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求高考作文素材!!!!!!!!!!!!!!!!!!

求高考作文素材!!!!!!!!!!!!!!!!!!

材料作文

〖題目展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壹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有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有人卻說,成功是失敗之母,因為成功了如果驕傲起來,必然導致失敗。

有人說:驕傲使人落後。有人卻說,驕傲使人進步,因為驕傲是自信的表現,它能促使人們奮發向上。

從創新的角度來看,說“成功是失敗之母”也好,說“驕傲使人進步”也罷,都是在不盲從人家觀點的基礎上將“琵琶”“反彈”出了新意。

請妳運用這種“反彈琵琶”的手法,寫壹篇議論文。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據,標題自擬,不得抄襲。

〖壹語破的〗

所謂“反彈琵琶”,說白了就是“唱反調”。“反調”好唱,能讓人覺得“反調”唱得“有理”卻難。因此,在“唱反調”的基礎上,應該盡量使“反調”能自圓其說。這是寫好此文的關鍵。

〖素材超市〗

1、 謙虛並不總使人進步,有時也使人落後;而驕傲未必都使人落後,有時也使人進步。

——唐世文《“驕傲”使人進步》

2、西方的格言是:成功是成功之母。有了壹點成績,鼓勵;再有壹點進步,再鼓勵。對於孩子來說,“驕傲”也會使人進步。

——唐世文《“驕傲”使人進步》

3、在中國有這麽壹句諺語:“君子動口不動手。”這種思想觀念,給中國的讀書人和知識界以長期而且強烈的影響。正因為如此,大家都把動手看作不光彩的事情,恥於動手。

現在,中國正在學習西方努力求得科學技術的發展。但是,幾千年培養起來的“君子動口,小人動手”的觀念根深蒂固,輕視動手的傳統,至今還殘留在中國人的骨髓之中。

能否確立起中國將來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這和現在的小學生能否養成喜歡動手的習慣,能否徹底消滅輕視動手的心理直接相關。

——孫觀漢《“君子不動手”的哲學》

4、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存在著壹個非常溫柔的陷阱,就是那些過分庇護孩子的父母壹手挖掘的。掉進陷阱裏的孩子,由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從而也喪失了長大成人的權利。

——興舒《再給孩子壹次失敗的機會》

5、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狼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壹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雞鳴狗盜之力哉?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讀孟嘗君傳》

6、論者以竊符為信陵君之罪,余以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

——唐順之《信陵君救趙論》

7、藺相如之完璧,人皆稱之,予未敢以為信也。

——王世貞《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豪情到碧霄。

——劉禹錫《秋詞》

9、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毛澤東《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思路突破〗

(思路設計壹)從俗話“有誌者事竟成”中引出“反調”:“有誌者事未必成。”並通過事例分析與名言引用來論證只有把遠大理想與實際行動結合起來,“事”才有可能“成”。

(思路設計二)從電視連續劇《水滸》主題歌《好漢歌》的壹句歌詞“該出手時就出手”中引出“反調”:“該出手時不出手。”並結合具體事例論證有的人見義勇為卻打死了人,觸犯了法律,好心卻辦成了壞事。進而闡明加強法制觀念,在“動手”之前要“三思而後行”的道理。

(思路設計三)從《荀子·勸學篇》的名言“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中引出“反調”:“鍥而不舍未必金石可鏤。”並且結合具體事例分析如果不註意“刻”的方法,東壹榔頭,西壹棒子,是永遠也達不到“金石可鏤”的目的的。進而得出“鍥而不舍”的精神加科學的“刻”的方法,才有可能刻穿金石的結論。

(思路設計四)從《國語》“勾踐滅吳”的記載對勾踐的肯定中引出“反調”:勾踐是只能“***患難”不能“同享福”的“暴君”。後者可以從他逼死文種、逼走範蠡的舉動中得到證明。

〖精品走廊〗

範文1

成功未必真豪傑

——從《勾踐滅吳》說開去

《國語》中的勾踐,歷來受到人們的稱道。人們稱道他,不僅因為他胸懷大誌,在越國滅亡之後,臥薪嘗膽,默默地做著復國的準備工作。而且因為他在與吳王爭霸的過程中,笑到了最後,把吳國給滅了,取得了爭霸事業的成功。後者才是起決定作用的。

中國人論歷史和歷史人物,向來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用魯迅的話來說,就是“搶得天下的便是王,搶不到天下的便是賊”。(《文學與出汗》)即便妳生來就是壹個市井無賴,然而當妳“搶得了天下”,坐穩了皇上的寶座之後,人們尤其是所謂的“歷史學家”就對妳另眼相看了。妳的高大形象壹下子就被樹了起來。反之,即便妳有經天緯地之才,然而當妳“搶不到天下”,並且英雄走到末路的時候,人們尤其是那些“歷史學家”就會很自然地將妳打入另冊,妳不是“流寇”就是“土匪”了。

中國人的這種“以成敗論英雄”的歷史觀,存在著相當大的偏頗。就拿勾踐來說吧,他臥薪嘗膽,滅了吳國,這些功勞自然不能抹殺。然而,就以這些所謂的“成功”給他樹起“英雄豪傑”的牌坊,那就荒唐至極了。只要我們的目光稍微從節選的這壹部分移開,看壹看他在滅吳之後逼死功臣文種的行為,就可以看出,他是壹個只可以***患難不可以同享福的心胸狹隘的“小人”。還好範蠡早就認清了他的這壹“小人”本性,在滅吳之後及時地退隱從商,才避免了文種同樣的命運。從這壹點看起來,勾踐即使是“英雄豪傑”,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至少要打壹半的折扣。

中國歷史的“成敗論”,不僅造就了勾踐這樣壹個“半英雄”,而且造就了劉邦這樣壹個“偽豪傑”。劉邦是壹個品行極為惡劣的市井無賴,在沛縣起兵之前,他只是壹個小混混而已,喝酒不給錢,欠債還抵賴。然而因為他在楚漢戰爭中用陰謀詭計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他小時候的劣跡在歷史中也就壹筆勾銷了。以成敗論英雄,就是這樣的荒謬絕倫。

成功未必真豪傑,而在失敗者中卻有許多的真丈夫。在這方面項羽可以說是壹個典型的代表。項羽不僅有超群的武功,“力拔山兮氣蓋世”,而且非常講究朋友之間的義氣。在鴻門宴上他放棄了除掉劉邦的絕好機會,就是因為他看重與劉邦壹道起兵反秦的患難情誼,不忍手足相殘。這樣壹位頂天立地的大英雄、真豪傑,卻因為最後敗給了劉邦,而為“歷史學家”們所不齒。

因此,我們在評價歷史和歷史人物時,壹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以成敗論英雄。

[點評]

首先,該文針對中國歷史觀中的“以成敗論英雄”的弊端,極為鮮明地提出了“成功未必真豪傑”的觀點,符合了“反彈琵琶”的要求,在立論上具有創新意義。

作為議論文,本文開頭擺出觀點的部分顯得煩冗了些,但這是有意的煩冗,目的在於為後文的舉例分析奠定基礎。“搶得天下的”指下文的劉邦,“搶不到天下的”自然指下文的項羽了。

文中所舉的三個事例(勾踐、劉邦和項羽)形成了兩反壹正的關系。通過這正反兩方面事例的對比分析,進壹步闡明了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必要性。

範文2

父母“狠心”意味長

公園裏,壹對年輕夫婦領著步履蹣跚的孩子在學步。突然,孩子摔倒了,就哭著賴在地上不起來,想讓父母過去扶他壹把。年輕夫婦卻不為所動,笑瞇瞇地對著孩子說:“跌倒了自己爬起來。”

用世俗的眼光來看,這對年輕夫婦對孩子夠“狠心”的。然而在我看來,在這“狠心”的背後,卻隱含著父母期望孩子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挫折的良苦用心。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難免不摔幾個跟頭,難免不受幾次挫折,難免不交幾回厄運。做父母的首先要讓孩子坦然地面對這壹切。莎士比亞說:“什麽都比不上厄運更能磨練人的德性。”梁啟超也說:“患難困苦,是磨練人格之最高學校。”摔幾個跟頭,受幾次挫折,甚至交幾回厄運,這都沒有什麽。相反,它們卻是磨練人的意誌,鍛煉人的承受能力的絕好機會。如果連幾個跟頭、幾次挫折、幾回厄運也承受不了,長大了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年輕父母的“狠心”中傳達出來的第壹層意思是:在學步的過程中,難免要摔倒。摔倒沒什麽了不起的。多摔幾個跟頭,妳才能從中體會出人生道路的艱辛,從而坦然地面對它。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需要借助壹些外界的客觀條件,如父母的支持,朋友的幫助,師長的援手等等。但最關鍵的還是自己的努力。當孩子或摔倒在地或碰到困難或遇到挫折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重新站起,來戰勝困難,來化解挫折,“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如果摔倒了,就把希望寄托在別人扶我起來上,事事都依賴別人,長大了如何在社會上獨立生存?年輕父母的“狠心“中傳達出來的第二層意思是:摔倒了,就要憑自己的努力爬起來,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的幫助上。多爬幾次,妳就能知道如何憑自己的力量爬起來了,就知道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克服困難了。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更多的“好心”的父母,他們極力為孩子營造優裕的生活環境,有些本該由孩子自己辦理的事情,做父母的也全給“包辦”了。把孩子養得如“溫室中的弱苗”,使孩子產生了事事依賴別人(在家裏依賴父母,在學校依賴老師,在社會依賴朋友)的惰性。其對孩子成長的危害,實在不可小視。

願我們的社會,多壹些“狠心”的父母,少壹些“好心”的家長。

[點評]

孩子摔倒了,做父母的不去扶他,卻要他自己站起來,對於這樣的父母應該怎樣評價?壹般的評價是“狠心”。然而作者卻與這種評價唱起了反調,認為這是父母期望孩子勇敢地面對挫折和逆境的良苦用心所在。這與“反彈琵琶”的要求是相符的。

文章議論的重點放在對父母的“狠心”的意味的揭示上,並且從培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兩個層面加以分析探究。這兩個方面構成了逐層深入的邏輯聯系。

把“狠心”的父母與現實中的“好心”的父母對照起來寫,分析“好心”父母所為的危害,這絕不是閑筆,而是出於議論的深刻性的精心的設計。有了它,文章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就更強了。

  • 上一篇:夢見壹條像魚壹樣的蛇在河裏
  • 下一篇:孩子不想上學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