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作文:這就是課堂

作文:這就是課堂

1樓是抄百度的..還敢拿出來!看我寫的這篇; 1、十多年了,自從踏上講臺那天起,面對學生千人壹面,千篇壹律的作文,我的內心壹直充滿了疑惑與焦慮。失望與痛楚啃嚙著我的心臟,我十年如壹日沈淪於因為這些作文後面荒漠壹樣的心靈與生活而滋長的憂傷與同情,惶恐與害怕。我因此而無力自拔。

我時常想,為什麽學生的作文總是充滿了空洞浮泛而又不容置疑的所謂正確的費話?為什麽學生的作文總是擁擠著偉大、崇高、奉獻之類的大詞強詞?為什麽學生的作文總是充斥著我們、國家、集體、民族之類的類群口吻?為什麽學生的作文總是壹如黨報社論壹樣講究政治正確第壹?為什麽學生的作文總是多有不切實際的呼籲指手劃腳的虛張聲勢而少有誠實真摯日常素樸的生活低姿態?為什麽學生的作文總是要麽少年老成,要麽不可思議的無知無識而少有相應年齡的生命湧動與個性挺拔?為什麽學生的作文總是少有少年人的激情與夢想,浪漫與活力,偏執與真切,而多的是現實主義與享樂主義的狂亂與欲念?為什麽學生的作文總是少有甚至沒有大自然的光照,而多的是人類自以為是的發展與騰飛?為什麽學生的作文總是多有權力與威勢的渴求而少有愛與溫情的撫摸?為什麽學生的作文總是多有時尚的泡沫流行的跟風而少有理性的追求與個體的持守?為什麽學生的作文總是言不及義詞不達義而少有流暢清新的表達?……

太多的為什麽奔騰在我的頭腦,我不明白,為什麽學生的作文裏面可以說什麽都有,只要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權力當局與世俗所指所希望的,而唯獨沒有學生屬己的生活與情思,思考與想往,個性與品位。

可是,他們不都是才十幾歲的孩子嗎?這樣的年齡不是應當充滿了童貞的渴求與青春的希冀嗎?這樣的年齡不是應當有著對世界非同壹般的好奇心與新鮮感嗎?這樣的年齡不是彌滿了生活的欲念與沖動嗎?這樣的年齡不是有細膩敏感的心靈與樸素自然的愛情嗎?這樣的年齡不是天然的親和自然與同類嗎?這樣的年齡不是要拼命的彰顯自我與個性嗎?

清新、純樸、潔靜……這些本應屬於他們的彌足珍貴的文風緲不可見,取而代之的是過早的世故、圓滑、陰暗。新異的角度、奇妙的思路、令人嘆為觀止的想像力,出乎意料的感知……這些本該天然的屬於年輕的尤可珍視的創造力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沈沈的暮氣,陳舊的感觀,常規的思維與令人吃驚的平淡枯燥。成長的煩惱與苦澀,迷惘與憂思,追求與執著,細微與幽隱……過早的擱淺在了大而化之無聊渾噩循規蹈矩的河床,年輕的生命與生活湮沒在泥土深處,難見天日。

這究竟是為什麽?為什麽學生的作文裏什麽都有,唯獨沒有健康感性的生命與日常豐盈的生活?

我苦苦的思索。我的結論是如此悲哀:這其實是壹種不正常的正常,是壹種刻意追求的結果。這本就是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需要的孩子和孩子的作文。我們的課堂裏只能生產這樣的作文,我們的課堂只能走出這樣枯乏寡淡麻木無知甚至殘忍冷漠的心靈!

我們的教育(絕不僅僅指課堂教育,教育是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本就是規範生活刪刈生活甚而是扼殺生活的,沒有了生活,剩下的就只能是規範者刪刈者與扼殺者僵化冷漠的教條、強橫霸道的語勢、虛偽空洞的人格!

如此,我們還能在孩子作文裏找到什麽呢?除了這些!

我們的學生就是這樣的可悲可憐,他們在受了十幾年的教育後,除了本未倒置的以為生命應為這為那為種種外在的東西服務之外,竟從沒有想過生命才是本位的,壹切只應為生命本身服務。十幾年的教育只是在他們的頭腦與心靈裏堆砌滿了種種關於權力關於等級關於類屬利益關於集體尊嚴關於時尚追逐關於流行風潮的物質信息外,僅沒有壹點點關乎生命與生活的精神壁壘。

我們的教育是多麽恐怖。我們的語文教育是多麽幫忙幫兇。我們的作文教育又是多麽幫閑幫護!

2、前不久,我在《教師之友》論壇看到了這樣壹則信息:壹個學生以跳樓為由威脅壹個僅僅批評了他幾句的教師當眾下跪。在這個教師為了挽回他的生命而委屈自尊跪下之後,他竟然跑到班級裏當著全班同學之面對該教師極盡汙辱與蔑視之能事。這是怎樣可怕的心靈,不難想像這樣的心靈會寫出什麽樣的作文!無獨有偶,兩年前,我校有壹個學生在放假回校途中遭遇車禍身亡,壹個年輕而且熟悉的生命轉眼之間消失了,而他的兩個同班同學竟然在作文中寫下了這樣的話:×××死了,我沒什麽感覺,我想以後應註意壹下交通規則。沒有對生命無常的感嘆,沒有對熟悉生命的惜憐與追思,沒有由此而感悟到要給予自己給予周圍的生命以愛和珍視,對生命與生活純然處於壹種麻木冷淡狀態。不難想像,這樣的生命長大以後,會以壹種什麽姿態去做人做事!與之相反,前不久在《教師之友》上看到王開齡先生的壹篇文章,其中有這樣壹則材料:壹位叫朱麗婭?6?1希爾的少女,為保護北美壹株叫“月亮”的紅杉樹,在沒有任何他人與集體鼓勵的情況下,作為壹種純然個人的行為,她竟然在這棵18層樓高的樹上棲居了738天,直到達到保護該樹的目的!和王開齡先生壹樣,看到這則材料後,我“不能不為壹位普通少女的心靈細膩和巨大關懷力而震顫,不能不為這樣壹件小人物事跡所包含的樸素信仰和生命行為的日常意義而驚嘆!”同時,我也不由喟然長嘆!我們的課堂走不出這樣的美麗心靈,我們的課堂只能走出我上文敘述中的那種麻木無知甚而冷漠到極致殘忍到極致的心靈!他們既不知道什麽是感動、溫情與關懷,也不知道珍惜與愛是何物,更遑論具有這些既應訴諸自己也應訴諸他人的能力!我想,我們的課堂裏走出的孩子其實不是真正的人的生命,其實不可能擁有真正的人的生活!

我們該怎麽辦?

我深知,對生活有什麽樣的理解,就有什麽樣的作文,從很大程度上說,作文就是作人,文章就是生活與心靈。從此出發,我得出了這樣的教育理念:壹切語文課都是生活課,壹切語文課都是作文課,作文就是生活。我是這樣說的,也壹直在這樣做,而且思路與目的也越來越明確。這麽多年來,學生換了壹茬又壹茬,我都壹直在這樣盡力的做。我不知道有多大成效,我只知道,我應該這樣做,我需要這樣做,唯有這樣做,我的內心才時有難得的安寧!

每接手壹屆學生,開始的時候總是困難重重。因為學生們總是說,他們是沒有生活的。在他們的顯意識層面,三點壹線的枯燥機械的輪回,不是生活。更可怕是,在他們的無意識層面,還籠罩著壹層更為強大更為瀚廣的國家生活。這種生活往往使他們在作文中排除盡對三點壹線的枯燥與機械的感受與觸摸,反思與反抗;這種生活往往使他們在作文中莫名其妙情不自禁的樂觀向上積極昂揚;這種生活往往使他們過濾盡屬己的憂慮與哀思——成長的過程自然完全付之闕如。這種生活還總是使他們不由自主的放聲歌唱,歌唱種種光明和盛世的傳說,偉大與正確的神話。所有生活中私密的快樂與喜悅,個體生活及個體生命所應感知的同類生活的黑暗與深淵更是毫無痕跡。這壹切當然都很正常,至於他們不知道消極、憂慮,否定甚至反叛也可能是壹種生活,壹種健康理性高貴神性的生活——則更屬正常!

因此,我必須為孩子們尋找失落的生活,並予以堅決持久的捍衛!

以現行語文、歷史、政治教材為依托,輔以我自己為他們尋找的課外讀物,我和學生們開始了對失落的生活的尋找與捍衛!

3、就我的理解而言,尋找失落的生活首先是批判與否定。在我的理解之中,批判與否定是對強大的籠罩於孩子心空的國家生活賴以確立的意識形態及其書寫法則的揭示與批判。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批判與揭示之中確立個人生活的原則。而且,我還要暗示學生,在壹個無道的社會裏,批判與否定本來就是壹種高貴而富於良知與勇氣的生活。

針對語文教材的課文編排順序與選文對象及選文數量,我指出其完全遵循著政治權力的意識形態法則。我告訴他們,這其間包容著深沈的專制等級意識。首先,課文按照不同的文體特征進行排列,我告訴他們,這裏隱含著壹種文體等級意識。比如說,白話文往往是先政論文,再記敘文,再小說散文戲劇等等,這種順序就隱含著政論文高於記敘文又高於文學作品的文體等級意識,而這種文體等級意識指涉了家國大事高於個人生活、集體高於個人的意識形態。至於古文的選擇則以傳記文為主,那原因就在於傳記文體為古典第壹文體,其間涵泳著大人物創造歷史的勢利歷史觀!這種歷史觀是消泯個體日常生活的!——我們絕大多數人不是只有日常生活嗎?其次,課文又按照作者在歷史上的地位高低決定選文的先後順序與數量多寡。這本來有壹定的道理,問題在於我們對人物的歷史地位的評價往往只是看其政治地位的大小而不計其余。我把那些他們從小就被告知要對其感恩膜拜的耳熟能詳的政治權貴們的文章集中在壹起,我讓孩子們總結這些文章在內容、語勢、風格上的***同特征。我給他們提供了壹個總結這些***同特征的切入點:尋找這些文本裏的病句(遺憾的是,這些文本是完全經不起推敲的,總是充滿了病句。)——對於我來說,病句不只是在語法方面有錯誤,或在語詞運用方面不妥貼,還指那些以“我們”、“集體”、“國家”、“民族”等抽象空泛的毫無所指的概念的名義進行“壹定”、“必須”、“全部”、“都要”、“代表”……的指令性句子。我要讓他們自己明白,為什麽這些人可以而且的確總在以這些大詞強詞的名義發號施令;我要讓他們清楚,這些句子背後所指的生活是壹種怎樣的生活;我要讓他們理解,為什麽這些話都不會說的人的文章可以堂而皇之的高踞於教材中供世代相沿的後人學習並實踐;我更要讓他們發現,這些文本與他們自己的生活之間是壹種什麽樣的關系。……

最後,我引導他們自己得出結論:國家政治權力從來就不應當是生活的依據與規範,他沒有任何資格指導甚而幹涉任何個人的生活。相反,他唯壹的職責就是為每壹個人的正當的生活提供充足的服務。同樣,也沒有人可以並且應該告訴我們自己怎麽生活。當然,在壹個國家生活高於個人生活的國度裏,只有每個人都能任其所意的生活,並積極促成所有個人之間的生活達成妥協,形成公民權力與公民社會,個人才可以對抗國家政治權力對個人生活的僭越,才可以擁有自己的生活。

這往往是我作文課的第壹步,這不是技術性的工作,不是什麽確定主旨積累素材構思結構點染文采;這是給學生壹個能夠感受與觸摸自己的生活,能夠理解與同情他人的生活的正常心智。沒有正常的心智,就沒有正常健康的生命與生活,生活與生命自有自己的主題與素材,結構與文采,生活著的人總是能自自然然的江河如註的作文!為了達到目的,在講這些內容時,我總是東扯西拉,旁征博引,盡量通過細節性的事件使學生自己明白其間的道理。比如,我就給學生講過萊溫斯基與克林頓之間的緋聞事件及這壹事件所引發的美國訴訟地震。我說,無論克林頓與萊溫斯基之間是什麽關系,美國人其實大都只是抱著壹種獵奇與窺視的態度,他們可以對其進行道德貶斥,但卻無權幹涉他。只有當克林頓在法庭上作偽證時,美國人才憤怒了,其原因就在於,克林頓的作偽證是在利用手中的公***權力欺騙人民,如果人民放任不管,這種權力就有可能發展為對公眾個人生活的傷害!

4、尋找失落的生活也是對自身生活真相的洞悉與清理。在有了正常的心智之後,人就能對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是誰?我從那裏來,又到那裏去?在這樣的追問之中,生存的真相再也無所遁形。當然,生存的真相並不壹定是合目的性的,應然的,還需要清理與糾正。直面人生並升華人生,自然是我的作文課(語文課)的第二步。

對現實人生的質問與清理,直面與糾謬只能從對歷史的追究開始。因為正是人們自己個體的歷史,人類整體的歷史決定了每個個人的現在,從某種程度上說,歷史就是個人的生活結構與生命導航。而在中國,歷史從來就包容著規範國人生活的權力意識形態,所以,歷史與政治是血肉相連,不可分割的。正是政治課上的意識形態滲透確立了學生的生命價值場域與生活的終極旨歸。我因此而讓學生回顧自己從小到大壹直學習的歷史與政治,我給他們提了這些問題:這些歷史是誰寫的?寫的又是誰的歷史?寫的是那些領域的歷史?政治課的最終目的是什麽?這壹最終目的的預設與編寫政治教材者的基本立場有無關系?是什麽關系?政治課應不應當有鮮明的立場?

我不想告訴他們任何現成的結論,我只是引導與暗示。

我問他們歷史除了大人物們在社會、政治、文化、經濟、軍事等各宏大領域的簡單記錄之外,是否可以找到關於這些人的片言只語的活生生的富於人性人情的生活片斷。我問他們,自己這樣的普通人的生活能否在歷史課本中找到。我要他們讀魯迅先生的《魏晉文章與藥及酒的關系》,我說,這也是歷史,但這樣的歷史卻是多麽富於人性人情,我們從中感受到的是整整壹個時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鮮活與靈動;我給他們介紹黃仁宇先生的《萬歷十五年》與吳思先生的《潛規則》,前者是通過幾個人壹年的日常生活梳理出了壹個帝國行將崩潰的歷史,而後者則完全是異於主流歷史抒寫方式的別樣歷史書寫,他只是通過對壹些尋常案例的分析就清理出了壹種真正支配中國歷史的潛在規律。而在這樣的抒寫之中,我們完全可以觸摸到歷史中普通人的鮮潤活泛的生命與實在充盈的生活。我希望,關於歷史,他們從此以後會有別樣的理解。

我問他們,政治課本總是先入為主或說是在價值預設的前提下論證某種社會形態與社會體制優於另壹種社會形態與社會體制是否違背了邏輯原則。我問他們,在同時並存多種社會體制的情形下,是否可以明確站在壹種體制的旗號下對其它體制予以否定。我讓他們通過類比來思考這些問題。譬如我們首先確定甲生比乙生好,然後我們就搜羅甲生比乙生好的證據,自然論證了甲生比乙生好;隨後,我們再確定甲生比乙生差,當然,要找出證據論證這壹論點自是輕而易舉!這樣的論證是否是本未倒置荒謬透頂的,可以說是壹目了然。是的,他們終於得出了結論:歷史就是生活,但我們的歷史只是大人物的功勞薄或起居註(我讓他們在觀看了幾天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後,我們通過***同分析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正是壹部活生生上演的大人物的歷史,那些活躍在聚光燈下的大人物們,他們無論什麽行為、言論,都被冠以重大重要高明等,而普通人的歷史就在他們的偉大光榮正確的起居註中陷落了)。在這樣的歷史書寫法則的統攝下,蕓蕓眾生的生命與生活痕跡全部徹底消失了,將來沒有人會知道我們曾經生存過,甚至也沒有人知道我們正在生活,包括我們自己。而這樣的歷史書寫法則與政治課的意識形態灌輸是壹脈相承的。正是政治課所蘊含的種種政治意識形態,比如政治決定論,歷史決定論、經濟決定論、社會主義優越論、等級意識等等決定了歷史課本的面貌,也決定了我們的現實生活的面目:我們活著,但我們並不存在!

我們的記憶不能進入歷史記憶,而歷史記憶卻反過來取代了我們的記憶,我們的生命最終成為了歷史的跑馬場。我們喪失了現實感,從而也就失去了生活感。我們的作文當然也就成了歷史書寫法則與主流意識形態的載體。國家生活最終就是這樣成為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每壹篇作文當然也就只能是關於國家生活的像模像樣的社論!

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我們如何才可以擁有自身的生命記憶?我們如何才可以保留自己的生存真相?我們如何才可以是其所是的生活?

5、我想我得為孩子們樹立起壹批捍衛與追求個體獨立自由生活的典範,只有當個體獨立自由的生活成為孩子們心靈深處的精神風景與信仰華章,他們才能有健康理性高尚的價值追求系統與道德人格結構。我於是開始為他們重新描繪引導他們生活的文化地圖與經典世界。這是必須做,也是必然要做的,這也是作文課堂與語文課堂真正該做的事!我甚至人為,這也許應該成為每個語文教師的自覺追求!每個語文教師都應該認識到:所謂語文課,應當也是歷史課,只不過,這是壹種特殊的歷史課——人類的心靈史課。語文課堂應當描繪人類文化地圖塑造人類文化經典世界進而梳理人類心靈史,讓學生自始至終都沐浴在人類艱苦卓絕的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靈長河之中,進而讓他們能夠自覺的匯入這心靈的河流,以追求自己的真正的生活並捍衛人類應然的生活!——這也許才是真正的大語文教學!推倒與重建,批判與揚棄,分割與保留,在主流歷史書寫法則確立的漢語文化地圖和經典世界裏,我要為他們重新確立新的經典世界與文化地圖,但必須要吸納世界優秀的文化地圖與真正的經典世界,只有如此,他們才可以以世界性的眼光與胸懷去理解他們需要什麽樣的生活,怎樣去捍衛自己的生活!當然,重繪文化地圖重建經典世界於我來說,無論才力努力還是條件都不可能,我只能以點代面,為孩子們矗起壹座座捍衛生活創造生活自尊自主生活的精神高地。自古及今,五湖四海,我所知道的,我以課文與課外讀物為媒介,把他們以壹種人生故事的形式在課堂上為孩子們娓娓敘來,有時慷慨激昂,有時怒發沖冠,有時面紅耳刺,有時平靜深沈,有時沈重尖刻,有時輕松愉快……壹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生在孩子們面前鋪張開來,有追求有探索,有持守有反顧,有背叛有顢幹,有墮落有沈淪,有無恥有下賤……有的溫情脈脈,有的火熱滾燙,有的寬容大度,有的快意恩仇,有的慈悲為懷,有的冷酷殘忍,有的老於世故,有的赤子悲情……我希望魯迅、曹雪芹、李贄、司馬遷、莊子……這些他們時代生活的守衛者,這些民族心靈的守衛者從此能在孩子們心靈深處濡化為追求有尊嚴的生活民主自由的生活特立獨行的生活的價值範型。我同樣希望,蘇格拉底、亞裏士多德、尼采、柏格森、羅素、維特根斯坦……這些人也能內化為孩子們內心深處的人類生活精神高地,指引他們生存的方向。

有壹個孩子在自己的作文中寫下了這樣的壹段話:魯迅、尼采、愛因斯坦、馬丁?6?1路德金、甘地……盡管這些偉大的心靈所處的時代不同、國別不同,但他們無壹不在守衛著人類健康理性的生活。這些偉大的心靈無壹不是在反抗強權與暴力,邪惡與暴虐,庸常與無聊之中,在浪漫與理智,溫暖與激情,憐憫與慈悲,寬容與坦蕩,堅持與發現之中……創造自己的生活也守衛著人類的生活,我多麽希望我自己也能在他們的引導下,豐富自己的心靈,進而創造自己的生活,並守衛自己時代的生活啊!

這是我迄今為止看到的自己的學生作文中最讓我感動與安慰的話。

以後,還會有嗎?

6、既然語文課堂是心靈史課堂,既然作文課堂是心靈實踐的課堂,那麽,無論是批判與否定,還是洞悉與清理,或是描繪與重塑,我總是盡量用生命細節說話。

精彩的細節,堅韌的細節,懦弱的細節,愛與溫情的細節,委瑣與無聊的細節,殘忍與冷酷的細節……沒有細節就沒有我的課堂,沒有細節我就不上課。我意圖告訴孩子們:生命就是細節,歷史就是細節,細節就是生活與存在,細節就是作文。沒有細節的生活從來就不存在。沒有細節的作文沒有任何價值。我對學生們說,從某種程度上說,作文就是生命的記憶,妳的生命記憶的多寡決定了妳作文內容的豐富與單薄,妳的生命記憶的精彩程度決定了妳的作文感染力的程度,妳的生命記憶的高尚與低俗決定了妳作文的格調高下……我對他們說,壹個人的生命是不能用物理年齡來計算的,他的記憶長度才是他生命的長度,而人能記憶起來的總是生命中的種種細節,妳活了這壹天,妳活了這壹生,能記起多少細節呢?壹句話,記憶的質量與數量決定了作文的質量和生命的質量!

作文不獨是對生命記憶的保存,同時也是對生命本身的抒寫與實踐。在冷酷殘忍的宏大歷史敘事抹殺壹切個體生活的現實生存境遇之中,唯有有尊嚴的誠實的個體寫作才能見證與實踐自身的個體生存,唯有有尊嚴的誠實的個體寫作才能守衛與完善自身的個體生命與生活。而且,也只有這種有尊嚴的誠實的個體寫作才能沖破宏大歷史敘事的重重阻礙頑強的守衛住人類正常健康的日常生活與理性自尊的生命形態!從這壹點出發,我給學生講得最多的是安妮?6?1弗蘭克的事跡。這位不朽的猶太少女,為躲避納粹的捕殺,於1942年和家人躲進父親公司的“密室”中,她在這個鳥籠般的狹小空間裏生活了兩年,後來被人告密而慘遭殺害。她的名字為後人知曉主要是因為她在“密室”裏寫的那本著名的日記——《安妮日記》。也就是說,正是這種頑強的私人敘事沖破了希特勒宏大歷史敘事的炮火與屠刀堅韌的宣告了日常生活與平凡生命才是人類最可寶貴的東西,沒有什麽可以和應當剝奪她消滅她!在那樣極端的年代裏,安妮尚且能堅決捍衛個體生命的尊嚴與日常生活的尊嚴,我們的學生處在相對平和的環境中為什麽不能做到呢?於是,我本著自主自願的原則,放棄了壹個星期壹篇大作文的常規作文課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隨便寫,為了使學生重視自己的生活與生命,我讓他們買來本子,在扉頁上寫下×××作品集。從開篇往後,要慎重的寫下作品壹號、作品二號……我希望他們明白,自己的生活與生命就是自己的作文!我希望他們能明白這樣的寫作並不差於那些所謂作家的寫作,他們的寫作意義是重大的!他們在對抗某種強有力的邪惡力量,並在對抗之中守衛自己也守衛人類完善自己也完善人類的生活!

作品是無處不在的,無時不可寫的。因為生活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細節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穿衣吃飯、廁所教室都應當是生活細節,壹個瞬間的念頭,壹個凝固的姿勢仍舊是細節,空中的壹只飛鳥,地上的壹片落葉還是細節……在細節中才能觸摸到生命與生活是實實在在的;在細節中感受生命與生活的庸常與不凡,高貴與卑賊,平凡與普通……在細節中體會愛與溫情,憤怒與焦灼……也在細節中展示自己的憐憫與慈悲,寬容與鄙視……當然,在細節中同樣可以袒露自己的無恥與下賤,卑劣與無聊……但這個時候,則要啟動那些精神高地在心靈深處建構起的道德倫理與價值評判機制。

壹言以蔽之,我希望學生們能通過對細節的捕捉與書寫,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浪漫與激情,理想與憧憬,理智與寬容,愛與溫暖,尊嚴與高度……

這就是我的渴求。

為了這渴求,我甚至讓學生們從不同角度對生命細節進行分類。比如從日常生活入手,有穿衣細節,吃飯細節,洗漱細節,睡覺細節……從學習生活入手,有聽課細節,有演排細節,有作業細節,有思考細節,有討論細節,有困難細節……從人際關系入手,從人與自然入手……壹個角度就是壹個紛紜復雜的世界,生活其實真的有很多東西是可寫的,也能寫的。即使是吃飯吧,再分細壹點,也可以有諸多細節,比如自己的吃飯,他人的吃飯,吃飯前對飯菜的要求,吃飯時的心理過程與動作,吃飯後的洗漱及打算等等。細節不獨是動作,細節還可以是思維是情緒是關系是結構是過程……

我希望自己對細節的分類能徹底解放學生,使他們下筆行文有如江水滔滔不絕,使他們自自然然的出於本能的熱愛生命,熱愛生活,進而批判與捍衛,追求與創造……

我知道,我這樣實踐自己的語文[作文]課堂,我這樣要求自己的學生,其實是多麽的為難自己也為難學生啊!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多麽的可怕!他總是在通過各式各樣的途徑將壹切個人生活統攝到國家生活之中去,他總是在想盡千方百計將壹切個人打造成無個性無自我的存在,他總是在將壹切日常生活拖入無聊平庸毫無追求的死寂之中……我們生活的世界多麽可怕!現代科學技術越來越與千年壹體的統治術合流,國家生活對人的控制也隨之越來越細密。當人的壹切身體器官都被牢牢的分割控制,當國家話語作為唯壹的公***話語強行取代了壹切個人話語,當公***權力滲透到了人的壹切私生活領域,我知道,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壹種不可救藥的自虐,我對學生的要求也實在過於強人所難!但我又不能不這樣要求自己,也不能不這樣要求學生!也正是因此,只要看到學生有壹點點如我所願,我都會欣喜若狂!實際上,有時也的確有很質樸的文章讓我感動:

晚自習,全班鴉雀無聲的在做試卷,我卻安不下心。“砰、砰、砰”,傳來輕輕的敲門聲,我擡起頭,老師已起身走到教室門口,欲壹下拉開教室門,可當教室門才轉過30度角時,老師的手停止了,側身出了教室,帶上了門。

過了壹會兒,老師走進來,先前嚴肅的面容溫和了許多,似乎還帶著笑意,臉頰紅紅的,這時,窗外傳來呼呼的風聲,這似乎在提醒我什麽——我意外地發現:老師身上多了壹件外套……

愛是什麽?愛不是珍貴的禮物,愛是天寒時壹件溫暖的外套,下雨時的壹把傘。

這是壹個學生的作文,盡管作文很稚嫩,有些表述還不夠準確,但她卻蘊含著壹種熱愛生活也能把握生活的寶貴品質!我把這篇短小的作文在課堂上念了兩遍。我說,什麽是細節,這就是細節;什麽是生活,這就是生活。細節不是壹堆物質材料。於作者來說,細節是敏銳的眼光,是敏感的幅射,是心靈的悸動,是瞬間的感知……於被寫對象來說,是愛的給予與承受,是溫情的體味與彌漫,是靈魂的感動與充實。總之,細節是心靈的歌唱!生活是心靈的歌唱!

是啊,細節是心靈的歌唱。生活是心靈的歌唱。但願我的學生們能永遠守衛壹切心靈的旋律與歌聲!到他們死時,他們能對自己說,我活過,我存在過。

那壹天,他們會嗎?

  • 上一篇:Photoshop的小技巧
  • 下一篇:鳥類對人類有哪些好處?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