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見識來源於生活的作文700字

見識來源於生活的作文700字

識來源於生活,創造來源於生活,靈感來源於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這似乎是流傳千古的名言,但它確鑿是壹種從生活中獲得知識與發現的最好途徑。

是啊,生活中怎麽會有知識呢?但是,只要妳留心生活、觀察生活,妳也會受益匪淺的。著名的科學家牛頓,之所以能發現地球引力,正是因為他對生活處處留心,觀察仔細。被譽為“蒸汽機之父”的瓦特,也是壹個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的人。八歲的瓦特就能對“燒水時壺蓋為什麽會被頂起來”這壹現象提出質疑,正是這個疑問,使瓦特開始研究它,並最終發明了蒸汽機,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許多偉人的成功大都是來源於生活的。

作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學科的重要實踐基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作文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和提高。然而近幾年來,作文教學卻出現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教師只重視命題,忽視對作文內容的把握,使學生缺乏素材的選擇能力,所寫的內容也過於寬泛。

《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作文教學是使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這與原來的大綱相比較,要求已降低了許多。然而,農家孩子還是怕寫作文,鄉村教師也還是怕教作文——“農村孩子見識面窄,作文素材貧乏;農村孩子貫用方言,表達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讓學生關註生活,在教學中,我選擇了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樹葉”為話題,並聯系蘇教版第九冊習作三《秋天的樹葉》,展開了壹系列的習作活動。第壹個活動是“走進自然看秋葉”,觀察秋天的樹葉的形狀、顏色等,完成習作;第二個活動是制作葉貼畫,通過妳對作品的想象完成習作;第三個活動是創作贊美樹葉或秋天的小詩或童謠。讓學生走進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發現寫作素材,寫作靈感,只有實踐體驗,才能妙筆生花。

壹、感受生活

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觀生活的反映,這種反映是以人的心理為中介的,對小學生來說,則主要是內心世界的種種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學生作文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作文教學應著力促進兒童的自覺表象活動的發展,使他們能逐步獲得盡可能穩定、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兒童記憶庫中表象的穩定度、鮮明度越高,就越利於加工,思維就越活躍,就越具有創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寫出內容真實、形象具體的好文章。因此筆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學生學會去"愛"。愛山,愛水,愛名勝古跡;愛父母,愛老師,愛周圍的人;愛植物,愛動物,愛小物件;愛看書,愛收集,愛手工制作;還有愛種植,愛采摘,愛參觀訪問等等……正是由於這些愛,孩子們的情感更豐富了,頭腦中儲存的東西更多了,他們就會感到信手拈來,下筆有神:

“望著漫山的紅楓,遠遠望去就像紅色的海洋,那種紅色鮮艷奪目。我不由自主地走了過去,捧起壹把楓葉。哇,它好美!像壹個巴掌,鮮紅、鮮紅;像壹把扇子,平平展展;像壹朵盛開的鮮花,永不雕謝!臨走,我撿起壹片綠色的紅楓,我會將它作為青春、美麗、激情的象征,永遠珍藏!”

“我彎下身,悄悄地拾起壹片銀杏葉,它像壹把打開地扇子,伸手去摸壹摸,上面還有壹層層,壹道道,壹排排的微小的紋路,似乎是這把折扇上唯壹的花紋。”

“壹個可愛的小家夥乘著風兒頑皮地落在了我的肩上,我低頭看了看,原來是壹片楓葉。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裏,貼在臉上涼冰冰的,好舒服啊!”

可見,生活是廣闊的海洋,教育學生,只有熱愛生活,才能積極地投入生活的懷抱,才能從中獲得知識,增長才幹。

二、觀察思考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在這壹前提下,指導學生留心觀察,認真體驗,引導他們積極運用學過的各種觀察方法,如有順序、展開聯想、抓住特點、註意發展變化、重點部分寫具體等等。讓學生在生活中增長見聞,豐富感受,練習表達。教師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內容的限制,放手讓他們去觀察自己喜歡的東西。

《 秋天的樹葉》是貼近學生生活的好題目,要求學生對樹葉的顏色、樹葉的形狀進行壹番仔細的觀察,發現其中的細微差別,感受樹葉飄落時的情景。

這也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提高觀察辨識能力,培養了他們初步的審美情趣。

三、

真情實感

“文章合為時而作”,“文以載道”,是我國語文教學歷來堅持的傳統。小學作文訓練雖然只是最初步的應用語言表達見聞感受的訓練,但它畢竟是小學生表達自己生活認識的活動,應當把語言文字的表達訓練與語言文字應用的目的性教育結合起來。

在寫作指導的設計中,首先應該使學生樹立"為用而學"的意識,使作文訓練成為學生生活的壹部分,真正為生活服務。同時,要教育學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遊戲,而是把自己的真實生活感受、思想情感傳達給別人。因此首先要有表達的欲望、表達的需要,然後才有作文,這也就是我們說的:"有所為而作"。只有讓學生把作文當作自己參與生活和發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決"為什麽寫"的問題,小學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穩定的內部動力,使學生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四、展開想象

作文教學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引導他們想象,這樣會使意境更加廣闊,認識和感受更加豐富。為了使學生認識想象對深化觀察、豐富作文內容的作用,筆者壹方面註意選擇壹些觀察與想象緊密結合的文章介紹給學生,另壹方面特別註意發掘學生中的閃光點。

例如:在《秋天的樹葉》習作中,學生通過觀察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到:

“紅彤彤的葉兒中間仍然有壹點發黃發綠,像手指間掛著無數顆光彩奪目的紅寶石,而手指上有戴了壹枚亮麗迷人的翡翠戒指。”

“妳瞧,這邊的楓葉壹層壹層重疊著,顏色是火那樣的紅,多像壹位大俠手中拿著的幾個重疊起來的飛鏢啊!秋風就像是那位大俠的勁,只要這麽壹使勁,樹葉就像天女散花壹樣落了下來,多麽美呀!瞧,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空中飛來飛去;有的像勤勞的蜜蜂,在這朵花上采壹下,又去另壹朵;有的像孫悟空似的,壹下子就能來個三百六十度的大旋轉……”

“那壹片片銀杏葉,好可愛,多像壹把把精巧的小蒲扇呀!”

讓靜止的畫面活起來,讓壹幅幅生動有趣的景象壹下子浮現於我們的眼前。

在緊接著的葉貼畫這壹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完成了“老鷹捉小雞”、“籠中鳥”、“小貓釣魚”、“牧童騎黃牛”、“兩個武士”等等精美的作品。而且把每幅葉貼畫所包含的有趣的活動或精彩的故事,展開妳的想象,寫下來。

啟發想象可以使學生的眼界更開闊,思想更活躍,作文內容更豐富,更富有兒童的情趣。

總之,要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的意識和能力,精心設計教學的每壹個環節,努力創設最佳的情境,尊重每壹個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為全體學生提供充足的參與的機會和參與的時間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 上一篇:四年級課程教學計劃5篇範文
  • 下一篇:太行材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