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如何使用語言文字進行課堂教學

如何使用語言文字進行課堂教學

何謂“語文”?語言和文字。詳細說來,語,即口頭語言;文,指書面語言。

何謂“素養”?平日裏的修養。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它的終極目標就是把經典的東西爛熟於心,熟練掌握必備的技巧方法,隨時懂得提取出來,在口頭上、書面上自如地表達運用。

朱自清說過“與其讓學生讀十、二十部詩集,不如讓學生背壹百首詩歌。背下來的東西才是自己的,沒有背下來的都是人家的。背下來的東西才能像吃到妳肚子裏的糧食,化為營養;沒有背下來的東西,永遠不會成為妳的營養。”學語文,就是要積累。魯迅說,學好語文沒有什麽技巧,四個字:多讀多寫。學語文,必須要實踐。葉聖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材裏的每壹篇文章僅僅是提供學習語言的例子。那麽,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價值取向是什麽呢?是學生憑借這壹個個生動的例子,學習、理解、運用與積累祖國語言文字。因此,賈誌敏老師說:語文課,指的是在課堂上,老師借課文為例子,教學生說話,教學生寫話。

壹、語言文字訓練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在我們現在的許多課堂上,普遍存在著這樣“三多三少”的現象:(1)教師說的多,學生說的少;(2)學生理解的多,表達的少;(3)課外延伸的多,課內訓練的少。課堂上老師的強勢引導感悟,導致了學生感悟的是“教師的感悟”,老師的的強勢指導朗讀,導致了教學目標的單壹性,偏離了教材編排的意圖。從辯證的觀點上來說,教師的強勢,往往造成學生的弱勢。我們在課堂上不難發現,許多學生在教師說前半句時,能不約而同地接後半句,似乎都懂,壹旦要求學生自己闡述時,能清楚表達、完整述說的孩子卻是鳳毛麟角了。在感悟文本的時候,老師們往往追溯寫作背景、介紹作者、比較原文、拓展同類作品、動作演示、運用多媒體再現場景、……方法眾多,異彩紛呈,也收獲多元化的感動。

但是,是什麽原因造成個體“說不清、寫不順、字不規範”的現象常在?毫無疑問,是忽略了在課堂上必須要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造成這種對語文課程認識上的偏頗,其主要原因在於:

1、過多的感悟形式占用了很多時間,老師們普遍感覺課堂上沒有時間擠進語言訓練。

2、語用意識弱,並未把語言文字的訓練作為閱讀教學的重點。

3、對教材的解讀有偏差,沒有找準語言訓練的點。

4、教師的語感不足,閱讀敏感度不夠強。

歸根結底,在於大家對語文課程的認識天平傾向了人文價值,其實它與工具性是教學這個矛盾運動過程的對立統壹的整體,要和諧***舞,水乳交融。

二、解決策略

(壹)語文意識的回歸——繁華落盡見真淳

1、生本課堂,返璞歸真

我們的課堂是為學生而上,我們的教學對象只是年幼的孩子,他們所需要的是什麽?不是深奧的哲理,不是深刻的感受,而是從文本中汲取適合他們年齡特征的知識,並學會運用,終生可用。所以,我們的課堂上所做的壹切,都是為了能讓兒童樂於學習,輕松學會,掌握技巧。

2、抓住根本,認清方向

(註釋①)張誌公先生說:“語言是個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練。練才能熟,熟能生巧。”(1962年《說“練”》)。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教學生說話,教學生寫話,這是習得言語。這樣的本事是“練”出來的,絕不是光靠老師“講”出來的。要掌握它,必須通過多次、反復的訓練,讓學生聽得清楚,說得明白,讀得正確,寫得流暢。那麽壹些課堂上重感悟輕訓練現象的產生,就是沒有抓住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壹個有語文意識的老師,他不會只盯著文本的內容,他會抓住“語文核心價值”,重點挖掘課文隱含的語文學習價值,重點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重點完成語文課應該完成的教學目標,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 因此,語文的獨當之任是語言文字,語文課上要講“字、詞、句、段、篇”,要練“聽、說、讀、寫”。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壹枝壹葉總關情

1、整體把握,系統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對每壹個學段的教學目標都做了細致的要求,是我們教學的綱領;教材的是教與學的憑借;單元導讀則為我們的教學提點出了訓練點。我們在備課時,要先對以上三項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正確把握文本的語言訓練主線。

2、慧眼識點,把握重點

(註釋②)語文教材既是語文知識的載體,又是語言文字訓練的憑借,教材中精當的用詞、多變的句式、生動的描述、嚴密的說理、巧妙的構思……這些語文因素都是足以構成訓練的素材。語文教師應當有壹雙獨具的慧眼,善於從教材文本中發現語文因素,並具有憑借語文因素進行訓練的意識。

⑴熟知學段目標。新課標給每個學段都作了詳細的要求,只要我們每個學段的老師都能紮實自掃門前雪,那麽就能較好地形成壹個系統的訓練。比如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出現了許多類似高年級的分析課文,這不僅是拔苗助長,更是學段目標的解讀誤區。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為重點,課文讀通讀懂就可以了,生字新詞會寫會用就可以了。

⑵關註課後習題。課後的思考題往往蘊含了本課語言訓練的壹個重點,但我們在備課的時候把它當作了壹個“盲區”,沒有引起足夠的註意。比如有的老師在教學《四季》的時候,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讀兒童詩,仿編兒童詩上。這是壹年級拼音教學剛結束之後識字教學的第二課,課後題壹的“讀讀背背”,只是要求孩子們感受這種詩化的文字,感知四季的特點就可以了。題二的“我會寫”則明確地提示我們,這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識字寫字,尤其是認知筆畫“橫折彎鉤”的寫法和“豎彎鉤”的三種不同寫法和,並學會觀察方法,能在田字格內正確書寫。題三的“說說畫畫”,整合了美術學科,進壹步引導學生感知四季的分明。

⑶讀懂文本內容。每篇課文中語言文字訓練點需要教師憑借自己的“語文功底”來準確捕捉。比如《秋天的雨》壹文,很多教師在解讀第二自然段時都是這樣教學的:

<< span="">課文>秋天的雨,有壹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妳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壹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壹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金黃色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紅色是給果樹的,橘子、柿子妳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顏色就更多了,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裏頻頻點頭。

  • 上一篇:視頻時間軸是什麽
  • 下一篇:西瓜怎麽寫作文(初壹)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