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古體詩的作法

古體詩的作法

(壹)古體詩的韻

古體詩既可以押平聲韻,又可以押仄聲韻。在仄聲韻當中,還要區別上聲韻、去聲韻、入聲韻;壹般地說,不同聲調是不可以押韻的。 古體詩用韻,比律詩稍寬;壹韻獨用固然可以,兩個以上的韻通用也行。但是,所謂通用也不是隨便亂來的;必須是鄰韻才能通用。

依壹般情況看來,平上去三聲各可分為十五類,如下表:

第壹類:平聲東冬;上聲董腫;去聲送宋。

第二類:平聲江陽;上聲講養;去聲絳漾。

第三類:平聲支微齊,上聲紙尾薺,去聲寘未霽。

第四類:平聲魚虞,上聲語麌;去聲禦遇。

第五類:平聲佳灰,上聲蟹賄,去聲泰卦隊。

第六類:平聲真文及元半,上聲軫吻及阮半,去聲震問及願半。

第七類:平聲寒刪先及元半,上聲旱潸銑及阮半,去聲翰諫霰及願半。

第八類:平聲蕭肴豪,上聲筱巧皓,去聲嘯效號。

第九類:平聲歌,上聲哿,去聲個。

第十類:平聲麻,上聲馬,去聲禡。

第十壹類:平聲庚青,上聲梗迥,去聲敬徑。

第十二類:平聲蒸。

第十三類:平聲尤,上聲有,去聲宥。

第十四類:平聲侵,上聲寢,去聲沁。

第十五類:平聲覃鹽鹹,上聲鹹儉豏,去聲勘艷陷。

入聲可分為八類:

第壹類:屋沃。

第二類:覺藥。

第三類:質物及月半。

第四類:曷黠屑及月半。

第五類:陌錫。

第六類:職。

第七類:緝。

第八類:合葉洽。

註意:在歸並為若幹大類以後,仍舊有七個韻是獨用的。這七個韻是: 歌 麻 蒸 尤 侵 職 緝

試舉壹些例子為證:

古風五十九首(錄二)

李白

其十四

胡關饒風沙,蕭索竟終古。木落秋草黃,登高望戎虜。荒城空大漠,邊邑無遺堵。白骨橫千霜,嵯峨蔽榛莽。借問誰淩虐?天驕毒威武。赫怒我聖皇,勞師事鼙鼓。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三十六萬人,哀哀淚如雨。且悲就行役,安得營農圃?不見征戍兒,豈知關山苦?李牧今不在,邊人飼豺虎。(全篇麌韻獨用)

其十九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登雲臺,高揖衛叔卿。恍恍與之去,駕鴻淩紫冥。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清、行、卿、兵、纓,庚韻;星、冥,青韻。)

傷宅白居易

誰家起甲第,朱門大道邊?豐屋中櫛比,高墻外回環。累累六七堂,棟宇相連延。壹堂費百萬,郁郁起青煙。洞房溫且清,寒暑不能幹。高堂虛且迥,坐臥見南山。繞廊紫藤架,夾砌紅藥欄。攀枝摘櫻桃,帶花移牡丹。主人此中坐,十載為大官。廚有腐敗肉,庫有朽貫錢。誰能將我語,問爾骨肉間:豈無窮賤者?忍不救饑寒?如何奉壹身,直欲保千年?不見馬家宅,今作奉誠園? (邊、延、煙、錢、年,先韻;園元韻;幹、欄、丹、官、寒,寒韻;環、山、間,刪韻。)

醉歌陸遊

讀書三萬卷,仕宦皆束閣;學劍四十年,虜血未染鍔。不得為長虹,萬丈掃寥廓;又不為疾風,六月送飛雹。戰馬死槽櫪,公卿守和約。窮邊指淮淝,異域視京雒。於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平生為衣食,斂版靴兩腳。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如今老且病,鬢禿牙齒落。仰天少吐氣,餓死實差樂!壯心埋不朽,千載猶可作!(雹,覺韻;其余的韻腳都是藥韻。)

從上面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古體詩雖然可以通韻,但是詩人們不壹定每次都用通韻。例如李白古風第十四首就以麌韻獨用,不雜語韻字。特別註意的是:上聲和去聲有時可以通韻,但是平仄不能通韻,入聲字更不能與其它各聲通韻。試看陸遊《醉歌》除了壹個雹字,壹律都用藥韻字。就拿雹字來說,它也是入聲,並且是覺韻字。覺藥是鄰韻,本來可以跟藥韻相通的。 古體詩的用韻,是因時代而不同的。實際語音起了變化,押韻也就不那麽嚴格。中晚唐用韻已經稍寬,到了宋代以後,古風的用韻就更寬了。

(二)柏梁體

有壹種七言古詩是每句押韻的,稱為柏梁體。據說漢武帝建築柏梁臺,與羣臣聯句賦詩,句句用韻,所以這種詩稱為柏梁體。

其實鮑照以前的七言詩(如曹丕的《燕歌行》)都是句句用韻的,古代並且另有壹種隔句用韻的七言詩。等到南北朝以後,七言詩變為隔句用韻了,句句用韻的七言詩才變了特殊的詩體。

下面的柏梁體的二個例子:

1、飲中八仙歌

詩/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壹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2、如是吟

詩/貴谷子

恰國之龍騰,是方長,美哉!壯哉!余好樂而學,惟思,惟將,是筆之。或喻,或撻,或策之,是吟也。

中華大地氤氳醒,霹靂造化盛蒼生。

極美山水斯如畫,境寰巧拙不言工。

空谷響映長澗肅,茂叢啾啾聽鳥鳴。

霧湧峰嶺雲堆壑,慕馳向往神無蹤。

懸水長瀑流千渡,江湖潛伏白龍飛。

南腔北調東西語,流雲儒學全球通。

悠悠榮華清秀雋,郁郁年輪愈靈蔥。

湖光山色千年有,瓦黛樓榭承古風。

千橋飛虹通萬裏,朝想花荷暮晚聞。

華夏崛起明珠璨,盈盈歡慶怡景還。

歲月如今續不老,青春駐顏爾輩心。

年華春露習當時,為國崢嶸豈推遲?

異邦求知索耕耘,赫赫載名優在勤。

番徑流火學翰林,少年富鬥故鄉省。

胸錦高亢人徜徉,菊香書重數文章。

清徐風荷雅趣樂,夏時聽雨蛙鳴琴。

自古棟梁皆學士,求是原來叩紙香。

驍骦騰空千萬遠,英雄握鞘定無邊。

隱者樂山峻秀翠,無為有為須向塹。

流溪清濁季節換,江河歡顏雨晴天。

鳧飛魚樂慶盛世,耀躍沓風颯颯騏。

恩澤眾生話賢人,悠暇他日贊昆侖。

率濱鼓浪奮擊水,壸奧如琢踏歌馨。

閑來雲遊潭前影,夜月平水與君臨。

洋洋瀟滋春淺暖,飄飄柳絮人先知。

誌向深遠立竑邃,漾波導引欲靜平。

靡靡之音合和諧,天籟唱徉爽泉澄。

堤蔓多彩郁茵隱,岸芷汀蘭眾花沁。

峭看霧浪霓裳舞,恰是五彩醉風光。

壹半幻想壹半功,朝朝智慧掛沖鋒。

妙手摩崖看史記,丹墨青韻吹笛欣。

滿塵勵苦隱樵讀,清雅思溯好文章。

儒熏傳道千百路,滌蕩讀寫問書鄉。

風流人物誰與***,今朝蓬勃少年尚。

拿雲看山觀野楓,氤煙遠近閑輕松。

嵬欄峋砌遙遐景,鬥篁喧喧聽七賢。

文客點騷集綠墨,相聚廬中畫中逢。

琴棋書畫代代有,雅士流風更賦狂。

絲綢古道演驛站,長亭深深詠調前。

東西貫通馳向往,阡陌求索展宏圖。

天朝壯誌三十載,年少革新滿江紅。

獨勝壹杯功與過,笑談拾夕惹春波。

樂醉詩詞邀明月,舞徜持雲想嬋娟。

朦朧滿色道外墻,綿繞綠水柳上坊。

東邊籬笆西邊松,村野絮芽如催濃。

燕鵲淺聞呢喃笑,葦堤嫰香沙雁飛。

閑湖浩渺浪漣漣,沮洳縈水蒹葭肥。

嘆古詠懷說今事,文葩筆美拙樸園。

拂問竹秀滋勤勉,徑翠蘢道碧影恬。

長虹掛幕驚縹緲,裹巾折扇榭寓習。

撫寐清蔭棲殘醒,寂寞風度獨懷麟。

燈煌貴華初隱約,流星爍閃驀野阡。

夜觀舟火唱搖擼,簍背影濛沙洲淺。

螢蟊清鳴繞簟冷,隅水蛙聲渠宿星。

歌頭壹瞥唐詩寫,驚鴻樂章有宋詞。

畈疇田肥稷糙米,巷院處處杵面餛。

水木年華仁輝德,盈盈虛空座有時。

村野常非壟陌路,峰頭嶄後有人家。

潤澤蒼翠有知問,春熙瑯瑯山綠純。

相映慧智風清揚,誌雅意趣任高長。

涵澈逐水不知遠,翩翩怡然壹扁舟。

臨步汪波旋平望,順流夾岸桃源行。

近處喧鬧引犬吠,風簫攢出江心洲。

壹片開曠雲水間,問漁打擼夜回喚。

側耳聽君酒壹曲,傾目遠望空對月。

自古人生多秋事,如梭苦樂恭自謙。

桑田乘風渡滄海,慷誌縱橫瀟人間。

不復空鏡沽美酒,跪拜笑消白發愁。

光輝壹輪千古月,笑歸豐沛躬祖祠。

隱然回想溯空見,石落璞玉流光潛。

酹月酌酒點未已,軋軋車行鋤長堤。

步轉南北如若鄰,蒲葦蔽翠拂梢伸。

洲圩岸堤喧逗處,園圃露含妙花期。

相風聽潮浪濁水,暢壺矜吟論歡愁。

暇日放歌高聲賦,隱草溪石獨飲醉。

雕釣紅鯉眺花塢,倚遊瀾景壹水居。

逐波心音望攏堰,舷舟長直下江南。

庭蘭梳雅逢喻樂,青廬答答吹句曲。

風聲水躍踏沐浪,合奏濤湧當歌唱。

些許山水斷殘秀,常居人家流柳平。

西盡紅霞雲蕭蕭,虛舟帆影落濤濤。

老聃無為者也道,孔丘之乎化逸儒。

虔誠施布泛傳統,學說聖賢錘千煉。

侍筆題箋寄言文,勤酬南山尋隱聖。

兒孫繞膝好天利,稚子育教曼芳敏。

雲卷雲舒遠近淡,山水相間借疏凝。

龍吟巔頂騰日出,故地漾影照榮歸。

巒石青雲居高處,鴻鵠鳴誌在謂天。

明月映照潦湖邊,文辭渡景依舊前。

才德輔就訪高遠,逐決施事話仁賢。

欲行不盡遊子樂,勸斟留別與客嘗。

青雲行誌覽風骨,井蛙焉能向長天。

金戈鐵馬壯高淩,演義訴說指三秦。

彎弓摘星射滿月,嫦娥拾綴廣寒宮。

命運舉杯擊流斛,沙海捷飛烽塵煙。

見得幾時桃花雨,雕落何曾聞滋味。

寄嘆英雄識兄弟,攜歲同年笑死生。

滴斷淫淫闌珊處,窗外橫柳有綠衣。

蜿步移嵬隱雲中,依傍化識惹春風。

試登淩頂托驚天,雲梯滾浪掛流潛。

無為山下無為湖,寂寥清韻借家途。

朦意倚美她在月,思象覓恍看桂樹。

訪雁載燕湖中居,著墨與君作夢浮。

惟弄不言真切切,幻醒天上空瑤簾。

滿腹際會聽風雨,耿赴紅心作棟升。

簫吹杳杳唱謠曲,鷺鷥夜捕下河攆。

見荷賞野偶夫子,夫子早起看清霜。

霽雲虹霧算年景,年景蹉嘆復光芒。

功名老去書生有,題韙不才蘇詞廣。

格律不拘句式講,清逸難足欲彌彰。

人生冷暖倚禍福,諸子平生世故相。

空凈山清臨風曲,竹瘦桂媚傲枝霜。

融融良辰似醉日,綴綴臘梅恰君郎。

今朝幾杯謳歌韻,老村草堂樂人心。

日淵掛幕西辭遠,仙湖寺下惜鐘聲。

心神凝靜釋儒道,虔誠佛澈悟喻明。

相諧娉婷澤夜思,浣花淡生芙蓉池。

淥塘搖曳芙蕖葉,七竅玲瓏滿芳庭。

柳溪丹壑水流浣,漫漫平波壹面湖。

淡藻茵繁說趣事,眾心歸壹好光蔭。

醒身怡樂精氣神,健爽鼓吶撥經綸。

他日勞計想諸葛,安邦社稷輩中人。

風流壹代傳送廣,百姓稱頌領路人。

壹馬平川青煦娑,十步百步蔚輕揚。

千山百脈澤泉在,釋然隙望邁空玄。

長風使節孤瑟寄,轉換南北日歸斜。

鴻漸尋宙射北鬥,沐皎抒畫太空圖。

未知求秘種造化,探徑物生著有度。

野座觀宇離不遠,隨筆桂月看遊物。

學科自然讀晝夜,晝夜知曉有神仙。

慧通慮謀情致腑,身心淵悠養明靜。

奇思妙想經常有,暢盈齊古無絕唱。

氣壯山河譜美詩,達勝韶華好酒問。

人尤篇名成風景,隅山角地蘊靈秀。

鳳凰丹羽凝彩潤,半落文華不負人。

浮曙載筆揮毫墨,遒長催聽度妙述。

莫見壹作酬虛子,真意聞心穿蹉跎。

佩星爭言疏澗溪,徹詞滿誌正躊躇。

潦邊細戲采澤菽,揮就墨毫點炊煙。

馳娉江海心抱月,悟世養性觸天齊。

嫣婉摘露肅朝槿,清齋菩虔百盛春。

蕙歧蓊雜隨搖曳,淡恬悟靜解朝衣。

藤蔓纖攀映階碧,篆章金石找青田。

矯翔九臯崔鳴野,竹篁檀清忽瑟琴。

魚潛澤恩隱在淵,網羅幽辭招居賢。

拂度悟徹讀古剎,籬廬梵心點吉門。

棲山雀樂滿卷開,錦迎才棟為爾來。

釋然不見菩提樹,有誌報國效真言。

賢人愚者作審慎,人生感悟在境界。

根慧無心依有心,海闊淩雲終回首。

黑發不勤白發催,亙古天道酬雁飛。

爹娘期期人空瘦,無語光陰長嗟蹉。

浪滾礫盡沙金攏,勁草疾徐吹長風。

青春幾度易變老,喜怒哀樂憑讀莘。

躑躅徘徊壹溜煙,馳馬逐獅惟向前。

舊遠糗事無遐顧,天真澤蘭晨曦嵌。

大誌乾坤挪天地,跪報父母澤成恩。

好男必走長城道,年少傲矯沖雲霄。

風春霽澄化新物,愉留喜慶嗤雕零。

不堪舊日成往事,噩夢已醒行誌銘。

故居老屋澤魁益,撫念閑遣依其秋。

闕韻盤昔悠悠起,汲取拂塵泉泛清。

李白歸來壹壺酒,借月醉吟詩書香。

遠望平湖曦紅暇,彤影領略蘊天光。

普陀山上悟禪念,琴棋書齋皆鳳凰。

丹葩結秀衍曜日,溪谷紅霞滿天炫。

方圓水濛三億尺,煙直氤氳瀲湖光。

浩瀚蒼茫錄史記,史記長河洗文章。

駕山隱雲寒士子,垂蔭破曉點江山。

人間潮流澎湃洶,榮辱不羈窺曠達。

富貴如雲揪榮華,癡儒拂道贏天下。

翰墨留雋綴思文,靜時書痕有語畫。

蘸藏墨扉鐫絕景,氣韻神閑話縱橫。

理文癡謂題相送,蒼狗喚星詩意濃。

飽讀富鬥無窮力,闖探學科戰太陽。

大士高遠系蒼生,巾儒橫戈繁望宸。

國富朝春漫歌闕,恰如創客滿天顯。

不拘改革三十載,祖國抖擻多精彩。

藤蘿蔓牽繞高樓,閑夜未眠笑成就。

逐杯舉酒慶歲月,徜徉恢宏喝金秋。

秋畈微涼蛐蝥叫,滿院豐盈人喧鬧。

顏容易老欲帶勁,抱負清新宛亮明。

青春厚積取求索,歲月當歌不恐遲。

韶華終有虛空時,流光空負無心人。

不著浮塵隨意風,耕耘載魁映山紅。

披堅耜犁破萬卷,聽壟儒冠在眼前。

修書造語北閣藏,可莘梧桐晨朝陽。

鳳鳴謠溪長流水,高低遠近送還回。

余闕繞音懷古調,直望九天落清韻。

舍棄世俗操修行,不驚波瀾度質能。

擎天贊雲過谷峽,吹盡浮生浪淘沙。

勁草必有疾風驟,霧霾過後是鏗鏘。

蘢芥葳蕤綠野小,無聞默默獻枯榮。

謀士惟余天下我,狀元冠軍流嵐池。

不勝絕頂逢高日,南山腳下煮茶茗。

成敗不論自古有,英雄轉瞬也玲瓏。

年歲未改山不老,伏櫪誌在作成功。

少年成琢長柢固,俊朗繁鬢才多情。

詠松遒勁淩峭頂,士第鋤禾恤布衣。

學勤起喚夜示讀,別有清風書點卷。

才趣拾壺逸而雅,流觴逐賦泛塘池。

匹夫為賢見危解,好男報國惟德尚。

問學先生君行誌,修身淡泊寧致遠。

自強不息有所悟,誓把專心當決心。

學勤無窮發奮時,昏曉讀書在檐邊。

詩詞淡雅任爾吟,辛氏名作復眼簾。

琴瑟敲打窗外雨,典故經學唐宋風。

朝代更替燎烽火,荼殤傳承焚坑書。

諸子百家花齊放,漢武弄權獨尊儒。

儒家論學有守舊,後生貫道要創新。

尊用三皇十六字,治國持重亢激昂。

深邃領略看潮流,依存風騷揚千秋。

士子學途無歧路,勵誌正道棄滄桑。

前程似錦醍醐頂,謝祖謝聖謝先生。

詠古唐詩三百首,山河開顏樂黃昏。

宵夜冬日數花點,瑞年瀌瀌遂人願。

春來田埂人前忙,揮汗勞作濕花黃。

布谷催種啼耕種,桃李沃土澆絢芳。

鋤禾躬犁星帶月,簌簌牽牛露沾衣。

過後陵丘泓湖水,巒煙陋居紮茅檐。

牧笛吠音傳疊嶂,粟米竹園郁郁香。

牛羊點頭看童子,原樸未泯笑模樣。

煙煴灼肥滿村野,拽耙鍬地種壟糧。

家田庥隆拾楹蔭,春夏秋冬都隨從。

鄉野我家住草堂,守拙暖墟依畫上。

舉魁五經行萬裏,草堂仍然是我家。

篇章句腴今已遒,四方才俊盛譽名。

好韻徽音至大雅,不言鐘鼎修德行。

成材習苦細雕琢,積厚踐鑄必大器。

青柏遇寒愈輕松,橙石磨礪出秀嶸。

大巧若拙取自信,行篤博學審慎思。

祥天慈日跪恩識,始成厚學滿乾坤。

不鳴還要勤苦學,飛時沖天更驚人。

風流本是看奉獻,光陰為師增文賢。

萬卷書章求規矩,明誌識辨得方圓。

千年萬載天朝日,扶搖登高九重天。

壹帶壹路向世界,天下大同在我心。

浩浩東方與日杲,祖國多嬌逾傲霄。

橫貫四海穿榮慕,天馬赤兔過銀河。

今人有幸慶盛世,中西文化合璧和。

青史照見風流句,人間錦繡萬代傳!

也有壹些七言古詩,基本上是柏梁體,但是稍有變通。例如:麗人行杜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眞,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盍{外加勹}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紫駝之峯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鑾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沓實要津。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路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六)雜言詩

我們講過,古體詩有雜言的壹體。雜言,也就是長短句,從三言到十壹言,可以隨意變化。不過,篇中多數句子還是七言,所以雜言算是七言古詩。 雜言詩由於句子的長短不受拘束,首先就給人壹種奔放排奡的感覺。最擅長雜言詩的詩人是李白,他在詩中兼用散文的語法,更加令人感覺到,這是跟壹般五七言古詩完全不同的壹種詩體。

蜀道難 李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chán]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雕朱顏。連峯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相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崄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壹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七)入律的古風

講到這裏,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分別非常明顯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古體詩都和近體詩迥然不同的。上文說過,律詩產生以後,詩人們即使寫古體詩,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律詩的影響。有些詩人在寫古體詩是還註意粘對(只管第二字,不管第四字),另有壹些詩人,不但不避律句,而且還喜歡用律句。這種情況,在七言古風中更為突出。

我們試看初唐王勃所寫的著名的《滕王閣》詩:

滕王閣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鑾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這首詩平仄合律,粘對基本上合律,簡直是兩首律詩連在壹起,不過其中壹首是仄韻絕句罷了。註意:這種仄韻與平韻的交替,四句壹換韻,到後來成為入律古風的典型。高適、王維等人的七言古風,基本上是依照這個格式的。

試舉高適的壹個例子:

燕歌行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旗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淩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鬬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邊風飄飄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壹夜傳刁鬥。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這壹首古風有很多的律詩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1)篇中各句基本上都是律句,或準律句(即仄仄平平仄平仄)。

(2)基本上依照粘對的規則,特別是出句和對句的平仄完全是對立的。

(3)基本上四句壹換韻,每段都像壹首平韻絕句或仄韻絕句;其中有壹韻是八句的,像仄韻律詩。

(4)仄聲韻與平聲韻完全是交替的。

(5)韻部完全依照韻書,不用通韻。

(6)大量地運用對仗,而且多數是工對。

就古風入律不入律這壹點看,高適、王維的壹派(入律),後來白居易、陸遊等人是屬於這壹派的;李白、杜甫是另壹派(不入律),後來韓愈、蘇軾是屬於這另壹派的。白居易、元稹等人所提倡的元和體,實際上是把入律的古風加以靈活的運用罷了。 由上所述,我們可以看見,在古體詩的名義下,有各種不同的體裁,其中有些體裁相互顯示著很大的差別。雜言古體詩與入律的古風可以說是兩個極端。五言古詩與七言古詩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較多,七古入律的較多。當然也有例外,像柏梁體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風。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看各種古風,才不至於懷疑它們的格律是不可捉摸的。

  • 上一篇:賈思勰的資料
  • 下一篇:墨蓮高清材質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