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近年來,在推進新課程改革中,廣大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關切、心理特點、認識規律和能力培養等越來越予以關註,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逐漸成為人們教育下壹代的靈魂,所以說追求達到“最優、高效與和諧發展”狀態,這樣就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本文特就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這壹論題作如下探討:

壹、教師應深入挖掘地理教材

現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蘊含了較豐富的教育內容,正在試用的新編高中地理教材的核心內容就是 "人與環境、環境與發展的關系",教師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環境教育因素,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選擇好教學與環境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及時捕捉契機,完成環境教育的滲透。例如:在學習陸地資源時,可以不失時機地引入我國資源現狀,以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資源觀;另外,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把每年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的"中國環境狀態公報"引入課堂,運用"公報"中的統計數據引導學生分析我國當前大氣環境、水環境、海洋環境以及城市環境問題之發展趨勢,關心我國氣候變化、水質汙染、大氣汙染以及土地資源利用狀況和自然災害的增減程度,關註我國政府對應的各種環保措施及行動以及近幾年來取得的成果,了解我國目前的環保工作重點。這種滲透式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學習到了地理知識和技能,而且接受了環境教育,提高了學生對環境問題的關註程度、環境保護意識以及了解了環境保護的行為準則,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

二、課堂教學應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的方法

要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使其養成習慣,自然而然的運用地理思維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就必須從平時的教學過程抓起。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幾個做法:

1、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區域性思維:

地圖是地理學的重要工具,善於運用地圖是學習地理的最有效辦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懂得從地圖上發掘信息,利用獲得的信息,直接或間接地解決問題,還要教給學生把學到的地理知識轉換成圖形的技能,使學生養成圖文互換的習慣。這樣,經過長期的訓練之後,學生腦海裏就會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區域地理框架,養成區域性思維。比如我在講“中圖版”的《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的圈層結構”內容的時候,先讓學生閱讀課本上有關地球各圈層的插圖,把圖上的信息逐壹 找出,再讓學生閱讀課本對各圈層的文字介紹,兩相對比,學生對各圈層的特點、所處的位置就認識得比較深刻了。然後我再布置學生完成畫圖作業,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在同壹 幅圖上把各個圈層都表示出來。這時學生會比較完整地畫出地球的圈層圖,而之後只要提起地球的各個圈層,學生腦海裏就會很快浮現出完整的畫面,進而分析和解決問題。

2、養成收集、整理地理筆記和資料的習慣——培養綜合性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思考並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所以在做筆記方面可能會做得比較零亂。

教師可以通過檢查筆記的形式,督促學生課後整理、補充筆記,尤其在每個單元學習之後,要引導學生做好單元知識網絡的構建,從中把握主幹知識,明確基本知識點,關註知識之間的聯系,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在把書由“厚”讀“薄”的同時,還可以在分析問題時知識明確、綜合、清晰。此外,宇宙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靜止的,都有它存在的環境條件,都在不斷的變化發展。因此,要讓學生養成整理資料的習慣,以某個問題為中心,去探討它的相關問題,便於形成壹個總體的綜合認識。例如在學習“大氣的水平運動”時,通過整理,將與大氣的水平運動——風相關的知識拉到壹起,形成壹個新的知識塊,它將幫助學生對風形成壹個綜合的認識,進而能解決與風有關的各類問題。 三、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應註意新教材內容體系的改變

新課標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簡短,圖、活動、案例增多,很多知識點到為止,內容非常突出時代信息,許多新內容教師沒有接觸過,這對我們教師來說是變相地加重了負擔。設計的探索活動靈活新穎,學生很活躍,但由於活動過程多,壹些活動需花費很長時間,壹節課很難講完,往往按設計把試驗做了,但後面的內容難以進行完,出現了地理教學任務重,課時不足的現象。並且有些探索活動沒有現成的答案。答案開放性過大,這對我們教師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講哪些、講多少、講多深、怎麽講,很難把握。

在這種形式下,作為壹線教師在業務上要加強自身修養,強化教育理論與地理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識,使自己的地理教學能力提高,跟上新課程的時代步伐,進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落實。備課時要加強集體備課、統壹要求、集體討論,按單元進行課時備課,對每壹節課要講的內容統籌安排(講多少、講哪些、講多深、怎麽講)。並緊密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的壹些和地理知識相關的案例,搜集相關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參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豐富相關知識點,發動學生觀察現實生活和搜集相關材料。對於實驗課等花費時間長這壹點,在課前就對學生說明該實驗的目的,操作過程,提前準備,如“沙塵暴的成因和風沙災害的防治”。這樣既不耽誤時間,又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

四、結合生活實際,拉近學生與地理學科的距離

在學生的觀念中地理是壹門抽象的、枯燥的、難懂的又沒有什麽用的學科。但事實上,地理學是研究人與環境的科學,是壹門與社會現實關聯性很強的學科。壹切地理環境的發生、發展與變化都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壹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將學生感興趣的壹些鄉土地理、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和時政熱點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課堂中,就很容易拉近學生與地理學科的距離。比如講“氣象災害”壹節時,我們可用江南丘陵地區在6—7月的梅雨天氣或者是7—10月浙東沿海的某壹臺風為例,講述暴雨與洪澇災害;又以江南丘陵地區在7—9月的伏旱和某壹年冬季該地區柑桔的凍害為例,來講述幹旱與寒潮災害。所有這些鮮活的鄉土地理,都可讓學生感悟到地理就在我們身邊,地理與我們的現實生產和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我們沒有理由不學好地理。

總之,高中地理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壹個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教育工程,不是靠壹朝壹夕或輕輕松松地去做就可以完成的。在這之中需要我們教師用心思考和不斷實踐,通過良好的教育途徑,促成學生“知、情、意、行”的全面發展,樹立起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果我們教師能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優勢,並腳踏實地承擔起學生正面教育的重任,那麽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必將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 上一篇:高陽歷史小說題材內容有什麽特色?
  • 下一篇:本科留學釜慶大學需要什麽要求和材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