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怎樣鑒賞詩歌?

怎樣鑒賞詩歌?

如何鑒賞詩歌 詩是壹種最精煉的集中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和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何其芳 好的詩歌都感情強烈,想象豐富,形象鮮明,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意境優美。讀詩使人聰慧,得到美的享受,可以陶冶心靈,凈化情感,涵養情操,發展思維,在素質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是詩的國度,有著悠久的“詩教”傳統。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語文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根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要求,壹個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必須“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 。所謂“鑒賞”,就是品味、鑒定、欣賞的意思,是壹種高層次的研讀和理解。“鑒賞能力”就是學生通過誦讀、分析,對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語言藝術、表達技巧進行鑒定、欣賞的能力。詩歌作為最集中精煉的文學樣式,具有獨特的美,自然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青睞,在高考的“主菜單”上,詩歌鑒賞是壹道令人關註的“特色菜”。 詩歌是文學作品而又有其個性特點,具有不同於其他文學作品的特征,那就是其語言的高度精煉性和語言容量的深廣性,往往“以壹當十”,“壹字傳神”。正因如此,對於詩歌鑒賞的教學,我們自應遵循文學鑒賞規律,根據詩歌的自身特征去進行。 詩歌是文學作品而又有其個性特點,具有不同於其他文學作品的特征,那就是其語言的高度精煉性和語言容量的深廣性,往往“以壹當十”,“壹字傳神”。正因如此,對於詩歌鑒賞的教學,我們自應遵循文學鑒賞規律,根據詩歌的自身特征去進行。 壹.詩言 與其他文學作品相比,詩歌的情節和形象具有“跳躍性”,又因節奏與韻律的需要,句子常常使用特殊結構,即所謂“詩家語”。現代詩歌壹般都明白如話,需要對詩的語言細加品味,才能體會詩情詩趣,而古典詩歌還需要讀懂詩的詞句,如果用讀壹般文學作品的眼光去讀就難於理解,難於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形象。如《沁園春?6?1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詩人在深秋時節獨立於橘子洲頭,顧盼大好河山,思緒萬端,發出“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的豪言。只有反復究讀、品味,才能感受其意氣昂揚形象。 劉勰指出文學鑒賞的壹條規律:“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文心雕龍?6?1知音》)就是說,文學創作是作者先有了思想感情活動而後發為文辭,文學鑒賞則是鑒賞者從文辭入手去探求作品的文情。劉勰認為只要遵循這壹規律,正好比沿著河水尋找它的源頭,不管作品的文情如何幽深隱微,也必定可以把它弄明白。 那麽,如何指導學生通過品味語言來鑒賞詩歌呢?詩歌和其他的文學作品壹樣,首先是作為壹種語言現象而存在的。“詩的活動領域是語言,因此,詩的本質就必須通過語言的本質去理解”(雅可布遜《何謂詩》)。既然如此,在詩歌的鑒賞中,我們也必須遵循這壹規律,引導學生深入體察作品,唯有這樣,作品的意義才能與讀者融合為壹體。鑒賞活動才會沿著正確的軌道進行。反之,詩歌鑒賞就可能步入誤區。 古人對詩歌的理解有十分精辟的論斷——讀詩是品味詩中表達出來的壹種意,壹種情,壹種韻,而不要落的太實。詩無達詁,有很多詩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同樣壹個意思如果用大白話說出來就索然無味了。因此,鑒賞詩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誦讀。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翻譯成白話,它原有的蒼涼感,對宇宙人生,對時空的感悟壹下子全被破壞了。所以教學時要千方百計引導學生讀,讀出韻味,讀出節奏,讀出意境。 下面以《大堰河——我的保姆》為例談談這個問題。 第壹步,朗讀。壹讀有關資料,了解艾青寫作此詩的背景,明確鑒賞要點,艾青寫這首詩,既是對保姆大堰河的感激,也是對黑暗世界的詛咒,同時表現出背叛地主階級,向勞動人民靠攏的真誠願望;二讀全詩,讀準詩句的節奏和韻律。這是閱讀的基礎性的第壹步,理解是否正確,從朗讀停頓是否準確可以表現出來。如“同著——數不盡的奴隸——的淒苦”就是錯誤的,詩句的原意是“數不盡的……淒苦”,所以停頓應為“同著——數不盡的——奴隸的淒苦”。 第二步,品讀。這是壹首長詩,詩人憑借自己的激情任意揮灑,奔騰起伏,不拘壹格。在朗讀過程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又通過朗讀的輕重緩急和聲調的抑揚頓挫表達出來。本詩是以詩人感情發展為線索來寫作的。第壹層(1-3節)介紹“我”與大堰河的關系,抒發悼念之情。1、2節朗讀時宜比較平緩、低沈,第三節有明顯的悲涼,朗讀更深沈、緩慢……另外還要指導學生體會詩歌通過回還反復、排比、比喻等手法,回憶大堰河辛勞而又悲苦的壹生,抒發了對她深切的眷念、崇敬與由衷的贊美之情。尤其詩歌的最後壹節,語句最少,感情卻最強烈。詩人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詩中的感情推向高潮。 第三步,誦讀。在讀出語言情味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形成語感。例如,本詩采用了復沓韻唱的方式,即每節第壹句與最後壹句相同,但朗讀時卻因感情變化而有區別。如第6節首句:“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裏的新客了!”尾句:“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的新客了。”起句用“!”要讀出驚異、疑惑的感情來,經過壹段敘述後,尾句用“。”作結,就有“原來如此”的感覺,就有了對這個家的反叛的情緒。 二.感悟形象 詩歌裏的形象是詩人精神境界與藝術境界的凝聚和升華的藝術表現,鑒賞時把握詩歌的形象是體味詩歌意境的必由之路。 詩歌的形象是詩人精神的載體,它的產生總是伴隨著詩人強烈的感情活動,它體現了詩人的社會經歷、氣質、個性,甚至社會背景,因此鑒賞詩歌要感受詩人的生活,體味詩人的心情,聯想詩人的處境與心理,追尋詩人思想的軌跡,尋求與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鳴,才能正確把握詩歌的藝術形象。對詩歌進行反復吟誦,以自己的主觀感情走進詩歌所創造的客觀世界中去,尋求與詩歌的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鳴。讀李忱的《瀑布聯句》,我們感悟到壹個具有淩雲之誌的壹往無前、沖決壹切的氣勢磅礴的瀑布藝術形象;讀柳宗元《江雪》我們感悟到壹個傲然不屈的堅貞的漁翁形象;讀嶽飛《滿江紅》,我們感悟到壹個渴望為國殺敵立功、雪恥復仇、重整乾坤、統壹祖國的光輝形象。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備嘗離亂之苦時忽聞官軍“收薊北”的欣喜若狂之情。鑒賞此詩時,經反復吟誦,走進詩歌所創造的客觀世界中去,體驗到詩人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如春雷乍驚,春潮奔湧的悲喜交集的復雜心情,怎能不“涕淚滿衣裳”呢?“卻看妻子”,心頭多少話兒,卻無從說起;無心寫作,“漫卷詩書”,與家人沈醉在無比的歡樂中;白首之人,“放歌”“縱酒”,青春時光,鳥語花香,正好回故鄉;展開想象翅膀,料想回鄉之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至此,我們感悟到詩人“初聞”官軍“收薊北”後的欣喜若狂,感悟到壹位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的脈搏跳動。 三.享受詩美 大千世界,萬物琳瑯滿目,千姿百態,美總是事物的客觀存在。而詩歌則是大千世界的自然美、生活美、情操美、理想美的藝術語言的總結和詩人情感的凝鑄。因此,詩歌承載著詩人的主觀情意、審美思想,給人以美享受。 李白《靜夜思》那濃濃的思鄉之情,令人回腸蕩氣;率真之語,使人頓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感。杜甫生平“第壹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那明快的節奏、欣喜若狂之情,給人痛快淋漓的美的享受。讀陶淵明《歸田園居》,壹股濃郁的鄉土氣息仿佛向我們迎面撲來。……在詩歌中,要引導人們體會、享受詩歌那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的美。 首先是采取感情朗讀、創設情景等方式,通過目視、耳聽、口誦、想象,使之產生“如臨其境”的美好感受,在審美的愉悅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如教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通過配樂詩朗誦,在激越悠揚的古箏音樂中享受大自然的壯觀美。 其次從誘發語感和美感入手,咀嚼詞句,摘抄佳句,理解詩歌語言的內涵美和形式美,不斷提高欣賞語言美的能力。如教蘇軾的《念奴嬌?6?1赤壁懷古》,通過反復吟誦形成語感,再通過品析“穿”“拍”“卷”“雪”“畫”等詞來領會,欣賞赤壁壯麗景色;通過品析“遙”“談笑”“夢”等詞來理解、品味詩人所抒發的向往古代英雄,而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再通過引導分析其寫景、詠史、抒情的有機結合,來體味情景交融的豪邁風格,享受“豪放”派的陽剛之美。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文心雕龍?6?1知音》)總是要演奏過上千支樂曲而後才懂得音樂,觀察了上千口劍而後才能鑒別兵器。要提高鑒賞能力,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情,須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多讀、多思、多用,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我們鑒賞詩歌的目的,領悟詩歌的魅力。

  • 上一篇:求助學文學和歷史的前輩
  • 下一篇:大運會手工制作材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