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怎樣用古詩寫作文

怎樣用古詩寫作文

1. 怎樣利用古詩名句寫作文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以高度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想象,強烈的節奏感、韻律美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抒發思想情感的文學體裁。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而古詩詞中的名句更是廣為流傳的,出類拔萃的文學精華部分。

從古至今能夠廣為流傳的古詩詞名句,是經過歷史長河磨練的,經得起考驗的,為人們所接受的文化的典範。它之所以經久不衰,不僅因為精練的語言,協調得押韻美,還因為它在材料的選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極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從內容和材料上分有敘事的,寫景的,抒情的,明誌的,說理的……從寫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誌,借景抒情,誇張寫實……分門別類,各具特色,不盡相同。從某種意義上講,壹首詩歌就是壹篇文章的大概。

因此系統地進行古詩詞名句訓練,就是接觸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學習掌握多樣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可見壹斑。

壹、誦讀古詩詞名句,積累素材 文章缺乏營養,幹癟無物是現代大部分學生的通病。分析原因是學生缺乏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肚子裏沒有墨水,怎麽能寫出優美的文章來呢? 作為古代文學的精華——古詩詞名句。不僅語言經過了千錘百煉,而且也有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內容,有寫景的、有記事的、有說理的等等。

是學生語言積累的最好素材。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言可發,有情可抒。

正所謂厚積才能博發。因此我利用學生的采蜜本這個陣地,每天讓學生抄寫十句古詩詞名句,讓學生進行吟讀和背誦。

壹段時間下來,學生積累了不少名句,出口成章了,這為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詩文互換,進行練筆 學生有了積累,如果不會表達和運用,那麽就等於白紙壹張,沒有任何意義。

如何讓學生學會表達?首先得讓學生理解所誦讀的古詩詞名句的意思,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名句的內容,教師得像學生拓展有關古名句的相關內容,比如作者,寫作的背景,詩人當時的心境,關於古詩詞名句的典故等等。學生深刻理解的其意思後,可以進行多角度的訓練。

1、圍繞名句進行段落訓練 古詩詞名句中的意象鮮明,但是對意象的描述是極少的,還留有許多的空白,包括意象的、情感的。這就給學生的習作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教師可以把這作為對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有選擇地進行練筆。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可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有關名句的資料。

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後,讓學生采用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擴寫,改寫,寫讀後感或由壹首詩想到的等,給學生以發揮想象的自由。壹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寫什麽的難題。

另外要學生對古詩詞名句進行擴寫,也降低寫作的難度,避免了學生語句不通順的現象。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放飛想象,興趣盎然,入詩境,悟講情,出精美的文章來。

2、給學生壹段話,請學生用自己積累過的壹句古詩詞名句來概括。 學生的習作覆蓋面越來越寬廣了,如果只停留在擴寫古詩詞名句的基礎上,那麽就很難適應其他體裁的習作了。

要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和語文素養,不僅要學生積累大量的好詞好句,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讓學生用學過的古詩文概括壹段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明白如何運用。

拿生活實際的壹段文字進行概括,其實告訴學生,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就可以運用這個名句了。久而久之,學生在描繪壹種畫面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想起了這個古詩文句子,避免了啰嗦、繁瑣地敘述,使學生習作表達意思明了,簡潔。

三、方法滲透,指導作文 古詩詞中的名句能夠廣泛傳播,不僅是因為華麗、精練的辭藻,鮮明的思想,也是作者高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這些直接影響著古詩詞的魅力和中國文學的發展方向。新課程下如何教作文,為教作文而教作文,還是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又如何讓學生自由地表達。

寫作方法和技巧是不可少的。每壹句經典的古詩詞名句,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

句子是文章的單位,仔細揣摩古詩詞名句的寫作規律和技巧,並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對學生的習作行文有著積極的作用。比如: 1、托物言誌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這句詩出自杜甫大約二十五歲“遊齊趙”時寫的《望嶽》。當時他襟懷浩蕩,眼界空闊。

身在嶽麓而神至嶽巔,寫得有力如虎,遒勁峭拔。雖沒有“登峰造極”而泰山的真形已盡落眼底矣。

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習作中可以假托事物來抒發自己的誌向和抱負,這對解決學生作文直白,缺少含蓄之美的弊端是很有幫助的。

2、寫景狀物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此句對江南春色進行了形象化的演繹,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紅綠相映的明艷色彩,給人以光彩奪目的強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間的相互烘托,又有異色間的相互映襯,充分顯示了作者善於著色的技巧。從中可以看出寫景的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點,恰當地進行選擇,抓住鮮明的色彩,可對比,也可反襯,從而烘托出景色的美。

3、借景抒情 經常告訴學生環境描寫是心情的寫照,借助景物可以抒 *** 感,然而學生自己操作起來,就是情歸情,物歸物。而古詩詞名。

2. 用古詩寫作文

中秋佳節的夜晚,深藍的天空,萬裏無雲,月亮格外美麗,它像壹塊巨大的白玉盤懸掛在天中,皎潔的月光給大地鋪上了銀裝。

星星稀稀疏疏、七零八落地只在天邊閃閃爍爍。我漫步在洛陽城,只見秋風乍起,高高的白楊樹在風中嘩嘩作響,幾片黃葉極不情願地離開大樹,在風中飄搖了幾番,落在了地上。

此時此景,不禁驀生思鄉之情,便直奔寓所。 孤孤單單地坐在椅子上,非常煩惱,像蜘蛛肚裏抽出的粘膩的絲,壹圈圈地在我心上纏繞著,叫我心慌。

就在這時,我突然想到:我何不寫封家書,表達我思鄉念親的心情。便立刻點上蠟燭,鋪紙研墨。

可正當我提筆準備寫下去的時候,我的頭腦裏出現了數不清的話語,不知道從何說起。心想:我要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就要多寫壹些內容。

然後,我拿起筆,在那紅彤彤的燭光下認真地寫著這封信,把自己想到的事,想說的話語,想表達的感情全都寫出來…… 忽聞公雞打鳴,卻還沒有寫完這封信,因為我要寫的事實在是太多,我寫好了這件事,又想起了那件事,好像永遠都寫不完似的。直到旭日東升,我才吹熄燭光,擱筆伸腰。

盡管弄得我疲憊不堪,但我覺得值,因為我把自己的心裏話告訴了家鄉的親人。 我匆匆來到驛站,找到壹位回鄉的朋友,托他把信帶給我的親人。

當他要走的時候,我擔心自己在忽忙中沒把想說的話說完,忙又打開已封好的信看了看,才又封好交給朋友,與他抱拳相別。 此時,天空分外晴朗,白雲綻露了笑容。

高高的白楊樹在晨風嘩嘩地鼓掌,幾只黃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秋日傍晚,詩人張籍趁著飯後無事,來到好友門前。他走上去叩了幾下門,壹個書童探出頭來:“您找誰?”張籍忙說:“請問,妳師父在家嗎?”“真不巧,師父昨天去家鄉與親人相見,下月回來。

您請回吧。”說完,書童關了門,只留下張籍壹人站在門前。

壹陣肅殺的秋風吹來,帶來陣陣涼意。張籍轉過身,突然聽到壹個小孩叫:“媽媽,看,大雁!”詩人擡頭壹看,壹群大雁正從天空中飛過。

張籍不禁想起自己客居洛陽,常年不歸。這大雁明年會回來,而自己什麽時候才能回到家鄉呢?這時,街上已空無壹人,只有風吹落葉的沙沙聲。

落日的余輝撒在他的身上,池塘裏的荷花早已不見,往日的蟲鳴鳥叫,這時已無影無蹤了…… 回到家中,張籍突然想到,自己雖不能回到故鄉,但可以寫信啊。可是,提起筆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寫起。

詩人的腦海裏,不斷湧現著當年離別時的情景。恨自己那時年輕氣盛,與老母離別時竟頭也不回地走了,但不知這壹別何時才能再見面……想到這裏,詩人不覺熱淚盈眶,壹時間,所有的感情都似泉水壹般湧了出來,詩人把所有的思念都寄於這壹段段文字中。

終於寫罷書信,張籍又將這封信仔細地讀了數十遍,生怕自己的思鄉之情不能完全表達出來。這時,忽聽打更人打了三下更,已是三更天了,詩人才戀戀不舍地放下信,封好,合衣睡下,可他又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是多麽想讓家人快點看到這封信呀! 清晨,詩人早早地起了床,揣著信在門口等候捎信人。

不知何時,街角傳來了馬蹄聲。“來了,來了!”詩人心裏激動萬分。

只見那個送信的年輕人跳下馬,接過信說:“您放心,我壹定會送到的!”說完,正要上馬,只聽見背後壹聲大喊:“請留步!”他忙回身問,“老先生有事?”“我……我想再看壹下信。”年輕人猶豫了壹下,把信交到了詩人手裏。

詩人急忙打開信,仔仔細細又查看壹遍,這才又封好交給年輕人。年輕人跨上馬,揚鞭而去。

詩人站在原地,眼中已滿是淚水……壹陣秋風吹過,吹落了他的淚,壹滴、壹滴……。

3. 利用古詩寫壹篇作文

牧童

黃昏時分,太陽輕輕地投進大山的懷抱,有如壹位出色的魔術師似的,輕輕搖身壹變,就成了壹彎明月。那皎潔的月光宛如壹層薄紗,輕輕蓋在寧靜的田野上。野草輕柔地舞動著——在月夜的茫茫碧草之中;在輪月那淡淡微光的映襯下;稍有些羞澀,又夾帶著壹絲歡樂,舞動著……

聽——是誰吹出了那樣歡快柔美的悠揚笛聲,時續——時斷,伴隨清風在原野上回蕩。走進壹看,原來奏笛者是壹位騎在健壯黃牛身上的晚歸牧童,他身披蓑衣,頭戴草帽,倆只小腳丫在牛背兩側搖來擺去,歡快的回到了小溪邊上的壹座茅草屋中。而我則站在樹叢中,久久凝望那燈火通明的窗口上……不壹會兒,那位小童又邁著輕快的步子出來了,他仍舊披著那件綠蓑衣,頭戴那頂小草帽,手心兒裏緊握著那只竹笛。又是壹路小跑,在林間穿梭。我不聲不響的跟了上去,只見他又來到了那片田野上,找了壹塊平坦的地方,伸壹個懶腰,打壹個哈欠,竟連蓑衣都不脫,草帽兒也依然帶著,就臥躺下來休息了,嘴裏還叼著壹根纖細的茅草。此時此刻,我也累了,就在離他不遠的地方走進了夢鄉……

公雞開始歌唱,太陽也沈睡了壹

4. 怎樣用詩句寫作文(裏面要有詩句,全詩,意思)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遊象 作品:秋夜將曉⑴出籬門迎涼有感 (同題詩有二首,這是第二首。)

年代:南宋 作者:陸遊 內容: 三萬裏河⑵東入海,五千仞嶽⑶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⑷裏,南望王師⑸又壹年。

註釋: 1.將曉:天將要亮。籬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

2.三萬裏河:指黃河。“三萬裏”形容它的長,是虛指。

3.五千仞嶽:指西嶽華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古人以八尺為壹仞。 4.胡塵:指侵略者的鐵蹄踐踏揚起的塵土。

胡:中國古代對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稱。 5. 王師:指宋王朝的軍隊。

6.海:指黃河。 7.仞:古代計算長度的壹種單位,八尺為壹仞(壹作七尺)。

嶽:指北方泰、恒、嵩、華諸山,壹說指東嶽泰山和西嶽華山,摩天:碰到天。 8.遺民:北方淪陷區的人民。

9.胡塵:指金兵鐵騎揚起的塵土。 10.王師:指宋朝的軍隊。

古詩今譯 三萬裏黃河東流入大海, 五千仞華山高聳接青天。 鐵蹄下遺民欲哭已無淚, 盼望官軍收失地又壹年。

思想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愛國和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歷史背景 南宋時期,金兵占領了中原地區。

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已淪陷於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愛國詩人陸遊被罷斥歸故鄉,在山陰(今浙江紹興)鄉下向往著中原地區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統壹。

作者簡介 陸遊,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其父陸宰,是很有民族氣節的 官員和學者,朝廷南渡後,他便回到家鄉箸書了。

陸遊自幼就受到愛國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戰復仇的 壯誌。29歲參加進士考試,名在前列,因觸犯殲臣秦檜而被除名。

孝宗時,被賜給進士出身,歷任夔州 通判,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權知嚴州等地方官,還參贊王炎、範成大幕符軍事,後來做過朝議 大夫,禮部郎中。65歲那年罷官,即回老家山陰閑居,死時年八十六。

陸遊壹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誌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壹,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勤於 創作,壹生寫詩60年,保存下來就有 9300多首。

詩的題材極為廣泛,內容豐富,其中表現抗金報國的作 品,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詩的風格豪放,氣魄雄渾,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稱。

創作背景 六十八歲的放翁,罷歸山陰故裏已經四年。但平靜的村居生活並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靜下來。

此時雖值初秋,暑威仍厲,天氣的熱悶與心頭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將曉之際,他步出籬門,以舒煩熱,心頭悵觸,寫下兩首詩。

這裏選了其中壹首。 [內容評析]詩壹開始劈空而來,氣象森嚴。

山河本來是不動的,由於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這黃河、華山不僅雄偉,而且虎虎有生氣。但大好河山,陷於敵手,怎能不使人感到無比憤慨!這兩句意境闊大深沈,對仗工整。

「遺民淚盡胡塵裏」的「盡」字,更含無限酸辛。眼淚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盡?但即使「眼枯終見血」,那些心懷故國的遺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馬隊揚起的灰塵,隔不斷他們苦盼王師的視線。

以「胡塵」作「淚盡」的背景,感情愈加沈痛。 結句「南望王師又壹年」,壹個「又」字擴大了時間的上限。

遺民苦盼,年復壹年,但路遠山遙,他們哪裏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們忘記得幹幹凈凈!詩人極寫北地遺民的苦望,實際上是在表露自己心頭的失望。全詩以「望」字為眼,表現了詩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轉的心情。

這是悲壯深沈的心聲。詩境雄偉、嚴肅、蒼涼、悲憤,讀之令人奮起。

明清之際進步思想家王夫之對於詩歌藝術頗多會心之論,他曾以小幅繪畫為喻,揭示絕句短詩含蘊深廣意境的特點,是很有啟發性的。其說見《姜齋詩話》卷二: 論畫者曰:“咫尺有萬裏之勢。”

壹“勢”字宜著眼。若不論勢,則縮萬裏於咫尺,直是《廣輿記》前壹天下圖耳。

五言絕句,以此為落想時第壹義。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處?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

在方尺的畫幅中,收攝萬裏的風光,決不是將山河城郭按比例縮小而羅列於紙上。藝術作品塑造了生動的典型形象,可以引起豐富的聯想,雖著墨不多,而意境則浩無際涯,頗難以道裏計。

不過王夫之認為只有盛唐絕句能得意余言外的妙境,則未必盡然。他所舉崔顥《長幹行》,含情脈脈,蘊藉有致,實為詩意之壹境,如司空圖《詩品·含蓄》標舉的“不著壹字,盡得風流”。

前人論詩歌意境的,常常向往於這種境界。清王士禛的崇尚“天外數峰,略有筆墨,意在筆墨之外”(《蠶尾續文》),便是例子。

然而,我們還可以看到,別有壹種淩雲健筆,龍騰虎躍於尺幅之上,而氣吞萬裏,有如司空圖所雲“真體內充”,“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詩品·雄渾》)的風概,壹般出於長篇歌行或律句,而宋代陸遊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之二》也深得其妙。此詩仍屬絕句,其為咫尺有萬裏之勢,與崔顥《長幹行》相比照,似乎更當得起“墨光四射,四表無窮”的崇高評價。

陸遊是南宋愛國詩人,面臨祖國分裂的劇變時代,早懷報國大誌,。

5. 如何靈活運用古詩詞寫作文

啊,其實我慣用的是把詩詞分成幾個詞聯用,如溫庭筠瑤瑟怨“碧天如水夜雲輕”壹句。

就可以寫成:

“碧天如水,長空澄碧,是夢是幻,夜月飄忽不定的進了我的眼,融入我的心。”

簡單來說,就是擴句、擴句。

不過要是妳想要引用的話,就可以在排比和反復的基礎上改壹改句式。

如:

那是“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琵琶聲?(出自琵琶行)

還是“道壹聲好去”的無奈之聲?(出自壹首元曲,記不清楚)

抑或,是“蕭蕭班馬鳴”的廣袤?(出自李白 送友人)

又是“不用清歌也淚垂”的無聲?(出自什麽記不得了,反正是宋詞。)

還可以加以更多的變化,但是這樣必須是相近的事物,有點難想呃。

我是初壹學生的水平,如果妳是高中生甚至大學生的話,那應該了解的更多,只要自行帶入就可以了(*^__^*)

另,

文章要古意的話,只要盡量在字裏行間體現出古風就可以,不壹定非要引用啊。

咱追求的較高境界,就像E大的盛唐夜唱,沒有壹句是完全引用的,但句句都引經據典,都是有典故的!如果可以用到這個地步,妳就強大了~

希望可以幫到妳~

  • 上一篇:請大家幫忙寫以下“對秦始皇的評論”
  • 下一篇:關註他人作文素材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