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除了“司母戊方鼎”妳還了解哪些青銅國寶?

除了“司母戊方鼎”妳還了解哪些青銅國寶?

鼎為中國古代炊食器。中國鼎文化的起源可以壹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制的鼎。而其真正的發展最高峰則出現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盛行於商周時期,延續到漢代。在奴隸制鼎盛時代,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壹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

貴金屬紀念幣作為壹種比較理想的文化傳承載體,對中國青銅器文化做了非常完美的刻畫和詮釋。鼎被稱為國之重器,代表著禮儀世界和政治象征中的絕對權威,於是在金銀紀念幣上鼎也被塑造為每壹組中的魁首——使用最大規格的金質紀念幣來刻畫。

中國青銅器紀念幣(第壹組)5盎司金幣

2012年8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中國青銅器(第壹組)壹套,其中5盎司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商代獸面紋方鼎。紀念幣上方鼎的表面有乳釘紋及凸線式獸面紋,還有壹些凸起的格子線條將紋飾隔開。直口,折沿,方唇,口部近似正方形,口沿加厚,有臺階狀唇邊。沿立二拱形耳,略向外張,外側有凹槽。鬥形方腹,腹飾獸面紋和乳代紋。乳釘紋飾於每壁的兩側和下部。足上部飾獸面紋,下部飾弦紋。背景的紋飾帶設計,使前景中的鼎圖案顯得更加飽滿而富有生命力。在前後的對位關系中,鼎的分量增加了,穩重莊嚴的感覺也體現得很到位。從浮雕看,整體雕刻精湛細致。鼎體上非紋飾處的無規則坑窪浮雕處理,使鼎充滿了歷史滄桑感,體現了壹種還原、尊重歷史的責任感。此方鼎為商代二裏崗期青銅器中最大的壹件。器壁勻薄,造型規整大方。鼎外壁在獸面紋帶下加乳釘紋框的裝飾方法,對晚商和周初方鼎頗有影響。如司母戊鼎的表面凸線就繼承了在範面手工起稿後壓塑紋飾的方法,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起稿線越畫越細,最後只能在範鑄遺址出土的陶範面中可以看到,鑄件上就難以看到了。

中國青銅器紀念幣(第二組)5盎司金幣

該系列的第二組紀念幣於2013年5月23日如期發行,其他材質規格幣種均無規律可循,唯有5盎司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壹如既往的采用了鼎。該鼎為商代晚期的司母辛方鼎,1976年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五號墓,高80.1厘米,口沿邊長64厘米,寬48厘米,足高31厘米。幣面上的方鼎四平八穩,圓足方口。粗大的四足上端都飾獸面紋,獸口向下,以扉棱作鼻梁,目字形眼,細眉巨角,浮雕工藝下立體突出,顯出神秘威嚴的氣勢。腹部四面左右側和下側均飾規整的乳釘紋。口下四面及四轉角各飾壹獸面紋,以扉棱作鼻梁,獸口向下,眉目清晰,體較長,尾上翹,尾尖下卷,短足內屈,有爪。四面交接處,飾以扉棱。口部呈長方形,短沿方唇,兩耳立於短邊口沿上,腹壁較直,下部略內收,平底。從造型特征看,此方鼎高大厚重,極具氣勢,而且鑄造工藝十分精湛,紋樣裝飾華麗,司母辛方鼎猶似平放在雕刻著獸面紋圖案的平面臺上,極具層次感與立體感;而在金幣背面采用鏡面底面,塑造出了平靜的幣面效果,更好地襯托出了司母辛方鼎的凝重之感,體現出壹種高貴與權力。

中國青銅器紀念幣(第三組)5盎司金幣

中國青銅器系列金銀紀念幣的第三組如約而來,將於今年8月8日定期發行,該組紀念幣的圖案已經公告於世。不出所料,5盎司金質紀念幣依然把鼎作為塑造對象,而且鼎的規格影響越來越大。幣面刻畫的後母戊鼎,亦稱司母戊鼎,出土於河南安陽,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作,國家壹級文物,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原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幣上的後母戊鼎立耳敦厚,窄沿寬緣,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根堅實砥柱。器耳上飾壹列浮雕式魚紋,首尾相接,耳外側飾浮雕式雙虎食人首紋,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緣飾饕餮紋,均以雲雷紋為地。足上端飾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周凹弦紋。鼎後以局部放大形式呈現了鼎身上精美繁縟的紋飾文化。該鼎造型厚重典雅,氣勢恢宏,紋飾美觀,鑄造工藝高超,亦是已發現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

筆者相信隨著青銅器後續系列的跟進,5盎司金幣將呈現更多有重大文化影響價值的大鼎,而5盎司“鼎系列”金幣也將成為收藏中壹個亮點,甚至是壹部珍貴的“鼎族史”。

  • 上一篇:二年級下冊語文找春天教案及教學反思
  • 下一篇:diy如何修改設置xm下拉菜單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