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圖片素材 - 2019-07-27 上古天真論——天真的力量(5) 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經》

2019-07-27 上古天真論——天真的力量(5) 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經》

2019-7-27日:

第五章 活出質量來

壹、不能縱欲,不能讓神從眼睛裏跑掉——“嗜欲不能勞其目”:

1、“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其實是對“上古天真論”第壹段的壹個總結。這句話的由頭就是黃帝問岐伯說: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可為什麽現在的人不到五十歲就動作皆衰了。在這裏,黃帝看到的是表面的東西,壹是壽命短——半百;二是肉體的功能衰退——動作皆衰。岐伯不僅關註到了生命的量的問題,還關註到了生命的質,所以,他提出盡其天年是120歲,並且強調人要活得愉悅,如果自己的欲望滿足不了,心願實現不了,總是很壓抑、很扭曲,那麽妳就會痛不欲生,活著還不如死掉。

2、“欲”字,壹個“谷”,壹個“欠”,山谷挖下去需要填滿填平,所以,欲是渴望被充實和滿足。但是,我們要學會既不去放縱也不去壓抑它,因為,當它被壓抑的時候,會從另壹個渠道表現出來。比如,壹個人餓了好多天,他就會走兩個極端,壹個是饑不擇食;另壹個就是吃個不停,這兩種表現都是饑餓的欲望被壓制以後出現的壹種變態反應。而這種變態反應稱之為“嗜欲”,“嗜”是指過分地喜好,或者說是特殊的愛好。

“嗜欲不能勞”後面為什麽要加個“其目”呢?本來欲是不動心的,但是變成了特殊的愛好後,就開始動心了,而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心動了瞳孔會散大,這種狀態叫出神,因此,“勞其目”之後就會“傷其神”。

3、那些壹直盯著電視、電腦屏幕的人,其實都是處於壹種半瘋的狀態。

二、動什麽不要動心——“淫邪不能惑其心”:

1、“淫”,本來的意思是過分。中醫把這個過度、過多的外界氣候的變化叫做“六淫”,包括:風、寒、暑、濕、燥、火。這裏不是說刮風、下雨就會致病,而是指外界的變化太劇烈,妳的自身抵抗能力太差,這樣才會得病。後來這個“淫”專指性生活過度。

“惑”的意思是不確定。“四十不惑”,過了四十歲人就清楚自己是個什麽樣的人了,該找什麽樣的女人了,能夠定下來了。“惑其心”,通俗地講就是“挑花眼了”,現在面對誘惑不動心、很堅定了,這就叫“不惑”。

壹個人只有曾經經歷了很多事情,看過無數的曾經滄海之後達到的“定”,才算是真定。

2、經歷了“欲”以後達到大徹大悟大定境界的人,身心健康已經上升到了壹個更高的層次,這就叫“淫邪不能惑其心”。如果像有強迫癥的人,常常反復考慮,前思後想、左思右想,最後還是拿不定主意,患得患失的,這就是“惑”,定不下來,其實這是身心兩方面都不健康的表現。

三、大多數人都可以分成“愚、智、賢”這三種——“愚智賢”:

1、“愚”,就是心思、心情或者想法陷在壹個角落裏出不來,想不開而鉆牛角尖,也就是思維壹根筋。比如那種不撞南墻不回頭,撞了南墻還說自己頭不夠硬,還要撞的人。

? “智”,比較聰明、通達的人,知道有形的物質的變化,他們比“愚”的人要開放、通達壹些。他們看到這條路不通,就選擇其他路去走了。

? “賢”,是指開了慧的人。“賢”比“智”層次要更高壹些。比如下盲棋,沒有棋子、沒有棋盤照樣下,而且壹步不差的人,這就叫“賢人”。

四、累是因為把物質看得很重——“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

1、“肖”,是壹個通假字,通“屑”。“不肖於物”本意是“不屑於物”,也就是對物質、物欲的追求不是很強烈,不會把它們看得很重。

“懼”的繁體字是“懼”。當小鳥停下來,頭來回地看,眼睛瞪得大大的,那種狀態就叫“懼”。它是壹種受到了例如驚、嚇、恐刺激以後表現出來的目瞪口呆,或者是雙目圓睜的狀態,總之就是觸動到妳了。

“恐”,是上邊壹個“鞏”,下邊壹個“心”。“鞏”是指拿繩子捆東西,以前專門拿的那種叫做“韋”的牛皮繩,而“韋編三絕”是指以前的書都是竹簡,將竹簡穿起來的牛皮繩就叫“韋”。所以,“恐”就是指妳的心好像被繩子勒緊了,提溜起來的那種感覺。

“合於道”的意思與“天人合壹”相同。天地變化叫“道”,所謂“合於道”就是說妳的所做作為符合天地自然的變化。

2、無論我們是愚人、智人或者賢人,都應該不屑於物也不懼於物。我們生活在這個物質的社會,我們需要它們,但是不能讓它們過分地糾纏妳的內心,所以,真正開慧不是靠讀書,而是靠腦子裏本身所固有的東西,修煉精通了就好像電磁波壹樣,啪壹下接通了,這叫“慧然獨悟”。

五、有德者必有所得——“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

1、“德”,雙人旁,底下還有壹個心。那些用心去體會天道的變化、做事情符合天道的人,被稱為有德之人。有德者必有所得。

? 真正有道德的人其實還是要有智慧的,自己不累,大家也不累,在人群當中都不難受。

六、人有沒有“智”不重要,重要的是壹定要有“慧”——“德全不危”:

1、人有沒有“智”不重要,重要的是壹定要有“慧”。比如以前的老人不識字、沒讀過書,但是人家帶孩子就認準壹句話“若要小孩安,三分饑和寒”。這種拉扯孩子的方法是符合天道的,這就叫“德全”。

德全,是指除了做的事情符合天道,還有盡可能全面掌握天道,壹直做符合天道的事情,這樣的話才能“不危”。

“德全不危”,壹句話概括了我們想養生、想健康、想長壽、想生命活得有質又有量的問題。

2、背道或是對天道了解得不太全面,叫“缺德”;不知道天道,叫“無德”。

七、取名字也要符合天道:

1、姓和名都不能選,這是妳生下來定的。但是壹般上學弱冠以後,可以給自己取個字,這個“字”妳自己可以定。

2、在古代,只有父輩或者長輩可以指名道姓地叫妳,平輩或者晚輩只能稱呼妳的字以表示尊敬。

3、人是在變的,他在壹個狀態下是那個人,他過了這個狀態則是另外壹個人,我們不能拿壹個字或者壹個名來概括壹個人全身。

4、有的人是以名聞名;有的人是以字聞名;有的則以號聞名。

八、人活著隨時都可能“危如累卵”:

1、“危”,是象形字,上面是壹個人在懸崖邊兒上那個狀態,讓人壹看,懸了,沒準要掉下來,所以,有壹個成語叫“危如累卵”,就好像把雞蛋壹個個摞上了。

在實習的過程中,才發現人活著是這麽的脆弱,這麽“危”,所以,生而為人真是壹件天大的幸事,因此,我們要善待生命,善待心靈,好好養生。

2、黃泉路上無老少,小到幾個月的嬰兒,大到青壯年,說死就死。

九、別人能傷害妳,是因為妳本身有能被傷害的地方:

1、壹個德全的人,或者壹個身心健康的人,是內求的人。他不會借助於外力,對別人的行為沒有仇恨的感覺,也不期望別人給他什麽,因此他不會怨,所以,妳也傷害不了他,也就是說,如果妳被別人傷害了,是因為妳本身有能夠被傷害的地方。

家裏沒有內鬼,招不來外賊。只有內心有那種自我厭惡、自我仇恨的因子,別人才能傷害到妳。

2、壹個健康的人,除了自己活得舒服以外,還會讓跟他接觸的人同樣感到舒服。

第五章的感受及問題:

“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這壹章節感覺講到了壹個“度”的問題。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度是質和量的統壹的範疇,是事物保持其質的量的界限、幅度和範圍。而量變和質變相互區別的根本標誌就在於: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了度。在實踐過程中,如果沒有掌握好適度的原則,就有可能出現“過猶不及”的現象。

如同社會市場,如果生產者過於貪婪,生產的東西過多,導致供大於求,就會導致壹批自利的消費者不買或少買,於是,就會迫使生產者停產;相反,如果消費者過於貪婪,無節制地進行消費,從而導致產品短缺,出現供小於求的現象,那麽,隨著而來的價格上漲,吃虧的還是消費者自己。

如此看來,萬事萬物都有各自生存的壹套法則,最好的方法就是遵循天地間的變化規律行事,懂得節制,守住本心。

  • 上一篇:怎樣可以快速查詢到核酸檢測的結果?
  • 下一篇:王藝霖的個人資料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