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需要壹些關於“寬容”的事例素材!

需要壹些關於“寬容”的事例素材!

關於“寬容”的事例素材:

事例壹:六尺巷傳奇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是桐城另壹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因院墻發生糾紛。張老夫人修書送張英。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復老夫人:“千裏家書只為墻,讓人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後退三尺築墻。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墻後移三尺。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事例二:宰相肚裏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

蔣琬坦然壹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裏能撐船”。

事例三:將相和傳奇

公元279年舊中國時代,趙國的藺相如守完壁歸趙,立了大功,拜為上卿,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自恃功高,很不服氣,揚言要羞辱他。藺相如聽到廉頗的話,常常稱病不上朝,不跟廉頗爭位。有時藺相如坐車外出,碰見廉頗就趕緊避開。

門客以為他膽小怕事。藺相如說:“秦王那麽厲害,我都不怕,難道還怕廉頗?我考慮,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入侵趙國,只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如今二虎相鬥,必有壹傷,勢必削弱抵禦外敵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將軍,是先男家之急而後私仇啊!”

這話傳到廉頗耳中,廉頗很覺慚愧,便袒衣露體,負荊登門請罪。說:“我粗野低賤,誌量淺狹,開罪於相國,相國能如此寬容,我死不足以贖罪。”於是將相重歸於好,成了生死之交。

事例四:千金之交

有個“”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管仲與鮑叔的故事。管、鮑二人少小相識,後來合夥經商,管仲總是要從中多占壹些便宜,鮑叔不以他為貪,知他是家貧的緣故。此後,管仲出了不少餿主意,幾乎使生意做不下去了,鮑叔也不認為他蠢,而認為是沒有遇上好時機。

後來鮑、管二人分別投奔齊國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門下,小白勝而糾死。管仲跟著倒黴被囚。鮑叔不以勝者自旌,反而力薦管仲於齊桓公(小白),也不計較自己會處在管仲之下。桓公果然拜管仲為相,治理齊國,九合諸侯壹匡天下,齊桓公終成壹代霸主。管仲後來感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事例五: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壹天,他接到家信,說家裏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後馬上修書壹封,道:“千裏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妳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

家人讀後,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後,就有了壹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寬容意思是:人寬宏有氣量,不計較或不追究。

寬容是人性中最美麗的花朵,寬容是心理養生的調節閥。人在社會的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是不可避免地發生,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學會寬容。

寬容是壹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寬容是壹種非凡的氣度、寬廣的胸懷;寬容是壹種高貴的品質、崇高的境界;寬容是壹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寬容是壹種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藝術。它不僅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著氣質和胸襟、堅強和力量。

壹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其心理往往處於緊張狀態,從而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

  • 上一篇:誰能給我講講日本的明治維新?
  • 下一篇:我的研究報告 作文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