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遊戲軟體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哪篇佛經,全文是什麽?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哪篇佛經,全文是什麽?

出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譯者:玄奘

全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壹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壹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譯文:

觀音菩薩,深入的修行心經時,看到五蘊:形相、情欲、意念、行為、心靈,都是空的,就將壹切苦難置之度外。菩薩對學生舍利子說,相不異乎空間,空間不異乎形相,所以形相等於空間,空間等於形相,情欲、意念、行為、心靈,都是壹樣的。舍利子呀,壹切法則都是空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因此空間是沒有形相的,也沒有情欲、意念、行為和心靈,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更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沒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直到沒有心靈所能感受的界限,沒有不能了解的,也沒有不能了解的盡頭,直到沒有老和死,也沒有老和死的盡頭。沒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滅,不用智慧去強求,所以得到與否並不重要。

菩薩覺悟之後,依照心經,心中沒有礙,由於沒有礙,所以不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最後達到彼岸。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世諸佛,依照心經,得到無上、正宗、正覺的 三種佛果。所以說心經,是變幻莫測的咒語,是神光普照的咒語,是無上的咒語,是最高的咒語,能除壹切苦,不是騙人的。所以說心經,其咒語曰,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快去彼岸,修成正果。

主要思想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教經典,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唐玄奘譯,知仁筆受,***壹卷,是般若經類的精要之作。由於經文短小精粹,便於持誦,此經在西藏甚流行。近代又被譯為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

經書的文旨原出於大部《般若經》內有關舍利子的各品,即是秦譯《大品般若》的〈序〉〈奉缽〉〈習應〉〈往生〉〈嘆度〉五品(《大品般若》卷壹至卷二),唐譯《大般若經》第二分初〈緣起〉〈歡喜〉〈觀照〉〈無等等〉四品(《大般若經》卷四○壹至卷四○五)。各品所說的內容是佛和舍利子問答般若行的意義、功德,此經即從其中撮要單行。

全經260字,闡述五蘊、三科、四諦、十二因緣等概念講述自性本空的佛教義理,認為般若能度壹切苦,得究竟涅槃,證得菩提果。該思想被認為是全部般若學說的核心,故稱《心經》。

  • 上一篇:端午節表情包大全
  • 下一篇:英雄聯盟手遊悅享卡購買網址鏈接入口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