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8·”貴州開陽縣南龍鄉翁朵村魚田組滑坡

“8·”貴州開陽縣南龍鄉翁朵村魚田組滑坡

1 概況

2013年8月20日,受持續強降雨影響,貴陽市開陽縣南龍鄉翁朵村魚田組發生2起滑坡災害,造成區域內多處房屋、耕地和道路受損,其中6戶28人的居住房屋不同程度損壞,但未造成人員傷亡。災害點的地理坐標為東經107°04′49.3″,北緯27°01′15.5″。

2 地質災害特征

2.1 區域地質環境條件

2.1.1 氣象及水文

災害發生地屬於中亞熱帶濕潤溫和氣候區,氣候溫和適宜,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濕潤多雨。災害性天氣有伏旱、倒春寒、夏旱、暴雨、冰雹、秋雨綿綿、凝凍等。年平均氣溫13.3℃,極端最高氣溫為33.7℃,最低氣溫-7.7℃;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019.4mm。每年5~9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為枯季。這裏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發育壹條北西走向溪溝,調查時流量約15 L/s。

2.1.2 地形地貌

調查區為侵蝕中中山斜坡溝谷地貌,溝谷沿北西方向延伸,區內地形起伏大,總體地勢兩邊高中間低,海拔780~1016.1m,相對高差236.1m。滑坡地質災害群發育於溪溝左岸斜坡中下部,斜坡自然坡度30°左右,坡面上殘坡積層厚度0~5m,喬木灌木生長茂盛。魚田組居民分散居住於滑坡體上。

2.1.3 地層巖性

區內出露地層由新至老為:

(1)第四系殘坡積層(Qel+dl):巖性為碎石土夾塊石,碎石含量50%以上,碎石巖性主要為泥巖、泥質白雲巖,塊石巖性為灰巖,塊度0.1m×0.1m×0.1m-2.5m×2.5m×2.5m。該層厚度0~5m,分布不連續。

(2)寒武系下統清虛洞組 巖性主要為灰、深灰色中厚層塊狀灰巖,巖體完整性較好。該層厚度150~400 m,屬於硬質巖類工程地質巖組。

(3)寒武系下統金頂山組 巖性主要為灰黃色頁巖及紫紅色鈣質泥巖,巖體呈碎裂狀。該層厚度100~250 m,屬於軟質巖類工程地質巖組。

(4)寒武系下統牛蹄塘組 巖性主要為黑色炭質頁巖夾灰綠色砂質頁巖,巖體呈碎裂狀。該層厚度100~200 m,屬於軟質巖類工程地質巖組。

2.1.4 水文地質條件

根據區內出露的地層巖性、地下水動力條件及含水介質特征,調查區地下水類型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碳酸鹽巖巖溶水、基巖裂隙水。其中松散巖類孔隙水賦存於殘坡積層碎石土夾塊石的孔隙之中,富水性弱;巖溶水賦存於寒武系下統清虛洞灰巖的溶洞、裂隙中,富水性中等;基巖裂隙水賦存於寒武系下統金頂山組、牛蹄塘組中的風化裂隙中,富水性差。

調查區地下水以大氣降水為主要補給源,降水通過裂隙滲入補給地下水,地下水接受補給後,從西向東徑流,以泉的形式排泄於地勢低窪地帶,調查區出露3個下降泉。

2.1.5 地質構造與地震

調查區地質構造復雜,發育兩條性質不明斷層:①走向70°左右,長度約2.5km,影響寬度約300m;②走向35°左右,長度約1.5km,影響寬度約100m;兩條斷層相交於溪溝左岸斜坡中下部。受斷層影響,節理裂隙極為發育,兩組主控裂隙產狀為250°∠75°及70°∠60°,裂隙寬1~5cm,裂隙間距0.1~0.5m,局部切穿巖體,巖體完整性差。

根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的《中國地震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工作區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地殼穩定性良好。

2.2 災害特征及影響範圍

2.2.1 災害特征

2起滑坡災害中1號滑坡位於溪溝上遊左岸,2號滑坡位於溪溝下遊左岸(圖1)。

1號滑坡災害特征:1號滑坡為壹殘坡積層推移式滑坡,所在位置原始斜坡坡向為45°,坡度30°左右。滑坡剪出口標高776m,後緣標高885m。滑坡平面形態呈舌形,縱長約300m,橫寬約200m,滑體平均厚度5m,總體積約30萬m3。滑坡主滑方向為45°,控滑結構面為巖土接觸面,滑體物質主要成分為黏土夾碎石,碎石含量約50%,結構松散。

該滑坡目前特征較明顯,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拉張裂縫

滑坡後緣發育壹條拉張裂縫,裂縫呈弧狀,長度約60m,裂縫寬度10cm左右,碎石土充填。據當地村民介紹,該裂縫初現於2010年6月,有逐年變寬趨勢。

圖1 滑坡災害全貌圖

(2)局部滑塌

滑坡體上於2013年5月25日暴雨過後,出現4處小規模滑塌:

① 位於滑坡中上部右側農田中,滑塌範圍長約25m,寬約40m,滑移方向0°,靠坡頂壹側形成高0.2m的錯落坎。

② 位於滑坡中上部居中土路下方,滑塌範圍長約12m,寬約10m,滑移方向45°,形成高約1.5m錯落坎。

③ 位於滑坡下部右側村民聶紹富家民房後,滑塌範圍長約5m,寬約30m,滑移方向20°,滑距5m,造成壹蓄水池前移5m,房屋柱子部分被掩埋。

④ 位於滑坡中部左側水泥路下方,滑塌範圍長約13m,寬約10m,滑移方向90°,造成壹株杉樹滑移5m,形成高約2.5m錯落坎。

2號滑坡災害特征:2號滑坡為壹殘坡積層推移式滑坡,所在位置原始斜坡坡向為45°,坡度30°左右。滑坡剪出口標高700m,後緣標高810m。滑坡平面形態呈近矩形,縱長約300m,橫寬約300m,滑體平均厚度3m,總體積約27萬m3。滑坡主滑方向為30°,控滑結構面為巖土接觸面,滑體物質主要成分為黏土夾碎塊石,碎塊石含量約75%,塊石為坡頂墜落的灰巖,結構松散。

該滑坡特征較明顯,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拉張裂縫。滑坡中上部左側發育三條拉張裂縫。壹條裂縫發育於村民李國平家院子中,呈長條狀,走向120°,長度3m,裂縫寬度2cm左右。據當地村民介紹,該裂縫初現於2011年6月,有逐年變寬趨勢。第二條裂縫發育於村民劉士兵家院子中,呈長條狀,走向130°,長度6m,裂縫寬度0.5~1cm。據當地村民介紹,該裂縫初現於2012年1月,有逐年變寬趨勢。第三條裂縫發育於村民劉士兵家房屋墻體上,房屋結構為磚混,第四條裂縫呈長條狀,產狀230°∠20°,長度1.5m,裂縫寬度0.5~1。據當地村民介紹,該裂縫初現於2012年1月,有逐年變寬趨勢。

圖2 1 號滑坡災害特征

(2)局部滑塌。滑坡體上於20年前發生壹次滑塌,於2013年5月25日暴雨過後又出現3處小規模滑塌:

① 位於滑坡中上部居中水泥路上方農田中,滑塌範圍長約15m,寬約10m,滑移方向0°,靠坡頂壹側形成高3m的錯落坎。

② 位於滑坡中上部右側民房後,滑塌範圍長約15m,寬約10m,滑移方向40°,形成高約2.5m錯落坎,該點為本次造成災害的主要點。

③ 位於滑坡中上部右側水泥路下方,滑塌範圍長約3m,寬約2m,滑移方向320°,造成水泥路半邊懸空。

2.2.2 影響範圍

1號滑坡直接威脅坡體上魚田組、鐵釘山組居民住戶9戶52人及鄉村公路260m生命財產交通安全,2號滑坡直接威脅坡體上魚田組居民住戶11戶63人及鄉村公路240m生命財產交通安全。綜上,受滑坡災害影響的***計居民住戶20戶113人及鄉村公路500m。

在特殊氣候或工程活動影響下若滑坡整體下滑時,會對危險區內的村民20戶113人造成嚴重威脅;若發生滑坡局部滑移時,會對坡體上行人及民房造成危害。

圖3 2 號滑坡災害特征

2.2.3 災害發生的原因

1號滑坡、2號滑坡所處位置均為平直陡斜坡,區域上屬於“上硬下軟”地層組合類型,殘坡積層較厚,結構松散,透水性飽水性強。下雨時,雨水滲入殘坡積層,造成滑帶土飽和軟化,天晴時,水位驟降,被水浸泡的後緣土體在內部孔隙水壓力和地下水動力以及土體自重的***同作用下,產生向溝谷臨空面方向的變形滑移,並對下部坡體產生推移作用。

3 地質災害巡查監測

南龍鄉翁朵村滑坡之前為壹地質災害隱患點,由於開陽縣國土資源局雙流鎮國土所對其進行長期監測,平時每周巡查壹次,下雨時則加強巡查密度,並作好監測記錄,對地質災害的變形情況作詳細的記錄。

險情發生後,及時啟動預案,實施應急避讓。開陽縣國土資源局會同南龍鄉人民政府當即決定啟動預案,組織相關人員趕赴現象,設立警戒線和警示標示標牌,劃出危險區域,組織群眾撤出到安全地帶。

4 經驗與啟示

(1)巡排查要到位,反應要迅速。重點對各地質災害隱患點、學校、城鎮、村寨等群眾密集區域詳細排查,確保無遺漏、不留盲區、不留死角,這是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關鍵,對於滑坡、崩塌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尤其重要。此次崩塌點由於地處村寨背山,山勢險峻、樹木叢生,很難對危巖體裂縫進行詳細監測和發現,如果巡排查不到位,政府部門反應不迅速,就有可能貽誤最佳撤人、救援時機。

(2)建立健全完善的應急管理系統確保防患於未然。建立了完善的群測群防監測預警預報系統和地質災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後復查制度和災情速報、汛期值班等工作制度,壹旦發生地質災害災險情,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此次險情當發現有崩塌發展加劇跡象時,縣國土資源局和鄉政府在第壹時間上報縣委、縣政府,為人員安全撤離贏得了時間,並及時成立應急避讓工作領導小組應對應急處置情況,縣、鄉、村黨員幹部嚴陣以待,並於當日晚全部投入救援救助工作,為及時撤離危險區群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應急調查,科學防災。為切實了解崩塌危險隱患的危害程度和發展趨勢,及時邀請地質災害防治專家開展專業性勘察,建立了縣級地質災害防治專業技術支撐新模式,較好地推進了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並將專家有關監測防範措施反饋縣、鄉(鎮)人民政府,提高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針對性,加強了地質災害防治專業化與科學化管理水平。

(4)抓好地質災害宣傳培訓是成功避險的前提。開展經常性的地質災害宣傳培訓工作,能夠增強群眾的主動防災意識,提升群測群防自救互救能力。近年來,縣國土資源局每年汛期前組織鄉鎮分管領導、村組幹部、監測員等進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將地質災害簡易監測、臨災處置、應急避險等基本常識傳授給基層幹部和群眾,增強了受威脅全體群眾的防災意識。在此次應急避險過程中,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受威脅群眾撤出危險區,為成功避險贏得了寶貴時間,得力於防災知識普及的成效,得力於群眾的相互協助與配合,得力於群眾的防災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責任感。

  • 上一篇:中秋節手抄報圖片字少
  • 下一篇:山石上的文明丨九華山摩崖石刻趣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