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關於古代詩歌中的“愁”的語文作文素材,很急啊!!各位大蝦幫幫我

關於古代詩歌中的“愁”的語文作文素材,很急啊!!各位大蝦幫幫我

“愁”本是壹種抽象的情感,看不見,摸不著,為增其可感性,歷代詩人喻愁方法,多種多樣。

壹、從“愁”的內容來看的。

(1)有思念故鄉的愁,如崔顥《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白雲壹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周邦彥《點絳唇》“愁凝佇,楚歌聲苦,村落黃昏鼓”,詩(詞)人分別將自己綿綿的思鄉之情,寄托在那渺渺的江水、點點的漁火和悠悠的白雲以及聲聲異響裏,訴說著心中無盡的愁思苦念。再如蔣捷《壹剪梅》“壹片春愁待酒澆”,春深愁苦更深,借酒方可消愁,抒寫了詞人離亂顛簸的流亡途中思鄉難歸之愁。

(2)有思親懷友的愁,如韋應物“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寄李儋?元錫》)。友人不在眼前,孤獨的滋味讓詩人萬千感慨。

思念丈夫愁緒深重莫過李清照。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抒寫了詞人重陽佳節思念丈夫所受的煎熬愁苦;《鳳凰臺上憶吹簫》“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壹段新愁”,傾訴了夫妻離別的舊愁新苦和無盡思念之情;《玉簟秋》“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寄托了對夫君似紅花飄落、如河水閑流、綿綿無絕、遙遙無期的濃濃相思和深深眷戀,真可謂 “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聲聲慢》)。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朋友遭貶,心情沈重,就讓清風明月帶去對友人思念思念和牽掛吧。韋應物《寄李儋元錫》“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世事難料,心情沈重,愁緒滿懷,因而思念友朋而獨自難眠。

再如黃庭堅《好事近》“壹弄醒心弦,情在兩山斜疊。彈到古人愁處,有真珠承睫”,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壹片與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張元幹《清平樂》“蘭橈飛取歸來。愁眉待得伊開”, 田為《南柯子》“夢怕愁時斷,春從醉裏回”, 柳永《八聲甘州》“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不論是知心好友,還是知己紅顏,無論在天涯海角,還是在路途眼前,孤獨的滋味讓詩人感慨萬千,愁腸百結,綿延不斷。

(3)感時傷己之愁。陸遊《蔔算子》“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黃昏暗淡時,淒風苦雨中,獨自壹人,這是孤寂的愁;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啼月夜,愁空山”,子規鳥在空曠的秋山黑夜淒淒啼叫,冷漠悲涼,這是淒苦的愁;陸遊《釵頭鳳》“壹懷愁緒,幾年離索”,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皆成追憶,眼前空余孤獨的自己,這是無奈的愁;李商隱《無題》“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夜不成寐,吟詩遣懷,但是愁懷深重,愈感淒清,這是寂寞的愁;李白《將進酒》“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時光飛逝,青春難再,歲月染白了鬢發,空懷報國之誌,這是傷感的愁,王昌齡《龍標野宴》“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歌聲低回,曲調低沈,明月當空,山河依然。這是遠謫之愁,也是曠達之愁。再如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楊萬裏《傷春》“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歐陽修《蝶戀花》“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裏無尋處”,史達祖《湘江靜》“漁榔四起,沙鷗未落,怕愁沾詩句”,葬花詞“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都是詩(詞)人被眼前時景所觸動,被花草春色所觸發,傷時嘆己的不勝悲愁。

(4)別離苦恨之愁。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人雖別離,但情深不斷,情感越深,詩人之愁情更令人籲唏不已。房舜卿《憶秦娥》“天涯闊,壹聲羌管,暮雲愁絕”,羌管嗚咽,暗雲悠悠,愁緒盡在天地之間,似訴無盡離別愁苦。柳永《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有情人多情善感,更苦對別離,千言萬語湧上心頭卻哽咽難言。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壹望斷人腸”,友人壹別,天各壹方,舉目四望,寸斷愁腸。李頎《送魏萬之京》“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詩人悵惘淒切失意,迷茫仿徨,遊子面對雲山,黯然傷神。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直抒離別之苦,淒淒愁情。

(5)憂國憂民之愁。辛棄疾《摸魚兒》“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閑愁最苦。休去倚危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國運渺茫,人已見老,無處揮灑報國情,難以施展鴻鵠誌,“閑愁”讓人心憂,詞人的愛國情懷日月可鑒。屈原《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涕淚漣漣悲傷哀嘆,憂國憂民愁苦不已。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世上瘡痍哀傷悲嘆,民間疾苦經年憂愁。而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雖年邁力衰獨處孤村,但並不悲哀絕望,表達了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誌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文天祥《金陵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杜鵑帶血歸”,則是詩人借用傳說表達自己化鵑啼歸的眷眷心願,表明自己雖然不得已離開故土,但對家鄉的熱愛眷戀依然如故,至死不渝,可謂哀苦憂愁之至。

(6)有傷春的愁,如楊萬裏“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傷春》)。春色已了然,但無心賞玩,只有愁病,真讓讀者也傷情。

(7)有思春的愁,如歐陽修“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裏無尋處”(《蝶戀花》),柳永“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蝶戀花》)。柳絮翻飛的夢裏,風細天遠的危樓上,思春的心頓生出漫漫的愁。

(8)有相思的愁,如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玉簟秋》)。夫君遠在天邊,長長的思戀讓花飄,讓水閑流,壹切都在濃濃的相思之中。

二、從愁的範圍來看的。

(1)眾多而無盡的愁。以水喻愁,如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國愁家恨如滾滾東流滿江春水。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賀鑄《木蘭花》“漫將江水比閑愁,水盡江頭愁不盡”,秦觀《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和他的《千秋歲》“飛紅萬點愁如海”,秦觀《浣溪沙 》中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都是用江海或雨絲比喻,極寫詩人的千愁萬苦。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用誇張對偶寫出刀砍不斷,酒澆不完的綿綿愁情。章麗貞《長相思》“吳山秋,越山秋,吳越西山相對愁,長江不盡流”,李涉《再宿武關》“關門不鎖寒溪水,壹夜潺湲送客愁”,範成大《南柯子》“欲憑江水寄離愁,江水已東流,那肯更西流?”夏完淳《采桑子》“萬裏長江壹帶愁”,王士褀《浣溪紗》“斷鴻無數水迢迢,新愁分付廣陵潮。”賀鑄《臨江仙》“閑愁朝復暮,相應兩潮生”,都是用擬人手法寫出詞人的綿綿不盡的苦愁,詩人借用浩渺無窮的江河之水,化無形之愁為有象之形,突出了綿綿愁情。賀鑄在《青玉案》壹詞中有“試問閑愁都幾許?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之佳句,用江岸如煙的青草、滿城隨風飛舞的楊花柳絮和江南梅子成熟時的連綿霪雨來博喻紛繁的閑愁,乃千古絕唱,賀鑄也因此被稱人們為“賀梅子”。

(2)漫長而悠遠的愁。誇張手法寫愁,如李白《橫江詞》“壹水牽愁萬裏長”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萬裏”“三千”,極言愁多。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萬古愁,愁悠遠,思接千載,愁情萬年,這是用呼告手法直抒愁情。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以遠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別的愁緒。蔣捷《梅花引》“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姜白石的《探春慢》“衰草愁煙,亂鴉送日,風沙回旋平野”,張炎《八聲甘州》“壹字無題處,落葉都愁”,愁如漫天飛雪,又像點點梅花,更似遍地落葉,不僅多而廣,而且悠遠綿長,這是用雪和花喻愁。

(3)寬廣而厚重的愁。如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萬裏凝成愁雲,在空間上顯得十分寬廣,這是用對偶和誇張寫愁。謝逸《鷓鴣天》“愁滿眼,水連天”,舉目都是愁情,寬廣可與天接;向子湮《水龍吟》的“醉失桃源,夢回蓬島,滿身風露。到而今江上,愁山萬疊,鬢絲千縷”,這些都是用比喻和誇張寫愁。賀鑄《怨三三》“對夢雨廉纖。愁隨芳草,綠遍江南”,這是用擬人手法寫愁。張炎《齊天樂》“登臨休望遠,都是愁處”,淮上女《減字木蘭花》“淮山隱隱,千裏雲峰千裏恨。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朱敦儒《沙塞子》“萬裏飄零南越,山引淚,酒添愁”,這都是用誇張手法寫愁。李文山《雨夜呈長官》“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中的“愁”,似乎可以鬥量;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道出愁苦之長;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寫出別愁之廣。

(4)深入而沈重的愁。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裏深,誰人不言此愁古”,用誇張手法表現別離使人憂,愁情深似海。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之濃,重得船都載不動,寫出詩人愁情之深重。張先的《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人醒而愁情不醒,可見愁情深沈。範仲淹《蘇幕遮》“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愁隨酒進了肚腸,其愁苦之深之苦可見壹斑”,都用擬人手法寫愁。杜甫的《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借寫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抒發羈旅異鄉的感慨憂愁,傾吐思鄉望歸的感傷淒涼,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別具韻致。又如唐朝李華的《春歸即興》“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壹路鳥空啼”,“花自落”“鳥空啼”,突出春山壹路山花爛漫鳥語宛轉的佳境卻“無人”來欣賞,也是以樂寫哀,以鬧寫寂,同樣道出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憂傷。李煜《相見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壹番滋味在心頭”,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的情和亡國的恨,都被高墻深院禁錮起來,此愁此恨何其深重。

⑸真假而難言的愁。辛棄疾的《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上闕寫了少年附庸風雅,故作多情的假愁,下闕吐露中年報國無門、憂國傷時的真愁,這假愁與真愁的對比,真是愁煞了人;然而愁到深處,苦至極處,卻有難以用語言來表達和傾訴的深沈苦愁。“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被貶謫的滋味,不濟的人生,淪落的身世,多舛的命途,都在這無聲無言的世界裏,這是用映襯烘托手法寫愁。蔣捷《虞美人》“悲歡離合總無情。壹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詞人概括地抒發了自己壹生難言的悲憤和愁緒,有少年的憧憬,有中年的悲哀,更有晚年難堪而孤淒的現實,實屬無可奈何難以言說之愁。

三、從愁的程度上來看的。

(1)有深入的愁,如範仲淹“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蘇幕遮》)。愁進了肚腸,其體會之深之苦可見壹斑。

(2)有綿綿的愁,如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愁綿綿,刀砍砍不斷,酒澆澆不完,把愁寫得生動形象。

(3)有沈重的愁,如李清照“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愁重呀,重得船都載不動,詩人的情寫活了。

四、從愁的情味上來看的。

(1)有淪落的愁,如白居易“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被貶謫的滋味,人生的不如意,身世的淪落,都在這無聲的世界裏。

(2)有淒涼的愁,如李白“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難》)。子規鳥的夜啼,在空空的秋山顯得冷寂,凸顯淒涼。

(3)有孤獨的愁,如陸遊“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蔔算子》)。黃昏人壹個,風雨中更讓人有孤獨之意。

(4)有寂寞的愁,如陸遊“壹懷愁緒,幾年離索”(《釵頭鳳》)。愛人已離去,留下孤獨的自己,回想幾年的時光,只有眼前的寂寞揮之不去。

五、從寫愁的技法上看

1、直接將愁當作物來寫,把愁寫得具體形象。或把愁寫成可用船載之物:“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壹船離恨、向衡州”(宋·陳與義《虞美人》“張帆欲去仍搔首”);或把愁寫成可用酒、長江水澆洗之物:“舉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須信道消憂除是酒,奈何行有盡情無極。便挽取、長江入尊罍,澆胸臆”(宋·趙鼎《滿江紅》“慘結秋陰”);或把愁寫成可放在水裏飄流之物:“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宋·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或把愁寫成可用刀剪之物:“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南唐·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使用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現愁苦之情。文人們大量使用的這種方法,使作者的主觀情感與客觀景物融為壹體,景中含情,情中有景,這樣就把愁苦情渲染得更加濃郁,從而感染讀者。

2、以景來渲染愁情,有正襯和反襯兩種手段。像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即是用樂景襯悲情的壹例。“春花秋月”是美好的景致,人人向往,可對李煜這個亡國之君來說卻易勾起往事而傷心,從他煩厭春花秋月之無盡休可見其絕望悲苦之極。又如孔尚任的《桃花扇》裏的曲詞,“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即用“美景”寫出秦淮河畔的蕭條淒冷,表達出深沈的亡國之痛。以悲景襯悲情的“正襯”如柳永的《雨霖鈴》,開篇即用“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這樣的淒清景物給人壹種濃濃的離愁感傷。像這樣融情於景的寫法,在戲曲中也隨處可見,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長亭送別》壹節,“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等曲詞即是以這種手法來渲染崔鶯鶯與張君瑞之間的離愁別恨的。

而且,中國的文人還特別註意用特定的意象來加強愁苦情的宣泄,這些特定意象如“寒蟬”“長亭”“殘月”“西風黃葉”“夕陽古道”“瘦馬空壕”“疏林”“煙波”等等,它們本身就給人壹種蕭瑟衰敗冷寂之感,結合人物所處的特定情景,人很容易身同感受,為之動情。

同時,文人們又用“虛實相濟”的手段來抒發愁苦情。“實”即實景,“虛”即虛景,幻想之景。如柳永的《雨霖鈴》中“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以及《西廂記》裏鶯鶯遙想別後情景“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即是用虛幻之景和眼前實景結合來抒發悲苦情的。

3、借助於比喻、擬人等法把愁寫得有長度,有重量。唐代劉禹錫的“水流無限似儂愁”(《竹枝詞》其二),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以及宋代歐陽修的“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踏莎行》“候館梅殘”),均以春水喻愁,形象地寫出了愁之多、愁之長。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這裏說愁思如春水壹樣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就把無形的愁苦化為有形的江水,而且渲染出愁的深厚、強烈、久長等特點,對這種手法,清代學者王國維也贊嘆不絕:“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相同的手法又如李清照的《武陵春》壹詞(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是李清照在與趙明誠陰陽兩隔後所寫,對亡夫的懷念、自己孤苦、漂泊無依的感傷,都充分表現了出來。其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也把愁苦化為有重量的實物,與李煜詞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李清照的《壹剪梅》又把相思離愁變成了變幻的東西(“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樣壹來,“愁苦”真可謂是綿綿不絕、無法消融了。宋代黃庭堅的“我只自如常日醉,滿川風月替人愁”(《夜發分寧寄杜澗叟》),用擬人法生動地傳出愁情含滿川風月。

4、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把愁寫深寫透。如李白的“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之十五),於誇張中強烈地抒寫了詩人生不逢時、壯誌難酬、“愁作秋浦客”的悠悠愁情。也有將誇張與其他技法結合起來,以求得最佳藝術效果的。秦觀的“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千秋歲》“水邊沙外”),是將誇張與比喻結合起來詠愁的;唐代趙嘏的“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閑愁壹倍多”,是於誇張與對比的統壹中表現閑愁的;石孝友的“春愁離恨重於山,不信馬兒馱得動”(《木蘭花》“尋春誤入桃源洞”)與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春晚》),則都是於誇張、比較中襯出愁之多、愁之重的。

5、在對比、烘托中詠愁,更見其愁。南宋民歌:“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於歡樂與憂愁的對比之中突出了愁之深重;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壹詞,將如今飽嘗愁苦與少年不知愁的滋味加以對比,鮮明有力地表現了詩人遠大抱負難以實現的愁悶。不難看出,以上兩例詠愁,用的都是對比技法,卻同中有異。至於唐代王昌齡的《閨怨》詩:“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上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觸景生情,以春日美景反襯思婦寂寞憂愁之情(其中也有對比),也寫得極有情致。

6、運用雙關之法,委婉詠愁,含蘊深遠,耐人尋味。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詩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壹語雙關,含蘊深遠,表面上是寫浮雲遮住了太陽,使人不見長安而生愁情,實際上,這是委婉地寫佞臣在皇上面前擺弄是非,皇上不明,致使詩人不得重用,有誌無法展、有才無處施而生愁怨。宋代吳文英《唐多令·惜別》詞雲:“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既道愁之組成,又言愁之原因,構思巧妙。

7、描摹、鋪陳人物的情態動作。例如,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雨霖鈴》),蘇軾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江城子》),李清照的“日晚倦梳頭”(《武陵春》),《西廂記》中崔鶯鶯的“見安排著車兒,不由人煎煎熬熬的氣;有什麽心情花兒、靨兒,打扮的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只索昏昏沈沈的睡,從今後衫兒袖兒都揾作重重疊疊的淚”以及張生的“閣淚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見了把頭低,長籲氣,推整素羅衣”,這些描寫都非常真實地刻畫出了人物的情態動作,形象地表現了他們的愁苦。

8、語言的特殊運用也能增強愁苦情的抒發。

第壹,巧妙化用古詩詞和引用典故。如《西廂記》中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未飲心先醉,”其中,“紅淚”和“青衫”都含典故,各有所指。而“未飲心先醉”則化用柳永的《訴衷情近》裏的“未飲心如醉”,且比原句意蘊更濃厚。

第二,將生動的口語融入典雅的詞句中,使愁苦情的抒發更加樸實自然、真切濃烈。例如李清照的“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聲聲慢》),其中,“怎生”“此第”“了得”便是當時的口語詞,它們的加入令詞情大大增色。

第三,疊詞的運用,既富有音韻美,又加強了情感的抒發。例如,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聲聲慢》)。

當然,上文所列古詩詞中愁之內容與技法,並非已囊括全部,僅僅是常見的,希望能給我們中學生鑒賞愁情詩詞壹點啟發,以便由點推及面,這是需要加以說明的。事實上,古人詠愁,也有不少是多種技法兼而用之的。這方面比較突出的有宋代賀鑄的《青玉案》(“淩波不過橫塘路”)中的詞句“試問閑愁都幾許?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用設問,但又不直截了當地回答,而以比興作答,正如《鶴林玉露》卷七所言“蓋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不僅如此,它還以“煙草”、“風絮”、“梅子黃時雨”來烘托“閑愁”。如此兼用多種技法,便含蓄地寫深寫透了閑愁。

古人詠愁,不用說不同詩人詞家采用的技法有別,就是同壹詩人詞家采用的技法也不盡相同。這固然跟詩人們的生平遭際、思想方法、對愁的感受及創作風格相異有關,也與其具有獨辟蹊徑的創新精神不無關系。就南唐後主李煜而言,其詞善於詠愁。或以壹江春水喻愁,或化虛為實,變抽象的愁為具體可感之物,或如《搗練子令》(“深院靜”)通篇不著壹“愁”字,卻意在言外,寫盡了離愁別恨。其詞雖然同是表現真摯動人的愁情,卻無似曾相識之感,個中原因固然在於李後主後半生淪為“階下囚”,備嘗亡國之苦,“日夕以淚洗面”,對“愁”有著深切的感受。

  • 上一篇:珍惜個性朋友圈文案句子
  • 下一篇:後悔作文素材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