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有關藝術的小故事

有關藝術的小故事

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紀後年葉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德國音樂家。1770年12月26日貝多芬誕生於德國萊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蘭籍,移居德國後,曾任當地宮廷樂長。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宮廷禦廚的女兒。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是約瑟夫二 世實行"開明專制"的時期,波恩的統治者也實行了壹些改良的措施。波恩成了當時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地之壹。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但是,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親敗壞了家業,他企圖把四歲的貝多芬變成搖錢 樹,壹心想讓自己的兒子也成為莫紮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強 迫孩子練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後把孩子從熟睡中拖起來拉琴,不滿八歲的貝多芬被強迫在寇恩的聽眾面前表演、賣藝,十壹歲的貝多芬就開始在劇院的樂隊裏工作。這種嚴酷的童 年生活,使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獨立的以音樂謀生的道路,同時 也就養成了他堅毅倔強的性格。

從1781年起,貝多芬在劇院工作的同時,跟樂隊指揮奈弗學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養、傾向於啟蒙運動的作曲家.指揮家,他對發展德國的民族歌劇、清唱劇都曾有過貢獻。貝多芬通過向這位老師學習,認識到學習德國 民族音樂傳統的重要,並在奈弗的引導下也接受了啟蒙運動的影響,對德國當時的進步文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1787年以後,貝多芬擔起了全家生活的經濟重擔。但貝多芬並未被艱難困苦的適遇所屈服,他設法在波恩大學旁聽哲學課,他醉心於誦讀和研究古代神話、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學,他對莎士比亞、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愛。他雖然沒有莫紮特的早熟天賦,也沒有莫紮特優越的學習條件,而他那孜孜不倦的自學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輩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萊茵河流域進步的反封建運動,對貝多芬的思想成長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漸把追求"自由、平等.博愛"作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創作的大合唱《約瑟 夫二世之死》,把約瑟夫二世當做人民的救世主來贊頌,這壹方面表現出他對***和理想的追求,同時也反映出貝多芬早年對改良主義的不合實際的幻想。這部作品也是貝多芬把聲樂和交響樂溶為壹體的最早嘗試。

1792年,貝多芬在海頓的鼓勵與支持下,來到維也納定居。他起先是以壹位天才的青年鋼琴家出入維也納的貴族門庭,並受到貴族們的熱情接待和保護,他也曾壹度產生過對上流社會的幻 想。但是,貝多芬所處的時代畢竟與海頓,莫紮特的時代不同,時代賦予貝多芬更成熟的資產階級自覺性和個人的自信和自尊。因而他壹開始就不甘願做貴族門的奴仆,而是要與貴族們有平等的地位。後來貝多芬漸漸發現自己的資產階級理想和當時的封建 社會有著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開始面臨耳聾的威脅,使貝多芬很快增長起壹種對現實不滿,對個人命運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後,貝多芬患了耳聾病,病情逐年惡化。對壹個音樂家說來,再沒有比這壹打擊更沈重的了!惡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界的交往,妨礙了他的鋼琴演奏,他不得不放棄演出,而長期隱居在維也納鄉村。

從1800年起,貝多芬在創作上很自然地逐漸 脫開海頓和莫紮特的影響,力求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追求新的理想。他於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誌了他在創作上進入壹個新的發展階段——成熟時期。他這壹時期的創作力極 為旺盛,表現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湧現出許多傑出的作品。貝多芬成熟時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邏輯——“通過鬥爭,得到勝利",在這壹時期中逐步得到確立,英雄性、群眾性的交響樂新風格形 成了,革命的內容、戲劇性的交響樂發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種重 大革新等等,在這壹時期都獲得了進壹步的發展。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幾乎都是在他後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聾狀態中創作的。

1815壹1819年是貝多芬經歷的四年危機時期。當時,歐洲陷入了反動的封建復辟時期,資產階級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殺,黑暗籠罩著歐洲大陸。這個時期貝多芬的思想較為復雜,他的自信和堅定被失望和動搖所襲擾;創作上的英雄風格向抒情性風格轉變;作品很少,大部分時間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編歐洲各國的民 歌上。這充分說明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和主義者是有其歷史局限的。然而,貝多芬最後終於從沈默中掙紮出來,度過了他的危機 時期。從1819年起,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註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鬥爭中來。此時他創作的五首鋼琴奏鳴曲、五首弦樂四重奏,乃至他創作中最偉大的《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等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意義。但貝多芬最後的晚年是他壹生最悲慘、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貧困的威脅使他窮愁潦倒,孑然壹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於維也納。據說在他臨終的壹刻,暴雨雷電交加, 貝多芬舉起幹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後的奮擊。這種生命不息戰鬥 不止的精神,全部貫註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貝多芬是人類藝術上最偉大的創造者之壹。他壹方面有著卓越的音樂天斌、熾熱的叛逆氣質和巨人般的堅強性格;另壹方面他那百折不撓的意誌和對社會的責任感而產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為壹個音樂家的特殊品質。他通過自己的創作,特別在他的九部交響曲中,反映了那個時代偉大的人民運動和最進步的思想。他以時代和個人的命運為題,通過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藝術形象相結合,寫出了壹系列交響樂作品,表現了從鬥爭到勝利、從黑暗到光明、從苦難到快樂的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精神歷程,他的九首交響曲象珍珠壹樣永遠閃閃發光。

通過對貝多芬九首交響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別是其中四首(即第三.五、六,九首)標題性交響曲的剖析,我們不僅可以了解貝多芬全部創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偉大而純真的思想,而且可以了解到交響樂創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響樂是如何從海頓、莫紮特時代過渡到以舒柏特、門德爾遜為代表的新發展時期。早在貝多芬在世時他就已被公認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音樂家, 他既是偉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驅而載入史冊。

康熙年間,有個禦用畫師叫禹之鼎的,自小苦練丹青,又融匯各派之長,學識淵博,當時有“禹畫聖”的稱號,於是他自己頗為自負。

“禹畫聖”供職內廷,常聽眾官稱康熙帝天資聰潁,誌趣高尚,藝事無壹不精,且擅畫工。“禹畫聖”卻不以為然,心想,康熙是皇帝,妳們當然要捧他了,我就不信皇帝啥都懂,我“禹畫聖”以自己才藝立身世界,豈能與阿諛奉承之輩合汙。

話說清聖祖玄燁,聽到有此心高氣傲的畫師,也有心去看看這人倒底有多大能耐。

壹日微服來到內廷,見禹之鼎畫的《王士楨幽坐篁嘯圖卷》頗具在野文人那種豪放不拘、精研細繪的畫風,看後心自歡喜。

卻說皇上罵到,早驚動了眾官,都誠惶誠恐地跪拜於階下,高呼:“吾皇萬歲!”

康熙帝笑盈盈地擺手說道:“朕來此觀畫,不必多禮了。”

“禹畫聖”見皇上興致很好,心想,何不趁此時機試試皇上對畫藝修養,也可使自己在皇帝面前顯示自己的才能。

於是出得列來,朗聲奏道:“臣禹之鼎叩見聖上,愚臣才疏學淺,畫工粗獷,請聖上指教!”

康熙帝壹邊說;“免禮平身。”壹邊端詳著禹之鼎,心想,這分明是要看我有沒有賞畫水平啊!虧這老兒還有個性,於是高興地說道:“妳這畫,章法嚴謹,行筆堅硬,用量圓潤,濃淡相渾厚而滋潤,壹山壹石,壹竹壹水,隨意揮灑,雖受尺幅之限,卻含‘拂雲擎日之態’,王士楨獨坐幽篁中,兩眼迷離,雖有避世厭俗之意,卻露孤芳自賞之情吧?”

禹之鼎聽得目瞪口呆,微露羞赧之色,忙跪下說道:“在下之畫技,與名人相差甚遠。”又雙手呈上壹幅畫卷:“聖上精通畫意,請萬歲爺觀賞此畫之意境,小人聆教之!”

好個“聆教之”,原來禹之鼎聽到康熙帝評畫中暗譏他“孤芳自賞”,雖微赧於顏,但不甘就此罷了,便來個“以攻為守”。

禹之鼎呈上的是壹幅很少為人所知的古畫,他心想妳皇帝如沒點真才實學也難論此畫了。

康熙帝壹聽,暗想,不知這“怪才”拿什麽畫來考朕,心中也很好奇,就說道:“妳將畫懸掛於壁,朕與爾等***賞之。”

內廷眾官,見康熙帝賞畫論藝,就攘擠壹堂傾聽受教,此時見“禹畫聖”拿古畫來考皇帝,都驚得倒吸壹口涼氣。

畫卷徐徐展開,只見壹幅奇崛豪放的潑墨山水呈於眼前,章法實在出奇,突兀的山巖如鑄鐵所成,或雲或泉,因其形似,猶如水自天而瀉,自然天成,不見墨汙之跡,這種磅礴灝翰的畫面氣勢逼人,觀者都驚得鴉雀無聲。

康熙帝緩緩地端起茶呷了壹口,尋思著,內廷秘藏無數歷代名畫,此畫卻第壹次見得,就憑這“怪才”呈上的這張畫,朕也該恕他無罪了。

“禹畫聖”見皇帝端杯尋思,心裏暗自高興,在旁用躊躇滿誌的眼光掃了壹眼冥思苦想的眾官員,自負地用二根細細的手指撚著稀疏的胡子。

這時康熙帝輕輕放下茶杯說道:“朕縱觀此畫,由近及遠,山石嶙峋有次,造型迥異,可謂鬼斧神工;涓涓細流統貫全畫,有來有去,可逐流溯源,淡骨濃色的雲靄推著蒼郁的松濤,如聞其聲,又添幾分神秘的色彩,美也!”

眾官員聽到康熙帝生動的評畫頓時活躍起來,用欽慕的眼光註視著皇帝。“禹畫聖”卻在旁把嘴壹撇,意思是,就章法、筆觸、款式論畫,只算程式化語言,說清畫的出處才算“雅韻博古”呢!

康熙帝看在眼裏,心想:“好啊!這才叫‘棋逢對手’。”於是興致盎然地站起來踱了幾步,說道:“自古畫有六法三品之說,古人雲,氣韻生動,出於天成,人莫窺其巧者,渭之神品;筆墨超絕,傅染得宜,意趣有余者,謂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規矩者,謂之能品;此乃三晶。”

“禹畫聖”聽到此,頭也不晃了。雙眼瞪著康熙帝。只見康熙帝微笑著又說:“朕曾聞,唐末有王墨者,落魄不拘世故,多放遨於江湖間,善以潑墨作出山水松石,世人無不嘆其精妙,朕觀此畫即王墨神品也!”

眾官員都為康熙帝淵博的談吐所折服,贊聲哄然四起,禹之鼎卻羞得滿面通紅,慌忙跪拜於地連連說道:“萬歲爺天聰多能,臣等莫及也!”

這時康熙帝心想,現在待朕試他學識如何了!於是反問道:“禹學土見識深廣,可知王墨奇特的畫風如何作成?”

這壹問,不少官員瞠目結舌,驚慌地望著禹之鼎,但見禹之鼎小心地說道:“聖上學識淵博,愚臣豈敢‘班門弄斧’!”

康熙帝哈哈笑道:“畫藝切磋乃是樂事,說說不妨。”

禹之鼎才開言道:“臣聞,王墨嗜酒成性,每欲作畫,必沈酣之後,用髻取墨抵絹上,潑墨作畫,蓋能脫去筆墨畦町自成壹種意度,因兼移其神氣,果然妙不可言。”

康熙帝高興地聽著,壹邊手扶案上用筆勾繪著什麽,待禹之鼎講完,康熙帝將他畫的往上壹舉,眾官壹瞧,情不自禁地哎呀壹聲,原來康熙帝眨眼之間已將禹之鼎維妙維肖地畫於紙上,畫中禹之鼎雖然仍是自負地撅著兩撇胡子,而那種趾高氣揚不可壹世的神氣已經沒有了。康熙帝又壹抖手腕,壹行圓勁蒼秀的行書留於紙上:“藝海無涯,虛懷若谷。”

從此就流傳著壹段康熙論畫的佳話。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

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學習,後來又拜在張旭門下。張旭是唐代首屈壹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體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壹舉成名。但拜師以後,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壹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壹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遊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後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裏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壹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壹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

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壹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妳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願傳授秘訣,又向前壹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

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麽訣竅。”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聖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後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麽‘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紮紮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鉆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壹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1,達芬奇畫雞蛋

達芬奇是意大利的壹位著名畫家,他在小的時候,有壹天,教師拿出壹個雞蛋說:“請妳畫出兩個壹模壹樣的雞蛋,能做到嗎?”說完就走了。達芬奇想:雞蛋有什麽好畫的,這又有何難呢?達芬奇從這邊看,那邊看,雞蛋還是雞蛋,但他怎麽也畫不出兩個壹模壹樣的雞蛋。於是,他去問老師,首先,老師表揚了他認真觀察,並告訴他別小看這壹個雞蛋,其實他是千萬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雞蛋。達芬奇記住了這句話,不僅用手去畫,而且用心靈去畫,幾十年之後,他終於成為了壹個大畫家。

2,懷素練字

懷素小時候家裏很窮,年少時就出家當了和尚,誦經坐禪等佛事之余,他對練字產生了興趣。因為買不起紙張,就找來壹塊木板和圓盤,塗上白漆書寫。後來,懷素覺得漆板光滑,不易著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壹塊荒地,種植了壹萬多株的芭蕉樹。芭蕉長大後,他摘下芭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

由於懷素沒日沒夜的練字,老芭蕉葉剝光了,小葉又舍不得摘,於是想了個辦法,乾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著鮮葉書寫,就算太陽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風凍得他手膚迸裂,他還是在所不顧,繼續堅持不懈地練字。他寫完壹處,再寫另壹處,從未間斷。這就是有名的懷素芭蕉練字。

他勤學精研;又用漆盤、漆板代紙,寫至再三,盤板都穿,禿筆成冢,以“狂草”出名。“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又有新的發展,謂“以狂繼顛”,並稱“顛張醉素”。對後世影響也很大。懷素晚年草書趨於平淡。

他存世草書墨跡很多,著名的有《東陵聖母帖》、《論書帖》,是含有章草筆意的優秀作品;《苦筍帖》、《千字文》和《自敘帖》,均為狂草,筆勢狂怪怒張,神彩飛舞,可以說是著力的佳作。

3,王獻之練字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壹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贊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壹次,羲之的壹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汙染了,小獻之靈機壹動,壹只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壹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妳要記住,寫完院裏這18缸水,妳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壹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壹咬牙又練了5年,把壹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壹張張掀過,壹個勁地搖頭。掀到壹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壹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 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麽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壹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妳只要像這幾年壹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壹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4,貝多芬童年

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在大部分時間裏,他的父親都喝得大醉,沒有對家庭和氣過壹點,甚至連家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吃穿都從未過問。起初,善良的祖父還能使這個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過來,他最大的孫子的音樂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當小貝多芬只有四歲時,祖父就去世了。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裏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不久,壹個沒什麽水平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被帶到貝多芬家裏。他和老貝多芬常常在外面壹個小酒館裏喝酒到半夜,然後回家把小路德維希拖下床開始上課,這壹課有時要上到天亮才算完。為了使他看上去象壹個神童,父親謊報了他的年齡,在他八歲時,把他帶出去當做六歲的孩子開音樂會。但是天下哪有後天培養出來的神童,盡管費了很多事,老貝多芬始終沒有能夠把他的兒子造就成另壹個年輕的莫紮特。與莫紮特相比,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紮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練功時間是愉快而安靜的,有著壹個慈愛的父親和壹個被鐘愛的姐姐;而貝多芬則不然,雖然他的演奏贏得了家鄉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卻遠未象莫紮特那樣引起世人的驚嘆。

  • 上一篇:初三下期了,還有100天就中考了,可是多門科目基礎幾乎為0,很差,怎麽辦啊!真的想努力卻好多都不懂!
  • 下一篇:200字的軟文,對企業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團結務實誠信敬業創新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