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遊戲軟體 - 描寫戰爭的名言和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

描寫戰爭的名言和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

戰爭從有私財產和階級以來就開始了的,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的,在壹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壹種最高的鬥爭形式(毛澤東)

1>描寫戰爭名言

●戰爭是強迫敵人服從我們意誌的壹種暴力行為(克勞塞維茨)

●戰爭在妳願意時開始,卻並不妳樂時結束(馬基雅弗利)

●包括懦夫在內的任何人都可以發動戰爭,但要結束戰爭卻得到勝利者的同意(薩盧斯特)

●戰爭用伯也用黃金(奧維德)

●戰爭似乎就意味著血和鐵(昆體良)

●戰爭的先決條件是:以好鬥為唯壹美德,以求和為唯壹恥辱----(肖伯納)

●有國家就有戰爭(伯克)

●建立壹個國家靠的不是夢想,它最終總要訴諸血和鐵----(史文明)

●壹個國家只有在戰爭時期才會處於和睦狀態(休·金斯米爾)

●戰爭是帝王的娛樂(英國)

●對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是正義的;對那些失去壹切希望的人來說,戰爭是合理的(李維)

●只有對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才是正義的(伯克)

●壹次正義的戰爭能在高尚的國度裏喚起神聖的愛的力量,這已為無數感人的事例所證實(特賴奇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沒有正義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國)

●黃金和財富是戰爭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戰爭是驕傲之子,驕傲是財富之女(喬·斯威夫特)

●這個時代的重大的問題不是演說和決議所能解決的……這些問題只有鐵和血才能解決(俾斯麥)

●霍布斯明晰地證明,所有動物都生活在壹種自然的戰爭狀態中----(喬·斯威夫特)

●戰爭滿足了,或曾經滿足過人的好鬥的本能,但它同時還滿足了人對掠奪,破壞以及殘酷的紀律和專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奧特)

●戰爭是人類生活中壹種具有頭等重要意義的生物法則,它是人類社會中不可缺少的起調作用的東西(伯恩哈迪)

●戰爭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軍事上的成功----(蒙森)

●戰爭是死神的盛宴(歐洲)

●所有的母親都憎恨戰爭(賀拉斯)

●戰爭來臨時,真理是第壹個犧牲品(海·約翰遜)

●戰爭使多數人流血,卻養肥了少數人(威·申斯通)

●戰爭也愛吃精美的食品,他帶走好人,留下壞人----(達·湯普森)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老子)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唐·李白)

●可憐萬裏關山道,年年戰骨多秋草(唐·張藉)

●血戰乾坤赤(唐·杜甫)

●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唐·王昌齡)

●皇帝動刀槍,百姓遭了殃

●戰爭壹開始,地獄便打開(英國)

●叫喊戰爭的人是魔鬼的參謀(歐洲)

●戰爭的目的必須是為了和平(亞裏士多德)

●妳想和平,就要準備戰爭(韋格蒂烏斯)

●要進行戰爭只有壹個借口,即通過戰爭我們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壞的和平環境中(西塞羅)

●贏得戰爭只不過是使和平有壹個良好的開端(羅·勃朗寧)

●只有勝利者,才能用戰爭去換取和平(薩盧斯特)

●和平孕育著戰爭,戰爭孕育著和平(普坦漢姆)

●從來就不存在好的戰爭,也不存在壞的和平(富蘭克林)

●戰爭造就竊賊,和平把他們吊死(英國)

●戰爭造就竊賊,和平把他們吊死(英國)

●要和平,就得準備戰爭(歐洲)

●不為戰爭和毀滅效勞,而為和平與諒解服務(海塞)

2>描寫戰爭文學作品

1.孫犁的《蘆花蕩》、《荷花澱》

《蘆花蕩》主要寫了壹個老英雄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壹個老頭子撐著壹只小船,在白洋澱裏無數次地穿過了敵人的夜間封鎖,為遊擊隊運輸糧草、護送幹部。他不帶壹枝槍,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遊水本領,在萬畝葦塘裏穿梭,從未發生壹次意外,靠了他,遊擊隊才維系了澱裏澱外的交通聯絡。但有壹次他護送兩個女孩子在夜間穿越封鎖線時,撞上了敵人的小火輪,壹個女孩子負了傷。這個打擊差壹點使他失去了繼續前進的力量;但他發誓要為女孩子復仇,第二天,他單身智鬥敵人,壹個個地收拾了他們,為女孩子報了仇。這篇小說很有點傳奇色彩,人物形象鮮明,環境描寫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

《荷花澱》要問白洋澱有多少葦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葦子?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澱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澱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壹條葦 子的長城。女人們,在場裏院裏編著席。編成了多少席?六月裏,澱水漲滿,有無數的船...

作家簡介:

孫犁(1913~2002年7月11日),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 ,被譽為“荷花澱派”創始人。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學畢業後流浪到北平,在圖書館讀書或去大學旁聽,當過職員。1936年到安新縣的小學教書,了解到白洋澱壹帶勞動群眾的生活。後任教於冀中抗戰學院和華北聯大,在晉察冀通訊社、《晉察冀日報》當編輯。1944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和工作,發表了著名的《荷花澱》、《蘆花蕩》等短篇小說。1945年回冀中農村,1949年起主編《天津日報》的《文藝周刊》。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等職。1956年起因病輟筆。1977年以後,又寫有不少散文和評論以及少量小說。從40年代起,孫犁作品結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說集《蘆花蕩》、《荷花澱》、《采蒲臺》、《囑咐》,中篇小說《村歌》、《鐵木前傳》,長篇小說《風雲初記》,敘事詩集《白洋澱之曲》,通訊報告集《農村速寫》,散文集《津門小集》、《晚華集》、《秀露集》、《淡定集》、《書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澤集》、《曲終集》,論文集《文學短論》,還出版了《孫犁小說選》、《孫犁詩選》、《孫犁散文選》、《孫犁文論集》以及《孫犁文集》等。2003年7月,孫犁紀念館在河北省安新縣白洋澱荷花大觀園落成,2004年7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七卷本四百余萬字的《孫犁全集》。

孫犁的作品以小說、散文集《白洋澱紀事》為其秀雅、雋永的創作風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澱》、《囑咐》等短篇作為現代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藝界視之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孫犁的小說以抗日戰爭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農村為背景,生動地再現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戰鬥情景。茅盾說過:“孫犁的創作有壹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於抒情味,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反映社會主義躍進的時代,推動社會主義時代的躍進》)

2.列夫·托爾斯泰 的《戰爭與和平》

內容簡介:

《戰爭與和平》人物眾多,場面宏大,事件繁雜,結構嚴重,具有恢弘的氣勢。作家把他的人物放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和各種各樣的生活環境與氛圍中加以描寫,時而是豪華優雅的貴族沙龍,時而又是硝煙彌漫的戰場;既有青年男女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又有慘不忍睹的戰鬥場面。托爾斯泰註重描寫人物的復雜性,並從各方面展示人物性格的發展。所以書中幾百個人物個個栩栩如生,獨具神韻,富有感染力。

《戰爭與和平》是壹部鴻篇巨制,全書***四冊,近壹百二十萬字。現根據原著,並參照同名電影,將原書業華提練出來,濃縮為十萬字,供青少年學生閱讀。相信廣大讀者從這濃縮的少年版《戰爭與和平》中,也能體味到這部偉大作品的些許魅力。

回答者:珍珠奶茶的哥哥 - 童生 壹級 8-28 21:09

《戰爭與和平》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鴻篇巨制,長達130 多萬字,歷經7 年艱辛創作,受到列寧很高稱贊。

小說以1805年開始的爭奪歐洲戰爭和1812年的俄國衛國戰爭為主線,揭露俄國首都彼得堡的宮廷顯貴和官僚貴族伐西裏為代表的貪婪與卑劣。作品描寫的年代跨度長達十多年,人物500 多個,歌頌了民族的英雄品質和堅強性格,多方面反映俄國壹個重要歷史時期中各階級的生活面貌。

1805年7 月,拿破侖率兵征服了歐洲,法俄之間正醞釀著激烈的戰爭。然而在彼得堡上層的人們依舊過著恬靜悠閑的生活,達官貴人們都匯聚在皇後的女官兼寵臣安娜·巴甫洛夫娜舉辦家宴招待會上。

赴宴的有宮廷官高位重的伐西裏王爵和他漂亮卻行為不端的女兒美倫,還有個頭高大健壯的年輕人彼爾,他戴著眼鏡,剪短發,穿淺色的流行短褲和褐色燕尾服。彼爾是莫斯科著名貴族別竺豪夫的私生子,從小出國留學,今年20歲,學成回國到首都謀職。他壹進宴會廳,對人們議論拿破侖征戰歐洲頗感興趣。在這裏,他高興地結識了英俊而剛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羅皇帝的退職老總司令包爾康斯基的長子,兩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時,安德烈正應庫圖佐夫將軍的召喚,去任他的傳令官,將出國跟征戰歐洲的拿破侖軍隊作戰,任即將分娩的妻子和妹妹瑪麗再三勸留,也改變不了他的決心,他期望通過這次戰爭為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從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親那裏,委托父親加以關照。於是他急奔前線,在波蘭追上了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總司令派他到聯合縱隊去任職,並受到了嘉獎。

彼爾回到莫斯科,他繼承了別竺豪夫伯爵身後所有的遺產,搖身壹變成為莫斯科數壹數二的資本家,成為社交界的寵兒。他的親戚伐西裏早就窺視別竺豪夫家的財產,本想通過篡改遺囑來謀得,失敗後,又處心積慮地要拉攏彼爾,壹方面為他在彼得堡謀得壹個不小的官職,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讓已是宮廷女官的女兒美倫嫁給彼爾,以圖錢財。結果他的計謀順利達成,可這樁婚事實在不幸之至。彼爾發現了妻子與好友多勃赫夫之間的曖昧關系,他與多勃赫夫進行搏鬥,並幸運的擊倒對方,隨之與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惡和生死的困擾之中,在加入***濟會後,受到寬宏大量的哲學的熏陶,接回了妻子。

當安德烈再次回到總司令身邊,俄奧聯軍對法的奧斯特裏齊戰鬥就要打響了。由於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否決了幾位老將軍的意見,采取了馬上出擊的戰略,結果慘敗。安德烈受傷被俘,途中昏迷,被敵人誤以為活不成而丟下,庫圖佐夫也以為安德烈陣亡,給他的父親去信報喪。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復了。愈後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產下壹名男嬰,但她卻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獨與絕望之中給妻子最後壹個吻,他覺得人生已再無意義,決定終老於領地。

回答者:信歆十足 - 經理 四級 8-28 21:12

戰爭與和平故事梗概(簡介)

這是壹部制作精致、構思嚴謹的巨片。場面壯闊,氣勢磅礴,繼承了前蘇聯在拍攝歷史題材影片方面的傳統,完美地融托爾斯泰原著精神於其中,再現了俄法戰爭時期俄羅斯大地廣闊的歷史畫卷。影片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侖潰退等。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彼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 根據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名著改編拍攝的美國版,論藝術成就雖不及蘇聯版,但燦燦巨星和好萊塢式敘事手法則更能讓本地觀眾接受這部通俗劇化的208分鐘長片。氣質高雅的奧黛麗.赫本飾演娜塔莎和文質彬彬的亨利.方達飾演皮埃爾都是不錯的選擇,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成為劇情的焦點。但其他有如八國聯軍的演員組合卻難以忠實地重現拿破侖揮軍進攻俄國時的大時代動蕩故事,導演金.維多顯然大幅度簡化了原著的情節和內涵,但戰爭大場面還是拍得相當認真可觀

作家介紹: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 19世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出生於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 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裏米亞戰爭。幾年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後在其巨著《戰爭與和平》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爭場面打下基礎。

戰爭作品:

《戰爭與和平》列夫托爾斯泰;

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描寫美國南北戰爭的小說《飄》;

還有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壹個人的遭遇》、《解放》和《這裏的黎明靜悄悄》;

描寫中國革命李英儒的《野火春風鬥古城》、

馮德英的《苦菜花》、

劉知俠的《鐵道遊擊隊》、

吳強的《紅日》、

馮誌的《敵後武工隊》

這些都是``!

sorry```!

本人比較懶``

這個太多勒``

就不壹壹介紹勒``

3>

描寫戰爭影視作品

1、《桂河大橋》(1957年)

因為有了這部電影,人們才記住了泰緬邊境上那座著名的鐵路橋。這部電影在大部分時間內講述的不是反抗,而是創造;不是對抗,而是交換。所以有人稱它為“戰爭倫理片”,也有人稱它為反戰影片。該片1958年獲7項奧斯卡大獎。

2、安傑伊·瓦伊達的《戰爭三部曲》(1995年,1957年,1958年)

波蘭導演安傑伊·瓦伊達於20世紀50年代拍攝的《壹代人》、《下水道》和《鉆石與灰燼》統稱《戰爭三部曲》。考慮到拍攝年代意識形態的限制,影片所展現的新現實主義光輝就更加可貴。2000年,安傑伊·瓦伊達獲第72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3、《巴頓將軍》(1970年)

本片據說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最喜歡的影片。影片的感人之處在於,它真實地再現了巴頓矛盾分裂的性格特征,既沒有把他變成“軍神”,也沒有把他貶為老兵痞,而是把他描繪成“壹個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悲劇式的英雄”。該片1971年獲奧斯卡7項大獎。

4、《遙遠的橋》(1977年)

這部影片演員陣容空前強大,主要演員都當過奧斯卡影帝。影片講述的盟軍“市場花園行動”在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這是人類歷史上第壹次如此大規模的空降作戰行動,但是由於情報、通信和指揮失誤,盟軍空降兵未能完成奪橋後挺進德國、結束戰爭的任務。

5、《莫斯科保衛戰》(1985年)

蘇聯電影導演尤裏·奧澤羅夫任總導演,蘇聯拍攝的最著名的壹部二戰巨片。說到戰爭場面寫實,該片中的坦克、飛機等武器裝備都是如實還原,具體拍攝時,又多采用中、遠景,甚至是航拍的長鏡頭,在電腦技術主宰銀幕的今天,再也不會有人這樣下功夫拍攝戰爭片了。

6、《希望與榮耀》(1987年)

該片1988年獲金球獎最佳影片獎,東京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和5項奧斯卡獎提名,是英國導演約翰·伯爾曼自編自導的自傳體傳世之作。最讓人震撼的地方在於,片中展現的普通英國人在遭遇苦難不幸時,還能努力維持自己平常的生活—這也許是對納粹最大的蔑視。

7、《辛德勒的名單》(1993年)

這是壹部由澳大利亞作家托馬斯·基尼利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黑白巨片。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說:“對於我來說這是壹次全新的體驗。突然間,我壹貫用來逃避現實的攝像機直面現實。在拍攝中我每天都會流淚。”

8、《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

當《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上映的時候,幾乎所有觀眾都是第壹次如此近距離地了解戰爭的血腥本質。影片導演用二戰時流行的手搖攝影機跟拍方法,再現了諾曼底登陸的場景——不以全景宏大,而以士兵個人情感震撼人心。該片獲得當年奧斯卡5項大獎。

9、《兵臨城下》(2001年)

這是壹部將大場面與個人傳奇融為壹體的傳奇片,是歐洲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電影制作,耗資9500萬美元,在影迷眼中它是必看的二戰影片。該片根據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同名紀實小說改編,主人公俄羅斯狙擊手瓦西裏也確有其人。

10、《鋼琴師》(2002年)

波蘭電影大師羅曼·波蘭斯基看完茨皮爾曼回憶錄的第壹章後,立即決定以此作為藍本拍攝壹部反映二戰中猶太人受難的影片。該片2003年獲得7項“愷撒獎”大獎和3項奧斯卡獎。(黃恒)

  • 上一篇:大話西遊二 哪個區會是第9聯賽冠軍
  • 下一篇:如何在Google搜索引擎上排名靠前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