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行動軟體 - 飲湖上初晴後雨的詩意_飲湖上初晴後雨的意思

飲湖上初晴後雨的詩意_飲湖上初晴後雨的意思

飲湖上初晴後雨的詩意_飲湖上初晴後雨的意思

《飲湖上初晴後雨》

作者: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註釋:

1、瀲灩:波光閃動的樣子。

2、空蒙:雲霧迷茫的樣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賞析:

這是壹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壹天詩人在西湖遊宴,起初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壹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壹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壹處之景、壹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臨江仙·與客湖上飲歸

葉夢得 臨江仙與客湖上飲歸

不見跳魚翻曲港,湖邊特地經過。蕭蕭疏雨亂風荷。微雲吹散,涼月墮平波。

白酒壹杯還徑醉,歸來散發婆娑。無人能唱采蓮歌。小軒倚枕,檐影掛星河。

賞析

此詞抒寫作者與客湖上飲歸的情懷。詞之片寫宴集既散,余興未盡,下片寫湖上歸來後的心情。全詞風格於簡淡中見含蓄。

上片起首兩句寫詞人於宴集結束後,興致猶濃,特地繞道來到湖邊,原想看看湖邊港灣水草茂密之處那些翻跳出水、閃著白光的魚兒,但夜色朦朧,湖水平靜,只聽得雨聲稀朗,打落隨風翻亂的荷葉上。

這首兩句是倒裝句,表現出作者的體物入微。卻傍水邊行,葉底跳魚浪自驚。(《南鄉子》)觀看魚兒從水中跳起又落下本是他的樂趣,但眼前天暗波平,只有晚風疏雨翻亂荷葉的蕭蕭之聲。忽然,風過處,雲散去,壹片涼月,影入湖中。這裏不說是月影,而要說月墮平波,乃是由於作者正註目沈沈湖水,忽然湖清見月,幾疑月兒從天上落下。

過片謂詞人於酒宴之上僅僅飲下壹點白酒,就竟然頗有醉意散發婆娑,極寫自己披頭散發,徘徊納涼,以解除酒後燥熱煩悶之感。無人句是說想聽支采蓮小曲,聊以解悶,但夜深人靜,無人放歌,而愁悶也只好郁積心底,無從排遣。這裏的無人,其實是藉以說明作者的沈憂和孤獨感,也是深壹層的寫法。

結尾兩句寫夜深之後,作者於小軒中倚枕而臥,難以入睡,但見月光之下,屋宇飛檐,投影於地,十分清晰,天上銀河垂懸,好似掛檐角之上。通過這壹靜景描寫突出了作者月夜沈思的形象。

作者月下沈思的具體內容,詞中沒有點透,這就為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給人以意蘊深長之感。

秋日湖上的詩意

秋日湖上的詩意

《秋日湖上》

作者:薛瑩

原文:

落日五湖遊,煙波處處愁。

浮沈千古事,誰與問東流?

註釋:

1、五湖:指江蘇的太湖。

2、浮沈:指國家的興亡治亂。

詩意:

落日的時候,我在太湖上遊船,

煙波迷漫下模模糊糊的景色使人產生了憂愁。

千古而來歷史不正如這浩渺煙波籠罩下的水浪壹樣在浮浮沈沈中遠逝了嗎,

誰會關心那些繁冗沈寂的事情呢?

賞析:

《秋日湖上》這首詩淺易近人,文情並茂,詩人既點出了世事如白駒過隙,變幻莫測的原理,也道出了對人生價值觀的思考及探索。千百年來人們對它議論不壹。

這首詩開頭壹句寫出了詩人秋日泛舟閑遊時間、地點,言簡意賅;緊接著壹句道出了太湖上的景致,同時也烘托出詩人的心境。這兩句既寫景,又抒情,情由景生,景帶情思,情景交融。尤其壹個愁字,直抒胸臆,點出了詩人抑郁的情懷。崔顥有詩《黃鶴樓》中壹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同樣是日薄西山,同樣是迷離煙波,雖然詩人所想的不相同,但其心境是相同的。

浮沈千古事,誰與問東流兩句是這首詩的題旨所在,意思是千百年不斷發生的事都有隨著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沈沈,俱隨著湖水向東流去。太湖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然而,此日的湖波依舊,往日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卻是灰飛煙滅。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長江萬古流。名利爭奪、打打殺殺都隨著歷史的車輪銷為匿跡。唯壹不變的,只是那壹道江水,作為歷史的見證,作者在這裏告誡世人要跳出名利,淡漠名利,淡泊壹生,因為是非成敗轉頭空。作者用低精神財富的筆調,委婉地道出名利的虛無,既有了道家的出仕思想,又表達了作者的清風明月般的胸懷。

這是壹首湖上懷古的作品,它反映出了壹種世事浮沈的消極思想。春秋時吳國和越國,是相鄰的兩個諸侯國,都在今江蘇、浙江壹帶,同太湖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詩人泛舟湖上,秋風蕭瑟,落日煙波,觸目所見,處處皆可生愁。然身臨此境,最易令人發生感慨的,自然是歷史上吳越爭霸的故事了。當時吳被滅亡而越稱霸,都已成為往事陳跡,所以說是浮沈千古事,早已付諸東流,沒有誰來問了。全詩流露出詩人對現實無可奈何的心情。

此詩的妙處在於要言不煩,寥寥數語就將今與古、虛與實、景與情融合起來,古今壹概,寓虛於實,情景不分。

飲後戲示弟子

吾為爾先生,爾為吾弟子。

孔門有遺訓,復坐吾告爾。

先生饌酒食,弟子服勞止。

孝敬不在他,在茲而已矣。

欲我少憂愁,欲我多歡喜。

無如醞好酒,酒須多且旨。

旨即賓可留,多即罍不恥。

吾更有壹言,爾宜聽入耳。

人老多憂貧,人病多憂死。

我今雖老病,所憂不在此。

憂在半酣時,樽空座客起。

  • 上一篇:起泡膠的制作教程
  • 下一篇:石家莊天安堂公墓價格多少位置在哪兒怎麽去?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