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源碼下載 - 詳解數據指標體系如何從設計到落地

詳解數據指標體系如何從設計到落地

導語: 幾乎所有的數據分析工作都會提到壹個詞——“建立數據指標體系”,雖然這個詞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但是數據指標到底是什麽以及如何具體的搭建,很多人還是壹頭霧水的。

01? 數據指標概述

在了解什麽是數據指標之前,我們思考壹下:為什麽會出現指標?它是為了解決什麽問題?

人類及科學的發展是與時俱進的,早期為了使自然科學的實驗及結果更具統壹性及方便標準化衡量,壹些標準化的專業指標應運而生。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社會科學也越來越需要統計學來進行事物的衡量,壹系列統計學指標也逐步產生了。隨著新信息技術的發展,數據指標逐步被大眾認可為衡量目標的方法。

從社會科學角度看,指標是統計學的範疇,用於數據的描述性統計。指標是說明總體數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數值的綜合,故又稱為綜合指標。在實際的統計工作和統計理論研究中,往往直接將說明總體數量特征的概念稱為指標。

傳統的指標有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滬深300指數等。

1、什麽是數據指標?

數據指標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統計指標,它是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到的壹個匯總結果,是將業務單元精分和量化後的度量值,使得業務目標可描述、可度量、可拆解。數據指標需要對業務需求進行進壹步抽象,通過埋點進行數據采集,設計壹套計算規則,並通過BI和數據可視化呈現,最終能夠解釋用戶行為變化及業務變化。常用的數據指標有PV、UV等。

本文所述的指標是衡量目標的方法,指標由維度、匯總方式和量度組成,如下圖所示。

其中,維度是指從哪些角度衡量,是看待事物的視角與方向,決定了根據不同角度去衡量指標。匯總方式是指用哪些方法衡量,是統計匯總數據的方式。而量度主要是明確事物的具體目標是什麽,是對壹個物理量的測定,也用來明確數據的計量單位。

比如,播放總時長是指用戶在壹段時間內播放音頻的時長總和(單位:分鐘)。按照上述拆解,維度是指篩選的壹段時間,匯總方式為計算了時間長度的總和,而量度就是統壹的單位—分鐘數。

這裏,我們可以理解為指標是由這幾個方面構成,相當於英文的構詞法,前綴、後綴等***同形成了壹個單詞。

2、什麽是指標體系?

體系化的本質是將數據指標系統性地組織起來,具體會按照業務模型、按標準對指標不同的屬性分類及分層。當然,不同的業務階段、不同業務類型會有不同階段的劃分標準。

數據指標體系含有十分豐富的統計量,從宏觀上看,它是壹個相對全面的有機整體;從微觀上看,每個數據指標都有其特定含義,反映了某壹細節的客觀事實。不同的數據指標定義不同,邏輯也不同,這些各種各樣的統計量***同構成了數據指標體系,使其產生不可磨滅的價值。

總的來說,數據指標體系是對業務指標體系化的匯總,用來明確指標的口徑、維度、指標取數邏輯等信息,並能快速獲取到指標的相關信息。

02? 數據指標體系搭建原則

1、搭建指標體系要有重點

不能只是羅列指標,這是很多數據分析師都會犯的通病,上來先把大量的指標列好,也不說明優先級,先看哪個後看哪個,業務根本就看不懂。

2、搭建指標體系要有目標

很多人習慣了列指標,自有壹套指標拆分的套路,不管我們要解決的業務問題是什麽,反正就是按照時間、渠道、區域等緯度拆分,分來分去也沒個具體的標準,最後還要糾結到底指標變化多少才是問題。

3、指標體系不是越全越好,和業務最貼切的才是最好的

這個之前的指標體系文章裏反復強調了,寫文章的時候會為了吸引眼球,標題寫XXX行業指標體系大全,雖然給大家整理指標體系的時候盡量概括多個業務場景,指標列的很詳細,但是不同的公司,業務復雜不壹樣,沒有壹套指標系統是能夠通用的,只有和業務最貼切的才是最好用的。

03 ?如何設計和落地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的搭建分為兩大步驟:設計指標體系和落地指標體系,這兩大部分又可以拆成壹些小步驟,我們先來看壹張指標體系從設計到落地的整體步驟圖,下面再根據這張圖細分拆解其中的每個步驟是怎樣落地的。

1. 如何設計指標體系?

1)需求來源

主要需求來源隨著產品生命周期而改變。搭建數據指標根據數據現狀分為初中後三個階段。首先要明確的是先有目標方案後再有數據指標,而不是憑空捏造出壹些指標體系然後往產品上套。

在數據指標搭建初期以產品戰略目標為主,優先搭建北極星指標的全方位指標監控;中期以業務驅動為主,搭建指標衡量現有業務,業務驅動直接獲取到的指標壹般是二級指標,需要整合到指標模型裏面去;到了後期,此時各數據指標已經搭建的差不多了,是時候根據模型查缺補漏,搭建針對產品的指標閉環,通過數據來反向推動產品的叠代優化。

2)確定壹級指標

壹級指標其實就是反映產品在各個重要方面的運營情況怎麽樣,把對用戶的運營當成壹個流水線,圍繞著用戶生命周期即可挖掘到壹些重要的壹級指標並自然而然的形成閉環。

在眾多指標模型中AARRR模型能很好的概括用戶的生命周期,美中不足的是遺漏了用戶流失這壹環節,個人覺得AARRRR比較能完整概括用戶生命周期,即Acquisition(獲取)、Activation(激活)、Retention(留存)、Revenue(收入)、Referral(自傳播)、Recall(召回)。

圍繞這六大方面,可以拓展以下壹級指標(只是舉例壹些通用指標,具體的壹級指標可根據具體業務進行定義):

3)得到二級指標

二級指標由壹級指標衍生而來,為了實現壹級指標,企業會采取壹些策略,二級指標通常與這些策略有所關聯。可以簡單理解為壹級指標的實現方式,用於替換定位壹級指標的問題。

二級指標的作用就是將壹級指標的漲跌落實到具體的業務部門或者是責任人,通過成分拆解我們可以從壹級指標得到對應的二級指標。例如收入這個壹級指標,通過成分拆解可以分為廣告收入和內購收入等。

4)得到三級指標

通過二級指標的分析可以找到相應問題的責任方,而三級指標的作用正是指導該責任方去定位具體問題,進而修復問題。

通過對二級指標的路徑拆解即可得到三級指標,壹線人員可通過三級指標的具體表現快速做出相應的動作,所以三級指標的要求是盡可能覆蓋每壹個關鍵路徑上的關鍵動作。

這裏繼續拿內購收入這個指標舉例,通過路徑拆解,最終促成內購的關鍵行為路徑是:瀏覽商品、加入購物車、提交訂單、支付成功。

按照以上流程不斷查缺補漏確定各壹級指標並對其進行逐步拆解,即可搭建出壹套行之有效的數據指標體系。

2. 如何落地指標體系?

終於到了開幹時候,有了目標之後接下來就是將規劃的指標進行埋點落地了。

落地指標就不像設計指標那樣首先著眼於壹級指標,而是應該首先著眼於二級指標,因為壹級指標是由二級指標組成的,二級指標埋點好了之後壹級指標自然而然地可以計算出來。

埋點不是壹個人的事情,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下圖就是埋點的整個設計到落地的流程:

不知看完這張圖有沒有壹個疑惑,責任方為什麽還要去理解熟悉需求,需求方不是給出指標了嗎,照著去埋點就好了啊。如果妳這麽想的話,那妳註定只能做壹個工具人。

首先各指標跟具體的業務邏輯設計緊密相關的,如果妳不去熟悉業務,是無法針對指標進行多維度細化埋點設計的,最終設計出來的埋點方案必定是丟三落四漏洞百出。

再者需求方給出的指標不壹定是全面的,需求方往往數據意識不強,無法洞察到當前業務的很多細節是數據可分析的。

所以這就需要數據產品經理熟悉業務懂產品懂用戶,才能壹針見血設計出壹套有指導性意義的埋點方案,而不是照本畫葫蘆搞出壹些冷冰冰的數據看看就好,要記住,每壹個埋點都是有深意的,數據也是有靈魂的。

明確了埋點的工作流程,接下來要確定的是選擇自研數據門戶還是使用第三方工具,如:神策、Growing IO、諸葛IO等。這兩者主要有以下區別:

自研工作量大,搭建周期長,第三方提供現成的模型,搭建周期短。

自研更靈活,相對埋點實施方上報數據更友好,無需過多無謂的邏輯記錄,在後期的指標計算方式上可以隨心所欲,如某些耗時只要打好點,自研就可以通過兩個事件的時間差計算出耗時,而有些第三方則不支持。

總之,自研前期痛苦後期爽,第三方前期爽後期痛苦。從實現難度上來說自研需要的人力物力遠遠大於第三方服務,絕大部分中小公司會選擇第三方服務,

下面的埋點介紹就基於第三方服務的方式進行講解。

老規矩,在講解之前先上壹張整體的流程圖:

1)埋點規範文檔

正如前面所說,指標體系的搭建需要各部門通力合作,壹份埋點規範文檔既能規範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又能明確需求規範減少溝通成本避免理解出現偏差。埋點規範文檔包括了工作流程規範、命名規範、需求文檔規範等,這些應該在指標體系落地之初就規定好。

當然由於壹開始經驗不足並且有的問題在後續的工作中才會暴露出來,初版的規範文檔可能並沒有那麽詳細,但是大體框架還是要有的,後續再補充壹些細枝末節的東西。

2)拿到需求原型

就是產品功能原型或者活動原型。

3)定義頁面、元素名稱

拿到需求原型後,首先將原型裏面的頁面及頁面中的元素名稱提前定義好,以便後續進行統壹使用避免不同指標出現頁面命名不壹致的情況。

如果是頁面的話建議全部命名,頁面裏面的元素可能會有點多,可以挑壹些關鍵路徑上的重要元素進行命名,其它元素視後續工作需求再進行埋點(當然了有精力的話全部命名進行監控是更好的,畢竟數據是多多益善,避免後續需要用數據發現沒有埋點的情況發生)。

4)定義事件名稱

為什麽要規範事件名稱?我直接舉個例子吧,某天妳想查看用戶的使用路徑,當妳使用用戶路徑分析之後發現有大量的展示事件穿插在用戶行為事件中,這時候妳是不是很惱火。

如果之前埋點的時候對事件進行規範命名,這時候妳只需要在篩選條件中過濾掉事件名前綴為展示的事件,就可以輕松過濾掉所有跟用戶行為無關的事件。

事件規範命名除了以上好處,還有個好處就是方便需求方使用,使用者可以通過事件名輕松知道這個事件具體的含義,提高了使用效率,事件命名可由以下幾部分組成:行為、對象、結果、類型。

行為: 事件的具體行為,主要有 4 類:

點擊 – 點擊某個按鈕或元素的壹類事件。

進入 – 進入某個頁面或功能的壹類事件。

展示 – 展示某個頁面或元素的壹類事件。

退出 – 退出某個頁面或功能的壹類事件。

事件行為必須填寫,後續可按實際情況增加其他行為。

對象: 事件行為對應的具體對象可以是頁面,或者是功能,事件對象必須填寫。

結果: 對該對象進行的行為最終的結果,主要有3類:

成功 – 針對該對象進行的行為結果為成功。

失敗 – 針對該對象進行的行為結果為失敗。

結果 – 針對該對象進行的行為結果為成功或者失敗,此時具體結果存儲在該事件的維度中,事件結果必須填寫。

類型: 此參數為拓展參數,如展示事件可能展示的是頁面,也可能展示的是彈窗,這時候在事件後面加個頁面後綴或者彈窗後綴,後續使用起來就能很方便的區分事件的具體類型。事件類型為可選參數,視情況而定。

以上就是事件的命名標準,可以從該標準進行如下壹些命名:註冊_指標_成功、進入_充值頁面_成功等。

5)梳理指標維度

這時候就要隆重介紹壹下前面《指標體系搭建流程圖》中提到的新4W1H分析法了。為什麽叫新4W1H,因為針對傳統的4W1H進行了新的的解釋,在新的釋義上可以更加合理的加上本人在實際工作中總結的經驗。

根據平時的埋點總結,事件維度主要由主題和事件因果幾個大維度組成。主體即用戶、設備和應用,因果即這個事件的來源和結果。通過增加因果維度可以方便的看到壹個事件的來源和去向。

我們先用壹張圖來了解下新4W1H分析法是如何定義維度的:

Who: 觸發該事件的主體,是唯壹區分用戶的標誌,如果用戶登錄了則使用用戶ID(設備ID也需要記錄),未登錄則使用設備ID。

When: 事件發生的時間,使用UNIX時間戳就好。

What: 描述觸發這個事件的參與主體具體信息,壹般有三個主體,用戶本身、應用、還有設備。使用第三方服務的話除了用戶信息需要我們埋點設置,其他的第三方SDK都會自動采集,所以這部分參數不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Where: 事件發生的物理地點,可以用過GPS、LBS、IP來判斷,具體視用戶的授權而定。位置信息第三方SDK也會自動采集。

How: 事件的具體描述,這壹塊才是我們工作的重點,缺乏經驗的話往往會遺漏壹些重要的維度,導致後續的分析支持不上。根據個人總結的因果分析法可以將事件的描述分為來源和結果描述,事件的來源去向無非有兩類:多個行為造成同壹個結果、壹個行為造成不同結果。

例如:進入充值頁面,可能從不同入口進來的;點擊充值按鈕,可能會充值成功或者充值失敗。

事件的結果即為對該事件的具體信息描述。通過因果分析法進入充值頁面到充值成功這壹系列行為我們可以做以下事件埋點(以下事件維度只列舉因果分析法相關維度,其它參數視具體業務自由增加)。

通過這樣的埋點,我們就可以很清晰的知道進入充值頁面各個入口的分布情況,也能知道點擊充值按鈕後充值成功和失敗的分布。

6)明確上報時機

事件的上報時機由事件的定義來具體決定。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展示: 展示時候上報,需要明確重復展示是否重復上報,像那種自動輪播的banner就不需要重復展示重復上報,因為這樣的重復上報是沒什麽意義的,而用戶反復滑動導致的重復展示可以重復上報;

點擊: 點擊時上報,這個是最簡單的上報時機,壹般沒什麽爭議;

接口: 這個涉及到與後端的接口交互,如前面舉例的購買_金幣_結果事件,上報時機則為充值成功或者失敗時上報,即客戶端拿到後端返回的具體結果時上報。

7)輸出數據需求文檔

當上面工作已經做完時,就可以輸出需求文檔了,需求文檔主要包含以下信息:

8)錄入指標字典

埋點指標上線後,為了方便業務方使用,可以將各指標按照業務分為不同的主題,方便使用者快速找到需要的指標,具體包含以下信息:

04? 數據指標體系搭建方法及經驗

那怎麽才能搭建有效的指標體系呢,筆者給大家分享以下幾點經驗:

1、掌握基本的思維模型,全面洞悉業務

數據分析離不開業務,了解業務是我們搭建指標體系的前提,掌握壹些基本思維模型,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全面的洞察業務。

1)5W2H模型

經典的數據分析思維模型。以五個W開頭的英語單詞和兩個H開頭的英語單詞進行提問,從回答中發現解決問題的線索,即何因(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時(When)、何地(where)、如何做(How)、何價(How much)。

5w2h能幫助我們培養壹種嚴謹全面的思維模式,讓分析的過程更加全面更有條理,不會產生混亂和遺漏,當妳覺得妳的指標體系已經很完美的時候,可以用這個模型來幫助妳肯找到思維的漏洞。

2)邏輯樹方法及MECE原則

邏輯樹方法可以幫我們將復雜的業務問題拆解成多個簡單問題,從而幫助我們拆分更細的數據指標。

Mece原則的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我們搭建指標體系的壹個重要標準就是不重復不遺漏,運用mece原則可以很好的幫助我們把握核心指標,提升指標系統的有效性。

3)商業畫布

商業畫布是壹種分析企業價值的工具,通過把商業模式中的元素標準化,引導我們的思維,將業務知識素材歸檔,在了解業務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按照下面張圖來完善填充,從多個角度全面的洞察業務

除了上面的思維模型,最好的了解業務的方式就是和業務方多交流,認識當前業務的關鍵問題,畢竟建立完善系統的指標體系需要很長壹段時間,最好從部分關鍵點開始,先解決問題。

2、指標體系搭建方法論

對應業務場景的指標體系有相應的方法論,比如基於用戶生命周期的指標體系AARRR、客戶滿意度指標體系等等,簡單給大家分享幾個:

1)第壹關鍵指標

這個概念是我在《精益數據分析》中看到的,指的是當前階段無比重要的第壹指標,同時也指出了在創業階段的任意時間點上應該且只關註壹項重要指標。這個概念在我們搭建數據分析指標體系的時候同樣有指導意義。

先抓住公司當前階段的“第壹關鍵指標”,然後再把這個指標拆解到各部門,形成各部門的“第壹關鍵指標”,也就是我們說的OKR,或者是KPI,然後再根據各部門的業務,基於這個第壹關鍵指標思考應該關註哪些細化的指標。

2)基於用戶生命周期的指標體系:AARRR

3)客戶滿意度指標體系:RATER指數模型

總之,關於指標體系的搭建可以先模仿再優化,重點是解決業務問題,我整理的壹些特定業務場景的指標體系,可以先模仿套用,再根據業務形態加以調整,快的話,2個小時壹個指標體系即可搭建完成。

05?數據指標體系的價值點

數據分析什麽要搭建指標體系?有什麽用?可能大部分人都說不清楚。在筆者看來,搭建指標體系的價值主要有3點:

1、建立業務量化衡量的標準

指標體系可以建立業務量化衡量的標準,數據分析的目的就是說明、衡量、預測業務的發展。

比方說衡量壹個門店經營的狀況,壹個門店月凈利潤20萬元,剛看這個指標感覺這個店盈利不少,發展應該不錯

但是再壹看前兩個月的凈利潤,發現前兩個月的凈利潤都是40萬以上,增加了這壹個指標,我們就發現了這個店的經營狀況可能存在問題了。

在衡量業務經營狀況的過程中,單壹數據指標衡量很可能片面化,需要通過補充其他的指標來使我們的判斷更加準確。因此,搭建系統的指標體系,才能全面衡量業務發展情況,促進業務有序增長。

2、減少重復工作,提高分析效率

有了指標體系,數據分析師就可以少幹點臨時提數的活,指標體系建立後應該能覆蓋大部分臨時數據分析需求,如果指標體系搭建完了,還是有很多臨時的分析需求湧現,那證明這個指標體系是有問題的。

3、幫助快速定位問題

建立了系統指標體系,有了過程與結果指標,有了指標的前後關聯關系,就可以通過回溯與下鉆,快速找到關鍵指標波動的原因,老板讓妳分析原因,再也不用愁眉苦臉了。

不過這些價值發揮的前提是 建立合理、有效的指標體系,且數據質量有保證 ,數據質量都不能保證,指標體系搭的再好,分析出來的結果也沒什麽意義。

參考文獻:

7000字詳解數據指標體系如何從設計到落地 /s/13BoA0lOqYyFF7KNsb_RRQ

  • 上一篇:能推薦壹個電氣成套行業,也就是做高低壓開關櫃的企業使用的庫房管理WMS條碼集成系統嗎?
  • 下一篇:js如何實現慣性滑動效果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