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如何當好媒體融合時代的全媒體記者

如何當好媒體融合時代的全媒體記者

面對新媒體的興起和其對傳統媒體的市場威脅,傳統媒體不得不開創與新媒體融合的新模式,以求在競爭中生存和***同發展。媒體融合作為傳媒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表現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走向融合,不同介質的媒體走向融合。壹個新聞集團在某種媒體形態如報紙或電視為主的同時,兼有其他類型的媒體。全媒體借助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實現新聞的多媒體展示以及多方位聯動報道,為受眾提供文本、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信息,使報道力度和傳播效果最優。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深刻地改變了新聞的生產方式和記者的工作方式。

全媒體改變了傳統的新聞生產模式

全媒體(或稱融媒體)概念在學界尚沒有確切定義,它更多地表現為業界的壹種媒體信息、渠道、功能層面融合的新聞實踐運作。全媒體新聞生產的深度融合,改變了傳統的新聞生產模式。全媒體在傳媒業發達的國家並非新概念,維亞康姆、新聞集團、時代華納無不是集各類媒體業務於壹身的傳媒集團。特別是美國媒介綜合集團,2000年便在佛羅裏達州坦帕市建立了多媒體編輯部“坦帕新聞中心”,試驗“媒體融合”。報紙、廣電、網絡三種媒體形態的采編人員互相配合、協調,合作采訪新聞,甚至同壹名記者同時采寫報紙新聞、電視新聞以及電子版的即時新聞,同樣的資訊通過不同的形式,被包裝成適合不同媒體表達的產品,在各種媒介平臺展示,進行多渠道傳播。

另外壹個層面的全媒體新聞是運用多媒體報道方式完成壹項報道。《紐約時報》在2012年推出了全媒體報道《雪崩》,這是壹個較完美地融合了多媒體交互技術的新聞報道。《雪崩》是《紐約時報》記者大衛·布蘭奇(David Branch)采寫的專題報道《雪崩:特納爾溪事故》(Snow Fall:The Avalancheat Tunnel Creek)的簡稱,報道生動展示了發生在華盛頓州喀斯喀特山脈壹次驚心動魄的大災難,全面記敘滑雪者的罹難過程、講解雪崩的科學原理。《雪崩》報道制作精良,展示方式多元化,它通過交互式圖片、采訪視頻以及知名滑雪者的傳記等多元化的方式呈現。受眾打開《紐約時報》的Snow Fall(雪崩)專題網址,可以看到宏大的滑雪聖地的3D版地圖、追蹤知名滑雪者的第壹手圖片、幻燈片式的滑雪運動歷史,還有知名滑雪者的視頻訪談等。《雪崩》報道通過創新式的多媒體報道方式大獲成功,發表之後的六天之內就收獲了290萬次訪問和350萬次頁面瀏覽,而采寫這壹專題的記者John Branch也因出色的報道獲得了2013年的普利策特稿寫作獎(Feature Writing)。《雪崩》報道成功之後,至少在報道自然災害 (以及人員傷亡) 時,《紐約時報》更多地借助新媒體技術,在其數字平臺上大量使用圖片、互動式地圖、音頻、視頻,彌補報紙的缺陷。

全媒體的“全”不僅包括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音像、電影、出版、網絡、電信、衛星通信在內的各類傳播工具,涵蓋視、聽、形象、觸覺等人們接受資訊的全部感官,而且針對受眾的不同需求,選擇最適合的媒體形式和渠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細分的服務,實現對受眾的全面覆蓋及最佳傳播效果。①

媒體融合對記者素養提出了全新要求

多媒體信息的采訪、寫作、表達和發布的融合、互助特點,也促使新聞采編人員改變單壹媒體新聞生產的思維方式和運作模式,全媒體記者這樣的身份描述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媒體上。全媒體記者是從國外傳媒界流行過來的壹個新概念,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國內傳媒界較為通行的定義認為,全媒體記者集采、寫、攝、錄、編、網絡技能運用及現代設備操作等多種能力於壹身,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全面報道,傳播渠道涵蓋報刊、電視、廣播、網絡、手機等多種媒體。②

在媒體融合的新聞環境下,記者在具備傳統的新聞采寫能力、專業素養、職業操守等素質要求的基礎上,必須具備更能適應競爭與發展需要、更具時代特色的全媒體素質。

第壹,要具備多媒體整合傳播理念和策劃能力。全媒體記者不僅要掌握所有媒體的采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媒體整合傳播的理念和策劃能力,核心能力是對新聞事件的多媒體整合傳播策劃,包括“內容策劃”及“介質分發”兩個層面。“內容策劃”表現為全媒體記者應該是“新聞事件報道的組織者”與“多媒體整合傳播策劃者”,能夠發現新聞線索、聯系被采訪對象、聯系相關專家以及掌握分發渠道,並將內容傳播擴大,③實現多媒體信息的采集、管理、加工和發布。“介質分發”表現為全媒體記者要有能力對新聞內容進行價值判斷及介質選擇,以恰當的媒介發布和呈現新聞報道,達到壹次采集、多重加工、多平臺發布的效果,實現信息資源的多重升值,做到資源整合,提高效率。

全媒體要求新聞生成從單向線性的采寫流程轉變為多元互動的采寫發布流程。傳統媒體記者的新聞生產是單向的、線性的,記者完成采訪、寫作任務並將稿件交予編輯部即結束工作,但在全媒體環境下,記者不僅是新聞的生產者,也成為新聞的發布者、溝通者、協調者。新聞生成的第壹時間,記者要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發布,並與廣播、電視、電腦網絡和手機等媒體的編輯溝通協調。在媒體融合時代,受眾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主動的生產者,所以記者還要善於利用電腦網絡、手機等多渠道獲取受眾的反饋意見,與受眾互動,發揮受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二,要掌握各類別媒體的知識和技能。不同介質媒體的技術和傳播特點有所不同,新聞的表達方式有所差異,所以,即使對同壹新聞事實,報道內容、手法、結構、形式也會有不同。因此,記者要在了解不同媒介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有能力分辨壹個新聞事實的報道內容包括背景資料、圖表數據等可以通過哪種媒介來表達,以便據此采寫適應不同媒介形態、不同受眾群體需求的差異化報道,生成適合不同媒介,滿足不同受眾的新聞。如文字記者在完成文字稿的基礎上,要加強攝影技術的訓練,以使報道生動、深入、圖文並茂;而對於電視、廣播、網絡方面的知識也要有所了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聞競爭的日趨激烈,全媒體記者尤其需要掌握現代化采訪和發稿手段,不斷更新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學會使用功能不斷發展變化的電腦、多功能電話、多功能相機和攝像機等設備,采集編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信息,以完成適合不同介質媒體傳播的新聞。

能否深刻了解各類別媒體的傳播特點與知識,熟練掌握媒體新技術並將其有效運用到新聞采訪寫作中,是衡量新時期記者素養的重要標準。

第三,要培養采寫不同類別媒體稿子的能力。媒體融合時代的新聞報道是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表現形式的綜合體現,與之相應,新聞記者則要成為能同時為報紙寫文字稿、為電視拍攝節目、為網站提供圖片的“全能記者”。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史蒂芬·奎恩博士認為,“全能記者”分三個層次:第壹個層次是能夠用手機對突發事件進行報道;第二個層次是壹個記者能夠在壹天內為網站寫稿,又能提供視頻和博客新聞,還能為報紙寫稿;第三個層次是能夠為報紙寫深度報道,又能夠為電臺電視臺做紀錄片。“最理想狀態就是,傳媒集團能擁有所有這三個層次的記者。”④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蔡雯曾經介紹過美國媒介綜合集團壹名女電視記者壹天的全媒體工作情況。以她采訪的壹起案件報道為例,她每天的工作日程是:早晨6點給網站寫壹篇專欄文章,介紹案件的情況,然後到法院采訪當天的最新進展情況,上午10點通過電話給電視臺發去最新報道;下午2點半到3點編制壹個晚間電視節目傳回去,然後再回到法院采訪下午的進展情況,通常到晚上7點才結束采訪;最後,還要給第二天出版的報紙寫壹篇新聞稿。⑤各媒介的新聞表達在關註視角、關註重點和細節上有所差異,因此,面對同壹新聞事實,全媒體記者要迅速判斷其與不同媒介相適合的新聞價值點,並據此快速成稿。例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全媒體戰略的實施,依靠的是優秀的記者隊伍及新聞制作團隊。CNN記者往往獨當壹面、壹人多能,能夠擔負多個CNN平臺的新聞采集工作,還具有獨立編輯、獨立審查、獨立播出的能力,他們不只是為某壹個特定節目作報道,而是為CNN不同頻道和不同平臺提供相關報道。如,有時壹個重要新聞現場雖然只派壹個報道記者,但輔以多個攝像師,從不同角度拍攝;各欄目的眼光、定位不壹樣,處理的方式也就不同。記者為了滿足各頻道、各欄目的不同需要,在現場深入采訪的基礎上,往往要制作多條長短不同、角度不同的報道。根據觀眾的需要,各個欄目的制片人從“故事菜單”裏為各自的頻道挑選素材,以此大幅度降低新聞節目的制作成本。⑥對於同壹新聞題材采寫多篇適合不同媒介傳播的稿件,甚至還需要拍攝和剪輯的圖片、拍攝視頻新聞,在同壹新聞事件的報道體裁和傳播媒介上涵蓋多介質媒體,這是全媒體記者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和發展的方向。

全媒體記者依然面臨難題

全媒體記者是媒體融合時代對記者的要求,但不可否認,全媒體記者存在著自身的缺陷和難題。

首先,全媒體記者既要寫作稿件,又要拍照片,還要制作音視頻,工作量過大。全媒體記者壹天壹般要完成三到四篇稿件,其中有文字、照片、視頻,是傳統記者工作量的數倍,加上隨身攜帶的多種采訪裝備包括相機、攝像機、錄音筆等的重量,如此工作強度,往往讓記者心力交瘁,體力透支。長此以往,記者在工作中疲於奔命,也會因為追求新聞的“全”而降低新聞質量。

其次,各種報道形式有各自的特點和專業要求,“文字報道要求掌握翔實材料,展示內容的深度和邏輯性;攝影報道要求抓取瞬間,展示事件的沖突性和現場感;視頻報道則畫面先行,敘事直接、生動、故事化、口語化;網絡報道要求快速、及時、海量、多媒體;手機報道要體現出移動性、個性化”。⑦從主觀上說,壹個記者的精力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具備足夠的專業性,要求他精通所有類型媒體的信息采寫制作,並不現實。

在全媒體時代,大眾更容易從單純的信息受傳者變為信息的傳播者,使“全民記者”成為可能,這壹現實對媒體記者提出了更高的專業化要求,要求專業記者有更高的專業眼光、專業判斷和專業技能。然而今天對“全”的過度追求,往往使全媒體記者“全”而不“專”,生產的新聞膚淺、缺乏專業性,這樣的新聞在龐大的信息流中很容易被替代、被淹沒、被忽視,如此,記者這壹職業存在的價值便不復存在。因此,全媒體記者依然面臨著很多難題,有待探求解決之道。

  • 上一篇:高清素材網
  • 下一篇:怎樣在HTC Vive上開發應用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