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是什麽?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是什麽?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文化發展的壹大高峰,特殊的歷史環境之下,各具特色的學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締造了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百家爭鳴。

雖說是百家,但是卻能根據各思想家觀點進行大致分類。

關於這個分類,司馬遷之父司馬談將百家歸納為“六家”,即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司馬談之後,劉歆又將“百家”分為十個派別,即在司馬談的“六家”基礎上,加上了“縱橫家”、“雜家”、“農家”與“小說家”。

但是,就對戰國時期社會影響,以及學派對中國哲學的影響來看,顏小二認為,百家爭鳴的主要流派更多聚集在3家,即道家、儒家和墨家。

必須說明的是,法家雖然對戰國時期的社會發展影響巨大,但是如果從中國哲學層面來說的話,法家還不算是壹個有獨特特色的哲學體系,法家思想更像是壹套比較接地氣的“組織和領導的理論與方法”。

當然,以上是顏小二從壹個視角得出的結論,不同的視角結論不同,歡迎各位提出不同看法。

下面,我們分別來來領略壹下戰國時期百家中3個主要流派以及它們代表人物的風采。

1、“全身避害”的道家:大道無為

我們提起道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老莊,在馮友蘭老先生的《中國哲學史》中,老先生以“楊朱”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發展的第壹階段,以老子的相關思想為道家學派發展的第二階段,“莊子”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發展的第三階段。

將三者的主要觀點串起來,我們不難發現,道家的核心觀點在於“道”,“道”的精髓在“無為”。做到“無為”,就要懂得身心合壹的“自然而然”。

那麽道家提倡的“無為”要解決什麽問題?歸結四個字,大抵是“全身避害”。

關於如何“全身避害”,楊朱的辦法是“拔壹毛而利天下而不為也”,其邏輯的合理性在於“避”。

整個道家思想將亂世之害都歸結於“妄為”,當人人“無為”之時,則天下大治,於此,何須誰去拔“壹毛”救“誰”呢?

當然,楊朱的觀點在那個時代不會讓“妄為”之人“無為”,卻給了面對世事無可奈何之人“歸隱”的理由。

道家思想發展到了老子,就更側重於對“規律”的把握了。

道家老子也講“無為”,但是這種無為不是“自我約束”、“自我束縛”、也不是不合理的“避”,而是自然而然地“自然而為”。

老子的觀點中,人的禍患源於無視“道”去強作妄為,“自然而為”方可“無為而無不為”。

說得通俗些,道家老子期待世人可以找到“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以此順勢而為,方可全身避害。

莊子的思想更像是楊朱和老子的集合,他的視野相對更高,亦抽象壹些。

莊子強調“齊生死,壹物我”,這是壹種“消除物我,追求我真我”的“覺解”這亦是壹種形式的“避”,但莊子的“避”卻不是楊朱那般從“社會”到“山林”,莊子趨於是從壹個世界“避”讓到另壹個世界,頗具“大隱隱於世”的既視感。

2、“仁者愛人”的儒家:克己復禮

說完道家,再來看看幾千年來與道家分庭抗禮、甚至多次占上風的儒家。

春秋戰國時期,其觀點在儒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在儒家學派的地位自不必說,幾千年來,他在文人墨客的眼中,作為至聖先師,照亮了萬古黑夜。

孔子壹生奔走各國,宣揚“克己復禮”,期待可以改變禮崩樂壞的環境。

他思想觀點的核心基礎,也是整個儒家思想的核心觀點基礎,即“仁”。

孔子多次從不同角度解讀“仁”,但是無論怎麽解讀,都脫離不開“仁者愛人”這個核心理念。

因為“仁者愛人”,所以“禮樂”才能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且德需配位的大前提下,穩定和穩固。

“仁者愛人”可以說壹直是儒家教化的努力方向。

孔子之後,孟子以孔子繼承人自居,效仿孔子周遊列國,他曾將“王道”和“霸道”進行對比,借此向各國君宣揚儒家的治國之道。在孟子看來,君主需明白“民為水,君為舟”,君必須是“仁者”,得有“愛人”的品行,於此才能“得水載舟”。

孟子的觀點,在方方面面都有對儒家孔子之“仁者愛人”的繼承。

荀子作為儒家代表人物之壹,他雖因其犀利的性惡論備受爭議,但是他在稷下學宮傳播儒家思想,強調儒家“禮樂”教化重要性,捍衛了他在儒家學派的地位。

荀子以“維護社會秩序之遵守禮樂”的行為為“善”,而自古以來,“禮樂”的核心精神之壹,在於“推己及人、將心比心”的“仁者愛人”精神。

所以,即便荀子觀點犀利,他也是“仁者愛人”之禮樂的捍衛者。

3、“愛無等差”的墨家:兼愛天下

最後來說說墨家。

墨家的思想觀點可以說比較極致,但也可以說比較極端,他們兼愛天下,是死不旋踵的“俠客”,將禮樂看成“無實用價值”的存在,其代表人物是墨翟,中哲不少學者將墨翟視為孔子之後的下壹位哲學家。

說起墨翟與“墨家”,不得不提墨子的核心觀點“兼愛”。就像儒家的“仁者愛人”,墨家的“兼愛”思想貫穿墨家的各個理論,而且其“兼愛”思想也是對儒家的激烈批判。

儒家強調禮樂、維護禮樂,其中有壹個觀點屬“愛有等差”。

什麽是“愛有等差”?舉個通俗的例子,在儒家的世界觀中,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是我們相當親近的人,那麽對於他們的“孝”要大於我們對鄰居“老奶奶”的尊敬。

而墨家的“兼愛”講求的是“愛無等差”。承接上面的例子,墨家之“愛無等差”就是要求人們,對待鄰家老奶奶,要和對待自己父母壹樣,不可有“差別”。

初看墨家“兼愛”是不是覺得不合理?這是其思想的“極端”之處的體現,但是這也是墨家觀點的極致與高明的地方。

為何墨家會提出“兼愛”?因為墨家思想的擁護者基本上都是來自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他們壹直以來因為“地位”,受到各種壓迫。

而儒家的“親疏之分”,大抵是導致底層百姓受壓迫的直觀原因之壹。

消除貴族對平民的壓迫,就要消除所謂的“特殊對待”。

將這種“消除特殊對待”推而廣之,大抵就是會演變成“對待鄰家老奶奶,要和對待自己父母壹樣,不可有差別”。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墨家已經看到了底層百姓生活不易的主要原因,其“兼愛”實則是底層百姓的心聲。

4、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顏小二基於自己這幾年的積累,對戰國時期主要學派,即道家、儒家、墨家的壹個基本概括。

總的來說,道家壹直在探索如何“全身避害”而不“傷人害己”的辦法,於此他們從“山林”、“規律”和“自身的覺解”上想辦法,對於現代社會中“拜金主義”與“功利主義”,是不可多得的良藥。

儒家強調“社會安定”,方法是“教化”,核心精神是“仁者愛人”,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當前社會,儒家的“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依舊對我們有重大啟發。

墨家思想,展現了戰國時期普通百姓的智慧,亦代表了他們的心聲,於今人來說,其思想觀點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依舊意義無窮,其思想觀點中的哲理,依舊值得我們深入挖掘和探討。

註: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

  • 上一篇:插畫葉子素材-素描葉子怎麽畫素材
  • 下一篇:英語PPT可以講什麽?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