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編程語言 - 時分交換的原理

時分交換的原理

時分交換的概念主要有:

①脈沖抽樣。根據抽樣定律,不論連續信號或非連續信號,均可周期性地抽樣,用抽樣脈沖傳送原有信息。抽樣脈沖的頻率為信號最高傳輸頻率的兩倍以上,對於音頻信號,抽樣頻率為8kHz(抽樣周期125μs)已足夠,抽樣脈沖信號可以恢復為原信號。進行時分交換的信號首先要抽樣。

②脈幅調制和脈碼調制。抽樣脈沖幅度隨著信號幅度的變化而變化稱脈幅調制(PAM)。脈幅調制的信號經低通濾波器即可以恢復原信號。采用脈幅調制信號的時分交換稱脈幅時分交換。如果將脈幅信號經過編碼器變為二進制碼,則稱為脈碼調制。例如7位二進制碼可以代表127個等級幅度,足以代表幅度的變化。脈碼信號在接收端經過譯碼器將二進制碼恢復為脈沖幅度信號,最後經低通濾波器恢復為模擬信號,采用脈碼調制的時分交換機稱為脈碼時分交換機或數字時分交換機。其他方式的脈沖調制(例如脈寬調制)在時分交換機中很少采用。

③時分復用。話音的周期為125μs,可傳遞多路信號,每路占據壹時隙。例如32路PCM(30路話路和2路用於同步和復幀信號)。抽樣周期內傳送256bit。時分交換中廣泛采用同步信號,同步信號使時鐘保持正確同步,時鐘用來激勵各電路以抽取必要的信號。

④時分交換。由於電子電路的單向性,時分交換不像空分那樣可以二線交換,必須四線交換。圖1(a)表示用戶A的信號交換到用戶B,用戶信號已經時分復用。每壹用戶在固定時隙上發送,也在該時隙上接收。圖中用戶A的信號位於時隙1,發送後進入時隙交換電路,在用戶B的接收端,A的信號已移動到時隙2,B用戶在時隙2位置接收。同理,B的發送信號位於時隙2,經時隙交換後,到達A處時已移動到時隙1為A所接受。可見時分交換的要點在於時隙位置的交換,交換的控制顯然是由主叫撥號所決定。圖1(b)說明了時隙交換原理。為了實現時隙交換,必須設話音存儲器。在抽樣周期內有n個時隙分別存入n個存儲器單元中。輸入按時隙次序順序存入。如果輸出端按特定的次序讀出,即可改變時隙的次序。圖中交換控制信息收集主叫撥號信息,由軟件存入控制信息存儲器。該存儲器記錄讀出時隙的次序,例如信號B的時隙應交換到A,則B在A的時隙處讀出。因此,由控倒存儲器控制話音存儲器的讀出次序。輸出時隙已達到時隙交換的要求。以上控制是加於輸出端,如果加於輸入端,即輸入時按交換的要求存入信息,輸出時順序取出信號,也能達到交換目的。不論何種方式均須有話音存儲器和控制信息存儲器。

  • 上一篇:感應門鎖原理簡介
  • 下一篇:幼兒園發來了興趣班表,如何給孩子報?家長要先搞懂這5類興趣班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