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紀錄片拍攝註意事項

紀錄片拍攝註意事項

 拍攝中為了追求“真實”,畫面構圖、景別、光線都很粗糙,鏡頭壹路搖搖晃晃地走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紀錄片的拍攝註意事項,了解這些就能在拍攝的過程中有則改之了!

 壹、現場紀錄的“壹次性”能力

 攝像師運用鏡頭的造型表現手段在尋像器裏進行判斷取舍,展現現場事件的因果關系,矛盾沖突,以及對精彩瞬間的細節紀錄,使其負載的事件通過影像傳達出來,體現時代精神,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就要求攝像師在事件的場景中要有現場的觀察力和判斷力,而不是“現場”的機械記錄。“現場”拍攝要動而不亂,靜而不死。

 攝像人員在進入現場之後對周圍的環境要有壹個觀察和熟悉的過程,現場往往是紛繁復雜的,環境就是紀錄片的“場”,人和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情感和內在的聯系。鏡頭選擇什麽,怎樣選擇是直接體現著攝像師對事件觀察能力、審美能力的判斷與表達。

 鏡頭記錄不是開機之後就等磁帶走完,事無巨細地記錄,而是要有針對性。景別要給那些最有趣味的事情,而不是壹個大全景固定下來不動的記錄,觀眾受不了那種靜得發呆的長鏡頭。在壹個相對的時間長度內,鏡頭內部的信息量是有限的,這些信息直接關系著觀眾的觀看心理,如果出現了信息的缺乏和信息的不連貫,觀眾的觀看興趣就會下降,這樣,紀錄片本身意義的傳達和審美感知就會受到影響。壹味追求“長鏡頭”的真實是紀錄片走向單調、枯燥的必然。單純堆砌生活場景,沒有選擇、提煉,就很容易使創作陷入“自然主義”的有影必錄的境地。攝像師對“長鏡頭”要抱壹種客觀而理性的認識,如果“長鏡頭”中不足以體現壹定的意義和信息,那麽寧短勿長,寧缺毋濫。

 二、攝像機的現場幹擾

 上世紀60年代的“真實電影”是用攝影機當“催化劑”,促進了某件事情的發生,甚至引導了事情的發展方向,在人類營造的環境中發掘出隱藏的真實。“直接電影”的創作者則是拿著攝影機進入壹個緊張的狀況而充滿希望地等待著危機的發生,在攝影機所拍到的事件中找到真實。不論是“直接電影”也好,“真實電影”也罷,追求“真實”是它們的***同理想,然而事實卻往往令人無限地失望。在紀錄片場景拍攝中,攝像機和工作人員的存在對現場有壹種不可抗拒的幹擾力。被拍攝者可能因為攝像機的介入而改變話語方式和行為方式,乃至打破正常的人物關系,很多紀錄片創作者都會碰到這個頭痛的問題,攝像人員往往因為在尋像器裏看到的壹個不自然的微小動作而大失所望,攝像機在無形中抵抗著真實的進程。而事實上,我們並不可能還原絕對的真實,因為真實在紀錄片的制作中很大程度上只存在於創作者的誠實和良心之中。每個創作者可以根據他自己所相信的,他自己的感觸及經驗,在他自己的文化背景下定義真實,更準確地說,紀錄片的真實只是創作人員理解的真實罷了。任何創作都是主觀的,有誰能說教科書中的歷史是絕對真實的?在現場拍攝,不論是文化高和文化低的人,面對鏡頭都會顯示出某種超常的行為舉止,只是這種行為變化的大小有所區別而已。盡管人們認為經過和對方的交流可以消除對方的不自然,但是要讓對方把攝像人員和攝像機當作空氣,那只能是創作人員的自欺欺人。尚·胡許在拍攝“真實電影”《夏日編年》時,當他把話筒伸出去的瞬間,“他便發現攝影機有種力量可以使人做出有別於日常生活的行為”。

 三、“偷拍”手法的局限性

 偷拍是指攝像師拍攝人物是在對方完全不知的情況下進行的,他希望在拍攝時不要影響其他人的正常生活。“偷拍”這壹手法在紀錄片的歷史中已經很悠久了。“直接電影”主張的不幹擾對象而采取的拍攝方式已經是“偷拍”的成功先驅。如今中國的紀錄片創作人員也樂此不疲。偷拍也確實為紀錄片增色不少。電視紀錄片《龍脊》就有很多偷拍的精彩段落,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溫馨而動人的場面,村頭村尾的村民們的日常生活等等。但在偷拍下的現實中,往往有壹種“陌生化”的效果,人們希望通過屏幕看到發生在自己周圍的真實事件和真實過程,從而通過屏幕得到壹種審美的安慰和愉悅,但是偷拍得到的'只是壹種淺存的表象,而不是現實的真實。正如蘇聯紀錄片大師維多夫所說:“攝影師不是要在現實中做個公正不偏私的觀察者,他應該積極把自己埋入生活的門裏,壹旦他進入了,他可能明白‘事事皆有因’,這些即成為他影片中的主要意見。”有時偷拍很難進入到具體的事件中去,常常處於被動的位置。而且能偷拍到的題材和內容是有限的,技術上操作的可能性,法律上的合法性都限制著偷拍的內容。譬如,不能因為要表現愛情,而去偷拍別人親熱的場面。

 四、紀實也要體現美

 在紀錄片拍攝中,從頭至尾都在強調紀實,這根弦繃得太緊往往會產生另外壹個矛盾,影像是否具備視覺美感。譬如拍攝壹所農家廚房,白天的照度都非常低,攝像機根本無法得到正常的細顆粒圖像,但這個黑暗的環境卻是主人公重要的生活空間。要紀錄這樣壹個場景,“不幹擾”對象是不可能的,所謂的“原生態”也是無意義的,因為這樣根本無法看到圖像。這時,就必須打燈。需要註意的是現場怎樣把幾個燈隱藏好,光線是否能讓被拍對象慢慢習慣,畫面上的光線效果是否能仿真,光線結構是否合理。攝像人員在紀錄片拍攝現場是主動者,而不是受環境支配的被動者,因為攝像師的工作必須傳達壹種符合視覺審美傳播規律的圖像。尤裏斯·伊文斯在《攝影機和我》中談到:“重現現場給紀錄片的攝制引入了壹個非常主觀的個人因素,導演的正直——他對真實的理解和態度,他傳出主題的基本真理的意誌——他對觀眾責任感的理解……不包含這些‘主觀’因素,紀錄片的定義就是不完整的。”任何壹種手段都是語言的工具,這種語言的使用要充分考慮觀眾的認可程度。“真實不等於自然狀態,真實不等於粗糙”。

 在跟蹤拍攝中,通常的方法是用廣角鏡頭。當焦距是9mm時,視場角為98°左右,景物視野開闊,畫面比較穩。運動時不易抖動,景深大,畫面內信息量大。但同時,在運動跟蹤拍攝過程中,周圍雜亂的景物也進入畫面,如果離拍攝人物太近還容易產生變形。並且,這種“廣角畫面”在電視紀錄片中已成泛濫之勢,平庸隨之而來,藝術上的審美價值喪失。如果用16mm左右焦距的鏡頭拍攝,它的視場角比較小,接近人眼視場,畫面內信息量集中,紀實的重點突出,只是因其用了中焦拍攝,在技術的操作上要困難些。它包括現場判斷、對事物的預見、精細地選擇拍攝時機和拍攝主體,焦點準確,熟練地運用器材以獲得穩定而又具有美感的圖像等。好的攝像師是在不露痕跡的記錄中展現情節的,隱藏得越深,越能表明紀實手段的高明。

 在現場,準確地控制景別和攝像機的運動,不僅能使記錄有重點有節奏,還直接關系到紀錄片的觀看情緒。要在“壹次性”的事件中拍到完美的圖像,首先,對事情的發展需要有判斷預知,對周圍環境要熟悉。把畫面拍美,使它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是每個攝像師最起碼的職責,它和真實記錄並不矛盾。在紀錄片的創作中,攝像師應該是個相對獨立的個體,他應該擁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和能把這種判斷貫徹到底的權利。

 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和紀錄片觀念的更新,將來的紀錄片將呈現出更新的樣式,那時所制作的紀錄片肯定會帶來美學風格的革命和制作方式的革命。

 拓展閱讀——視頻素材拍攝規範指引

 壹、做好前期溝通

 在拍攝前和品牌部門進行前期溝通,確定拍攝主題、拍攝人物和場景。例:案例需拍攝地點全景、產品近景、測溫演示等畫面。

 二、使用橫屏拍攝

 豎屏視頻適合以人為主體的視頻,視野相對局限;橫屏視頻適合以場景為主體的視頻,在展示產品、方案的場景化應用方面具有優勢,因此視頻素材壹般情況下以橫屏拍攝。

 三、保證畫面清晰

 前期拍攝時在相機設置中選擇1080p以上分辨率,後續使用釘釘將視頻發給接口人,避免因微信發送造成畫質嚴重損失。

 四、保持鏡頭穩定

 高頻晃動的鏡頭會造成視覺上的不適,拍攝時應雙手持機,固定畫面或平穩移動以保持畫面穩定。

 五、選取合適距離/角度

 將拍攝主體置於畫面中心位置,並選擇合適的拍攝距離,避免拍攝主體過大、過小或位置過偏的情況。

 六、簡化拍攝背景

 為了突出拍攝主體,拍攝時應選擇幹凈的背景,避免其他幹擾元素入鏡。例如當背景有較多人時,應選擇出鏡人數較少的角度、在人流量較低的時刻進行拍攝;當背景有較多雜物時,應清理雜物後再進行拍攝。

 七、有始有終

 視頻內容應有始有終,將完整的動作記錄下來,並在拍攝前後各多錄制5秒,便於後期處理。

 拍攝的註意事項

 壹、拍攝時要做到:平、準、穩、勻。

 平,指運動過程中始終保持攝影機的水平。如果畫面沒有保持水平,畫面中的固定狀態的水平線和垂直線的被攝體如房屋、電線桿、人物等將歪歪邪邪,不僅給人的視覺效果不舒服,而且給人造成心理上的不穩定、動蕩不安的感覺。用三角架拍攝時應調好水平儀,手持或肩扛拍攝時應隨時調整尋像器中的水平狀態。

 準 指運動攝影過程中的畫面起幅和落幅的焦點要準確、構圖要準確,拍攝時註意跟焦點的技巧。搖畫面時要按照落幅站好位置,再從起幅開始搖,這樣既可以保證搖攝的速度均勻,又可以兼顧拍攝過程中的畫面構圖的準確性。

 穩 指運動攝影過程中的畫面要保持穩定,不能搖晃,否則會給人壹種頭暈目眩的感受,從而造成心理的不安情緒。手持拍攝時應盡量在壹個鏡頭中屏住呼吸或者讓身體找壹個依靠點和支撐點,盡量運用短焦距攝影鏡頭拍攝可減少攝影機的晃動。

 勻 指運動攝影過程中攝影機的運動速度要均勻,不可忽快忽慢。用三角架拍攝時應調整好三角架的阻尼,手持拍攝時掌握好拍攝要領,運動的起步和停止要有加力和減力過程。

 二、手持攝影機的拍攝方法

 手持攝影機機拍攝運動鏡頭的最大困難是保持畫面的穩定。而造成畫面不穩定的主要因素是身體的晃動。為了減少拍攝時身體的左右晃動,走路時兩只腳應盡量放在壹條直線上。避免身體上下晃動的最好辦法是步子邁小壹點,並且腿稍微彎曲壹點,因為人的身體的各個關節都是很好的減震器。手持攝影機拍攝時應遵循“走直線、腿彎曲、邁小步、腰放松”的拍攝要領。只要多加練習,掌握拍攝的技巧,就可以用手持攝影機拍攝出比較滿意的畫面來。另外,拍攝時應盡量選用短焦距攝影鏡頭。

 三、要註意焦點不要拍虛,先用自動焦點,然後練習用手動對焦點

 四、先不要逆光拍攝,用順、順側、側光拍攝 ,就是對著窗戶拍攝。

 五、開始拍攝,盡量少移動,尤其避免拉風箱式的推拉拍攝

 六、拍鏡頭要成組,景別要有變化,壹個鏡頭畫面的時間不要太長,要像電視片那樣,壹個鏡頭壹個鏡頭的拍,拍壹個鏡頭不能沒完沒了,晃來晃去,推推拉拉,搖來搖去,不是不能移動,而是要有目的。

 紀錄片制作註意事項

 1、盡量保留真實環境的同期聲

 同期聲是指拍攝畫面的同時錄制的聲音,它可以起到彌補畫面的不足、增強影片的生動性、強化影片真實感的作用。

 這樣的同期聲能夠強化影片的真實感、可信度和親和力,使觀眾感覺像是置身在當時的場景中壹樣,壹些日常比較常見的聲音也會讓觀眾倍感親切,拉近影片和觀眾之間的距離。

 2、若歷史影像不符合畫幅比例,需要調整

 紀錄片中的素材有壹部分來自於拍攝,可能還有壹部分關乎歷史的題材,就需要去尋找歷史影像資料作為素材,剪輯好放進影片中。

 有的時候就會碰見壹些問題,例如老舊影像資料的畫幅比通常都是4:3,而我們現在更多使用的都是16:9的比例,這時畫面就會出現有黑邊的狀況,類似這個鏡頭。

 3、選擇最能直接表現旁白的鏡頭,省略掉壹些邏輯過程

 紀錄片通常都有人物旁白,像我們剛才看的《人生壹串》的開頭。

 在選擇畫面時,需要盡量貼合人物旁白去上,省略掉壹些邏輯過程,這個邏輯過程不是很好理解,但是很多剪輯師在剪的時候都會有這個錯誤,我舉個例子,

 剛才的這段影片中,有壹句旁白是:”從炕頭小酒,到酒店大餐”。

 按照剪輯師剪輯宣傳片或者其他類型片子的思維來說,通常我們都會去考慮邏輯問題,也就是上個鏡頭和下個鏡頭內容、時間、空間上的邏輯是否順暢。

  • 上一篇:團隊管理ppt怎麽做
  • 下一篇:人聲材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