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學會成長的25個思維模型

學會成長的25個思維模型

比如有的人,面對不同的選擇不知道該怎麽選,不知道哪條路更適合自己。

還有的人,即使做出選擇,也不知道具體要怎麽去執行。

這充分說明:盡管每個人都想快速成長,但成長不是天生的,也無法壹蹴而就。

壹些人年齡漲了,但思維和能力並沒有相應的增長。

所以說,成長其實也是壹門技能,需要我們認真掌握。

那麽,我們到底應該怎麽做,才能快速成長呢?

這本《學會成長》提供了許多思維模型,或許可以為我們指明方向。

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新媒體人粥左羅,他從2015年開始接觸新媒體,從月薪5000元的我,做到了年薪50萬元的內容副總裁,只用了18個月。

2017年他成為新媒體老師,受邀為聯想、東航、中信等大企業做培訓,課時費達到每天數萬元。

他的公眾號粉絲數近百萬,網絡課程付費學員也超過了10萬人。

不誇張地說,粥左羅本人就是壹個“爆發式”成長的典型。

這本《學會成長》,正是他總結自己快速成長的經驗所得出的精華,能夠幫助我們在人生的過程中,迅速打開思路,獲取指導,獲得成長的思維和方法。

接下來,我將從四個方面,為妳解讀《學會成長》這本書的精華內容,壹步步帶妳掌握快速成長的訣竅。

首先,妳會了解到,要成長,首先要學會做選擇,把選擇做好了,方向才能正確。其次,妳會知道,做好選擇以後,要怎樣付諸行動,真正把自己的想法實現。

然後,在完成前兩步以後,妳還會知道,如何判斷並積累自己行動的結果。

最後,妳還將知道,如何把這些結果放大,為自己贏得好名聲,樹立“品牌”,擴大影響力。

下面讓我們開始學習吧。

篩選和排序思維:隨意選擇的人生,不值得壹過

先說說面對成長,我們應該如何做選擇。如果把人生比作壹場考試,我們的任務就是解開壹道道“難題”:讀書、戀愛、工作、結婚、買房……妳解開的難題越多,人生也會越來越好。

不過有壹點,妳也許沒有意識到,在解題之前,還有壹步很關鍵,那就是:選題。

因為每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時追求幾個大目標,我們應該有“篩選思維”,把最重要的選項挑出來。

比如壹位女孩剛剛結婚,就為了養育孩子選擇回歸家庭,當壹名全職母親。

可是過了幾年,孩子的成長雖然很順利,這位年輕媽媽卻卻有些失落,因為她心裏還惦記著自己當年的工作,惦記自己的職場追求,想擁有壹份事業。

可這個時候,職場發展的“黃金期”已經過去,想再回職場奮鬥就有些難了。

顯然,這位母親是壹個“解題高手”,她能夠把孩子教好,這的確很了不起。

但從另壹個角度來看,她卻是壹個“選題”的普通人。

她在壹開始,甚至沒有意識到:事業對自己有那麽重要的意義。

如果她能意識到,當初自己是在做壹個非常重要的選擇,而且擁有很多不同的選項,結果可能會不壹樣。

比如她可以先打拼幾年,再考慮要孩子,甚至兩者兼顧。

如果我們也像剛才那位母親,只會解題,卻不懂選題,那就太可惜了。

因為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妳解對了題,但選錯了題,而且妳還並不知道自己選錯了。

不是妳不行,而是妳本可以,這是人生的壹大遺憾。

既然選題如此重要,那麽我們應該怎麽選呢?這裏主要介紹三個步驟。

第壹步是了解成本。

所謂成本,是我們做選擇付出的代價。不過,人生選擇的代價與多數人想的不同。它不是我們常說的時間成本,也不是金錢成本,而是機會成本。

什麽是機會成本呢?就是當妳面臨許多機會,選擇了其中壹個,往往意味著妳要放棄其他的。

比如剛才那個例子中,女孩選擇在家裏做全職媽媽,那她就放棄了自己本來的事業,以及職業生涯給自己帶來的可能性。

又比如,我們選擇加入某家公司工作3年,這就是等於這3年中,我們放棄了其他公司的工資待遇,以及各種發展機遇。

我們要清楚,機會的選擇往往是唯壹的,不可兼顧,當我們選擇了其中壹個,就註定與其他機會無緣。

了解這個機會成本,我們才能足夠慎重。

再看看第二步,提高標準。

很多時候,我們的機會成本很高,選擇很多,為了作出更好的選擇,就有必要提高標準。

比如在選擇看什麽書的時候,可以多看評分、看作者背景、看出版社。很多時候,只需要5分鐘,妳就能判斷壹本書到底值不值得讀。

但很多人偏偏不願意,壹時興起,看到壹個不錯的書名,就買了壹本書。要知道,讀那些不好的書,不僅對自身無益,反而有不少害處。

從這裏就能看出,提高標準可以幫我們節約很多精力,更快地作出選擇。

最後看看第三步,意識到選擇的自由。

很多時候,面對選擇,我們會覺得自己“沒得選”。例如有的人覺得:學歷不高,沒得選,只能做簡單的工作;家庭條件不好,沒得選,只能找個普通人,早點結婚生子。g

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

學歷不高的人,可以在職申請學位,想辦法深造;家庭條件不好,可以努力壹段時間,給自己創造條件。

其實所謂的“沒得選”,也是壹種選擇,選擇不去改變,選擇隨遇而安。畢竟,有壹些選擇的確很難,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挑戰難度。

但是,我們還是有必要意識到自己選擇的自由,不要覺得被壹些客觀條件束縛了。

實際上,只要我們願意努努力,逼自己壹把,總會找到更好的選擇。當然,很多時候,做選擇也意味著放棄。我們要放棄很多機會,把未來賭在壹條路上。

那麽,要如何確定,我們應該選擇什麽,又應該放棄什麽呢?

這裏,我們就需要壹種“排序思維”,找到我們諸多目標中,最重要的壹個或幾個,圍繞這些核心目標做選擇。

例如股神巴菲特就有壹個著名的“目標管理法”,他會首先寫出工作的25個目標,然後把這些目標進行排序,把精力放在最靠前的5個目標中,後面20個目標直接就放棄掉。

使用這種方法後,巴菲特很少接受媒體采訪,幾乎不參加行業活動,也不怎麽出差。

但正是這種不同於大部分商業領導者的行事風格,讓他工作效率極高,最終成就了今天的“股神”。

因此,我們作出選擇後,也有必要通過這種方式,明確自己的目標,排除多余的想法。

好了,說到這裏,我們總結壹下。

面對紛繁復雜的人生,應該如何選題?那就是利用篩選思維,了解成本,提高標準,作出自己的選擇,然後利用排序思維,找到自己的核心目標。

魯莽定律和叠代思維:助妳開局,不斷精進

接下來我們說說,做好選擇後,應該怎樣去執行、實現我們的想法。書中也介紹了兩個方法,壹個叫“魯莽定律”,壹個叫“叠代思維”。

我們先來說說第壹個方法,所謂魯莽定律,就是兩個字:行動。

當我們確定要做什麽事情,就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行動起來。

生活中,很多人總覺得,做壹件事情,就壹定要想辦法做成,想辦法做好,其實這是壹種誤解。

舉個例子:讀小學的時候,我們可能覺得壹些題目挺難,可到了初中,我們就會發現小學只是基礎,只是初中的起點。

後面的高中大學也是如此,上壹個階段,僅僅是下個階段的起點,當我們“升級”,所有的學習都要重新來過。

只可惜,許多人到了社會上,反而沒了讀書時的心態。

比如很多人找工作,總覺得自己的起點應該要盡量高壹些,動不動就要世界500強。可事實並非如此,工作的邏輯和讀書其實是壹樣的,都要從最簡單、最容易的做起,在下壹個階段,把前階段當作起點站。

因此,要實現想法,關鍵不在於要找壹個多高的起點,而是要拿出態度,馬上積極地行動起來,這就叫作“魯莽定律”。當然,為了彌補自己的“魯莽”,我們還需要壹個技巧,就是“叠代思維”。

不僅要大但地去做,還要學會更新,把行動中遇到的問題壹壹解決,然後完善自己,進入下壹各階段。

就像剛才舉的讀書那個例子,每3到4年,我們的知識就會“叠代”壹次,升級壹個全新的版本,以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之所以要這麽“叠代”,其實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因為許多人在開始的時候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功,也不知道該怎麽做,只能抱著試壹試的心態。有的人也許比較順利,壹行動就成功了。

但大部分人,壹開始往往沒那麽成功,而是像科學家做實驗那樣,不斷地思考和調整方案,然後才把事情做成,因此需要叠代。

另壹方面的原因是很多時候,我們看不清事物演化的規律。在客觀上,許多經驗和方法,必須在實踐中壹步步摸索,才能得到驗證。

在此之前,我們也不知道,自己的思維和方法到底有沒有用,應該如何調整,但經過叠代,我們就可以結合實際經驗,讓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更符合客觀規律。

說到這裏,也許妳會問,我們具體應該怎樣叠代呢?這裏介紹兩種叠代的方式:

分別是質量叠代和體量叠代,下面分別進行講解。

所謂質量叠代,就是強調“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壹件事,壹個產品,即使質量不那麽高,也應該馬上去做出來。

比如我們要教孩子寫作文,壹開始的目標應該是教會他們,什麽是開頭結尾和正文,讓他們先把文章寫出來。

即使這個作文很簡單,但至少成形了,然後我們才可以繼續去完善表達,提高修辭,讓60分的文章提高到90分。

而體量叠代,就是要在質量的基礎上,大規模地復制和生產,讓產品產生規模效應。

還是剛才那個例子,當孩子的作文寫得好了質量上去了,我們就可以按照不同主題,不同素材,讓他多寫幾篇,練習駕馭不同題材的能力。

這樣做,以後不論面對怎樣的題材,孩子都能夠得心應手。

相信妳也看出來了,叠代也有壹個基本的邏輯,壹般是先做質量叠代,再做體量叠代。

因為現實生活就像開餐館,我們不可能拿出壹份60分的菜肴去招待客人,這樣多半是開不下去的。

只能是我們自己先進行質量叠代,把自己的“菜”練到80分,然後再拿出來,壹步步擴散、推廣,最終得到壹個較好的結果。

下面我們總結壹下,做好選擇後,應該怎樣去執行:

壹方面,用“魯莽定律”開局,大膽果斷地行動起來,不要擔心自己做不好;

另壹方面,用叠代思維去彌補“魯莽定律”的不足,把簡單的事情,越做越精致,讓小規模的事情,越做越大。

結果思維和復利思維:做壹個交付結果,而非交付行為的人

說完了執行,我們再看看,應該如何判斷和積累妳得到的結果。

在談論這個話題前,我想先問妳壹個問題。有句老話是這麽說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那麽在這句話裏,妳覺得“功勞”和“苦勞”,哪壹個代表行動,哪壹個代表結果呢?

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009.JPG

有功勞的才是結果,而苦勞,充其量只能說明妳非常努力,但並不代表妳的行動壹定會有結果。同樣的,許多人覺得自己做事情效率很高,但這種效率,其實並不是有結果的高效,而是行為的高效。

打個比方,如果有兩個銷售員,壹個銷售員1個小時打了100個銷售電話,成交了5單。而另壹個銷售員,1個小時只打了20個銷售電話,卻成交了10單,妳認為哪個更高效呢?

顯然,是那個成交更多的更高效,因為打電話只是行為,成交才是結果。

但是有的人並不這麽想,他們總覺得,在壹定時間內做到更多的事,這就是高效。但結果思維告訴我們:壹定要得到最後的結果,才能對我們之前的行動進行判斷。

在結果之前,任何行為都只是壹個過程,努力並不能作為我們的判斷依據。

那麽,運用結果思維,我們具體應該怎麽做呢?

這裏有兩個重要方法,第壹個是區分目標和手段。

目標用來衡量我們要得到的結果,而手段,只是我們得到結果的過程。面對不同事物,我們應該不斷思考,自己的目標到底是什麽,才不會在行動的過程中迷失。

比如有人讀書,給自己設定了壹個目標:今晚10到12點,壹定要讀完60頁書。

然後他認真閱讀,卻發現自己1個小時才讀了20頁,於是在接下來的1個小時裏,他就會瘋狂地加速,拼命把書讀完。

“在1小時內讀完剩下的40頁”成了他追求的結果。

004.JPG

問題是,我們讀書,就是為了在壹定時間內把書讀完嗎?顯然不是。

因為讀書只是手段,我們的目的應該是希望通過讀書來解決問題,讓自己成長,成長才是真正的目標。

如果無法區分目標和手段,看不到讀書和成長的關系,很容易就會讓人跑偏。

所以說,這個人制定的目標,也要立足於自身的成長,比如“在10到12點讀30頁書,總結出3個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妳看,這裏面,“提高工作效率”就是最終目標,而“讀30頁書”只是手段,這就是壹個關於目標和手段的完整表述。

再說說第二個方法:運用“復利思維”,爭取每壹次的結果,比上壹次更好。

所謂復利,其實是壹個金融概念。

比如我們理財,理財壹年後,得到本金和利潤。如果我們再接著做理財,把得到的利潤,作為第二年的本金,壹年壹年往下疊加,這就叫復利。

當然,這復利也許不多,但可別小看,比如今年妳拿出1萬元投資,利潤是10%。

壹年以後只賺1000元,但如果我們繼續投資,形成復利,17年後就會變成10萬元,34年後就會變成100萬元,足足翻了100倍。

我們可以想想,如果我們把這10%的利潤,比作我們每次行動後的結果。

每次交付結果時,進步10%,重復幾次後,得到的進步將超乎想象。

當然,這也要求我們在平時不能得過且過,而是要不斷地思考壹些改進措施,用復利思維,讓結果不斷積累“升值”。

174.jpg

說到這裏,我們總結壹下,行動後應該怎麽做:我們可以用結果思維,去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達到目標。

具體來說,我們要學會區分手段與目標,並且運用復利思維,成為壹個交付結果,積累結果的人,而不只是交付行為的人。

品牌思維和寫作思維:“放大”自己的成果。

說完結果思維,最後我們說說,在有壹定的成果後,如何將成果放大。

這裏介紹兩個方法,壹個是品牌思維。

品牌可以讓壹件商品有遠超其成本的價值。

比如著名的火鍋品牌“海底撈”,許多商場都會專門請他們入駐,甚至補貼裝修費,減免租金,也要引入海底撈。這是為什麽呢?因為海底撈的品牌響,可以為商場帶來巨大的人流。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在海底撈排隊等位的經歷,而這些排隊的人流,反過來又能為商場增加業績,增添人氣。

所以這些商場都願意引進海底撈。

需要註意的是,我們說的品牌不是我們常說的“商品品牌”,而是針對人的“個人品牌”。

當個人品牌足夠好,壹樣可以有品牌溢價,讓自己獲得“無形資產”,變得更有競爭力。

比如壹些培訓機構,經常會重金請公立學校的老師去講課。

166.jpg

這壹方面是因為公立學校的品牌權威,而另壹方面,也是老師的個人品牌大,能夠為培訓機構帶來“流量”。

妳看,這就是品牌思維的好處。那麽,要如何建立品牌呢?答案只有四個字“行為邏輯”。個人品牌,來自別人對我們的信任。

而這些人的信任,本質上是認可我們自身的行為邏輯:這個人擅長做什麽;這個人很有底線,不會傷害合作者的利益等。

當我們梳理出自己的行為邏輯,把它作為原則,並總結出來,品牌就樹立起來了。

當然,既然有了品牌,我們還需要時常維護,如果做了不符合品牌行為邏輯的事,那麽反過來也會影響品牌,傷害口碑。

最後再說說另壹個方法:就是寫作思維。

寫作是壹項重要的技能。

通過寫作,妳可以把壹切能力、經驗、知識、認識、思想等封裝成內容產品,讓無形的東西變得有形、可傳播、可出售、可復制。

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效率大大增加,我們寫作的內容,可以通過很多渠道輸出,影響更大範圍的人。

另壹方面,這些內容也是對我們自身的總結和提煉,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

當那些看我們內容的人產生興趣,也會支持我們,甚至為我們付費。

這也是很多自媒體積累粉絲的“秘密”。當然,要學習寫作也不是壹朝壹夕的事。

027.jpg

這需要我們在平時有意識地進行整理,將自身有價值的東西總結輸出,形成系統的內容產品。有時候,經過長時間的梳理和加工,才能生產出合格的內容。

但要知道,當現實中的幹貨,在網絡上以文字、聲音等形式出現,其傳播效率將大為提高,影響力大為增強,整個效果將超乎想象。

好了,以上就是“放大”成果的兩個方法,品牌思維,用經營品牌的理念,獲取“無形資產”,積累口碑,增強競爭力。

寫作思維,將人自身的思想、能力等轉化為內容產品,進壹步增加影響力,為自己積累“粉絲”。

到這裏,妳就已經學會了《學會成長》的全部精華內容。

成長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但面對成長中的難題,人們的表現各不相同。那些善於成長的人,總是能夠運用不同的思維模型,從各個方面提高自己。

而那些不善於成長的人,總是會覺得迷茫,不知如何突破困局。

而我們今天,就從做好選擇、落地執行、評估結果和放大結果四個方面,講解了許多有助於成長的思維,現在為妳總結壹下。

002.JPG

在做選擇時,利用篩選思維,去了解成本,提高標準,並保持選擇的自由,去作出選擇。然後利用排序思維,找到自己的核心目標。

在實現想法時,應該用“魯莽定律”開局,果斷地行動起來,然後用叠代思維不斷改進自己的做事的方式,不斷提高質量和體量。

在評估結果時,要面向最終的目標,區分目標和手段,不要被過程所迷惑,同時善用復利思維,不斷積累進步。

在放大結果,我們應該要有品牌思維和寫作思維,形成壹套屬於自己的行為邏輯,形成口碑,積累無形資產,同時註意寫作和輸出,開發屬於自己的內容產品,增加影響力。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它通過幾個方面的不同思維,形成了壹個邏輯閉環,包含了成長的各個環節,相當於為讀者提供了壹次成長的“全過程”服務。

只要妳還在成長,還想成長,最好都看看這本書,看看自己究竟處在哪個環節,應該用什麽思維。

不過,學習思維只是改變的第壹步。

如果想把這些思維用到生活,還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將書中的思維和方法加以踐行。

  • 上一篇:心理課堂
  • 下一篇: 心與腦:心理活動是如何產生的?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