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徐悲鴻勵誌學畫資料?

徐悲鴻勵誌學畫資料?

7、徐悲鴻勵誌學畫

徐悲鴻名字的由來:

藝術大師徐悲鴻先生原名徐壽康,6歲便跟著他的父親讀四書五經,後來又學繪畫。17歲後曾先後在家鄉三所學校擔任圖畫老師。這三個學校離他的家有三十多裏,由於家境貧寒,他總是徒步往返,從來舍不得乘船搭車。因為家裏無錢供他讀書,徐悲鴻沒有進過正規學校,也就談不上學歷和文憑,為此常遭冷遇。

有壹次,徐悲鴻到壹個親友家去吃喜灑,許多有錢的子弟都穿著綢衣,而徐悲鴻卻穿了壹件布大褂,這樣就遭到別人的奚落,從此他憤世嫉俗,立誌不穿綢衣。為了在社會上謀生立足,他想進“洋學堂”讀書,但父親拿不出錢。於是他便去向別人借錢,可是誰也看不起他這個“窮小子”,這使他深感前途的渺茫,世態的炎涼,不禁悲從中來,猶如鴻雁哀鳴,遂改名為“悲鴻”。此後他壹直以哀鴻自詡,並發憤繪畫,終於成了藝術大師。

擅長畫馬

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壹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搏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臯》、《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征和標誌。

徐悲鴻的故事:

徐悲鴻(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原名壽康。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之壹,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父親是個小有名氣的畫家。自幼承襲家學,研習中國水墨畫。

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留學法國,後又轉往柏林、比利時研習素描和油畫。學習畫畫、素描,觀摩、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新中國建立後,任首屆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

徐悲鴻堅持現實主義藝術道路,創作了《田橫五百士》、《九方臯》、《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壹系列對現代中國畫、油畫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優秀作品,在中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巨大作用,是我國偉大的愛國畫家。

徐悲鴻先生不得不令人記住的故事

徐悲鴻先生剛剛去法國留學的時候,開始有壹位外國同學瞧不起中國,徐悲鴻先生很義正言辭的對那個學生說:“既然妳瞧不起我的國家

那麽好,從現在開始,我代表我的國家,妳代表妳的國家,我們來等到畢業的時候再看。”此後,徐悲鴻先生發憤圖強努力練習,鉆研繪畫,後來壹

畫驚人,震驚了巴黎藝術界,從此徐悲鴻先生踏上了壹位愛國主義畫家的偉大道路……

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先生訪談錄 悲兮鴻蒙君憫蒼生 靜兮流觴文洗萬代 文| 劉曉林

……

河流唱著歌,

很快地流去,

沖破所有的堤防。

但山峰都留在那裏。

懷念著,

滿懷依依之情。

……

—— 泰戈爾[印度]

[編輯本段]廖靜文先生接受劉曉林專訪

在徐悲鴻先生誕辰111周年之際,我們采訪了廖靜文先生。刊出了部分作品,以表達對藝壇巨匠徐悲鴻的深切懷念以及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先生的深深景仰。

劉曉林:人們都知道徐悲鴻先生是藝壇巨匠,偉大的美術教肓家。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沒有成名前,同我們現在的每個普通人壹樣,也在為生存而奔波。甚至,他當時的處境比我們大多數人還要差:作為家中長子,他過早地承擔了家庭的壹切。廖先生,您編著的《我的回憶.徐悲鴻的壹生》,我讀過很多遍。其中,徐悲鴻先生說的壹句話:“壹個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能夠自拔,才不算懦弱呵!”,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壹個人在藝術道路上的成功,是不是與其永不放棄追求有極大關系?請您結合徐悲鴻先生的壹生談壹下?

廖靜文:悲鴻1895年7月19日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屺亭橋鎮。這壹年,甲午海戰剛剛結束,壹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加深了人民的苦難。農村日益雕敝,很多人破產流亡。悲鴻家裏僅僅依靠他父親鬻字賣畫已不能維持,幼年的悲鴻也要跟著父親參加勞動。13歲時,家鄉發生水災,他隨父親外出謀生。6年後,悲鴻的父親病逝。他決心看壹下外面的世界,來到了上海。不像現在,那時找壹份工作是很難的事情。數次希望,幾次破滅。淪落上海的苦悶,找不到工作的煩惱,饑寒交迫……這壹切,使得悲鴻瀕於絕望,面對著滾滾不息的黃浦江他壹度想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這時,他想到了母親,想到了幫助過他的人,想到了自己的理想……。人,關鍵時挺壹下,就過來了。否則,不會有日後悲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929年由蔡元培先生推薦,悲鴻受聘擔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以復興中國藝術為己任的悲鴻,提出了革新的主張。尤其在用人方面,他也不墨守陳規,以“壹口反萬眾”的堅定態度聘請了白石老人為教授。白石老人也曾在壹首詩中提到“草廬三顧不言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悲鴻壹生中,只要他認為對的事情,是決對不會放棄。1947年所謂“新舊國畫論戰”中,我也勸說過悲鴻離開北平,他說:“走就意味著妥協,而且不管我到什麽地方,都會有鬥爭。為了中國美術的發展,我必須走這條艱難的鬥爭道路”。

.......

徐悲鴻 代表作:《奔馬圖》,最為人所喜愛。間作花鳥及貓,亦別具風格,情趣盎然。

徐悲鴻 :(1895-1953)現代繪畫藝術大師,江蘇宜興人。四歲入塾,從父習畫。年甫弱冠,東渡日本,翌年赴法,師事達仰,繼入徐梁學院及巴黎國立美術學校1921年遊學德,1927年歸國,任中大藝術教授。1933年在巴黎畫展,法政府選購十二幅,辟專室陳列。旋赴歐,在德、意及蘇聯舉行畫展。抗戰後,屢在國內廣州、長沙以及香港、印度、星洲等各地為救濟祖國難民,舉辦畫展。歷任北京大學、桂林美術學院教授。後,任北平藝專校長。解放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在繪畫創作上,反對形式主義,堅持寫實作風,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繼承我國繪畫優秀傳統,吸取西畫之長,創造自己獨特風格。長於國畫、油畫、尤擅素描。造詣極深,善於傳神。著名油畫《奚我後》、《田橫五百士》國畫有、《九方臯》、《愚公移山》、《會師東京》等,最為所重。畫馬為世所稱,筆力雄健,氣魄恢宏,布避設色,均有新意。。1952年病中,曾將自己壹生創作和全部珍藏,捐獻國家。平生積極從事美術教育事業,為中國美術事業發展,鞠躬盡粹,培育不了少優秀人才。。1953年卒於北京。年僅五十九歲,就其寓所改建徐悲鴻紀念館。其代表作《奔馬圖》,最為人所喜愛。間作花鳥及貓,亦別具風格,情趣盎然。著有《普呂動》、《初倫傑作》、《悲鴻素描集》、《悲鴻油畫集》、《悲鴻彩墨畫集》等行世。

  • 上一篇:如何發揮物理學史的人文教育功能
  • 下一篇:避害不趨利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