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網絡軟體 - 太空間諜偵察衛星

太空間諜偵察衛星

前蘇聯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壹個人造地球衛星由前蘇聯發射成功。這個衛星在離地面900公裏的高空運行;它每轉壹整周的時間是1小時35分鐘,它的運行軌道和赤道平面之間所形成的傾斜角是65度。它是壹個球形體,直徑58公分,重83.6公斤。內裝兩部不斷放射無線電信號的無線電發報機。其頻率分別為20.005和40.002兆赫(波長分別為15和7.5公尺左右)。信號采用電報訊號的形式,每個信號持續時間約0.3秒。間歇時間與此相同。前蘇聯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揭開了人類向太空進軍的序幕,大大激發了世界各國研制和發射衛星的熱情。

美國

美國於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發射了第壹顆“探險者”-1號人造衛星。該衛星重8.22千克,錐頂圓柱形,高203.2厘米,直徑15.2厘米,沿近地點360.4公裏、遠地點2531公裏的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行,軌道傾角33.34°,運行周期114.8分鐘。發射“探險者’-1號的運載火箭是“丘辟特”℃四級運載火箭。

法國

法國於1965年11月26日成功地發射了第壹顆“試驗衛星”-1(A-l)號人造衛星。該行星重約42千克,運行周期108.61分鐘,近地點526.24公裏、遠地點1808.85公裏的橢圓軌道運行,軌道傾角34.24°。發射A-1衛星的運載火箭為“鉆石”tA號三級火箭,其全長18.7米,直徑1.4米,起飛重量約18噸。

日本

日本於1970年2月11日成功地發射了第壹顆人造衛星“大隅”號。該星重約9.4公斤,軌道傾角31.07°,近地點339公裏,遠地點5138公裏,運行周期144.2分鐘。發射“大隅”號衛星的運載火箭為“蘭達”-45四級固體火箭,火箭全長16.5米,直徑0.74米,起飛重量9.4噸。第壹級由主發動機和兩個助推器組成,推力分別為37噸和26噸;第二級推力為11.8噸;第三、四級推力分別為6.5噸和1噸。

中國

1970年4月24日,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由“長征壹號”運載火箭壹次發射成功。該衛星直徑約1米,重約173千克,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裏,最遠點2384公裏,軌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 衛星

68.5度,繞地球壹周(運行周期)114分鐘。衛星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發射“東方紅”1號衛星的遠載火箭為“長征”1號三級運載火箭,火箭全長29,45米,直徑2.25米,起飛重量81.6噸,發射推力112噸。“東方紅”1號的發射,實現了毛澤東提出的“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它是中國的科學之星,是中國工人階級、解放軍、知識分子***同為祖國做出的傑出貢獻。

英國

英國於1971年10月28日成功地發射了第壹顆人造衛星“普羅斯帕羅”號,該衛星重約66千克,軌道傾角82.1 °,近地點537公裏,遠地點1482公裏,運行周期105.6分鐘。發射地點位於澳大利亞的武默拉(Woomera)火箭發射場,運載火箭為英國的黑箭運載火箭.主要任務是試驗各種技術新發明,例如試驗壹種新的遙測系統和太陽能電池組。它還攜帶微流星探測器,用以測量地球上層大氣中這種宇宙塵高速粒子的密度。

其他

除上述國家外,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亞、德國、荷蘭、西班牙、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也在準備自行發射或已經委托別國發射了人造衛星。

編輯本段中國主流衛星

東方紅四號大平臺/鑫諾二號衛星

鑫諾二號衛星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我國大陸、港澳臺地區的通信廣播用戶。該衛星使用我國正在研制的新壹代大型靜止軌道衛星公用平臺,即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裝載22路Ku頻段大功率轉發器,衛星壽命末期輸出功率10500W,發射重量5100kg(東方紅三號衛星為中等容量通信衛星,可裝載有效載荷200公斤,整星功率1800瓦,可裝載24路中校功率轉發器),設計壽命15年,使用長征三號乙(CZ-3B)運載火箭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整星指標和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平臺由電源、測控、數據管理、姿態和軌道控制、推進、結構與機構、熱控等分系統組成,全三軸穩定控制方式。該平臺輸出總功率為8000-10000瓦,並具有擴展至10000瓦以上的能力,能為有效載荷提供功率約6000-8000瓦。該平臺可承載有效載荷重量600-800公斤,整星最大發射重量可達5200公斤,可采用長征三號乙、阿裏安和質子號等運載火箭發射。該平臺設計壽命15年。

北鬥導航試驗衛星

“北鬥導航試驗衛星”(Beidou)由CAST研制,並將自行建立第壹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鬥導航系統”。 “北鬥導航系統”是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的區域導航系統。這個系統建成後,主要為公路交通、鐵路運輸、海上作業等領域提供導航服務,對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北鬥導航試驗衛星"”的首次發射成功,為“北鬥導航系統”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發射“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采用的是“長征三號甲” 運載火箭。這次發射是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63次飛行。

中星22號

“中星22號”為實用型地球同步通信衛星,是“東方紅三號”的後續星。衛星質量為2.3噸,設計使用壽命8年 ,主要用於地面通信業務,由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經營。 據了解,衛星進入轉移軌道後,將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航天遠洋測量船等測控網的跟蹤控制下,定點於東經98度赤道上空。

風雲二號

風雲二號衛星(FY-2)是壹個直徑2.1m,高1.6m的圓柱體,包括天線在內衛星總高度為3.1m,重約600kg,衛星姿態為自旋穩定,自旋轉速為100±1轉/分鐘,衛星設計壽命為3年。 衛星裝有多通道掃描輻射計和雲圖轉發等有效載荷,可獲取有關可見光雲圖、晝夜紅外和水汽雲圖;播發展寬數字圖像、低分辨率雲圖和S波段天氣圖:獲取氣象、海洋、水文數據收集平臺的觀測數據;收集空間環境監測數據。衛星工作於東經105°E赤道上空,位置保持精度為東西±0.5°、南北±1°。 風雲二號衛星由CAST和上海航天局***同研制生產的,CAST承擔衛星控制、推進、轉發、天線、測控及部分結構等分系統1997年6月10日20時,風雲二號衛星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衛星地面測控站、遠望二號測量船的測控管理下,衛星完成了星箭分離、衛星起旋、遠地點調姿、遠地點發動機點火、二次解鎖分離、準靜止軌道漂移等工作,衛星於6月17日定點成功。 風雲二號衛星繼承東方紅二號甲衛星自旋穩定模式基礎上,采用了多通道掃描輻射計、三通道微波傳輸、章動控制等壹些新技術。衛星主要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90年代初期同類靜止氣象衛星的水平。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是空間技術、遙感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高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定向覆蓋、連續遙感地球表面與大氣分布,具有實時性強、時間分辨率高、客觀性和生動性等優點。

風雲壹號

風雲壹號(FY-1)是中國的極軌氣象衛星系列,***發射了3顆,即FY-1A,1B,1C。 FY-1A,1B分別於1988年9月和1990年9月發射,是試驗型氣象衛星。這兩顆衛星上裝載的遙感器成像性能良好,獲取的試驗數據和運行經驗為後續衛星的研制和管理提供了有意義的數據。 FY-1C於1999年5月10日發射,運行於901千米的太陽同步極軌道,衛星設計壽命3年。衛星的主要遙感器是甚高分辨率可見光-紅外掃描儀,通道數由FY-1A/B的5個增加到10個,分辨率為1100米。 衛星獲取的遙感數據主要用於天氣預報和植被、冰雪覆蓋、洪水、森林火災等環境監測.

東方紅壹號衛星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東方紅壹號衛星(DFH-1)在甘肅酒泉東風靶場壹舉成功,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衛星采用自旋穩定方式。電子樂音發生器是全星的核心部分,它通過20MHz短波發射系統反復向地面播送“東方紅”樂曲的前八小節。

東方紅二號

東方紅二號(DFH-2)於1984年4月8日首次發射成功。***研制和發射3顆東方紅二號衛星,從1970年開始研制到每三顆星發射,經歷了近16年。“東方紅二號”的發射成功,開始了用我國自己的通信衛星進行衛星通信的歷史。

東方紅二號甲

東方紅二號甲是東方紅二號衛星的改型星,其預研工作開始開1980年。 第壹顆東方紅二號甲衛星於1988年3月7日發射成功,不久相繼成功發射了第二顆和第三顆星,它們分別定點於東經87.5°、110.5°、98°;第四顆星由於運載火箭第三級故障而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幾年來,3顆衛星工作情況良好,達到了設計使用指標,在我國電視傳輸、衛星通信及對外廣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東方紅三號衛星

東方紅三號衛星(DFH-3)是中國新壹代通信衛星,主要用於電視傳輸、電話、電報、傳真、廣播和數據傳輸等業務。 星上有24路C頻段轉發器,其中6路為中功率轉發器;其它18路為低功率轉發器。服務區域包括:中國大陸、海南、臺灣及近海島嶼。中功率通道的EIRP≥37dbW,低功率通道的EIRP≥33.5dbW。在地影期間,全部轉發器工作。衛星壽命末期輸出功率≥1700W:衛星允許的有效載荷質量達170kg。 衛星工作於地球靜止軌道,位置保持精度,東西和南北均為±0.1°;天線指向誤差為:俯仰和滾動均為±0.15°,偏航為±O.5°。衛星工作壽命8年,壽命末期單星可靠度為0.66。 衛星可與多種運載火箭相接口(ZC-3A、ARIANE-4等),衛星平臺采用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公用平臺(基本型),可作為中型的多種應用目的。 東方紅三號衛星具有國際同類衛星(中型容量)的先進水平。

實踐壹號衛星

實踐壹號衛星(SJ-1)是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於1977年3月3日發射入軌,1979年5月11日衛星軌道壽命結束,星上長期工作的遙測系統壹直清晰地向地面發回遙測信息。 實踐壹號是壹顆自旋穩定的衛星,只經歷不到10個月的時間就成功發射升空。

資源壹號衛星

資源壹號衛星(ZY-1)是地球資源衛星,是我國第壹代傳輸型地球資源衛星。1988年中國和巴西兩國政府聯合簽定議定書,決定在資源壹號衛星的基礎上,由中巴雙方***同投資,聯合研制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簡稱CBERS)。 資源壹號主要用來監測國土資源變化;估計森林蓄積量,農作物長勢,快速查清洪澇、地震的估計損失,提出對策;對沿海經濟開發,灘塗利用,水產養殖,環境汙染等提供動態情報;同時勘探地下資源,使之合理開發、使用等。資源壹號衛星重1450公斤,壽命兩年。運行軌道為太陽同步軌道,軌道高778公裏、傾角98.5度,軌道周期100.26分鐘,回歸周期26天,降交點地方時11:20。衛星為長方體,單翼太陽帆板。衛星采用三軸穩定的姿控方式和S波段及超短波測控體制。 資源壹號衛星已於1999年10月14日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

中巴地球資源衛星(CBERS)在中國資源壹號原方案基礎上,由中、巴兩國***同投資,聯合研制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代號CBERS)。並規定CBERS投入運行後,由兩國***同使用。 資源壹號衛星是我國第壹代傳輸型地球資源衛星,星上三種遙感相機可晝夜觀察地球,利用高碼速率數傳系統將獲取的數據傳輸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經加工、處理成各種所需的圖片,供各類用戶使用。 由於其多光譜觀察、對地觀察範圍大、數據信息收集快,特別有利於動態和快速觀察地球地面信息。 由於衛星設置多光譜觀察、對地觀察範圍大、數據信息收集快,並宏觀、直觀,因此,特別有利於動態和快速觀察地球地面信息。 該衛星在我國國民經濟的主要用途是;其圖像產品可用來監測國土資源的變化,每年更新全國利用圖;測量耕地面積,估計森林蓄積量,農作物長勢、產量和草場載蓄量及每年變化;監測自然和人為災害;快速查清洪澇、地震、林火和風沙等破壞情況,估計損失,提出對策;對沿海經濟開發、灘塗利用、水產養殖、環境汙染提供動態情報;同時勘探地下資源、圈定黃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資源區,監督資源的合理開發。

嫦娥壹號衛星

“嫦娥壹號”(Chang'E1)是中國自主研制、發射的第壹個月球探測器。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壹號月球探測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制,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壹個在中國流傳的古老的神話故事。嫦娥壹號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整個“奔月”過程大概需要8-9天。嫦娥壹號將運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圓形極軌道上。嫦娥壹號工作壽命1年,計劃繞月飛行壹年。執行任務後將不再返回地球。嫦娥壹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地區。

天鏈壹號衛星

“天鏈壹號”衛星,是中國首次發射的數據中繼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研制,采用成熟的“東方紅三號”通用平臺並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其發射成功填補了中國中繼衛星領域的空白。 其任務是為衛星、飛船等航天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極大地提高各類衛星使用效益和應急能力,能使資源衛星、環境衛星等數據實時下傳,為應對重大自然災害贏得更多預警時間,因此,它被稱為“衛星中的衛星”。 眾所周知,GPS系統是美國的國防導航衛星系統,也為民用導航。俄羅斯的GLONASS與GPS相似,都是由空間部分、地面監控部分和用戶接收機部分組成,都是使用24顆高度約2萬千米左右的衛星組成衛星星座。GPS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上,每個軌道平面4顆,GLONASS分布在3個軌道平面上,每個軌道平面有8顆衛星。衛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的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觀測到4顆以上的衛星,由此獲得高精度的三維定位數據。這就提供了在時間上連續的全球導航能力。GPS定位精度可達15米,測速精度0.1米/秒;GLONASS導航定位精度較低,約為30—100米,測速精度0.15米/秒。這兩個系統都是為全球範圍內的飛機、艦船、坦克、地面車輛、步兵、導彈以及航天飛機等提供全天候、連續、實時、高精度的三維位置、三維速度和精確時間,因此,具有極高的軍用價值和民用前景。

風雲三號衛星

2008年5月27日於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風雲三號是我國首顆新壹代極軌氣象衛星,裝備了可監測地球大氣和氣候的三維傳感器,可在全球範圍內實施全天候預報。風雲三號安裝有可見光紅外掃描輻射儀、紅外分光計、微波溫度計、微波成像儀等10余種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探測儀器,探測性能比僅有可見光壹種手段的第壹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壹號有質的提高,可在全球範圍內實施三維、全天候、多光譜、定量探測,獲取地表、海洋及空間環境等參數,實現中期數值預報。 風雲三號實現的跨越有四個方面: 壹是從單壹光學觀測發展到10余種先進儀器的綜合探測,不僅能夠獲取雲圖,還能夠通過光譜的層析,把整個大氣層從高到低每個高度溫度變化情況繁衍出來。 二是解決了雲的遮擋問題。傳統光學探測遇到雲層時探測效果大打折扣,而風雲三號能夠對雲的內部和雲下的地面有清晰準確把握。 三是分辨率和靈敏度上的突破。風雲三號壹幀掃描的幅寬高達數千公裏,而在這樣壹幅巨大的照片上,地面分辨率達到百米量級。星上儀器最高探測靈敏度達到0.1K,這意味著在距地面807公裏高空的衛星,對地表溫度0.1℃的微小變化都可以準確感覺到。 四是使衛星數據傳輸的實時性大大提高。衛星每101分鐘繞地球飛行壹圈,每圈都經過兩極。通過在北極附近向瑞典租用的地面站,可使衛星至少每101分鐘就向地面傳回壹次數據,數據傳輸的實時性大大提高。

編輯本段廢舊人造衛星

廢舊衛星壹般指燃料用盡的衛星,這樣的衛星將不受人為控制。 壹般在燃料用盡之有做以下處理: 美國用來探測臭氧的廢舊衛星UARS

1.成為太空垃圾,自由飛行 2.人為引導到安全軌道 3.人為引導落入太平洋(衛星墳墓) 4.自由下落

編輯本段GPS系統簡介

包括三大部分: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

GPS衛星星座

由21顆工作衛星和3顆在軌備用衛星組成GPS衛星星座,記作(21+3)GPS星座。24顆衛星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內,軌道傾角為55度,各個軌道平面之間相距60度,即軌道的升交點赤經各相差60度。每個軌道平面內各顆衛星之間的升交角距相差90度,壹軌道平面上的衛星比西邊相鄰軌道平面上的相應衛星超前30度。 在兩萬公裏高空的GPS衛星,當地球對恒星來說自轉壹周時,它們繞地球運行二周,即繞地球壹周的時間為12恒星時。這樣,對於地面觀測者來說,每天將提前4分鐘見到同壹顆GPS衛星。位於地平線以上的衛星顆數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不同,最少可見到4顆,最多可見到11顆。在用GPS信號導航定位時,為了結算測站的三維坐標,必須觀測4顆GPS衛星,稱為定位星座。這4顆衛星在觀測過程中的幾何位置分布對定位精度有壹定的影響。對於某地某時,甚至不能測得精確的點位坐標,這種時間段叫做“間隙段”。但這種時間間隙段是很短暫的,並不影響全球絕大多數地方的全天候、高精度、連續實時的導航定位測量。GPS工作衛星的編號和試驗衛星基本相同。

地面監控系統

對於導航定位來說,GPS衛星是壹動態已知點。星的位置是依據衛星發射的星歷—描述衛星運動及其軌道的的參數算得的。每顆GPS衛星所播發的星歷,是由地面監控系統提供的。衛星上的各種設備是否正常工作,以及衛星是否壹直沿著預定軌道運行,都要由地面設備進行監測和控制。地面監控系統另壹重要作用是保持各顆衛星處於同壹時間標準—GPS時間系統。這就需要地面站監測各顆衛星的時間,求出鐘差。然後由地面註入站發給衛星,衛星再由導航電文發給用戶設備。GPS工作衛星的地面監控系統包括壹個主控站、三個註入站和五個監測站。

GPS信號接收機

GPS信號接收機的任務是:能夠捕獲到按壹定衛星高度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的信號,並跟蹤這些衛星的運行,對所接收到的GPS信號進行變換、放大和處理,以便測量出GPS信號從衛星到接收機天線的傳播時間,解譯出GPS衛星所發送的導航電文,實時地計算出測站的三維位置,位置,甚至三維速度和時間。 GPS衛星發送的導航定位信號,是壹種可供無數用戶***享的信息資源。對於陸地、海洋和空間的廣大用戶,只要用戶擁有能夠接收、跟蹤、變換和測量GPS信號的接收設備,即GPS信號接收機。可以在任何時候用GPS信號進行導航定位測量。根據使用目的的不同,用戶要求的GPS信號接收機也各有差異。目前世界上已有幾十家工廠生產GPS接收機,產品也有幾百種。這些產品可以按照原理、用途、功能等來分類。 靜態定位中,GPS接收機在捕獲和跟蹤GPS衛星的過程中固定不變,接收機高精度地測量GPS信號的傳播時間,利用GPS衛星在軌的已知位置,解算出接收機天線所在位置的三維坐標。而動態定位則是用GPS接收機測定壹個運動物體的運行軌跡。GPS信號接收機所位於的運動物體叫做載體(如航行中的船艦,空中的飛機,行走的車輛等)。載體上的GPS接收機天線在跟蹤GPS衛星的過程中相對地球而運動,接收機用GPS信號實時地測得運動載體的狀態參數(瞬間三維位置和三維速度)。 接收機硬件和機內軟件以及GPS數據的後處理軟件包,構成完整的GPS用戶設備。GPS接收機的結構分為天線單元和接收單元兩大部分。對於測地型接收機來說,兩個單元壹般分成兩個獨立的部件,觀測時將天線單元安置在測站上,接收單元置於測站附近的適當地方,用電纜線將兩者連接成壹個整機。也有的將天線單元和接收單元制作成壹個整體,觀測時將其安置在測站點上。 GPS接收機壹般用蓄電池做電源。同時采用機內機外兩種直流電源。設置機內電池的目的在於更換外電池時不中斷連續觀測。在用機外電池的過程中,機內電池自動充電。關機後,機內電池為RAM存儲器供電,以防止丟失數據。 近幾年,國內引進了許多種類型的GPS測地型接收機。各種類型的GPS測地型接收機用於精密相對定位時,其雙頻接收機精度可達5MM+1PPM.D,單頻接收機在壹定距離內精度可達10MM+2PPM.D。用於差分定位其精度可達亞米級至厘米級。 目前,各種類型的GPS接收機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便於野外觀測。GPS和GLONASS兼容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接收機已經問世。 另外,“衛星”還可作代詞,代指那種總是“繞”在別人(比如領導、有錢人) 周圍,阿諛奉承、拍馬屁的人。

編輯本段衛星工程系統

位於德國巴伐利亞賴斯廷的世界上最大的衛星地面站人造衛星能夠成功執行預定任務,單憑衛星本身是不行的,而需要完整的衛星工程系統,壹般由以下系統組成: 發射場系統 運載火箭系統 衛星系統 測控系統 衛星應用系統 回收區系統(限於返回式衛星) [4][5]是由繞月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其中繞月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研制,被命名為嫦娥壹號,選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臺,總重量2350千克,設計壽命壹年;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研制,選用長征三號甲,火箭全長52.52米,最大直徑3.35米,運載能力為2600千克,已有10多次全勝發射記錄;發射場系統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負責建設,選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改建壹系列的發射工位;測控系統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和總裝測通所負責建設,以我國現有的3頻段航天測控網為主,輔以甚長基線幹涉(VLBI)天文測量系統組成;地面應用系統由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負責研制和建設,由數據接收、運行管理、數據預處理、數據管理、科學應用與研究五個分系統組成。

編輯本段衛星系統設備

衛星系統中,各種設備按其功能上的不同,分為有效載荷及衛星平臺兩大部分。衛星平臺又分為多個子系統: 有效載荷(不同類型衛星均不同,***同的有:) 對地相機 恒星相機 搭載的有效載荷 衛星平臺(為有效載荷的操作提供環境及技術條件,包括:) 服務系統 熱控分系統 姿態和軌道控制分系統 程序控制分系統 遙測分系統 遙控分系統 跟蹤和測試分系統 供配電分系統 返回分系統(限於返回式衛星) 衛星結構平臺

編輯本段太空垃圾危害

眾所周知,地球的大氣和海洋正因堆積如山的垃圾而遭受嚴重汙染。而歐洲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近日公布的電腦模擬圖像顯示,“太空垃圾”已經讓地球上空成了壹個垃圾場。 50年將太空變成垃圾場 按照火箭科學家專業的說法,它們被稱為“軌道碎片”,不過壹般人都將其稱為“太空垃圾”。 如今,太空垃圾日益成為人類面臨的壹個難題。我們51年前將第壹個航天器發射到太空———蘇聯第壹顆人造衛星。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們已經將太空變成了壹個垃圾場,裏面充斥著無數的碎片。在這裏,數百顆衛星、壹個國際空間站、壹個太空望遠鏡、大量行星間探測器正在運行。 航天器會掉落大氣層化為灰燼,但這壹過程通常需要幾個月時間。還有數百萬太空碎片在距地面2萬英裏的地球靜止軌道周圍徘徊,始終不散去。 構成這些碎片的包括廢棄的航天器和報廢衛星,火箭外包裝,碰撞和對接期間產生的金屬片,螺母和螺栓,不慎丟棄的工具,以及從載人飛船上扔下的宇航員排泄物。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雖為人類太空探索作出過重大貢獻,但也在運行過程中產生了200多包垃圾。 1994年,“飛馬座”無人火箭爆炸,瞬間化為30萬件直徑超過八分之壹英寸的碎片。 “發生慘劇只是時間問題” 如今,美宇航局和其他機構逐漸地將部分太空垃圾編成目錄。太空垃圾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視,是因為它們嚴重威脅著宇航員和航天器安全。壹小塊塗料在太空的飛行速度能達到時速數萬英裏,壹旦撞到國際空間站上,它們能輕而易舉在空間站外殼留下凹痕,甚至能撞裂玻璃。 幸運的是,現代航天器裝備有防護屏,能夠使直徑達到半英寸的物體撞擊方向發生偏轉。 此外,太空無比浩瀚,這些太空垃圾之間的空間很大,撞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專家仍指出這種慘劇的發生只是時間的問題。悲哀的是,清除太空垃圾遠比清除地球上的垃圾困難得多。 第壹個被衛星碎片砸傷的人 《切尼斯中國紀錄大全》記載,中國第壹個被衛星碎片砸傷的人叫吳傑。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人被衛星碎片砸傷的幾率是億萬分之壹,這麽小的幾率竟然叫吳傑碰上了。 2002年10月27日上午11時,陜西省丹鳳縣竹村關鎮陽河村的吳傑在院外玩耍,不幸被從天而降的衛星碎片砸昏在地,小腳趾骨折。村民們也在不同地方見到了19塊從天上落下的金屬碎片。砸傷他的是衛星升入軌道後脫落的金屬外殼。

  • 上一篇:六個食療偏方專治長期失眠
  • 下一篇:中國結制作視頻教程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