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圖片素材 - “馬踏飛燕”這個稱呼為什麽曾被普遍采用?

“馬踏飛燕”這個稱呼為什麽曾被普遍采用?

馬踏飛燕是它自出土後便有的名字。

出土後,它便有了“馬踏飛燕”這個名字,很多人說這名字來自於郭沫若,起碼有三種說法:

1、郭沫若說:1971年,郭沫若去蘭州參觀,將其定名為“馬踏飛燕”。這應該是目前流傳最廣的說法。

2、民間流傳說:經郭沫若先生鑒定,命名為“銅奔馬”,同時因其三足騰空,在後足踏在壹只飛鳥的悲傷,又有人稱之為“馬踏飛燕”。

3、官方起名說:1970年6月該鑄像被調往甘肅省博物館作為出土珍貴文物收藏時,即以“馬踏飛燕”的名稱登記收藏入庫。

擴展資料:

1、奔“馬”的爭議:

銅奔馬是什麽馬,該叫什麽名,本來並無多大爭議,但它成了中國旅遊標誌後,異議也隨之多了起來。

中國旅遊標誌的文物原型到底是什麽馬,主要有四種說法。壹說是“天馬”。

中國考古中發現的早期馬造型壹般都是蒙古馬形象:頭大,頸粗,軀長,四肢短壯,但騎行速度相對不快。

雷臺漢墓出土的銅奔馬則不同,它體型高大,騰空飛馳,與漢武帝時從西北引進的“天馬”很像。二說是“神馬”。神馬又叫“天駟”,騎行神速。唐代詩人杜甫《魏將軍歌》稱:“星纏寶校金盤陀,夜騎天駟超天河。”

“天駟”本指天上二十八星宿之東方蒼龍七宿中的第四位星,名“房”,亦稱“馬祖神”。三說“紫燕騮”。騮指黑鬣、黑尾巴的紫紅色駿馬,騎行速度快,如飛燕般。

漢文帝有稱為“九逸”的良馬九匹,其中有壹匹便是“紫燕騮”。銅奔馬蹄踏飛燕的造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紫燕騮。還有壹說是“特勒驃”。

特勒驃本是唐太宗所擁有的“六駿”之壹,它與銅奔馬扯上關系是因為其奔跑的姿勢:壹側前後腿同時淩空騰踔,這叫“對側步”;而常見的都是兩側前後腳同時擡起,稱為“對角步”。

能跑“對側步”的馬是特種良馬,非常稀少,中國青藏高原的浩門、囊謙產這種馬。

2、踏“鳥”的爭議:

銅奔馬爭議最多的,是所踏的那只“鳥”到底是什麽鳥?第壹種說法,無疑是郭沫若所稱的燕子。但不少學者認為,這只“鳥”不是燕子,尾部沒有分叉。

有的學者提出了第二種觀點,稱是“龍雀”,是“天馬蹄踏龍雀”。

東漢張衡《東京賦》中有“龍雀蟠蜿,天馬半漢”之語。龍雀乃秦漢神話傳說的風神“飛廉”,能把風神踏在蹄下,可見此馬速度之快,於是認為銅奔馬應該叫“馬踏龍雀”或“東漢銅奔馬”。

但“龍雀說”也有人反對,認為那只鳥是壹種叫“燕隼”的飛禽。其理由是,龍雀既然為風神,豈能是奔馬所踐踏之物?再者,傳說中的龍雀是鳳凰家族的成員,鳥身鹿頭,與馬腳下的“鳥”明顯不同。

第三種觀點稱是燕隼。燕隼俗稱“青條子”,還有“土鶻”、“兒隼”、“螞蚱鷹”等叫法,其體型大小如鴿,形似雨燕,飛行迅速,常在空中捕食昆蟲和家燕、雲雀這類小飛鳥,所以“馬踏飛燕”應改叫“馬踏飛隼”才對。

第四種說法是“烏鴉”。“燕隼說”無法從民俗學上找到邏輯關系和理由,有學者又提出“烏鴉說”。

此說系從浙江龍遊石窟中的“天馬行空”圖中找到的靈感:“天馬”前蹄正好在“烏”背上方,好像在追趕著烏鴉。而雷臺出土的銅奔馬蹄正好踏在烏鴉背上,表示已經超越或逮住了烏鴉,遂又多了壹個“天馬逮烏”的叫法。

百度百科_東漢銅奔馬

  • 上一篇:是,尚先生陳學冬扮演的角色叫什麽
  • 下一篇:windows media player如何增大聲音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