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馬思聰親人的回憶

馬思聰親人的回憶

馬思聰親人回憶:

1,幾十個親人牽連入獄:

雖然馬思聰壹直想回國,但80年代末的幾次邀請都沒能把他帶回國內。“當時主要是國內局勢不夠穩定,他身體也不是很好,所以就擱置了。”馬誌勇說,文革經歷給馬思聰帶來了巨大的創傷和陰影。

文革期間,馬思聰不堪忍受折磨,在親戚的幫助下,於1967從香港赴美。馬思聰出國後,幾十個親戚牽連入獄,住在上海的馬思聰二哥跳樓身亡。婆婆、侄女、廚師相繼被迫害致死。這件事被廣泛傳播,這使得馬誌勇在談到這件事時仍然義憤填膺。

“他走後,兄弟姐妹們被隔離審查。王木立夫人家更慘,兄妹兩個都被抓起來送進了監獄……”馬誌勇三十多歲,在壹家廣播電臺工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她也被隔離審查,被調到麻袋農場工作,直到1979。

在那十幾年裏,她和國內的親人都和馬思聰失去了聯系,直到電視上播出了馬思聰被平反的消息。

馬誌勇說,馬思聰平反後,時任中國音協主席和領導寫信祝賀。他在回信中說:“直到收到信,我才知道自己被控叛國罪。”他在信中對大家還活著表示感謝,並表示將“在適當的時候回國”。

1985年年初二,馬思聰見到平反後第壹個采訪他的中國大陸記者時,非常感慨地說:蘇武在19放羊!

然而,馬思聰回國的“合適時機”並沒有“出現”。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醫院的手術臺上,中國樂壇巨擘馬思聰去世。享年76歲。

2、侄女懷舊,太急於回國打破手術臺:

“叛國投敵”的罪名平反了“歸心似箭”的重病深思。

“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去美國後,因寫了《我為什麽離開中國》壹書,被控‘叛國投誠’。書上說:“我是音樂家。我珍惜安靜平和的生活,需要壹個合適的工作環境。此外,作為壹個中國人,我非常熱愛和尊重我的祖國和人民。

當然,我個人所有的不幸與中國目前的悲劇相比,都不算什麽。“文化大革命”正在摧毀中國的知識分子。我和很多多年來發揮巨大作用的黨內外人士有著相同的經歷,雖然他們並沒有壹直執政。

夏秋發生的事情,徹底讓我陷入絕望,逼得我和家人成了四處漂泊的逃亡者和‘餓鬼’。如果說我的行為在某種意義上有什麽異常的話,那就是我逃離了中國..."

但是他很豁達,沒有抱怨,也沒有記仇,因為他根本沒有時間去想,壹直在孜孜不倦地創作...“昨晚9點,壹直在14馬思聰忙於各種紀念活動的馬思聰研究會副會長、馬思聰侄女馬誌勇抽空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談到他的叔叔,馬誌勇充滿了懷念和崇敬。

3.馬思聰

收到“平反”信後,我才知道,身背“叛國罪”的某名堂侄女、馬思聰研究會副會長馬誌勇說起了馬思聰骨灰回國的內幕。

“現在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昨晚,馬思聰的侄女、馬思聰研究會副會長馬誌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回國壹直是馬思聰的願望。這壹次,年過六旬的馬如龍特意從美國護送父親馬思聰的骨灰回國,將安葬在白雲山腳下。“這會讓他更接近祖國的山水。”

4.鎮民小提琴獨奏會。

馬誌勇是馬思聰的表妹,住在廣州。七旬老人的客廳裏有壹張馬思聰拉小提琴的照片。她翻出馬思聰先生各個時期的照片,壹壹介紹給我們:“這是他六十年代在廣州的照片,這是他夫婦在美國的照片……”。

馬誌勇說,馬思聰在中國的時候,壹直致力於普及小提琴,主張西方樂器可以演奏民族化的東西。為此,他不僅在大城市演出,還走訪了廣東的小城鎮,如新會、汕尾等。

抗戰時期香港淪陷,馬思聰帶著妻子和學生回到家鄉海豐。當時,年僅8歲的馬誌勇應當地村民的要求,經常能聽到馬思聰的“小提琴獨奏會”。"他壹直堅持認為通過公眾檢驗的音樂是好音樂."

5."他是壹個非常忠誠的人。"

眾所周知,文革非常時期,“右派”被視為“毒瘤”,很多人出於自保而“避之不及”。但馬思聰從來不怕和“右派”交朋友。據回憶,馬英九的第六個妹夫馬,被貼上了“右派”的標簽,壹直呆在家裏。”馬思聰似乎沒有這種壹根筋。

他經常去馬家,並熱情地想和他壹起創作協奏曲。馬郭亮沒有那種激情。他總是對他說,‘妳回去吧,不要加入我,我現在是右派了。’馬思聰總是大聲回答,‘右派怎麽了!他繼續談論他的創作。"

中國交響樂團首席演奏家向澤派,是16年跟隨馬思聰的弟子。馬誌勇說:“文化大革命期間,項澤派的父親還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作為“右派”的兒子,向澤派再也沒有上過學。有壹天,馬思聰忍不住去他家找他——‘妳爸是右派又有什麽關系?我會教妳同樣的!”發了火後硬拉著回了學校..."

6,幽默,童心。

馬誌勇說,“叔叔不善於言辭。他平時話不多,但很幽默。”她給記者講了壹個故事。馬思聰平反後,時任中央音樂學院領導給他打電話,告訴他這個喜事——“叛國投誠”罪名撤銷!

已經年過七旬的馬思聰聽了,喜笑顏開,對兒女們說:“真沒想到,我得到了這麽大的‘叛國通敵’的稱號。可惜我到現在也不知道。”

"他不僅幽默、樂觀、豁達,而且始終保持著壹顆童心."馬誌勇笑著說,馬思聰老了很少照鏡子。女兒問他為什麽,他睜大眼睛很認真地說:“敢看?照鏡子的時候感覺自己老了很多!我不想這樣……”

7、冒險手術靈魂破碎醫院

在馬誌勇的記憶中,馬思聰壹生都與祖國結緣。在1966“被迫離開”後,他從未停止過對故土的思念,並把這些情懷寫進了作品。在那首著名的歌曲中“我與她相識已久,但分別已久,東風起,百花齊放。而春天的蠶絲被會壹直織到死去,每晚的蠟燭會把燈芯抽幹”,馬思聰會有壹種想家的傷感情緒,用古詩名句來詮釋。

1984年,國家公開平反馬思聰所謂“叛國投誠”案。1985春節期間,當康復的消息傳到大洋彼岸的美國時,馬思聰高興得不停給家裏的親朋好友打電話,表示“歸心似箭”。但是,他壹直心臟不好。當時他的病情加重,難以承受旅途的艱辛。

馬誌勇告訴記者,馬思聰患有心臟病多年,之前壹直用藥物治療,保守但安全。但在1986,馬思聰壹改慣例,堅持用手術治療心臟病,因為他認為手術可以更快好起來,他可以飛了。

“他對手術很樂觀,上手術臺前也沒解釋什麽。沒想到手術失敗了,打了麻藥他就不行了……”提及此事,馬誌勇動情地說,“他真的很想回國。”

擴展數據:

馬思聰(1912年5月7日——1987年5月20日),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出生於廣東海豐。

1912年5月7日出生,1987年5月20日在美國費城去世。1923年,隨哥哥赴法國學習小提琴,就讀於巴黎音樂學院。1929回國,在上海、南京、廣州舉辦個人演唱會。1930年再次去法國,師從畢能鵬學習作曲。次年回國,先後在廣州、南京、上海從事音樂教育、表演和創作活動。

抗日戰爭開始後,他輾轉西南各地,受新音樂運動的影響,作品表現出愛國主義精神。

他註重小提琴作品的民族化,努力吸收民間音調,如小提琴獨奏《回旋曲I》(1937)、《內蒙組曲》(1937)、《藏詩》(1942)、《田園》(1944)。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民歌為題材,有壹定的民族風格。1946年,他指揮臺灣省交響樂團在臺北、臺中和臺南舉辦音樂會。1947-1948在廣州和香港任教。在此期間,他受到民主運動和解放戰爭勝利的鼓舞,先後創作了三首贊美祖國、向往光明的合唱曲。

即:民主合唱團(1946)、祖國合唱團(1947)、春天合唱團(1948)。1949年,馬思聰離開香港前往解放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除了教學和表演,他主要從事創作。

截至6月1966,11,主要作品有:話劇《屈原》的配樂(1953);管弦樂《森林之歌》(1954)和《第二交響曲》(1960);大型聲樂《淮河大合唱》(1956);以及壹些民歌改編,室內樂,小提琴獨奏。

馬思聰是中國最早的小提琴演奏家之壹。他的演出和作品推動了中國小提琴事業的發展。他的其他管弦樂作品,在民族風格與西歐作曲技法的結合上,做了壹些有益的探索和貢獻。

1967至今,馬思聰壹直在國外從事音樂創作、教學和演出工作。

中國第壹代小提琴作曲家和演奏家在中國現代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45抗戰勝利後,先後擔任臺灣省交響樂團指揮、廣州藝術音樂部主任、上海中國音樂學校校長、香港中國音樂學院院長。

1950後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音樂創作》主編。

作為作曲家,馬思聰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小提琴音樂、交響音樂、協奏曲、合唱、室內樂、鋼琴曲、歌劇、芭蕾、藝術歌曲、流行歌曲等方面都有涉獵。他的小提琴作品在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最大。

主要代表作品有小提琴組曲《內蒙古》、《藏詩》、《回旋曲壹》、《牧歌》、《秋收之舞》、《民歌》、《兩把小提琴協奏曲》、《交響音樂《森林之歌》、《第二交響曲》、《合唱《祖國》、《春天》和芭蕾舞劇《夕陽》。

小提琴《內蒙組曲》是馬思聰的成名作,寫於1937。其中《鄉愁》、《塞外舞》成為中國小提琴的傑出代表作品。管弦樂《森林之歌》寫於1954。它以精湛的創作技法和鮮明的民族風格被認為是馬思聰交響音樂的代表作。

《鄉愁》和《回旋曲壹號》都是1937寫的,都是用民歌的旋律素材寫的。中國民族眾多,是民歌大國。無論漢、滿、蒙、回、藏等民族,都有大量音樂素材豐富的民歌。寫這兩首曲子,就是用了內蒙古民歌的素材。

《鄉愁》原是馬思聰創作的大型管弦樂《隨緣組曲》中的第二樂章。綏遠套房又叫內蒙套房,因為綏遠是個老地名,後來被劃入內蒙。不過音樂版也把這首歌叫做隨緣組曲,我就從現在開始告訴妳吧。

《馬思聰》中有很多作品是用內蒙古民歌作為創作素材的。我想這不僅是因為內蒙古民歌大多豪放、樸實、深沈,還因為它們的曲調舒緩,能適應各種心情。隨園組曲中的三個樂章被稱為史詩、鄉愁和塞外之舞。

因為馬思聰的管弦樂作品很小提琴,都可以用小提琴獨奏鋼琴伴奏來演奏。這三個樂章中,第二樂章最美,最動人。前蘇聯交響樂團介紹中國的作品時,專門演奏過。

因此被稱為“第壹部真正走上國際舞臺的中國管弦樂和小提琴曲”(另外,中國第壹部走上國際舞臺的鋼琴曲是何綠汀的《牧羊人的短笛》)。因為用小提琴獨奏的《鄉愁》特別受歡迎,所以到了今天,這首曲子(包括《長城背後的舞曲)幾乎變成了用小提琴獨奏。

據人們所知,《鄉愁歌》的主題是壹首只有八個短小節的民歌:《墻上的快樂賽跑》。北方大陸的窮地方,土墻的墻窄而不寬。騎在上面的馬,只能往前走,不能掉轉馬頭再回來。這是壹段旋律,它真實地道出了深深藏在遊子心中,無法從故鄉歸來的傷感。

簡單的民謠,曲調本質上很美。作者沒有修飾,只是讓小提琴在中低音域演奏。但是,就在後來,作者沿著這個簡單的主題寫了幾個風格非常統壹的發展主題,使得這種鄉愁不斷完善發展,最終在小提琴奏出激動人心的雙樂句時達到頂峰。

就這樣,這首民歌的主題被高音區的小提琴再次奏響,用安靜而連續的音樂描述了旅人的鄉愁。作者用壹系列由低到高的上升平行度,將這種無解的鄉愁濃縮在漸漸逝去的極高調的泛音上。流浪者回來了嗎?不。他永遠不會回來了。

第壹個回旋曲是書面的標準回旋曲。是國內寫得最工整的小提琴曲,從中可以看出作者認真的創作風格。主題來源於壹首廣泛而富有激情的內蒙古民歌《愛》,它有著鮮明的切分音節奏。

經過作者的精心處理,再創作,加上若幹分主題和慢對比主題的演唱,最終成為壹部節奏快速、激情澎湃的優秀作品。我個人認為雖然是無標題音樂,但其音樂形象清晰,很好的體現了我們民族的強大和自信。

同時,在當時的播放環境下,壹定程度上,也是壹首耀眼的歌。上世紀50年代,前蘇聯小提琴大師大衛·奧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訪華時,就選擇了演奏這首曲子!因此,它是第壹首由外國小提琴大師演奏的中國小提琴獨奏。

百度百科-馬思聰

  • 上一篇:觀察計劃寫作文怎麽寫i
  • 下一篇:高分!幫我對比壹下vegas9.0和premiere,哪個渲染的視頻更好更清晰(對比格式,其他都壹樣)。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