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遊戲軟體 - 中秋節經典習俗

中秋節經典習俗

農歷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之夜,月亮顯得非常的圓,也特殊亮。家家戶戶都喜愛座在壹起,壹邊賞月壹邊吃月餅。

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 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壹。

中秋節經典習俗有:祭月、賞月、拜月、燃燈、猜謎、觀潮、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玩花燈等等。我認為在中秋節怎麽多的習俗中,最值得壹提有6個,下面就跟我壹起看看吧:

中秋節經典習俗之壹:拜月 

拜月,在我國是壹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源自我國壹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壹種崇拜活動。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拜月習俗的遺痕,拜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壹,從古代延續,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托對生活美好願望的主要形態。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輪流出現,照亮大地和給大地帶來溫暖,但有壹天,十個太陽卻壹起出現了,大地上的農作物都被烤焦了,民眾的生活非常艱難。後來有壹個叫後羿的神射手,在昆侖山頂,用彎弓把其中九個太陽射了下來,替萬民消除了災難。

後來,後羿去了昆侖山求取道術,在回來的途中碰到了前來訪友的西王母。西王母知道後羿壹直都想修煉成仙,為了表彰他為天下百姓所做的功勞,西王母就賜給了他壹顆不死仙藥。後羿還想為自己的妻子在求壹粒,但被西王母拒絕了。回到家後,後羿將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妻子嫦娥,並答應不會丟下嫦娥,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將不死藥交給了嫦娥保管,不料這些事情被後羿的徒弟蓬蒙給聽到了,面對著成仙的誘惑,他拒絕不了。

蓬蒙在後羿帶領弟子出去打獵的時候,找了個借口留了下來。等後羿走後,他馬上來到後羿的家中。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藥,被逼無奈的嫦娥只好自己吞下不死藥,飛升月宮成仙了。蓬蒙看到嫦娥飛升成仙之後,知道自己的師傅肯定不會放過自己,就逃走了。

後羿回來後,知道了事情的經過,思念妻子夜不能寐,他看到月亮之中,似乎有自己妻子的影子,連忙命人拿來妻子愛吃得點心,遙祭嫦娥。後來,壹般婦女每逢中秋就開始拜月,久而久之拜月習俗就流傳開來。

中秋節經典習俗之二:猜燈謎 

中秋節猜燈謎是中秋節的壹項傳統習俗和活動,中秋節燈謎由來在我國源遠流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隱語”,這是燈謎的雛形。到了漢代“隱語”開始分化為兩個方向。壹類以描寫特征為主的事物謎;另壹類以文字形義為主的文義謎。到了魏代,則稱為“謎語”。

隋唐時期隨著詩歌的興盛,詩謎大量出現,並成為主流。從宋代開始,壹些文人學士常在元宵之夜,將謎條張貼在各種花燈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燈謎”就是這樣而來的。清中葉以後,謎風大盛,湧現了許多謎師。辛亥革命後,燈謎形成了南宗北派兩種風格,到了舊社會,由於謎家大都是士大夫階層,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強調風雅,排斥民間燈謎。

解放後,在黨的“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燈謎活動更加蓬勃發展,謎材謎作日益完善豐富,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都有燈謎活動及燈謎學術交流。

中秋節經典習俗之三:吃月餅 

月餅,又稱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中國的漢族傳統美食之壹。?月餅最初是用來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來歷史悠久。“月餅”壹詞,在現存文獻,最早收錄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到了明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雜記》載:“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酌中誌》說:“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壹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於幹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明代起有大量關於月餅的記載,這時的月餅已是圓形,而且只在中秋節吃,是明代起民間盛行的中秋節祭月時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留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或許這是月餅這個名稱的來源以及月餅做法的根據。?

中秋節經典習俗之四:賞桂花 

農歷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中秋時節,叢桂怒放,美如天堂的蘇杭沈浸在桂花的清香裏。風清月圓之夜,家人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 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壹起,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系在壹起。

宋代韓子蒼詩:“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鬥香”,稱桂花樹“自是花中第壹流”,近代,經群眾性評選,桂樹壹躍登上10大名花的寶座。? 桂花的名稱很多,因其葉脈形如圭而稱“圭”,因其材質致密,紋理如犀而稱“木犀”,因其自然分布於叢生巖嶺間而稱“巖桂”,因開花時芬芳撲鼻,香飄數裏,因而又叫“七裏香”、“九裏香”。?

自古桂花樹就與月亮關系密切,而且寓意吉祥。傳說中月亮裏有桂花樹,高五百丈。漢朝時有個河西人吳剛,因學仙時不遵道規,被罰到月中伐桂,但此樹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千萬年過去了,雖然吳剛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佳節,馨香四溢。也只有中秋節這壹天,吳剛才能在樹下休息,與人間***度團圓佳節。中秋月圓之夜,在桂花樹下伴著桂花的清香賞月,賞桂花更是別有滋味,因為桂花寄托著人們對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贊美。

中秋節經典習俗之五:飲桂花酒 

自古,我國就有中秋節飲“桂花酒”的習俗。在老壹輩的記憶中,壹個傳統的中秋夜,三種元素是少不了的,那就是明月、月餅和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壹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壹堂,已成為節日的壹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物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中秋時節,大家的第壹選擇就是吃月餅,因為月餅有甜膩感,吃多了會感覺到很膩。所以長輩們,喜歡喝點桂花酒,或是桂花茶來解膩。素來有著“九裏香”美譽的桂花,也可以做成很多的食品。味道香濃的它,做成其他食物,味道也非常不錯。例如,我們常聽到的桂花糕還有桂花茶,這些都是桂花的制成品。入秋後,桂花盛開,在中秋來臨之際開始掉落。人們會將桂花拾起,釀造成桂花酒。由桂花釀造而成的桂花酒,味道醇香,酸甜可口。喝過之後,余香會存留很久。吃過月餅,喝壹些桂花酒起到解膩的作用,而且,桂花酒對睡眠有壹定的幫助。

除此之外,中秋喝桂花酒,其實是有寓意的。桂花是富貴、吉祥的象征。“桂”與“貴”同音,是壹種富裕的象征。因此,桂花酒很受人們的歡迎。關於桂花酒,有壹個傳說,說的是吳剛,大家都知道吳剛,他是住在月亮上的仙人,被天帝懲罰,在月宮砍伐桂樹。據說有次,他在仙酒娘子的門口差點凍死,仙酒娘子救了他。所以他用桂子報答了仙酒娘子,桂子種下之後,成長為桂樹,開出桂花,滿園桂香。人們過中秋,壹輪圓月掛在天空中,人們在院子裏吃月餅,喝著桂花酒,這大概就是中秋的模樣吧。人們之所以在中秋喝桂酒,就是因為以上所說的這些。桂花有“九裏香”之譽,中秋節賞桂花的習俗由來已久。

中秋節經典習俗之六:觀潮 

在浙江壹帶,中秋節現還有觀潮的習俗。觀潮可謂是中秋節的壹大盛事,早在漢代的史書上就有記載。現在的中秋節,已經被國家定為法定節假日,不但中國重視中秋節,在國外的壹些華人和華僑也都會過中秋節。

八月十五中秋夜月亮又圓又大,如果能夠站在岸邊遠眺壹輪明月,那麽不僅可以烘托節日氣氛,而且可以將中秋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南宋時期觀潮習俗更為興盛,周密曾作《觀潮》詞:“浙江之潮,天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進,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豪雄。”蘇軾也曾在詞中寫道:“八月十八潮,天下壯觀無。”。

“觀潮”是壹種流行於浙江杭州,以及嘉興地區的中秋習俗。每年農歷八月十八,錢塘江有大潮,漲潮時浪濤排山倒海氣勢十分壯觀,素有“天下第壹潮”之稱。

中秋節在我國是壹種十分古老的節日。中秋節風俗南北各不相同,但有壹點基本上是壹致的,而這些節日也給在家團聚的人帶來了許多無窮的樂趣。

  • 上一篇:請問大家 保鏢之情人保鏢裏《演谷樵的王淇》還演過那些電視、電影?最好能連他的資料以及電影網站也告之?
  • 下一篇:比較好用的電話外呼系統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