我想,莫言應是那個時代中國作家的代表中,壹個將靈魂、精神、愛寄灑在故鄉的作家,飽含著對社會真摯的感情。他可能不會用吶喊來抒發他對這土地愛的深沈,他也可能不會用歌喉來體現他的家國情懷,他只有用文字,用最能體現中年文化的漢字來表達他的情感,莫言莫言,不是無話可說,而是只言片語又哪是能真正銘記?

可以說,莫言印象中的紅高粱已不復存在,而當年的記憶又如何抹去?他的奇幻文學,正是對時空的探索與拼搏,如果不是莫言,紅高粱也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被後人遺忘。莫言是如今的諾貝爾獎得主,也是昔時鄉村裏的孩童,他是中華土地的兒女,所以他用他的方法展現了他的赤子之心。

“十年寒窗無人問,壹朝成名天下知”從莫言的背後,我們更能感受到這個社會的現實,有報道說,莫言的家鄉要復原當年的紅高粱地,作為旅遊景點供人們參訪,書店裏原本無人問津的他的書也變得暢銷。而輿論的導向似乎也在建立莫言“宏大”的形象。這天壹不體現出當年社會的功利性。莫言被這個社會推上風口浪尖,莫言面對的是無窮不盡的言論、采訪、這想想似乎有些可笑,所以說,莫言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需要,因為這個時代需要“莫言”。

壹切盡在不言中。

5、千言萬語,未若莫言

莫言的獲獎,在中國可謂是壹石激起千層浪,人們爭相購買莫言的作品,《蛙》甚至壹度暢銷。這不禁激起了我們的思考:莫言的作品壹直在書架上陳列著,為何壹定要等到幾個外國佬首肯後我們才開始瘋搶呢?我們看的,到底是《蛙》還是諾貝爾獎的空頭銜呢?

魯迅先生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大談自信力與他信力的關系,壹晃幾十年過去了,我們卻仍停在這個話題中兜圈子,在我們心中,仿佛只有得到外國人的認可的,才是真正的價值的東西。別的不說,就談當莫言獲得茅盾文學獎後,並未引發任何狂熱,要知道。莫言的文章是用漢字寫的,說的是中國話,有誰會比我們自己更能了解這些文字背後的韻味呢?我們沒有自信力,像壹個學齡前兒童,壹心想獲得別人的認可,而不考慮做的事情究竟有多少價值,究竟是對是錯。

還有壹點,便是中國人太想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存在了,不過這說到底,仍是缺乏自信力的壹種表現,要知道,浮誇瘋狂的背後,便是無邊的空虛寂寞。中國人想向世界說,我不再是東亞病夫,我已經站起來了,而莫言便是這個揚聲器。我對莫言的印象頗好,他是壹個真實而謙遜的人,可悲的是這樣壹個潛心創作的人卻被卷入了壹場“世界爭雄賽”中,無論對他個人,或是對中國,都是壹件自毀長城的事情。大家對他的關註,也只是國內過分炒作的後果,中國想出名,卻把所有的批評都丟給了莫言,這讓他的“驚喜而惶恐”也就不言而喻了。我真心地希望,那些聒噪的喇叭可以減小音量,留給莫言壹片凈土,這才是真正保護文學的方法。

其實中國早已是站了起來的,美國、日本,哪壹個強國不對我們避忌三分呢?但是中國卻還是期待,並享受著那種被贊許,被人肯定的感受,渴望躋身“世界列強”中,進入他們的世界,這是大可不必的。我們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文化,不必幼稚地只知羨慕他人,如果我們真正地相信自己,那諾貝爾獎得不得又有何妨?

希望下壹次中國人獲得殊榮後,我們可以只是輕道壹聲恭喜,而不是千言萬語。

  • 上一篇:青春經典文獻資料
  • 下一篇:秦始皇文案素材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