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俄羅斯著名的文化名人

俄羅斯著名的文化名人

俄羅斯文學

古代文學俄羅斯文學和烏克蘭、白俄羅斯文學同出壹源,發軔於基輔羅斯988年定基督教為國教後的10世紀與11世紀之交。自此直到17世紀初,俄羅斯外患內亂不斷,影響了文學的發展,曾經出現過壹些作品,多為融宗教、歷史於壹體之作。只有12世紀末佚名作者的《伊戈爾遠征記》,以史詩般雄渾生動的文筆敘述1185年諾夫哥羅德-謝維爾斯基大公伊戈爾孤軍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敗被俘及最後回國的經歷,貫穿團結禦侮的思想,在內容和技巧上堪與法國的《羅蘭之歌》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媲美。

從17世紀中葉開始,由於全俄市場的形成和國際文化交流的開展,俄羅斯文學漸漸豐富起來。司祭長阿瓦庫姆(1620或1621~1682)的《行傳》和宮廷詩人西密翁·波洛茨基(1628~1680)的創作,顯示了宗教文學的新發展。還出現了《戈列-茲洛恰斯基傳奇》、《薩瓦·格魯岑傳奇》和《弗羅爾·斯科別耶夫傳奇》,及《謝米亞克法庭的故事》和《棘鱸的故事》等反映社會生活、具有民主傾向的世俗傳奇故事作品。

18世紀文學18世紀的俄羅斯文學,以沙皇彼得壹世的社會改革為契機,反對守舊和愚昧、宣傳開明君主和啟蒙思想的古典主義占了主導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科學家兼詩人羅蒙諾索夫(1711~1765)、悲劇作家蘇馬羅科夫(1717~1777)、諷刺雜誌的編輯出版家諾維科夫(1744~1818)、在頌詩中包含諷喻的宮廷詩人傑爾查文(1763~1816)以及著名諷刺劇《紈礌少年》的作者馮維辛(1744~1792)等。

18世紀末受英、德、法等國文學影響,貴族作家卡拉姆津(1766~1826)和革命家拉季舍夫(1749~1802)打破古典主義美學禁忌,將卑賤者的形象引入文學。前者的小說描寫普通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後者以自己從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記”表現農民的苦難和憤慨。他們的格調大不相同,卻均以渲染主人公哀婉的內心感受為特點,標誌著俄國感傷主義文學的興起;當時屬於這個流派的,還有德米特裏耶夫(1760~1837)及其詩歌創作。

19世紀文學受1812年反拿破侖戰爭勝利引發民族意識高漲和社會動蕩的影響,19世紀初的俄羅斯文學變化較快,帶有新舊交接的性質。克雷洛夫的寓言和格裏鮑耶陀夫(1795~1829)的喜劇,雖然遵循古典主義的詩藝規範,但所展示的俄羅斯社會沖突、情節、形象和生動語言,已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感傷主義迅速為浪漫主義所取代;茹科夫斯基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的詩歌脫胎於卡拉姆津,追求內心自由和諧,流露出悲觀遁世情調;雷列耶夫(1795~1826)和馬爾林斯基(1797~1837)等十二月黨人的詩歌和小說更多繼承拉季舍夫的傳統,洋溢著反對暴政和爭取自由的革命思想。

大約自19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由於1825年貴族革命的失敗和專制農奴制統治的強化,俄羅斯文學中的浪漫主義又很快讓位給以強調冷靜客觀地觀察和描寫生活、要求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為主要特征的現實主義。原來和十二月黨人壹起同屬於積極浪漫主義詩人的普希金,從這時起先後創作大量現實主義的戲劇、小說和詩歌,他因此被尊為俄羅斯近代文學之父。稍後的萊蒙托夫首先是個浪漫主義詩人,果戈理也起步於浪漫主義並始終保持著浪漫氣質,但前者的長篇小說《當代英雄》及後者的劇作和小說都是嚴峻的現實主義之作;他們分別從心理分析和幽默諷刺兩個不同的方面進壹步豐富和鞏固了普希金的現實主義藝術。批評家別林斯基主要通過對這三位作家創作的分析評論,為現實主義(當時叫自然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使之從此成了半個多世紀裏俄羅斯文學的主潮。此後湧現的赫爾岑、岡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薩爾蒂科夫-謝德林、托爾斯泰和契訶夫等,都是世界壹流的小說、詩歌、戲劇巨匠。當時屬於或接近這個主要流派的,還有杜勃留羅波夫和皮薩列夫的評論著作,丘特切夫、柯裏佐夫和尼基金的詩歌,以及皮謝姆斯基、格裏戈羅維奇、列斯科夫、格·烏斯賓斯基等的小說、特寫。

在19世紀中後期的俄羅斯文學中,較著名的還有托爾斯泰的浪漫主義詩歌和小說,費特(1820~1892)和德魯日寧(1824~1864)的唯美派詩歌和小說等,但其成就和影響都遠不能與現實主義相比。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文學出現了新的轉折。與社會從資本主義發展為帝國主義、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等客觀現實情況相適應,俄羅斯文學形成多個流派同時並存的局面。庫普林(1870~1938)和蒲寧(1870~1953)等人的小說創作基本上沿著19世紀現實主義的道路前進,同時流露出較多的感傷情調。柯羅連科、綏拉菲莫維奇和高爾基等人的創作試圖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起來以反映新的現實;其中後者的小說《母親》和劇作《仇敵》因為較好地做到了這種結合,開了後來被定名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先河。此外還出現了不少以否定傳統、大膽創新為特點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以梅列日科夫斯基(1866~1941)、勃洛克和安德列·別雷(1880~1934)等為代表的象征派詩歌和小說,有迦爾洵(1855~1888)和安德列耶夫等脫胎於現實主義而更接近表現主義的小說和戲劇,以古米廖夫(1886~1921)和阿赫瑪托娃為代表的脫胎於象征派的阿克梅派詩歌,以葉賽寧為代表的意象派和以馬雅可夫斯基為代表的未來派詩歌等。

現代文學1917年十月革命後直到80年代末,俄國實行社會主義的蘇維埃制度,因此其文學又通稱蘇維埃俄羅斯文學;因為俄國是當時蘇聯15個加盟***和國之壹,這個階段俄羅斯文學又是整個蘇聯文學的壹部分。

蘇維埃俄國初期,文學界存在許多作家團體,派別之爭激烈,創作不多。代表當局主管文藝的盧納察爾斯基為團結作家隊伍做了大量工作。不久,執政的***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加強了對文藝事業的領導,提倡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為基本創作方法。因此,除高爾基和綏拉菲莫維奇等老作家及富爾曼諾夫(1891~1926)、法捷耶夫和肖洛霍夫等文壇新秀外,馬雅可夫斯基、阿·托爾斯泰(1882~1945)、愛倫堡、費定(1892~1977)和列昂諾夫等原起步於各現代主義流派的作家,都很快轉向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其詩歌、小說、戲劇,盛極壹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活躍於文壇的詩人特瓦爾多夫斯基(1910~1971)、詩人兼戲劇、小說作家西蒙諾夫(1915~1980)以及小說家柯切托夫(1912~1973)、邦達列夫和拉斯普京等的創作,增強了對蘇維埃現實中缺點錯誤的暴露批判,使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具有了新的特色。蘇維埃俄羅斯文學中不按照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方法進行創作而產生廣泛影響的,有反烏托邦小說作家紮米亞金(1884~1937)、象征派詩人和小說家帕斯捷爾納克、劇作家和諷刺小說家布爾加科夫、幽默諷刺作家左琴科(1895~1958)、帶意識流特色的鄉土小說家普拉東諾夫(1899~1951)、古風派小說家索爾仁尼琴以及現實批判派作家特裏豐諾夫(1925~1981)等。

俄羅斯音樂

QUOTE:

俄羅斯的非宗教音樂十八世紀起開始流行。人們對音樂的興趣,引起民間歌曲的收集和改作,這些民間歌曲對後來俄國音樂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下半葉,作曲者和演奏者相繼出現,到七十年代舞臺上已有反映城鄉生活的歌劇演出。

十九世紀上半葉,俄羅斯形成獨特而新穎的音樂流派,出現了俄國古典音樂的奠基人格林卡。米·伊·格林卡(1804-1857)的管弦樂曲《卡瑪林斯卡雅》、《馬德裏之夜》等是俄羅斯交響樂較早的代表作,以其奔放豪邁有別於西歐音樂,對後來俄羅斯交響樂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俄國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說過,整個 “俄羅斯派交響樂部孕育於格林卡的《卡瑪林斯卡雅》之中——有如橡樹之出生於橡實”。格林卡的重要作品有愛國歌劇《伊凡·蘇薩寧》和古典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作曲家把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芬蘭、波蘭、格魯吉亞、西班牙等曲調都溶合在自己的作品中,深刻表達愛國主義思想,歌頌人民的功績和美德。作品壹經問世,立刻使他躋於世界著名作曲家之林,至今聲譽猶存。

繼格林卡之後的俄羅斯著各作曲家是亞·謝·達爾戈梅斯基(1813壹1869)。他創作了許多聲樂作品,最好的作品是歌劇《石客》和《水仙女》。《水仙女》的旋律脫胎於俄羅斯民歌,後來成為俄國民間最流行的歌劇之壹。

十九世紀下半葉,俄羅斯音樂進入繁榮時期,六十至七十年代被稱為俄國音樂的“狂飆突進”時代,音樂昌盛的標誌是出現了壹個作曲家集體“強力集團”。“強力集團”以格林卡的學生米·阿·巴拉基列夫(1836壹1910)為首組成,主要成員有穆索爾斯基、鮑羅金、裏姆斯基壹科薩科夫和居伊,他們的活動得到著名藝術理論家和評論家弗·瓦·斯塔索夫(1824壹1906)的支持和肯定。“強力集團”以倡導現實主義,促進俄羅斯民族音樂為宗旨,創作多取材於俄國歷史、人民生活、民間傳說和文學名著。他們註意吸取和運用民間曲調,在藝術形式和創作手法上進行革新。莫·彼·穆索爾斯基(1839壹1881)的作品以性格描寫和心理刻劃見長,音調有民歌特點。他的代表作品是歌劇《鮑裏斯·戈都諾夫》和《霍宛斯基黨人之叛亂》。兩部歌劇都以俄羅斯人民為主角,表達了人民憎恨專制暴政的思想。亞·彼·鮑羅金(1833壹1887)的代表作是根據《伊戈爾遠征記》譜成的歌劇《伊戈爾公》。歌劇場面壯闊,成功地利用了俄羅斯和東方的民間歌曲和舞蹈。尼·安·裏姆斯基-科薩科夫(1844壹1905)作品題材豐富,寫過15部歌劇、交響樂、浪漫曲和其他體裁的音樂作品。影響較深遠的有歌劇《沙皇未婚妻》,以敘事詩和童話為題材創作的幻想歌劇和神話歌劇《薩特闊》、《五月之夜》、《白雪公圭》等。

俄羅斯最偉大的作曲家是彼·伊·柴可夫斯基(1840壹1893)。他的音樂創作開始於“強力集團”活動的六十年代,七十至九十年代初是他創作的全盛時期。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以深刻的民主精神和鮮明的民族特色見長。他的抒情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黑桃皇後》,芭蕾舞曲《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都是俄羅斯音樂藝術史的高峰。柴可夫斯基的六部交響曲中特別著名的是第三、第四和第六(悲愴)交響曲。他的交響曲《羅米歐與朱麗葉》以曲調優美著稱。柴可夫斯基的創作以悲歌為基調,反映了八十年代俄羅斯知識分子的情緒,有力而真切地表達了時代的矛盾,鬥爭的沖動,人們尋求安慰的渴望以及對美好未來的幢憬。柴可夫斯基為俄國交響樂派贏得了世界聲譽。

晚些時候的俄國作曲家有格拉祖諾夫、拉赫馬尼諾夫等人。謝·瓦·拉赫馬尼諾夫(1873壹1943)是作曲家兼鋼琴家,1918年出國,在歐美各國從事演出活動。他的創作深受柴可夫斯基影響,作品有三部交響曲、三部歌劇(其中有根據普希金長詩《茨岡》創作的《阿樂哥》)、24首鋼琴前奏曲、4部鋼琴協奏曲和鋼琴與樂隊合奏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等。

十月革命以後,蘇聯由於重視傳統音樂形式而出現了幾代新的作曲家。他們在交響樂、歌劇和芭蕾舞曲創作中取得不小成就。這些作曲家各有側重,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色。

老作曲家萊·莫·格裏艾爾(1875壹1956)除芭蕾舞劇《紅嬰粟》和《青銅騎士》外,吸收民間曲調寫成的壹些歌劇藝術價值也很高。他的學生謝·謝·普羅科菲耶夫(1891壹1953)創作題材廣泛多樣,音樂語言清新生動,富於獨創性,在世界上很有影響。他寫了著名的芭蕾舞劇《羅米歐與朱麗葉》、《灰姑娘》、《寶石花》和大型歌劇《戰爭與和平》。他的第五、第七交響曲流傳很廣。尤·亞·沙波林(1887壹1966)常以俄國詩人的歌詞為基礎譜寫抒情曲。他的代表作是歷史題材的交響樂大合唱《在庫利科沃田野上》和歌劇《十二月黨人》。尼·雅·米亞斯科夫斯基(1881壹1950)專事交響樂作曲,壹生寫過27部交響曲,最後壹部最有名。他是著名音樂教育家,曾培養出80多名作曲人才。阿·伊·哈恰圖良(1903-1978)是亞美尼亞人,米亞斯科夫斯基的學生。他熟悉東方音樂風格,重視民間創作源泉,擅長器樂協奏曲的創作。他創作了許多色彩豐富、情感強烈、民族情調濃厚的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協奏曲,對形成民族交響樂學派有較大影響。

蘇聯時期最著名的作曲家是肖斯塔科維奇。季·季·肖斯塔科維奇(1906壹1975)長期任蘇聯作曲家協會主席。他的創作以交響樂為主,被譽為二十世紀音樂高峰之壹。他的創作多反映重大社會主題,以戰爭與和平、反法西斯鬥爭等為主要題材。作品的藝術特色是強烈的激情和細膩而隱秘的抒情相結合,風格接近穆索爾斯基、巴赫和貝多芬。他寫過15部交響曲,還有歷史題材的歌劇《卡捷琳娜·伊茲麥洛娃》、社會主義建設題材的清唱劇《森林之歌》、小提琴協奏曲等,並為《馬克辛三部曲》、《帶槍的人》、《青年近衛軍》等數十部影片、戲劇作過配樂。給他帶來聲譽的作品是第壹、第五、第七、第十壹交響曲。其中第七(列寧格勒)交響曲是在列寧格勒被圍困期間寫成的,以悲壯著稱,是戰爭年代紀念碑式的作品。

蘇聯的鋼琴演奏自成壹個學派並聞名世界。蘇聯學派的創始人是鋼琴家兼藝術教育家康·尼·伊古姆諾夫(1873壹1948)和根·古·涅依高烏茲(1888壹1964)。後來的著名鋼琴家是伊古姆諾夫的學生列·尼·奧保林(1907壹1974)。當代著名鋼琴家有涅依高烏茲的學生斯·切·李赫特爾(1915壹)和艾·格·吉列利斯(1916壹)。

蘇聯的小提琴演奏也自成壹個學派。達·費·奧依斯特拉赫(1908壹1974)是蘇聯小提琴學派的主要代表,馳名世界的小提琴大師。他以演奏西歐樂曲、俄羅斯古典樂曲和蘇聯當代作品為主,風格嚴謹,表達深刻,曾在1937年“伊薩伊國際小提琴比賽會”上獲得第壹名。

俄國和蘇聯都有壹批著名歌劇演員。費·伊·夏裏亞賓(1873-1938)是俄國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歌劇演員。他擅長演唱《伏爾加船夫曲》,扮演過蘇薩寧、鮑利斯等形象。他於1922年出國,再未返回蘇聯。本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為蘇聯觀眾所熟悉的歌劇演員有抒情男高音歌唱家謝·雅·列美舍夫(1902壹1977),女中音歌唱家納·安·奧布霍娃(1886壹1961)和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瓦·弗·巴爾索娃(1892壹1967)。當代最著名的女歌唱家是伊·康·阿爾希波娃(1925-)

俄國芭蕾舞自成壹個學派,形成於十八世紀。二十世紀早期俄國名芭蕾舞演員是安·帕·巴甫洛娃(1881壹1931)。她主演過《天鵝之死》、《埃及之夜》、《阿爾米達宮》等傳統劇目,1913年離開俄國旅居歐美各地演出,使俄羅斯芭蕾舞在歐洲得到傳播。本世紀中期以來馳名世界的蘇聯芭蕾舞演員是加·謝·烏蘭諾娃(1910壹),稍後是瑪·米·普莉謝茨卡婭(1925壹)。年輕壹代的蘇聯著名芭蕾舞女演員是烏蘭諾娃的學生葉·謝·馬克西莫娃(1939壹)。

蘇聯1948年成立作曲家協會,1979年有會員2100多名。協會經常在各地舉行音樂節和音樂會演。1958年在莫斯科舉行第壹屆國際柴可夫斯基音樂比賽會,以後每四年舉行壹次。在1978年的第六屆柴可夫斯基音樂會上,蘇聯歌唱家舍姆丘克,小提琴手格魯別爾特和鋼琴演奏家普列特涅夫分別獲得壹等獎。1969年起每四年在莫斯科舉行壹屆芭蕾舞國際比賽。蘇聯演員不只壹次獲得第壹名。

俄羅斯繪畫

俄羅斯繪畫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幾個主要階段:第壹個階段是古俄羅斯時期,也就是從輔基公國形成至彼得大帝改革以前這段時間。這是俄國封建社會初期對拜占庭文化的移植與古俄羅斯民族藝術的形成時期。在俄羅斯文化中可以看到拜占庭文化的深刻影響。第二個階段是彼得大帝到葉卡德琳娜女皇統治的整個18世紀,這是俄國的改革和“歐化”時期。俄國文化在意大利和法國古典藝術的影響下迅速發展,俄國藝術開始納入歐洲文藝發展的進程,歐洲流行的古典主義這時在俄國也被效法和模仿。第三個階段是19世紀上期,這是俄國民族藝術的奠定時期。18世紀中期成立的皇家美術學院,在半個多世紀中逐步培養了壹批本民族的藝術家,他們呼吸本民族的空氣,吸收民族文化的養料,具有俄國特色的文藝開始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第四個階段是19世紀中期以後至20世紀初,即從批判現實主義到含有形式主義和唯美主義因素的新流派的出現,其中批判現實主義最為輝煌。俄國的批判現實主義文藝創作,在關註現實和在與西歐廣泛的交流中,以其題材、體裁、風格和手法的多樣性與獨創性,在世界藝壇占有重要的位置,它與當時的法國文藝並駕齊驅,各領壹方風騷,各自推出了世界級的大師,組成了文藝史上璀璨奪目的壹串明珠。俄國這壹階段的文藝創作,是壹個多世紀以來人們研究的重點之壹。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的形成,有它獨特的社會背景。在歐洲範圍內,19世紀是壹個復雜而多變的時代,各種文藝思潮和流派頻繁起伏更叠。19世紀初,流行了將近200年的古典主義趨於沒落。法國大革命後的形勢和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促使了浪漫主義的誕生,並在歐洲的壹些國家和地區得到相當的發展。到了三四十年代,西歐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辯證法、唯物論和自然科學的新成就,使藝術的主流轉向真實地表現生活和再現社會風貌、揭示社會矛盾的現實主義。這股強勁有力的藝術潮流,由於它對現存秩序的揭露和批判,人們稱之為批判現實主義。

俄國的批判現實主義文藝形成於19世紀30、40年代,50、60年代走向繁榮,70、80年代是其鼎盛階段。它延續時間之長,在歐洲為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的鋒芒針對俄國的封建農奴制,也涉及俄國正在發展的資本主義,它表現的社會生活比較廣闊,多方面地展示了俄國的社會狀況,對現實矛盾的揭露具有相當的深度,提出了許多重大的社會問題。俄國的許多文藝家出身平民階層,他們較易於接觸到俄國下層人民的生活,因此他們對俄國勞動人民的描寫,具有獨特的視角。破侖入侵的全民衛國戰爭,另壹件是1825年由貴族知識分子在彼得堡參政院廣場舉行的“十二月黨人起義”。前壹件事激發和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堅定了他們要求改革的決心,後壹件事由於種種原因而告失敗,但說明俄國的知識分子對沙皇專制的抗議已進入暴力行動的階段。這兩件大事,促進了俄國民族意識的覺醒和民主主義思想的形成。因此這壹時期在歐洲文藝中流行的浪漫主義文藝思潮,在俄國的反響較弱,其成果也不顯著。俄國此時文學中的普希金、克雷洛夫、萊蒙托夫,繪畫中的吉普林斯基、特羅平寧、維涅齊昂諾夫等,在他們的作品中不乏浪漫主義情懷,但已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精神。隨著俄國人民反對農奴制的運動和革命思想的傳播,在30至40年代,作家、政論家別林斯基、赫爾岑等,提出了文藝的民族性和以現實生活為創作素材的口號,進步的理論導向,使19世紀中期的文藝展現了新的面貌。這個時期果戈理、屠格涅夫的文學創作和菲多托夫的繪畫,對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藝流派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

19世紀60年代,曾被人們稱作俄羅斯的“曙光期”。50年代俄國在克裏米亞戰爭中的失敗,集中地暴露了俄國經濟技術的落後及專制農奴制的弱點,俄國人民的奮起和日益高漲的農民運動,迫使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於1861年2月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在此前後,俄國文化領域展示了新的局面:在哲學、政論、美學方面,出現了像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的唯物主義美學理論。車爾尼雪夫斯基在1855年的著名論文<藝術與現實的美學關系>中,明確提出了批判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在理論上為蓬勃興起的文藝運動以有力的指導。大型文學刊物《現代人>雜誌,在詩人涅克拉素夫主持下在社會上十分活躍,壹大批作家聚集在雜誌周圍,為俄國的進步和文藝的繁榮吶喊。劇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薩爾蒂科夫壹謝德林等在他們的作品中,深刻地提出了俄國存在的社會問題,創造了壹系列鮮明而富於哲理的文學形象。在音樂界,1855年前後以青年作曲家巴拉基列夫為首,逐漸形成了俄國的“強力集團”,探索俄國音樂的民族化之路。他們明確反對壹個半世紀以來上流社會對意大利和法國音樂的盲目崇拜,倡導發展俄羅斯的民族音樂,到俄國歷史、人民生活、文學著作和民間音樂中去尋找創作素材。“強力集團”的代表人物穆索爾斯基、鮑羅亭、裏姆斯基壹柯薩科夫等的創作,推出了俄國音樂的嶄新樂章。

  • 上一篇:幹貨!壹篇文章講三件事,五種懂私域運營的人。
  • 下一篇:人們開闊眼界的材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