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編程學習大全網 - 人物素材 - 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壹、挖掘教材的生活資源,使教學更具有現實性

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素材選用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運用學生關註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知背景,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新教材的編寫力求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聯,但在學生的眼裏,書本中有些素材還是與他們的現實生活有壹定的距離。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須有意識地挖掘日常生活中學生需喜聞樂見、特別好奇、特別關註、特別感興趣的課程資源,把數學問題生活化,滿足學生喜好,以充實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秒的認識》(三年級上冊)壹課時,我巧設場景,以“神州七號發射升空”引入,誘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接著又通過播放視頻——“新聞聯播前的最後5秒報時”“交叉路口信號燈”等學生熟悉的素材,拉近抽象的數學知識“秒”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蘊含著數學、數學源於生活,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熱情。

二、拓展教材的空間,讓學習更具有探究性

新教材中有很多地方是通過遊戲、對話、表格和圖片等方式呈現教學內容,並沒有直接給出結論,只有學生自主活動的建議和過程中的問題提示,力求為教與學留下盡可能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間。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有必要設計壹些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等,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這對他們理解數學知識與方法、發展思維能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梯形的面積》壹課,教材通過對話呈現了三種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圖形的操作方法“兩個壹樣的梯形可以拼成壹個平行四邊形”“我剪出了壹個平行四邊形和壹個三角形”“我把壹個梯形剪成了兩個三角形”。而對“具體怎樣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及其他轉化方法”,教材並沒有提示,這樣,就給我們的課堂教學留下了很大的思考和探究空間。教學中,我讓學生小組合作,先把兩個壹模壹樣的梯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觀察並找出轉化後圖形各部分間的關系,通過討論交流,自主探究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接著我再次設疑:“如果只有壹個梯形,妳們有什麽方法推導它的公式呢?”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操作,由於學生剛剛用“剪拼法”研究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知識的遷移,有些學生很快找出了不同的轉化方法。有的學生用壹個等腰梯形沿對角線剪開翻轉拼成壹個大三角形;有的用壹個梯形沿梯形的右上角到對腰的中點剪下翻轉180度拼成壹個三角形;有的用壹個等腰梯形沿中位線剪開翻轉180度拼成壹個長方形,都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通過以上操作,學生不但親自經歷了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而且其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能圓滿地完成本節課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調整教材的編排,使教學更有效

教材的內容結構雖是根據學科特點進行科學系統編排的,但不壹定完全符合所教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所以,在教學時,教師有時不必嚴格按照教材所編排的次序逐章逐節地進行教學,而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適當優化組合。如:人教版第七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單元編排***配置了8個例題,例1、例2、例3是“壹位小數的認識與大小比較”,例4、例5是“兩位小數的認識”,例6是“認識小數的數位表”,例7、例8是“兩位小數的大小比較”。若教師嚴格按教材編排次序進行教學,教師教起來費力,學生學起來費勁。尤其是學生“對小數的讀寫法”這知識點掌握得很不順,究其原因,是教材中把“認識小數數位表”編排在例6,造成了學生的學習困難,以致於教師前5個例子的教學都事倍功半了。在教學小數這單元時,我改變教材的編排順序,用實際例子引出小數後,再出示例6,學習小數數位表,讓學生辨清小數由整數部分、小數點、小數部分組成,通過“小數數位表”再來學習例1、例2、例3、例4、例5,認識壹位、兩位小數。這樣把例6放在例1的位置上來教,把小數數位表作為壹根線,將8個例題連接起來,教師教得如意,學生學得也輕松。

總之,作為數學課程“實施者、決策者和創造者”的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依據新《數學課程標準》理念,有意識、有目的地對數學教材進行創造性的“深度加工”。通過悉心揣摩、精心設計、有效重組和完善整合,使教材更符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從而構築有效的數學課堂。

  • 上一篇:插畫風貼圖-手帳筆記——插畫篇(如何畫敲可愛的分割線)
  • 下一篇:組成材料是珍貴的
  • copyright 2024編程學習大全網