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作文素材可以編造嗎

作文素材可以編造嗎

時常聽壹些學生這樣說:“每逢作文,我常常感到無話可說,只好東拼西湊,說壹些空話、套話,甚至編造壹些材料。”而老師們也時常抱怨:“每次學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講評,然而收效不大,大多空洞乏味,毫無長進!”學生作文難是長期以來困擾作文教學的壹個棘手的問題。學生作文難,難在何處?難在無話可說。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見幫助學生做好寫作素材的收集,實在是作文教學的首要工作。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出以下兩條取材渠道:壹是從生活中獲取經驗材料,壹是從閱讀中獲取文字材料。

壹、從生活中獲取經驗材料

壹個人出生之後,就要通過自己的感官來認識外部世界,獲取大量的感性認識,同時,也要通過自己的實踐而獲取知識。指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取經驗材料,主要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多觀察,勤積累

屠格涅夫是俄國偉大的文學家,他平時很註意材料的積累,外出散步時要帶上小本子,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隨時記錄下來,為寫作積累了豐富的材料。而我國西晉時代的文學家陸機在《文賦》中寫道:“佇中區以玄覽”,意思是從廣闊的生活中觀察萬物,才能引起文思。

在教學中教師除了向學生強調觀察、積累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予以具體指導怎樣觀察、怎樣積累。如在學完《紫藤蘿瀑布》壹文後,此文在對景物——紫藤蘿的描寫上很有特色,細致生動,運用了恰當的比喻,使文段生輝不少。針對平時學生不善觀察,描寫幹巴的特點,我認為正好模仿此文進行練筆,於是我端來兩盆學校老師種植的花草,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遠看與近觀,整體與局部,枝葉與花朵……鼓勵學生把自己看到的口述出來,並且恰當運用修辭手法,小組成員交流所見所感,在學生思維被充分激活的情形下動筆寫,便輕松地以較好的質量完成了這次習作。而學生通過此次作文,學會了從多個角度觀察,調動多個感官觀察,積累了相應的寫作經驗。

當然,在教學活動中,每次作文都先進行實物、實地的觀察是不現實,也沒必要的,但養成觀察的習慣,善於積累卻是必要的,隨時隨地從生活中收集好的可用素材。

②用心體悟生活

寫作,不但需要有豐富的經驗,還需要有深刻的體驗。指導學生接觸現實生活,體悟現實人生,引發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情感和思考,對於拓展學生的生活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有重要作用。體驗越深刻,獨到的感受越鮮明,寫出的文章才會越有個性,越有特色,越有感染力。

比如在寫作“親情”這個話題作文,我的壹位學生用心體悟生活,用

““爸爸和自行車”為題,用細膩的筆觸捕捉生活細節,就寫爸爸用破舊的

的自行車送自己上學這個極普通的事,表達了父女深情,很感人。(此文刊登

於於《作文評點報》08年第15期)

總而言之,只要用心體悟,寫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壹樣可以讓我們的文章煥發異彩。

③關註現實生活中的熱點

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是生活在社會這個大集體中的,我們身邊每天都會發生大量的新聞,關註它們,追蹤它們,也許它們就能成為我們作文時的素材。只是追蹤熱點要全面,切忌片面,除了了解各方對這壹熱點的評論外,更要有自己的看法。平時我鼓勵學生多看壹些時事報道,如《東方時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有時還會就某壹熱點展開討論,從中挖掘可利用的材料。

二、從閱讀中獲取文字材料

讀書與作文的關系,古今中外都有許多名人名言。比如唐代大詩人杜甫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老壹輩語文教育大家張誌公先生也曾說:“讀和寫之間,讀是寫的基礎,必須在多讀的基礎上進行寫的訓練”。以上這些話,包含了他們深刻的人生體驗和寫作經驗,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在平時我鼓勵學生廣讀博覽,著意培養學生多讀書的習慣,使學生從書中吸取智慧,開闊眼界,豐富知識,積累素材,同時“觀千劍而識器”,逐步培養起對文字的細膩感覺,學生有了大量的語言積累,作文的素材就更豐富了。具體做法是:

①關註課本,回歸教材

很多學生壹邊在感嘆素材的缺乏,壹邊對身邊的“寶藏”(課本)卻視而不見,這是很多學生常犯的毛病。成天忙碌的學生,沒有那麽多時間去涉獵和加工浩如煙海的作文材料,那麽,我們何不就近取材,充分利用語文課本的豐富資源呢?語文課本中選編了大量古今中外名家名著,那壹段段優美的文字、那壹幕幕感人的情節、那壹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壹位位各具特色的作家……多年來他們正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並提高我們的精神境界,凈化著我們的靈魂。我們何不從中選取寫作素材呢?

②從經典著作中搜集寫作素材

“經典作品是經過歷史淘洗的,具有高貴的品格,經典中有著最基本的,實際上也是最深厚的人性思考。”這是北大教授、也是著名課程專家溫儒敏先生所說,確實閱讀名著對於提高學生的精神品質和文化素養是大有益處的,學生的精神品質和文化提高了,就會有獨立的思考,作文就會有思想深度,有深刻見解,不人雲亦雲。

③從閱讀時文報刊中搜集素材

在我們的身邊有不少的報刊雜誌不錯,如《哲思》、《百花》、《讀者》等等,經常閱讀不僅可提升閱讀者品味,而且可以從中開掘不少鮮活的材料。

總之,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沒有“積”哪來的“發”?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生活中處處存在動人之處”。對學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學生身邊。只要我們鼓勵學生用心觀察,勤於思考,註意積累,再加上教師適當的指導,作文“無話可說”的局面就會得到改善。學生會寫、樂寫、善寫的大好形式就會指日可待。

  • 上一篇:UI設計-分解卡流、流和Feed流
  • 下一篇:房屋背景材料繪畫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