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哪個有以“創新”為話題的作文素材

哪個有以“創新”為話題的作文素材

古人說,寫文章“七分實,三分文”,又說,“胸藏萬江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這都是強調材料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行文前,它是形成主題的基礎;文成後,它是表達感情的載體,是支撐觀點的柱石。筆者認為,占有材料要“多多益善”:“時”不分古今,“地”不論中外,“質”不管正反,“類”不擇點面、言行。而使用材料卻要“吹毛求疵”:要真(真實、確鑿)、要準(貼題、緊要)、要精(典型、有代表性)。筆者想通過本文,試圖對寫作材料的搜集、選擇、剪切三個環節談談中學生作文寫作材料運用的創新。 壹、搜材創新 劉赤符教授在《寫作怎樣成才》中指出:“從事寫作必須具備較強的搜集材料的能力。培養搜集力首先要進行調查采訪的鍛煉……另壹方面要學會通過閱讀,從書本中獲得豐富的寫作材料。其中包括廣博地閱讀、運用科學的方法、做好材料的記錄和整理工作。” 那麽中學生應怎樣廣泛地搜集材料創新材料呢? 1.要大膽。 文章的價值由它的內容決定。好文章必須是“內容充實”的文章。我們要本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則,去“尋覓”素材。只要能“下鍋”就應算作“米”,不管三七二十壹,先“拿來”。有了東西才有選擇的余地。沒有寫作材料,寫作水平再高也寫不出文章,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生活材料是學生創作靈感的源泉。生活中積累的材料是記敘文選擇的好所在,親身經歷的故事、感受,身邊的人和事,聽上輩人講的,以及鄉間的旁人逸事等,都是記敘文寫作的好材料。學生在生活中要善於發現並搜集這些材料,在自己的作文中才能解決“無米之炊"的苦惱。 2.要運用發散思維。 排除思想束縛,光靠膽大還不夠。膽大,解決的是敢想的問題,運用發散思維,解決的是會想的問題。什麽是發散思維呢?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分散思維和求異思維,是指從壹個信息源(這個“信息源”指作文的“話題”)上開始,向多方面尋求思維結果的思維活動。這種思維活動的流程不是單向、單線的,而是多向、多線的。從總體上說,發散思維無壹定的方向和範圍,不局限於傳統和陳規,強調思維主體主動尋找多種答案,強調思維的靈活和知識的遷移,以便通過這種思維活動,求得新穎的、與眾不同的思維結果。 3.要運用聚合思維。 朱光潛的做法,壹半用的是發散思維,壹半用的是聚合思維。其中的“把有關系的意思‘溝通’起來,刪去那些關系不大的部分”和“把雜亂無章的小標題看壹眼,仔細加壹番衡量,把無關緊要的無須說的各點壹齊丟開,把應該說的選擇出來。”就是運用聚合思維。運用聚合思維,也可以說“合並同類項”的方式,把聯系緊密的作文點集中到壹起,這個能使眾多材料走到壹塊的“統帥”,就是將要寫出來的文章的中心。所以說話題作文的做法是:先有內容,後有中心,再有寫作思路,最後下筆整理成文。 4.要反彈琵琶,升華主題思想。 作文時對某壹事件的認識若能反彈琵琶,逆向思維,往往會別有洞天,使文章獨出新意,也會使文章的主題思想升華到壹個新的高度。如《刺秦》壹文便是用這樣的構思寫出來的精品。文中變“刺”為“不刺”,變“刺不中”為“不想刺中”。既忠於史實,又高於史實。大有郭沫若先生“失事求似”之遺韻。人物也由《荊軻刺秦王》中荊軻扶弱救困、反抗強暴的俠義形象,壹變而為明大義、顧大體、識大局的仁人誌士。作者在文中寫道:“我的心被撕扯著:百姓的苦痛是因為戰爭,假若秦統壹天下可還會有戰爭?秦的國力乃諸侯之最強,六國自是無與爭鋒,殺了秦王於天下蒼生何益?太子的個人恩怨與天下生靈的命運哪壹個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應該如何選擇?兩天煎熬,我的心壹痛,終於有了選擇。圖窮匕現,我不用匕首去刺秦王,卻給了他逃跑的機會;環柱而走,我有九次機會,卻讓他能拔劍傷我;倚柱而罵,我要保持太子的尊嚴。侍臣殺我時,我想起了天下蒼生,他們沒有看見我眼角的那顆英雄淚。” 5.要追求材料內容的新穎。 獵取新奇,追求細小,是選材產生魅力的途徑。惟其新,才能引人入勝;惟其小,才能小中見大,巧中見新。首先要靠平時留心,註意報刊上的最新報道,最新成果,新奇事件。其次要靠臨場篩選,從比較中找出最切題意,最合時代精神,最能反映事物本質規律的材料。只有如此,才能寫出內容新鮮的文章,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選材創新 不是所有搜集到的材料都能派用場,寫文章還要選材,猶如裁縫做衣服要選衣料、木匠制家具要選木料壹樣:夏衣宜薄,冬衣宜厚。怎樣在作文中恰當地以獨到的眼光從素材庫存中選定材料,做到眼光獨具,個性凸顯呢? 1.寫出深度出新。 文章的內容如能超越壹般的認知領域,顯示出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就能給人耳目壹新之感。 從生活中、報刊新聞中大量獲取有時效性的材料。有以個人經歷為突破口,深挖細掘,探索心靈中隱秘的寶藏;有以敏銳的眼光抓住當今時事,細察社會發展軌跡的材料;有恰到好處地聯系課本知識,有如進入歷史的海洋去舀壹勺水;有的也可借用已有的老題材,通過適當的技巧作相應的鋪寫,也能夠使文章“出新”。 2.寫出感悟出新。 能出新的“悟”,應是充滿個性的思考和別具慧眼的發現。武漢某考生寫的《本店微笑服務》就是壹例。文章描寫“誠信”商店笑著迎接賓客、笑著問話,笑著介紹,笑著送別甚至笑著耍賴的種種細節,敘說了“我”在“笑”的迷惑下被欺騙的經歷。文章選材之新不僅體現在事件本身,更體現在作者精辟的理性思考。結尾處,作者不是壹嘆了之,而是由事而“悟”:“再美的微笑也掩蓋不了商品的假冒偽劣本質,最好的服務莫過於商品的質量保證。”作者不是簡單地否定“微笑服務”,而是在呼喚壹種內外皆美的人文精神的回歸。這樣的感事悟理,視角新穎而不落俗套,給人啟迪。 3.寫出真情出新。 情貴真,而真情是個性化的。選取個性化的“情”入文,才能以新動人。要使學生深深地意識到:從司空見慣的東西中,發現新的東西,發現特別強烈、新奇的東西,從壹些細微末節中發現那些具有重大時代意義的事物。以新的認識,新的觀點、新的角度,使讀者獲得新的啟發。獨創之意,應無所傍依,真正是“詞必己出,意自心來”。三、剪材創新 紛繁多變的當代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中學生只有保持投入生活的壹腔熱情,緊跟時代,同現實生活息息相通,才能不斷激活對生活的新鮮感,寫出時代性強的鮮活文章。總結近幾年的高考作文剪材特色,可得出如下4條經驗。 1.剪材要緊跟時代氣息,關註熱點話題。 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當今社會新鮮事物、先進人物層出不窮,每天都有新現象、新信息、新問題出現,如果我們能夠註意積累這些讓人感動的事物、受人關註或蘊含哲理的事情,把他們加以整理並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變成鮮活的材料,那麽,我們的文章就會立足點更高、見解更為深刻。 2.剪材要著眼當代新風,表現真善美。 “文章合為時而著”,要高揚時代的主旋律,要弘揚正氣。對社會上的陰暗面要有正確認識,正如高爾基所說:“在陽光最明媚的日子裏,臟東西和爛東西總是格外顯眼,但是經常有這種情況,我們過分地把註意力集中在與美好事物希望背道而馳的事實上,就看不到陽光,就感覺不到它那滋生萬物的力量了。”我們應去寫那些使我們高興的好事。在作文中寫壹大堆牢騷話,只能反映作者思想的不成熟。 3.剪材要側重古今中外名人,展示民族的靈魂。 當議論需要佐證或敘寫需要旁及內容時,剪輯的眼光應多向古今中外名人掃描,展示各民族的靈魂。如《憑心靈選擇》:我感慨於陳寅恪堅硬的品格。他始終保持著壹個人的獨立人格,尊重事實,保持著對史學、對民生的終極關懷。國民黨時期,他寫下“九鼎銘辭爭頌德”;十年動亂中,他又寫下“文章唯是頌陶唐”。由於他的堅貞不阿,他屢遭迫害,以至於哀嘆“淚眼已枯心已碎,莫將文字誤他生”,但他從未放棄壹個知識分子的責任,寫成皇皇巨著《柳如是別傳》。作者選取了史學大師陳寅恪的鮮為人知的人生選擇來作論據,以深邃的目光來審視這位歷史人物。正是出於知識分子的責任,出於對民族、民生的關切,出於對歷史的嚴肅認真,陳寅恪心甘情願地選擇了艱辛道路,最終流芳百世。文章選材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還帶有壹定的“爆炸性”,使人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很好地突出了中心觀點。 關註社會、關註人生、關註自我。在作文日益生活化的今天,中學作文教學就要重視引導學生提煉思想、培養積累能力,要多關註現實中的人和事,多思考典籍中的人物形象。熱點與古典作為連接古代與當代的兩頭,對文章寫作而言同等重要,歷來備受人們關註,因此作文出新,鑒往知今,發人所未發,寫人所未寫,首要的是寫作材料運用的創新。在作文時運用材料創新,方法還會有許多,需要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慢慢體會和豐富。 王杏芳,浙江杭州市蕭山區第十壹高級中學教師;虞誦南,浙江省“金研會”虞誦南寫作教學工作室高級教師。

  • 上一篇: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
  • 下一篇:課文無非是個例子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